流浪山裡的故事

司馬庫斯鎮西堡神木水蜜桃之旅


司馬庫斯鎮西堡神木水蜜桃之旅

壹、日 期:民國98年7月3-4日
貳、領 隊:徐桂櫻 嚮 導:張鑑銘 記 錄:賴明森
參、參加人員:22人
肆、交通工具:中巴乙部(邱宏河先生駕駛)

伍、神木簡介:
依據林務局在民國88年所修正發佈的台灣十大神木排行資訊,原排行第六的桃園縣唐穗山神木,可能因評比數據未及提報而被擠出榜外,改由嘉義縣水山神木入列;樹種除樟樹公神木外,均為紅檜的天下。此外,除第一、二名排行不變外,第三至十名都有異動。依序簡介如下:
一、大安溪神木:被票選命名為台灣巨無霸神木。胸圍20.8公尺(舊記錄25.0公尺,排行第一),樹高約55公尺,樹齡約2000年,位於苗栗縣泰安鄉廢中雪山林道35K處。
二、新中橫神木:被票選維持原名。胸圍20.0公尺(舊記錄22.5公尺,排行第二),高約40公尺,樹齡一說有4000年,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新中橫18號公路89K一帶。
三、拉拉山18號神木:被票選命名為浴火鳳凰神木。胸圍19.2公尺(舊記錄18.8公尺,排行第五),高約42公尺,樹齡約1900年,位於桃園縣復興鄉上巴陵拉拉山風景區。
四、眠月神木:被票選維持原名。胸圍17.8公尺(舊記錄21.6公尺,排行第三),高約48公尺,樹齡據說有4100年,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由阿里山小火車眠月線石猴站沿溪阿縱走路線,步程約2.5-3.0小時方可抵達。
五、觀霧2號神木:被票選命名為擎天神木。胸圍16.7公尺(舊記錄17.2公尺,排行第七),高約37公尺,樹齡約2000年,位於新竹縣五峰鄉觀霧森林遊樂區。
六、司馬庫斯神木:被票選維持原名。胸圍16.0公尺(舊記錄20.5公尺,排行第四),高約35公尺,樹齡約2000年。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由司馬庫斯部落沿腰繞古道步程5K。
七、水山神木:又稱水庫神木,未及參與票選命名活動。胸圍16.0公尺(舊記錄17.3公尺,原未列入排行),樹高待查,樹齡約3000年。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原小火車水山支線約2K一帶。
八、萬年樟樹公神木:被票選命名為樟樹王神木。胸圍15.7公尺(舊記錄16.2公尺,排行第九),高約50公尺,樹齡約1500年,位於南投縣信義鄉神木村。
九、拉拉山21號神木:被票選命名為凌雲神木。胸圍14.0公尺(與舊記錄相同,排行第十),高約55公尺,樹齡約2700年,位於桃園縣復興鄉上巴陵拉拉山風景區。
十、觀霧1號神木:被票選命名為傲世獨立神木。胸圍13.6公尺(舊記錄16.3公尺,排行第八),高約47公尺,樹齡約2000年,新竹縣五峰鄉觀霧森林遊樂區。

陸、行程簡介:
本次走訪行程之一的司馬庫斯神木,名列全台第六。至於鎮西堡的紅檜、扁柏等巨木群,據說多達200棵左右,最大胸圍有到16.0公尺的。如果重新評比的話,現有的台灣十大神木有些勢將被鎮西堡神木取代。鎮西堡巨木群分佈範圍較廣,劃分為A區和B區。兩區要同時探究的話,頗為耗時費力,且A區較偏遠,因此我們採大眾路線,祇走訪以“亞當神木”和 “夏娃神木”著稱的B區。
司馬庫斯這個名稱,由泰雅語Smangus音譯而來,據說昔日有一位名叫馬庫斯(Mangus)的頭目,率領族人遷徙到東泰野寒山這一帶發展,建立了新的部落。族人為紀念他開疆拓土奠定基業的勳勞,遂稱之為Smangus。
至於鎮西堡,由字面上看來,很難不讓人產生城堡的聯想:這裏建有鎮守西方邊防的古城堡!?真要抱著走訪李崠古堡的心情來此尋堡的話,那可要大失所望了。實際上,與司馬庫斯一樣,鎮西堡是由泰雅語Cinsbu音譯而來。據傳說,早在三、四百年前,泰雅族著名的大頭目波塔(Buta-Krahu)有個兒子叫Sehu- Buta的,率領族人越過基那吉山嶺,來到這一帶發展成新的部落。這裡土地肥美,終年日照充足,是清晨曙光第一個照射到的地方, Cinsbu一語正有著這樣的意涵,因而被用來命名。
領隊非常用心的策劃行程、張羅糧草,全程茶水、點心、水果供應無缺。以兩天一夜的時間,將兩大各自獨立的著名神木旅遊區連成一氣完成,較分別走訪,省去乙次前山、後山漫長的舟車勞累。加上嚮導贊助啤酒,部份山友或提供餅干零嘴、或提供運動飲料等,以及駕駛邱先生協助安排了食宿均屬優質的“哈路斯民宿”,民宿莊主-以季更大方地免費招待了一大籃現摘的水蜜桃,使得此行天時地利加上人和,堪稱是一次五星級超完美的旅遊活動。
兩天來,全隊老少22人均照預訂計劃走完全程,其中最年長的高齡80歲,一直保持走在先頭隊伍裏,讓後生晚輩的我們贊歎佩服不已。

柒、行程記錄:
第一天:98.07.03/星期五 天 氣:多雲時晴,午後短暫陣雨
清晨6點,由淑惠接我們夫妻倆,到大崙嚮導、領隊家。6點35分,首站山友會齊開車,到大崙崇德廟坪接次站山友。6點45分,經66線國道轉中山高南下,下竹北交流道後,接最後一位山友上車。在橫山合興舊火車站稍做停留,隨即向內灣、尖石進發。9點45分,抵秀巒國小小歇,並在管制哨辦妥入山證後,9點55分過秀巒橋續行。
11點10分,過司馬庫斯部落自設之收費管制站,中巴收費200元放行。此一收費是否合宜適法,近日正引起輿論批評。駕駛邱先生專營司馬庫斯、鎮西堡等旅遊路線,熟門熟路,經部落遊客服務中心前停車廣場,續沿聚落間道路上行。11點15分,於木雕工作坊前下車。
早期在司馬庫斯產業道路尚未開通之前,司馬庫斯部落的人須先陡下到泰岡溪(塔克金溪)溪床,
渡河到對岸後,再攀登到新光聚落與外界聯絡,交通非常不方便。新光聚落原稱司馬庫斯,現門牌地
址仍保留舊名Smangus痕跡。其實,新光聚落與現在的司馬庫斯聚落為同一部落,祇不過分居同一條
河的兩對岸而已。
民國六○年代,中國時報記者古蒙仁以“黑色的部落”為題,撰文報導後,始掀開了司馬庫斯神
秘的面紗。自此引發外界的關注,漸漸改觀成今貌。除了巨木森林(Yaya Qpayung)為著名旅遊景點,
聚落果園盛產水蜜桃、蜜李等,同樣吸引觀光客。此外,岳友攀登東泰野寒山(司馬庫斯山)、雪白山
