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討論台灣面積最大、最小、最奇怪的鄉鎮市


喜歡摸基點的朋友,都市、鄉村、山野都要前往,走過台灣本島各地發現行政區域有一些有趣的問題與山友討論:
不靠海的縣市─台北市、台中市、嘉義市、南投縣(4106.44平方公里)
面積最大的縣─花蓮縣(4628.57平方公里)
面積最小的縣─彰化縣(1074.39平方公里)
面積最小的鄉鎮市─永和市(5.7平方公里),依序為蘆洲市(7.44平方公里)、羅東鎮(11.34平方公里)(蘆洲市早期是由三重市分割出去)
面積最大的鄉鎮市─秀林鄉(1641)(約為永和市的288倍、彰化縣的1.53倍,但人口約只有彰化縣的100分之1),依序為信義鄉(1422)、仁愛鄉(1273)、和平鄉(1037)、卓溪鄉(1021)、桃源鄉(928)、海端鄉(879) 、南澳鄉(740)、大同鄉(657)、萬榮鄉(618)、泰安鄉(614)、尖石鄉(529)、延平鄉(455)、阿里山鄉(427)、卑南鄉(412)、金峰鄉(380)、復興鄉(350)、烏來鄉(321)、達仁鄉(306)、獅子鄉(301)、霧台鄉(278)、三民鄉(252.98)、玉里鎮(252.37)、竹山鎮(247)、五峰鄉(227)、壽豐鄉(218)、東河鄉(210)(括弧內數字為平方公里)(只列舉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共27個)
最多鄉鎮市的縣─屏東縣(33個)(縣內面積最大的鄉鎮市為獅子鄉)
最少鄉鎮市的縣─宜蘭縣(12個))(縣內面積最大的鄉鎮市為南澳鄉)
人口最多的直轄市─台北市
人口最少的直轄市─高雄市
人口最多的省轄市─台中市
人口最少的省轄市─嘉義市
人口最多的縣─台北縣
人口最少的縣─台東縣
人口最多的鄉鎮市─板橋市(亦為人口最多的縣轄市,約53萬)
人口最少的縣轄市─太保市(約3.3萬)(縣政府位於太保市、縣議會位於朴子市都被坳成縣轄市,縣政府、縣議會比鄰而建)
最多縣轄市的縣─台北縣(板橋、三重、永和、中和、新莊、新店、汐止、樹林、土城、蘆洲)(共10個)(淡水鎮最有可能成為台北縣第11個縣轄市)
面積最瘦長的鄉鎮市─枋山鄉(極像南美洲智利的形狀)
面積形狀最奇怪的鄉鎮市─延平鄉(瘦頸約100公尺越過花東縱谷往東吃了一大塊海岸山脈)
三個字的鄉鎮市─阿里山鄉、三地門鄉、太麻里鄉
擁有最長的海岸線─台東縣(長濱鄉往北佔了一大段)
以上若有錯誤還望山友指正,謝謝。


所有回覆

  • 屏東縣瑪家鄉也很特殊...他有一小塊行政區域是跟瑪家鄉分離出來的...也就是說整個瑪家鄉除了現有的區域以外...還有一小塊是流浪在外地的...那就是三和村...因為三和村是一個排灣與魯凱為多數的移民合組而成的..雖然沒有跟瑪家鄉相連(好像是被內埔鄉與長治鄉包起來的樣子)..但是行政區域卻屬於瑪家鄉..呵呵.有趣吧! 台東縣延平鄉之所以會沿鹿野溪延伸到海岸山脈..是因為以前內本鹿地區有幾票最兇的布農族家族被日本人遷到海岸山脈鸞山地區居住...距離其他幾個村(紅葉,,桃源..永康..武陵)很遠..但因為都是布農族人..以前幾乎也都是內本鹿地區的布農族人..所以政府才會將延平鄉鄉界沿著鹿野溪畫出一條細細的範圍..延伸到海岸山脈的鑾山地區又擴大一小塊..所以延平鄉的形狀真的是很有趣的...^^ 另外再補充一個看看是不是也是較特殊的..高雄縣茂林鄉.. 全鄉只有三個村.. ((茂林..萬山..多納))..更有趣的是雖然同屬魯凱族(外來民族的分法)...但是語言卻都不太一樣..尤其是萬山村的語言跟其他魯凱語差異很大..多納與茂林可通的比較多..但跟霧台鄉與東魯凱的語言相比也都差挺多的.. 這是題外話..主要是要說鄉中最少村子的應該就是高雄縣茂林鄉了..只有三個村...呵呵呵..
