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冰河融化旱澇之災難免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八日專電) 這個夏天亞洲、歐洲遭到大洪水,美國東西岸卻暑熱難當,再度顯示「溫室效應」不是虛傳,專家說地球的暖化將加速蒸發,造成更多雨水,結果是更多的洪水氾濫。
另一方面,快速蒸發也會增加土地的乾旱,帶來旱災以及暴風。
「紐約時報」今天引述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教授華勒斯 (John M. Wallace) 說,氣候趨熱,兩極化的機率便增高,大家需要水分的平衡,但得到的「不是太多,就是太少。」
氣候專家去年已經斷定,氣溫升高的主因是人類燃燒煤炭和石油,二氧化碳增加、溫室熱氣凝聚在大氣層,熱量散不了的結果。
科學家認為,暖化的主要「表達」方式就是透過水分的液態、氣態和固態變化,也就是水、蒸汽和冰之間的平衡或失衡。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地球或大自然本身具備緩衝機制,不會讓「天象」走極端。
但是,過去的記錄、目前的趨勢和無數電腦模擬,都指向「大變化」,今年夏天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亞洲的季風雨 (monsoon) 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近年來有加劇的現象。
一般而言,乾旱的亞熱帶,如地中海東部和非洲南部,農業將逐漸衰微,而北方地帶,如美國和加拿大的小麥產地,拜雨量增加、暖季增長之賜,產量將益趨豐饒。
可是,也有專家說即使是在這「前途看漲」的寒帶小麥產區,可能「不雨則已,一雨傾盆」,甚至更嚴重--劇雨成洪。官方記錄已經顯示,過去一百年來,美國遭受的暴風雨次數顯著增加。
以美國Sierra Nevadas地區而言,過去五十年來,本來冬季的積雪,逐漸改為下雨,對農民而言,不是「風調雨順」的春天融雪供水灌溉,而可能是洪水。
俄亥俄州立大學氣象學家湯普森 (Lonnie Thompson) 說,氣候形態轉變,最明顯的一個指標是高山上的冰河。
他說,阿爾卑斯山脈的冰河,二十世紀溫室效應尚未顯現之前,就已開始後退,過去十年來,祕魯、西藏等地冰河融化的速率,更遠遠超過工業時代之前。
加拿大落磯山班芙國家公園裡面的冰河觀光區,明顯的標記每年冰河「退卻」的地點。從近年來的標記可知,退後的速率的確逐年增加。
湯普森說,不論是喜馬拉雅山、南美洲或非洲的冰河,「都同一發聲」:「氣候確實變了。」
冰河面積縮小,最終勢將對祕魯Cuzco和印度新德里等大都市的居民造成供水、供電的衝擊。這些都市靠山水發電飲水,人口繼續增加,發電量減少,供電自然受阻。
專家說,短期之內,冰河融化還可能沖垮水庫和河床,造成洪水氾濫和雪崩。聯合國環境署已經發現,不丹和尼泊爾有四十四個冰河湖水位快速增高,未來十年內就可能氾濫成災。
長期而言,根據祕魯電力公司專家波多卡雷羅 (Cesar Portocarrero) 觀察該國冰河工水量二十五年的經驗,長年凍結的冰河水源也將乾涸。
氣候變化另一跡象是,波多卡雷羅在安地斯山上海拔一萬英尺的家鄉嘩啦茲 (Huaraz) 居然出現蚊子。這位專家說,「三千公尺的高山上面有蚊子,是前所未聞的事」,這還不足以說明地球的「溫室效應」嗎?9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