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走了一趟「舊筏灣古道」,瞭望遠處位於旗鹽山腰的「射鹿部落,」就深深為著這處隔著隘寮南溪,位於旗鹽山下的小部落所吸引。當時在舊筏灣部落,天空剛下過一場雨,對面的旗鹽主山巒間一道絹細白瀑正從崖壁上傾瀉而下,那美麗的景色有如水墨畫一般令人驚豔。凝望著那片蒼翠的綠地,那是有多原始的部落呀?內心已盤算著一定要來造訪這處大武山下的世外桃源。
與文仔相約利用這個週六一同前往旗鹽山,順便好好逛逛射鹿部落。早上06:00至楠梓接了文仔後即往屏東瑪家方向行駛,我們從國道3號長治交流道下來,因時間略有餘裕,我們先至交流道附近探一小丘陵的三等三角點─「竹葉」,再順台24線往山地門方向而行。經過北葉派出所時,我下去先辦理入山證,當班承辦員警看我們欲前往旗鹽山,便說他的老家就在舊筏灣部落,以前小時後還常到射鹿吊橋下的撒拉望瀑布下游泳,對那附近再熟悉不過了。真是風趣又健談的警察,要是三德檢查哨那裡的員警也有這麼親切就好,之前要去霧台,在那裡登記時見他們總板個臉,似乎很不歡迎人家進去似的。
辦好入山證後開始沿屏35鄉道往瑪家直行,在快到瑪家前來到一處施工中的坍塌處,道路非常狹窄,得小心通過。經過瑪家最後,沿途路面還有許多處凹陷頗深的路面,一般轎車可能會磨到前後保險桿。來到18.14 K處的舊筏灣部落,從三地門文化園區行駛至此約半小時,感覺比上次舊筏灣之旅搭遊覽車快多了。在我們抵達時太陽正從北大武山後方升起,頓時整個山谷都沉浸在初冬的晨光中,蔚藍的天空,遙望對面的旗鹽山連脈清晰可辯。我們稍做整裝後再上車,順著左側的產業道循山徑彎延而下,此段路應以高底盤車輛為宜,如果一般車輛還是建議停在舊筏灣就好,但這樣一來就得多走個四、五十分鐘的產業道了。我們開到距離吊橋約10分鐘步程的轉彎處停車,再沿產業道往下走,途中還有一段崩塌處,一般機車頂多就只能騎到這裡,在此已可見撒拉望瀑布就在下面深谷中,哄隆作響的水聲迴盪山谷,打算回程時再下去探訪它。
過了崩塌處已見射鹿吊橋就在前方溪谷下,橫越了隘寮南溪,這是通往射鹿部落的唯一要道, 過了吊橋,即開始一路的爬坡,沿途還經過一處溪溝,步道狀況非常良好。由於上登的路程皆走在西面山坡,上午這邊屬於背光面,一路走來涼風送爽,感覺非常舒暢。隨著高度的爬升,視野也越來越開闊,最後出了樹林眼前一片遼闢的草原,終於來到了射鹿部落,從吊橋起登至此共走了約一小時。在往部落高處走的同時,見一位原住民老婦正在她田地裡翻著他們所種植的農作物,我們禮貌性的向她道聲早安,她也很親切的回我們一聲早!再往上走抬頭即見一位原住民老先生坐在屋外石椅上曬著太陽,黝黑及略顯消瘦的臉龐,滿是歷經歲月的刻痕。我們也主動與他打招呼,並詢問他往旗鹽山正確的路,他熱忱的為我們指點著,真是親切又樸實的人。
見該處石板屋非常別緻,更具有濃厚的原住民雕刻等特色,座落於射鹿部落中最顯要的位置,尤其屋外西側有一間石板搭建的涼亭,更是遠從舊筏灣就可看的到,可見得此處展望之佳,於是打算在此先歇息一下再出發。文仔向老先生詢問他是否認識這裡有一位會吹鼻笛的李性老原住民,沒想到他竟說就是他本人,連忙上前致意,並要求一起合影留念,原來門外即掛著一片書寫著他大名─ 李正。順便參觀一下他們所居住的石板屋,雖然陳設簡樸,也沒有任何電器設備,但卻四處可見李老先生親手雕刻的作品,極富有排灣族特色,完全由石板所搭建的房屋、桌椅等…,後方的土灶旁推滿成堆的山竽頭,門口地上還攤了兩堆農作物在曝曬著,完全保留著原住民傳統的生活寫照,真想來日也能來此住上一宿。