  • 如以鄰居數量來統計: 無邊界者: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馬祖僅為連江縣的一部分,但陸地部分不在我轄區,故不論) 僅與一個縣市相鄰: 基隆市--台北縣 台北市--台北縣 台中市--台中縣 嘉義縣--嘉義市 高雄市--高雄縣 與兩個縣市接鄰: 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 台南市--台南縣、高雄縣 屏東縣--高雄縣、台東縣 與三個縣市接鄰: 桃園縣--台北縣、新竹縣、宜蘭縣 苗栗縣--新竹縣、新竹市、台中縣 彰化縣--台中縣、南投縣、雲林縣 雲林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 台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縣 台東縣--花蓮縣、高雄縣、屏東縣 與四個縣市接鄰: 台北縣--基隆市、台北市、桃園縣、宜蘭縣 新竹縣--桃園縣、新竹市、苗栗縣、宜蘭縣 與五個縣市接鄰: 嘉義縣--雲林縣、嘉義市、南投縣、高雄縣、台南縣 宜蘭縣--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台中縣、花蓮縣 花蓮縣--宜蘭縣、台中縣、南投縣、高雄縣、台東縣 與六個縣市接鄰: 南投縣--台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縣、花蓮縣 與七個縣市接鄰: 台中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宜蘭縣、花蓮縣 與八個縣市接鄰: 高雄縣--南投縣、嘉義縣、台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 fuyan兄所談的「飛地」,其實還不少,印象中金峰鄉、獅子鄉、瑪家鄉、桃源鄉都有(甚至更多),例如桃源鄉的建山村,就被六龜的寶來村隔著。這些山地鄉的設置,是基於原住民族的自治(管理)而來,因此鄉鎮界往往遷就特定族群的分布而劃設。枋山鄉就是因為被「蕃地」(獅子鄉)包圍,所以才長成那個怪樣子,而獅子國中的校地竟然也是在枋山鄉境內(地籍),門牌(戶籍)卻是獅子鄉。另外還有蘇澳鎮,沿著蘇花公路挺進南澳鄉,鳳林鎮的林田山也是一塊突入萬榮鄉的地方,不過都和母地接壤,所以沒那麼奇怪。台中縣和平鄉,因為中橫中斷,也實質上成了一塊飛地,鄉內交通必須繞過南投。各位或者會想到,鴛鴦湖(新竹)、福山植物園、松蘿湖(台北縣)不都要從宜蘭進去嗎?好在這些地方沒有真正意義的聚落,問題不大。 若以本島論,茂林鄉可能是最少村的鄉,而嘉義則是最少區的省轄市,只有東區和西區。外島的東引,只有樂華和中柳兩個村,而且兩村實際共用一個自然村(南澳),因為除去這南澳港,東引其它各小村都只有幾戶人家,不足以建立一個行政區。烏坵鄉更慘,只有大坵和小坵兩島兩村,前陣子聽說小坵只剩一戶人家(常住),大坵也只有幾十人住。這個鄉原屬福建莆田,現在交給金門縣代管,不過和金門之間也沒什麼實質往來。烏坵嶼和本島只由AP艦運補,十天一班,也無法和對岸小三通,居民只能採採海苔,並且做做阿兵哥生意。 至於海岸線,我手邊沒有數據,但我覺得台北縣的海岸因為港澳曲折,可能不輸台東。不過因中間扣除了個基隆,而台東還有蘭嶼綠島,所以就難說了。若加計外島,澎湖也有得比。
