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關七雄」在中部登山界非常有名,依照高度排列順序是八仙山2366M、馬崙山2305M、屋我尾山1796M、波津加山1772M、東卯山1690M、白毛山1522M、唐麻丹山1305M等,七座山峰均位於中橫公路谷關附近的大甲溪兩岸,有如兄弟般的比鄰而立,每座山頭均偉岸挺拔、聳立獨特。
久聞谷關七雄叱吒山界的響亮名號,早已震耳欲聵,萌生一睹七雄英姿的念頭,期盼有朝一日能登臨造訪。根據爬過谷關七雄的山友描述:老大八仙山及老二馬崙山來回需要七至八小時,爬升1400公尺左右,難度較高;老四波津加山,台語諧音「坡真崎」,是七雄中公認為最困難的一座山;老六白毛山也不容易爬,山徑陡峭又有許多崩壁懸崖,風起雲湧時,有漫步雲端的感覺。在還沒有摸清楚七位兄弟的脾氣之前,對於那幾位有毛燥個性的弟兄,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去招惹他們,萬一碰到山大哥心情不爽,發起火來把人修理一番,可就不太好玩了!
為了一圓攀登谷關七雄的心願,我行前即勤作功課,除了翻閱地圖詳細比對每座山峰的高度及步程長短外,對於七雄的座落地點、登山口位置、進出道路及難易程度均瞭若指掌,挑選其中最平易近人的老五「東卯山」作為探訪谷關七雄的起點,希望能由簡入難逐一攻克「谷關七雄」。
我們一大清早即風塵樸樸從台北啟程,開車由國道一號接國道四號轉台三線省道,過東勢大橋接台八線,經東勢、和平、天冷、白冷,車行將近三小時才抵達中橫公路25.1公里的「谷關大道院」。東卯山山勢高壯,雄偉挺立於谷關大道院的正上方,循著大道院東側的「和平鄉垃圾掩埋場」指標上坡,車行約五分鐘,便抵達東卯山登山口。步道旁有地圖標示:從登山口至東卯山山頂,山徑長約6.5公里,往返需走6個小時左右。
在登山口停好車子,隨即整裝出發。循著寬敞的台電保線路行進,路況平坦寬大好走,幾乎都是泥土路面,雖然全程爬升910公尺,但由於路徑均為「之」字緩坡向上,僅在部分轉折點鋪設枕木階梯,需花點力氣拾級而上,稍有爬坡的感覺之外,其餘的路段均輕鬆好走。我們一行人走來讚不絕口,聲稱是爬山以來走過最好走的山路,簡直就是登山步道中的高速公路。步道兩旁林木茂盛,有許多高大筆直的二葉松及樟楠濶葉樹林,濃蔭蔽日,涼風習習,炎炎夏日走來也不覺悶熱,感覺非常舒服。在這颱風前夕萬里無雲的情況下,若是攀登北部地區低海拔的郊山,不被太陽烤焦,也會被熱氣悶死,不禁慶幸我們真是來對了地方。
山徑沿著山腹之字盤旋蜿蜒爬升,繞過彎道、又見彎道,曲折反覆,彎繞迴旋,像是絲帶迂迴纒繞不絕如縷。全長6.5公里爬升910公尺共有72個迴頭轉彎,放眼國內無出其右,東卯山的之字形步道敢稱全國第一。雪山主東峰步道七卡至哭坡爬升520公尺的52彎,也只能瞠乎其後了!
穿梭在蓊鬱蒼翠的樹林間,蟲鳴鳥叫不絕於耳,紫色小花恣意綻放,沾染一身盎然生意,感覺神清氣爽。林務局在步道旁廣設解說牌,介紹許多特殊植物,從高大的喬木如二葉松、青剛櫟、栓皮櫟,到較低矮的五葉楠、鵝掌柴、崖薑厥、五節木及難得一見的萬年松…。讓人一路按「牌」索驥,認識了不少植物,好像上了一堂森林教學課程,一路走來既可欣賞風景,又可認識森林生態,體驗多樣自然之美。
行約兩個小時,走過長達百餘公尺的峭壁山道,在里程椿5.5K之後,步道由原來的寬大逐漸轉為狹窄,平坦的泥土路面也變成崎嶇的碎石岩坡,最後的1公里出現較難行走的路徑,平路走慣了突然來個亂石崩坡,讓人一時難以適應,不免步伐沈重,步履郎蹌,適足以考驗「路遙知馬力」的能耐。登頂前遇有堆疊裸岩,旁邊架設安全繩索,只需一陣借力拉扯之後,即可攀上峰頂。
東卯山標高1690公尺,為大雪山尾稜向西南延伸到大甲溪畔最後一座山頭,山頂有三面與北合歡山一模一樣的電視微波反射板。站立山頂展望良好,有360度的遼濶景觀,據說可以一一點名其餘的「谷關六雄」,另外如橫嶺、鳶嘴、稍來等中級名山也都在視線之內,可惜現在雲霧湧起,四顧茫茫毫無視野,使「據說」無法得到證實。但不久雲霧稍退,我們仍然在迷茫中欣賞到蜿蜒東流的大甲溪谷、天輪發電廠及七二水災重建後的松鶴部落。
儘管視野不佳但並沒有因此而減低登頂的滿足。山頂空地寬敞有木造平台及三張木製桌椅,大夥盡除鞋襪及身上所有裝備,在山頂上或坐或躺欣賞白雲蒼狗,等待佳餚上桌,享受平日難得的山頂豐盛饗宴。
東卯山是中部地區熱門的登山路線,沿途林木蒼翠動植物資源豐富,六個小時從容來回,距離適中,難易適度,身體可以得到充分運動,是登山、健行的最佳去處,也是訓練長程登山最佳場所,難怪東卯山能與八仙山、鳶嘴山齊名,並列為台中縣和平鄉著名的三大黃金登山路線。
我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chiahuang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