(泰矢生山)、西丘斯山、東丘斯山等,或單攻、或連稜環走、或北下嘎拉賀、或東往鴛鴦湖出宜蘭等,
亦以此地為據點。
民國85年6月,司馬庫斯聯外土石道路開通第二年,筆者參加探訪大老爺神木(司馬庫斯神木)的旅遊活動,首次來司馬庫斯。翻開當時的舊照片,整個聚落建築都還是竹屋式樣,完整保持著傳統泰雅住居質樸的原始風貌。
到民國89年4月,筆者參加登雪白山下嘎拉賀的登山活動,第二度來司馬庫斯。發現幾乎所有竹屋房舍都已消失,紛紛改建為紅鋼板屋頂的現代鋼構屋,牆面則改用木板等建材,再塗上白色等淺色系油漆。此一現象正反映出,這幾年道路開通後聚落經濟改善的實況。但零亂的建築軸線,讓高低相近的平房紅屋頂整體看來,好像是七歪八斜的組合,格外顯得刺眼。
這次是三訪司馬庫斯。道路、溝渠等公共設施的改善不說,民宿建築增加了,且多蓋成樓房。外觀式樣不再千篇一律,多少添加些傳統元素與個人風格,各有不同的建築品味。聚落範圍擴散,房舍不再侷促,高低錯落有致,入眼不再是清一色單調刺眼的矮紅屋頂;而時隔將近十年,當年看到的小幼苗,現在儼然已有花木扶疏之美了。此外,為發展觀光,公共建築空間如涼亭、牌樓、工作坊等,都能大量應用傳統自然素材,來突顯聚落文化特質;景點的解說板,相關的泰雅語辭也以英文拼音方式表達,增進遊客對聚落人文典故的認識。整體而言,司馬庫斯聚落在經濟蓬勃發展之後,已開始有餘力營造聚落空間的“美”;同時,也開始覺醒,反求聚落因現代化而失落的“根”。
停車處上行約40公尺,有觀景大涼亭及公廁等設施,涼亭內放置有二十來張的原木凳,做為大夥午休用餐的地點再恰當不過了。午餐煮麵,有魚丸、貢丸及香菇、芹菜等配料,另有一道涼拌開胃菜和一大鍋紅燒雞肉,讓大家吃得大呼過癮。當然,也便宜了部落裡聞香而來的幾隻土狗。隨車的兩小筒瓦斯先後火力不繼,駕駛邱先生還真有本事,馬上從部落調借了大筒瓦斯接替。
用餐、休息了70分鐘。 12點20分,大夥正式邁開步伐,沿產業道路上行再下行,往司馬庫斯巨木森林(Yaya Qpayung)進發。預估今晚到鎮西堡民宿,要兩小時左右的車程。山路崎嶇難行,為避免摸黑,駕駛邱先生期盼16點30分前能開車。
12:30 過司馬庫斯巨木區入口柵門。門眉上標示著:『巨木登山口(tuqvosa yaya qpayung);單程5公
里』。這條路前段,就是以前的司馬庫斯古道。
緩下行過果園後腰繞,整條路起伏不大,平整易行。遇溪澗坑谷處,均架有木板橋或竹橋。當地人藝高膽大,甚至還騎乘機車通行工作。沿途整公里處有標示,前段多桂竹林,後段則為天然林。早先竹林間尚有半毀廢棄的舊泰雅房舍,如今已無跡可尋。
12:48 過1K處岔路口。有標示:左往巨木森林(Yaya Qpayung);右下瀑布。取左行,沿途不時與
返程的遊客錯身而過,遊客不少。
13:04-13:05 平繞碎石崩坡。記得民國85年6月初來時,此區剛經歷大崩塌,土石自頂端直瀉泰岡
溪溪谷,讓人看得頭皮發麻、兩腿發軟。原有腰繞路全都不見蹤影,臨時通道僅容踏腳,踩過
時土石還有塌落之慮。膽小者祇好依靠嚮導前輩護駕通過。