  • 哇..佩服tree兄的補充...看到回文才想起來獅子鄉的那個例子.. 中午回去午休前也隨便想了一下..因地域關係造成全台唯一與三個海峽都有接觸的鄉鎮~~~~屏東縣恆春鎮...分別與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太平洋都有接觸的鄉鎮... 另外台灣也有很多地方鄉鎮都有挺有趣的現象..例如桃園縣北橫公路上的三民村落...通往復興的那條村落中的主要道路...路的一邊門牌是屬於大溪鎮,,路的另一邊卻屬於復興鄉...居民每天走幾歨路就到另一個鄉鎮了..類似的例子在台東縣長濱鄉最北邊的大峰峰村..有部份居民的房子在花蓮縣豐濱鄉境內..部份在台東縣長濱鄉...出門走幾歨路就跨越一個縣了...電話卻是長途電話.. 又..像桃園有一條桃鶯路..從桃園出發後會先進鶯歌鎮一小段...一下子又回到桃園縣..然後才正式進入鶯歌鎮...縱貫道南下從桃園市會先進入八德市一小段(高城社區附近)..然後又回到桃園市(省立醫院那一段)..然後才進到中壢市.. 公路其實不曲折,,但是是各各鄉鎮市的界線比較離奇,,造成許多有趣的小現象..雖然根本主題距離較遠了..但就算是提外話吧..說不定山友們週遭有有類似的例子喔...^^
  • tree、fuyan您們好: 很好奇您們的職業是不是在地政事務所或戶政事務所上班,還是純粹與我一樣只是喜歡研究地理而已,您們的專業令我佩服萬分,本網站上真是網羅各種高手,臥虎藏龍之地不容小覷。文中提到的許多內容我再稍微補充:國道1號高雄段也是先進入高雄縣再進高雄市,然後又進入高雄縣又再進入高雄市,然後才又再進入高雄縣,而北迴歸線經過的縣一般都說嘉義縣與花蓮縣,其實還有高雄縣與南投縣,國道1號經過的縣沒有收費站的有新竹縣、嘉義縣,台北縣、台南縣有兩個收費站。鹿港國中建在福興鄉的土地上已經很有趣了,竟然還有鄉轄區內的村土地在其他鄉鎮裡面,這真是大奇聞,感謝您們告訴大家這個我從未聽過的事情,看來下次若建立三角點資料時,行政區域要再多注意,但翻遍了所有地圖,竟然都沒有將您們提到的「飛地」特別標示出來該塊地真正所屬鄉鎮,烏坵這種地方我想應該很適合獨自沉思吧!感歎兩位大大的功力,以後有遇到行政區域的問題要好好請問您們。在瑪家鄉公所網站上有三和村簡介,原來他被鹽埔鄉、長治鄉、內埔鄉共三鄉包圍!原來這塊地是因為政府鼓勵自深山的原住民遷居到此開墾、居住,便將他列入「山地部落」劃分給「山地鄉」的瑪家鄉管理,是便於行政劃分管理之故。 三和村簡介:(瑪家鄉公所網站上的三和村簡介有錯別字已修正) (1)命名:本村原為山胞隘寮墾區,於民國五十六年接管後報准成立一村命名為三和村。 (2)沿革:本村原為隘寮溪荒蕪之地,於民國四十二年政府為改善山胞生活僱請兵工開墾四○○公頃交與屏東縣政府;鼓勵霧台、三地門、瑪家三個鄉深山的山胞移住從事土質改良,改善生活,到民國五十六年交由本鄉接管成立一村。 (3)居民:本村居民全屬排灣族及魯凱族山地山胞,除大部份年輕力壯者出外謀生之外,其餘大都以務農維生,最近有少數退伍軍人遷居,以致人口增加很多。 (4)境界:本村鹽埔段屬鹽埔鄉,番子寮段屬長治鄉,犛頭鏢段、隘寮段屬內埔鄉,周圍都是平地村落包圍。 (5)轄區:本村轄區面積約四○○公頃共轄十六鄰四二四戶,人口約一千九百九十餘人。
  • tcchj兄:  我比起fuyan兄和您以及其他版上的高手,真是差得遠呢,光是走過的路,就遠遠不能比。知道這些奇奇怪怪的資訊,也是綠於喜歡看地圖,好奇所致,而且我也是從小就喜歡爬在地圖上神遊山川大地。  我們都覺得枋山鄉長得怪,但是仔細想想,獅子鄉更怪,它各部落的交通都得經過枋山。金峰鄉也差不多,被大武鄉鎖住。  發現台灣有飛地,是從金峰鄉正興村開始,不論戶外或是上河的地圖,都把正興村劃在太麻里鄉內,但那裡明明就是台東縣金峰鄉。建山、三和和正興,是我目前查到,以村為單位構成的飛地,至於鸞山村,也差不多算是個飛地了。台東還有一些令我搞不清楚的地方,就是知本溫泉,各飯店的門牌都是卑南鄉龍泉村,可是看地圖,那裡被劃在太麻里鄉,不知是地圖畫錯還是怎麼樣。上河圖南島66-G9的地方,標了個枋寮鄉飛地,只有綠豆那麼大,很好奇那是塊什麼樣的地方,不知版上有沒有南部的朋友能替我解惑。  