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溺己溺人的鄭漢--鄭漢步道(苗栗縣造橋鄉談文海邊)

活動日期
2004/2/21 - 2004/2/2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類型
» »

cmpan(pan)

2004/2/24


溺己溺人的鄭漢—鄭漢步道(苗栗縣造橋鄉談文海邊)
苗栗縣造橋鄉恆亙在竹南丘陵和竹南沖積平原之間,在山林環繞和河川蜿蜒交錯中兀自存在,外形東西縱長、南北較窄,境內溪谷河階地形密佈埤,潭、坑、坪窩,鄉土地名沿用至今,保有開墾時期先人原則。民國39年10月25日苗栗正式設縣置造橋鄉。現有造橋村、平興村、豐湖村、大西村、錦水村、大龍村、朝陽村、談文村、及龍昇村112鄰,在交通上有國道通過,鐵道亦於民國9年設站,由此可望鐵路橫貫於平原中。
一向落後的造橋鄉,不但沒有名勝古蹟,連稍具規模的的街市都難見到,為了繁榮該地,不少人出錢造橋,造橋鄉之名因而得之。
造橋之真正伊始應比文字傳載的早,但可以具考的則是雍正末年,竹南苗栗兩地來往較昔頻繁而當時南港溪河床低橫,每每在潮滿漲退之際阻隔兩岸交通,頗為不便,造橋呼聲經有志之士登高而四應,募款造橋並建福祠伴旁,祠有門聯云:「福蔭千村客,神扶萬載橋」首揭橋名,後來命「登雲橋」,又名「長橋」,於是「造橋」之名於焉而生。
台鐵西部幹線從竹南分岔為山/海線,海線南下行經的第一站就是「談文」,談文為造橋的一村,曾搭乘海線鐵路經中港溪南岸的旅客,應該看過路邊山丘上有一座造型突出的看似蠟燭、燭台造型紀念碑,不但往來旅客不知其來歷,就連地方年輕人也不了解。這座紀念碑建於民國五十六年,當年是為了紀念在中港溪救溺不幸喪命的中學生鄭漢而興建,紀念碑採用燭台、蠟燭造型,取「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意義。當年完工啟用,政府要員紛紛立碑到場致意,在地方可是大事一件,不過,隨著歲月流逝,位在山頂的紀念碑,因為沒有專門進出道路,攻頂坡陡難行,紀念碑逐漸被草木淹沒,鄭漢捨己救人的故事也逐漸被人遺忘。 在地方要求下,苗栗縣政府去年編列一百多萬元,從錫源路鋪設七百多公尺的步道,直通紀念碑,紀念碑周邊環境也重新整頓,遊客登鄭漢紀念碑不必一路披荊斬棘,可以輕鬆走上山。 鄭漢紀念碑視野良好,中港溪河口良田與紅樹林公園,竹南頭份城鎮景象,盡收眼底。採用枕木、碎石鋪設的步道,不但好走健康,也符合生態工法的新觀念,等步道周邊草木重生後,將是鳥語花香、蟲鳴蝶飛的生態樂園。前往鄭漢紀念碑,可以省道台一線南下一百零二公里處,右轉小路走錫源路大約四百公尺左右,即抵達鄭漢紀念碑步道入口,再走大約七百公尺左右即可抵達紀念碑。
今日因女兒學校在造橋要開學了,所以我這做老媽的就必須開車送她回造橋,由於知道有這一步道,利用下午時分去走走,發現此處真的是非常寧靜,走在枕木步道上感覺古樸,午後溫暖的陽光由相思樹間隙穿透,撫慰了近日來的寒冷,來到山頂更覺視野開闊,寬闊的中港溪就在眼前,台鐵就在山腳下,一列列的火車載著歸鄉的遊子呼嘯而過,而一畦畦的良田,波光嶙峋更覺耀眼,雖然沒有平常爬山氣喘吁吁的滋味,但在這時一個人信步走來,未嘗不是另一種幸福的感覺。
行程記錄:
16:00省台一線南下102k之前右轉小路進入,路口有鄭漢步道木牌,靠近台一線的是一片經火燒過後的稻田,前右方有一民家租給附近學生的套房,叉路口也有鄭漢步道木牌,向左沿山腰而上,兩旁皆是相思林,轉彎路口有康康隊及中壢長青隊的登山布條,數分鐘後來到步道入口,步道在右,左有道路下去,是新做的黑色枕木石子步道,步道是往上修築的,由下往上看好像是一座天梯。
16:07枕木步道後接土路後再接枕木步道下坡,再接土路。
16:11下坡土路。
16:13土路平坦。
16:14再下坡。
16:15上、下坡,此時遇見一家7、8人下來。
16:16來到鄭漢紀念碑,一座白色像蠟燭平台造型的紀念碑矗立在山頂,周圍有木造平台,平台上有當地政府立的解說牌,及紀念碑上述說著鄭漢其人的事蹟,
環顧四周皆是相思林,站在往中港溪五福大橋方向看,枋崁山(H63m)就在前方,頂上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計劃下次得便時順道去走一趟。在中港溪旁的談文日式舊火車站依稀可看到,山下的民宅雖不多仍然可看出他們的認真,有良田,也有錯落有緻的菜園,他們很認分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此時落日的餘輝,照映著中港溪水面波光嶙嶙,它等待著明日的再東昇!
此時的我也該回去了,沿著來時路,往下走又遇見之前的一家人,或許也是來欣賞夕陽西下最美的一剎那吧!
附記:省道台一線路120k之前右轉為步道入口。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一個幾乎快被遺忘的義行可風的故事,經當地居民及政府同心合力所建造的鄭漢步道,可寓教於樂,不失為一舉兩得之事。
  • 最近路過造橋幾次,前天日子才在網路中得知有鄭漢其人其事,沒想到登山補給站竟有人會發表他的事跡.而且寫得如此的生動傳神,其實除了登山外,若能多方面的了解一個鄉鎮人文.歷史古蹟和自然生態,那將會有更大的收穫.
  • 附近有一座枋坎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陸軍導線點,可惜被中二高挖掉了, 視野也是超棒.
  • 回anderw:一位山友給了我一本好多年前桃竹苗山系的資料,發現到枋崁山就在我女兒學校附近,沒想到圖根點與陸軍導線點已沒了,甚為可惜。 回mori:人生原本就是不斷的追求新的事物,但過去的東西經過年代久遠的歷 程,有些事幾幾乎已不鑿痕跡的早已被人遺忘,造橋鄉可敬的地方就是沒有失去先人開墾初期保有的純樸! 造橋另有一座山名為造橋口山,此為談文村及造橋村民來往的古道路線,最近也是被當地人開通稜線,你也可去走一走。 造橋火車站西方的口山,百年前是地方重要的古道,全長約五公里,上面有一座白色瞭望台是古道最重要地標。
  • 請問造橋口山圖根點還在嗎?10多年前去過,聽說已因挖路不見了?
  • 2月21日那天原計劃是要去,不過因時間已晚,留待下次再去,才知道圖根點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