事隔多年,如今芒草灌叢漸漸覆蓋,地表裸露的面積也慢慢縮減,地基已稍見穩定。俯瞰溪谷,已被大片綠色植被隔開;而崩塌地形也被植被分成兩段,走在此區寬平如舊的腰繞路,感到踏實多了。只有仰望頂上好似搖搖欲墜的危崖巨岩,才又讓人拾回些許對大自然的敬畏戒懼之心。
13:15-13:22 抵約2.5K處涼亭。亭柱上掛有原木解說板,聚落稱此地為Tayux Raga。因往昔有Talah
等五兄弟在此栽種楓香(Raga),對部落非常有貢獻。五人最後獻身此地,族人為感念他們而
命名。休息、進補、拍照7分鐘
13:48 過4K處工地。塑膠帆布工寮裏堆放了有油毛氈、馬桶等材料。建坪基樁已構築,並已引來供
水水源。看情形,將興建涼亭和公廁。斷斷續續下起兩三陣午後陣雨,還好下的時間不長,而
且走在森林裏,較不受影響。部份山友連雨具都懶得使用。往前行,出現電鋸聲、水聲,溪源
巨木森林就快到了。
14:00-14:05 抵溪流邊公廁前岔路。左行、右行均可,剛好環繞巨木群一圈。路左空地停了幾部機車,
上方山坡塑膠帆布工寮裏,幾名木工正在裁鋸角材與板材。
14:05 過木橋沿左岸緩上,開始進入巨木森林。過有圍欄保護的2號巨木,與1號巨木大小看似在伯
仲之間。
14:12-14:30 上抵1號巨木-大老爺神木。此即全台排名第六(當年走訪時,排名第四)的司馬庫斯
神木。神木四周築有木構圍籬棧道,一方面保護神木,一方面方便遊客全方位觀賞神木的英姿
風采,可以說是兼顧生態與旅遊,兩全其美。十數年前,司馬庫斯神木旅遊區剛開發的時候,
司馬庫斯部落就已經採取如此先進的做法了。
當地人稱此地為Yaya Qpayung。原木解說板刻字說明:『族人習慣將該物種最大的稱為Yaya,
母親的意思,有孕育撫養之意。昔日部落遭到日本人攻擊時,婦幼避身藏匿於此,故名之』
與內人拍照留戀再三,才依依不捨的最後離開。過橋沿右岸緩下,仍不時出現巨木。
14:37 返經公廁前岔路。不久,趕上後隊隊友。雷雨過後,雲霧聚集群巒凹谷裏,景致更加空濛迷人。
15:10-15:15 返抵約2.5K處涼亭。由領隊帶領的中隊隊友已休息過,讓位給我們續先行。小歇5分鐘
15:40 迎面仍有方要進去神木區的遊客。時間略為嫌晚,走慢些可能會摸黑,真有點替他們擔心。
16:05 押後返大涼亭。整裝上車,16點20分開車續往鎮西堡民宿,比預期早了10分鐘。
17點15分下抵司馬庫斯大橋。原有鋼筋水泥橋遭颱風水災沖毀後,民國91年11月改建成為現在的鋼管結構鋼筋水泥吊橋,河面淨空無橋墩,無礙洪水流通。下車休息、賞景拍照,10分鐘後續之字上行。
時值週五(末),路邊除了道路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員車輛與預拌水泥車之外,開始斷續出現前往
司馬庫斯的自用車。往往夾路相逢,不容易會車。雖然邱先生非常熟悉路況,沿途適時按鳴喇叭示警,仍有少數來車無動於衷,照常前進。結果欲快反慢,費一番工夫倒車才得會車通行。
間有一處之字行坡道,兩端迴轉空間均不足,中巴要倒行調整角度兩三次以上,才能繼續前進。