另外,各縣市山地鄉分布情形如下: 台北縣:烏來鄉 桃園縣:復興鄉 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 苗栗縣:泰安鄉、南庄鄉 台中縣:和平鄉 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 嘉義縣:阿里山鄉 高雄縣:三民鄉、桃源鄉、茂林鄉 屏東縣: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泰武鄉、來義鄉、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 宜蘭縣:大同鄉、南澳鄉 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卓溪鄉 台東縣:海端鄉、延平鄉、卑南鄉、金峰鄉、達仁鄉、蘭嶼鄉  台東和屏東的山地鄉最多,也反應了當地族群的複雜吧!台灣的山地鄉有仁愛、信義、和平,卻沒有忠孝,不知是什麼緣故呢?還有除了中正、中山區及從前的吳鳳鄉外,是否還有以人名命名的鄉鎮名呢?愈鑽研問題愈多,還真有趣吶!
  • tree兄: 您提到的為何沒有「忠孝」鄉;我也曾注意過,我認為當初制定行政區域時,現在的「秀林鄉」應該就是計劃中「忠孝鄉」的鄉名,現在都流行回歸正常的名稱,例如屏東縣三地鄉改名為三地門鄉,嘉義縣吳鳳鄉改名為阿里山鄉,南投縣仁愛鄉也爭取改名為「霧社鄉」,南投縣信義鄉若要改名則必須改名為「茅埔鄉」,還有台中縣烏日鄉的大竹圍被貓羅溪隔在彰化縣芬園鄉、南投縣草屯鎮旁,出入須繞數十公里到烏日鄉公所洽公,南投縣竹山鎮香員腳也被濁水溪隔在彰化縣二水鄉,同樣要繞數十公里到竹山鎮公所洽公,以前還設有國小分校,學生僅有數人,我還曾多次到此校流灠,聽當地居民以前唸此學校的趣事,還有大安溪出海口附近,從前河川整治時於現在的北岸出現一些浮覆地委託台中縣大甲鎮代管,最後卻被劃入台中縣大甲鎮,否則大安溪是苗栗縣與台中縣的界河這是很明顯的。您提到上河圖南島66-G9真的有於屏東縣春日鄉區域內特別劃出一塊綠豆般大的範圍;標示「枋寮鄉飛地」,看來又沒有大批平地人居住,我也很好奇,為何會如此或許要問當地地政事務所。
  • 這是我根據地圖記下的各縣市最高峰,或有不確之處,請各位指正: 南投縣(玉山:3952) 嘉義縣(玉山:3952) 高雄縣(玉山:3952) 台中縣(雪山:3884) 苗栗縣(雪山:3884) 花蓮縣(秀姑巒山:3805) 台東縣(關山:3668) 宜蘭縣(南湖大山東峰:3632) 新竹縣(品田山:3524) 屏東縣(大武山:3092) 桃園縣(雪白山:2444) 台北縣(塔曼山:2130) 雲林縣(嘉南雲峰:1795) 台南縣(大棟山:1241) 台北山(七星山:1120) 台中市(頭嵙山:859) 基隆市(五分山西峰:740) 彰化縣(橫山:442) 高雄市(壽山:355) 連江縣(璧山:298) 金門縣(太武山:262) 新竹市(五步哭山:187) 嘉義市(玉虛宮後方:180) 澎湖縣(大貓嶼:79) 台南市(虎尾寮:25) 在做行政區劃時有一個現象就是往往把一個縣的中心區拆出升格為省轄市,以致於原縣市要另立縣治。所以新竹有兩個,一個在新竹,一個在竹北,台北有兩個,一個在台北市,一個在板橋。不過除了這些外,雲林縣也相當特殊,因為雲林其實在南投縣的竹山鎮,有人說竹山的雲林正是雲林,因緣際會卻被編入南投縣,所以形成了雲林無雲林的情形,不過此說有待查證就是。