坐了好一會後,起身先暫別李老先生,續往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旗鹽山。此段路程平緩易行,行約十幾分鐘經過一處石板屋遺址,座落於右側山坡上,大多已埋沒在荒煙蔓草間,從資料研判應該是「高燕部落」遺址。走在此步徑矗立於前方如金字塔般的山頭就是旗鹽山了,在通過上稜點的鞍部,發現右側有一間木造羊舍,不過沒看到任何羊隻。至此行走至最低點後便開始上坡,此刻陽光正直射山頭,在較低矮的植被間並無遮蔭,算是此行中走得最熱的一段路了。回望背後山巒,連脈隨直延伸到旗鹽主山,右前方遠處高聳的山巒則「霧頭山」。爬約10分鐘不算太陡的坡終於上到山頂前的相思樹林,從這裡再到三角點只剩下不到五分鐘。我們一股作氣直登山頂,登頂後那一刻真為眼前美麗的風景給深深吸引,西側隔著隘寮南溪的日湯真山及鱈葉根山稜脈完全一覽無遺,在東南側的北大武山頭雲朵飄移,今天能有此絕佳展望真是幸運,拿出地圖細數大武山附近山頭,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了這些山。
待了約20分鐘後起身下山,在回到羊舍附近時,見三位山友上來,本以為今天只有我們前來而已,主動與他們打聲招呼,原來是同來自高雄的山友,共兩男一女。回到射鹿部落又見李老先生他兒子也來了,而門外涼亭內已有好幾位山友在那裡吃午餐,我們也選擇涼亭炊煮泡麵來吃。在彼此閒聊下方知原來這幾位山友他們為親屬關係,假日經常於白賓、笠頂等山區登山健行,當然旗鹽山也是他們經常造訪的地方。在李老先生的宅前用完午餐後,與大夥們道別,收拾裝備下山,遙望著旗鹽主山,期待下次再來造訪。
午后陽光已至西側,上午來時的陰涼步道已有了陽光的照耀,遠處日湯真山頭及大武山已籠罩於雲霧當中了,在下到溪溝時忽見兩位原住民上山來,走在前頭那位還扛了一把獵槍,看來好像是要上山打獵的樣子。離開部落後行約40分鐘即回到了射鹿吊橋,清澈溪水在橋下奔流,看似無比清涼,過吊橋後就是撒拉望瀑布了,行走過產業道時,老遠就聽到它有如萬馬奔騰的轟隆聲,於是放下背包於產業道旁,前往瀑布下方一探。
下切溪谷的路真是陡峭,好在這一路皆綁有繩索以供攀附,從上方產業道下切至溪谷看來大約陡下了有100公尺,扮隨著越來越近的隆隆水聲到了溪底,撒拉望瀑布更顯得高大壯觀,白花花的水流從高聳的崖壁上傾洩而下,似霧似雪般直灑入下方的深潭,陣陣冰涼的霧水拂面而來,清涼透勁。瀑布底下的潭面頗為廣闊,周圍皆是碎石地,水質清澈、碧波盪漾,潭中深不可測,真可惜沒帶泳裝,不然還真想下去徜徉一番。而令我驚訝的是在潭邊竟然有一位釣客在那裡垂釣,好奇的向前詢問釣況如何?他說釣到幾尾苦花。並接著說一般人很少知道這個地方,也可能地處偏僻,人煙也較為稀少,在此垂釣兼休閒是比較不受干擾。取了幾張瀑布的景色後即離開了撒拉望瀑布,爬回產業道的這段陡坡,還真讓我又感受到當初至奇萊山屋下切溪谷取水回來的情景,還好這段還沒那麼長。
回到停車處終於結束了旗鹽山之行,也讓我們對這區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飽覽山水瑰麗的景致。風和日麗的天氣加上豐富的人情味,讓我們對於此趟旗鹽山之行留下頗佳的評價,是對原始生活文化的體驗,也是兼具健行賞景的絕佳路程,值得令人神往的一處秘境。等著我們用雙腳─一步一腳印去造訪;用雙眼─貪婪的去俯瞰這用山與水構築而成綠色桃花源;用心─去體會這這古老部落中,那份永不熄滅的生命傳承。忽然間─我彷彿聽到悠悠的笛聲,正迴盪於隘寮南溪的山谷中,飄向巍峨的北大武山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