但見邱先生直接開到之字路轉折盡處,變為倒車上行,邊倒車嘴巴邊用閩南話講:『倒駛!嘴開開』。大夥還沒會意過來,車已倒入上端之字形路轉折盡處,毫不費勁的回復為正向往上行駛。全車這才恍然大悟,哄『車』大笑。由於駕駛的雙關妙語,大夥的舟車勞頓之苦,立刻拋到九霄雲外。
不知不覺間,車過泰岡岔路、過泰岡聚落、過新光聚落。橫在眼前的平緩尾稜上,出現橘黃色屋
脊的建築,此正是著名的鎮西堡教堂。不久,車抵稜下岔路,一越稜,一腰繞,兩條路線都可往巨木
區民宿農莊。我們取左腰繞。(右上稜肩為十字岔路:左往教堂;右上再下稜背小聚落,為基那吉山登
山口。十字岔路直行越稜而下,右又有岔路,通往前述基那吉山登山口之小聚落;左之字形續下,可
接回腰繞路,往巨木區民宿農莊)
過腰繞路與越稜路會合點後續下行,穿小聚落、瞭望塔、聚會所。不久,終於抵達尖石鄉秀巒村
鎮西堡36號農莊民宿。時間18點20分,果真如邱先生所預估的,整整2個鐘頭車程,分秒不差。入
口左右除了住址以外,招牌上標示著:『鎮西堡部落以季的家03-5847770;0937-503191』『鎮西堡哈路
斯民宿』。
分配好房間,主人家熱情的招待一大籃鮮甜多汁的現摘水蜜桃,做為飯前水果。大夥也就毫不客氣的享用,三兩下便一掃而光。晚餐八菜一湯,雖非豪華大宴,卻是色香味俱全,有又香又Q的白米飯搭配,再佐以小米酒助興,真讓人食指大動。其中,有一道菜炒的是鹿肉,吃起來口感鮮,筆者這還是生平第一次嚐到哩。
飯後休息,還沒洗熱水澡的接續接力。閨中好友難得結伴出遊,窩在各房間聊天談心;男性山友則聚在客廳裏茗茶品酒,高談闊論。山中無曆日,不知今夕何夕的入了夢鄉。

第二天:98.07.04/星期六 天 氣:晴,午後多雲短暫陣雨
屈指一算,筆者來鎮西堡已有四次。第一次從鎮西堡登基那吉山,連稜縱走養老山後下養老。由於長稜漫漫,山高路遙,沒時間多做逗留。雖然祇是來去匆匆的一瞥,卻對這秀巒後山的山村留下了世外桃源的印象。
第二次來,先登布奴加里山後,紮營夜宿泰岡農家果園的工寮廊下,次晨探完鎮子堡山(西那吉山),陪同行山友二登基那吉山後,回程終於順便走訪了著名的鎮西堡教堂。之字形坡路旁一排高大的路樹,紅的白的櫻花正鬧。而典雅的教堂,就隱藏在稜肩的山林裏,寧靜得彷彿這裡就是天堂。儘管宗教信仰不同,也不由得讓人心生肅穆虔誠。
至於心儀已久的鎮西堡巨木群,一直要到去年第三次前來,才有機緣首度拜訪。巨木B區短短1.5公里的環走觀賞步道兩側,圍有柵欄保護的就有20棵以上。巨木目不暇給的一棵接著一棵,讓人讚嘆再三。面對大自然的神奇奧秘,頓感人類自身之渺小,人生不過百年,何苦紛紛擾擾的追名逐利、計較得與失!
這次是四度來到鎮西堡,且選擇住民宿一晚,與前三次當天來回的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能夠遠離塵囂,在這寧靜的山村悠閒的渡過一個晨昏夜晚,讓心情充分的放鬆,使思緒澈底的沉澱,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坐在民宿二樓陽台上,清風徐徐,眼前是大霸北稜馬望海山的青青崗嶺,相看兩不厭。半夜裏醒來,滿天的星斗向你眨眼:久違了,異鄉人!