  • 橫山三角點標高443公尺,且完全位於南投縣境內而非位於縣界,但現在我們討論彰化縣的土地最高點,所以標高442公尺是一定夠的,因為彰化縣的行政區域自橫山三角點旁劃過,橫山山頭寬闊而平坦。雲林縣縣治以前在現在的南投縣竹山鎮,以前交通不便加上清水溪時常氾濫阻隔,造成洽公不便,所以縣治遷到現在的斗六市,竹山鎮也劃入南投縣,因此竹山鎮才有雲林里、雲林國小。台灣行政區域劃分法分為:直轄市(台北市、高雄市)條件人口125萬人以上(以前為100萬人),等級與台灣省一樣,歸中央直接管理。省轄市(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條件人口20萬人以上,等級與縣相等,歸台灣省政府管理。縣轄市(板橋、三重、永和、中和、新莊、新店、土城、樹林、汐止、蘆洲、桃園、中壢、八德、平鎮、竹北、苗栗、豐原、大里、太平、彰化、南投、斗六、太保、朴子、新營、永康、鳳山、屏東、宜蘭、花蓮、台東、馬公共計32個)條件人口15萬人以上,但後來修正凡縣治所在地均可升格為縣轄市,所以有很多縣轄市人口都不足15萬人,縣轄市等級與鄉鎮相等,歸當地縣政府管理。為平衡南北自治,早期政府政策民意較順從,高雄市因此合併附近鄉鎮一起升格為直轄市,台中市欲合併附近鄉鎮一起升格為直轄市,但因現代民意高漲,台中縣地方民意拒絕將膏腴之地給台中市,所以台中縣人口比高雄縣人口多,台中縣也比高雄縣多了兩個縣轄市,台中市好不容易熬了20年人口突破100萬人,已夠資格獨立升格為直轄市,卻又硬生生將升格條件更改為125萬人,真是不公平。新竹市、嘉義市人口雖然比台北縣的許多縣轄市人口少很多,但因考慮到平衡地方自治,所以升格省轄市,新竹市合併了香山鄉,嘉義市沒有合併其他鄉鎮,最特別的是嘉義縣政府建於太保市,嘉義縣議會建於朴子市,兩棟大樓比鄰而建,所以都升格為縣轄市以免糾紛,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後新竹縣政府遷到竹北市,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後嘉義縣政府遷到太保市,所以竹北市、太保市、朴子市都升格為縣轄市。
  • 不知道臺東縣延平鄉算不算是以人名為鄉名的例子? 據我所知,臺東縣東河鄉也是,這個地方要不就稱為都蘭,要不就稱為大馬武督,何以稱為"東河",以前更生日報曾經說,"河"是個老縣長的名字的一個字。意思就是臺"東"的x"河"。 其實世界沒有公平的事,臺中市人口逾100萬符合升格條件,結果不能升格,如果看看世界各大都會,逾千萬人口的已不知道有多少,500萬以上的更是多如繁星,區區100萬人,實在算不上什麼。
  • 桂子山:日蝕站點,高29.498 公尺在台南市,扣除一樓高也有26公尺,舊魁斗山也有26.28公尺,3-594虎尾寮在台南縣,高度28.53公尺,3-IC067虎尾寮在台南市復興國中三樓頂之水塔上,高度39.156公尺,扣除樓高可能在30公尺左右。
  • 國外包含中國大陸的直轄市劃分法與台灣不同,他們一個都市人口號稱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但土地面積可能有半個台灣大或甚至比台灣大,若要如此說以濁水溪以北半個台灣島劃分為台北市那人口豈不約1500萬人以上,因為台灣地小人稠所以每一縣市土地面積都很小,國外包含中國大陸的直轄市市內都另設縣與市,所以有市中縣、市中市,換句話說若以濁水溪以北半個台灣島劃分為台北市,台北市裡面再設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台中縣、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宜蘭縣、花蓮縣,比如國外的大都市說人口有1500萬,都另說市中心區人口有260萬,這所謂的市中心區人口有260萬就是指我比方濁水溪以北設台北市其中現在的台北市人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