晚餐時領隊明明宣佈:5點30起床。可是,還不到5點,天才黎明,就已經有多位隊友起身到戶外活動了。由民宿前道路下行約百來公尺發現,隨灣道右轉後,緊接著就是往神木區之道路,全長近3公里。路外側有旅遊路線圖,內側則有柏樂崌民宿的標示牌。電桿標示為“神木高桿第01號”,往前第02號、第03號……,依序增碼到登山口的柏樂崌民宿。路旁都是水蜜桃果園,結實累累,正進入採收期。看著清晨第一道曙光照到馬望海山,山林裏的生靈紛紛甦醒過來,又開始陽光璀璨的一天。
6點吃早餐,6點40發車往巨木區。中途過一橋樑,整個溪谷為大崩塌地形,已經全面整治並植生。6點55分抵最後農莊-柏樂崌民宿下車。右有岩壁小流瀑,左前側為停車場。中巴調頭時陷入泥沼,打滑空轉。墊石塊協助推車無效,最後,改由前方套繩索拔河的方式才得以脫困。
07:05 出發。入口處有巨木區及大霸北稜登山口標示。緩上一小段土石產業路後,正式進入登山山徑。一路繞昇,較陡峭地段則修築成之字形緩上,遇溪澗凹谷多緩降再繞昇。整體而言,寬平易行。沿途有里程標示,適當地點並設置有長板凳,可供遊客歇息。
07:30-07:35 休息5分鐘
07:50 抵岔路。有標示:右往巨木A區;左直前行巨木 B區 。A區較偏遠,走訪約需6、7個鐘頭。我們採大眾路線,左直前行。
08:08 過2.5K路標。沿途林間已出現要兩三人合抱的紅檜,在這裏都還算是小木。
08:12-08:15 岔路。左下右上均可,剛好環走巨木區一圈。有標示牌:左往B區檜木群(指巨木);右往馬洋山。另有簡易路徑圖,里程採左下(順時針)標記,繞一圈返岔路口為4.5K。換言之,由登山口來回走訪B區巨檜群,共約7K路程。
略做休息後,取左下行。
08:15 抵第一棵巨木,已經開始進入巨檜群。B區沿途有近二十來棵設有護欄的巨木,體態雖各有千秋,雄偉巨大則如一,望之令人心生敬畏。放慢腳步觀賞
08:17-08:19 抵第二棵巨木,此即聞名遐邇的“亞當”神木;緊接著下去第三棵,就是配對的“夏娃”神木了。造物之奇,真是無奇不有。腰繞過山澗,離步道偏遠處的林木間,隱約還有遺珠的巨木。
08:27 過3K路標
08:29 降抵小溪谷。過溪上行
08:34-0845 連續過2棵巨木後,有根巨倒木。休息、進補11分鐘後上行
08:49 過3.5K路標。步道兩側陸續有巨檜
09:11-09:13 降抵小溪谷,過木橋。沿著陡峭的岩床,豐沛的溪水飛天而降,形成美麗的流瀑。小歇後續上行
09:16 過4K路標。
09:18 過兩棵巨木間小崩塌地形。
09:29-36稜肩。左上方最後一顆巨木,凹凹凸凸的基幹,可能是表土流失,使原先埋在土裏的根部裸露造成。造形奇特,憑添綺想空間。
09:37 岔路。左上馬洋山,有路條標示。取右下
09:42-09:55 返4.5K環走岔路原點。夫妻倆再往巨木區漫步回味後,才不捨的往登山口回程。不久,趕上後隊,押後徐行。
11:05-11:15 全員返回登山口停車處。整裝、休息,10分鐘後開車。
11點30車返哈路斯民宿。梳洗、整理行李。午餐同樣有八菜一湯,菜色自有不同,嚮導還提供
了啤酒慶功。全身走得火熱熱的,來杯冰涼的台灣啤酒消暑解渴,再愜意不過了。廚房裏女主人做出
一道又一道的佳餚上桌,男主人也沒閒著,正和母親在果園採收分裝水蜜桃。酒席間,領隊宣佈,結
算此行費用後,剩餘款項剛好每人送一盒10粒裝的水蜜桃。大夥紛紛鼓掌,歡呼叫好。
剛用餐完畢,男主人也載著一車的水蜜桃回來了。大家將背包等移放坐位邊,將分配的、加購的
水蜜桃禮盒,疊滿了整個後車箱。12點40分賦歸,揮手向鎮西堡告別。
返過新光聚落街市,人聲鼎沸,路邊能停車的空隙車都佔滿了。今天是禮拜六,跟我們抱著相同
目的的遊客,還一波又一波湧進來,忙壞了指揮交通的臨時志工。過泰岡後,方才看見烏雲聚集,一會兒便下起午後雷陣雨。來得快,去的也快,還沒到秀巒雨便停了。
途中,分別在尖石宇老及橫山合興舊火車站稍做停留,於16點50分安返中壢。這一趟司馬庫斯
和鎮西堡之旅,真是名副其實的滿載而歸。除了車箱裏塞滿了味美多汁的水蜜桃之外,每個人心裏,
更填滿了對秀巒後山巨木森林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