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1/11/11
開眼尖山經由四條七堵山路O形連走七分寮山
【前言】
開眼尖山和七分寮山在七堵的這一側有四條山路。 這四條山路分別是從七堵大華三路6.1攀登開眼尖山的最速路線(請參考〈開眼尖山最速路線〉)、面桶寮古道、五指山第二稜最末段的稜線路(請參考〈五指山第二稜最末段稜線路〉和七分寮山南側的保線路。 以航跡圖來說,最速路線是A1點到A6點的山路,面桶寮古道是B1點到B7點的山路,五指山第二稜最末段的稜線路是C1點到C8點的山路,七分寮山南側的保線路是D1點到D4點的山路。 當然,除此之外,還至少有兩條幾乎荒廢的山路和許多的老路和獵徑。
我們可以利用上述的四條山徑分別走開眼尖山小O形行程和七分寮山小O形的行程。 不過,這樣的小O形行程的里程數實在太短,所以今天的登山行程是把這兩個小O形行程合併為一個行程,然後丈量實際里程數和爬升落差,並且提供大家參考。
【行程資訊】
行程日期: 2021/11/10
行程路線:
大華三路6.1K登山口→開眼尖山最速路線→開眼尖山→五指山山脈主稜的稜線路→七分寮山→七分寮山南側的保線路→華新二路→五指山第二稜最末段稜線路→五指山山脈主稜的稜線路→面桶寮古道→大華三路6.1K登山口
負重: 14.5 公斤
總里程數: 8.8 公里
總爬升落差: 618 公尺
總下降落差: 618 公尺
移動計時: 2:39
停留計時: 1:33 (午餐38分鐘,休息時間35分鐘,其餘時間為停下來清理山路的時間)
出發時間: 09:46
回抵時間: 13:58
【行程紀錄】
09:46 從大華三路6.1K登山口(A1點),H233M。 面向登山口,正前方是一條坡度有些陡峭,路面清楚寬廣而沒有植被的廢棄林道。 另外,左手邊則是一條雖然有山徑,但是長滿植被的廢棄林道。 我從前是走左手邊的廢棄林道接上面桶寮古道,但是今年以來則是改走山友們利用正前方廢棄林道的接上面桶寮古道。 攀登開眼尖山的最速路線是走正前方的廢棄林道。
正前方的廢棄林道在走了大約100公尺的距離後,會向左手方上切一條寬廣清楚的山徑。 這條很清楚的山徑在走了大約70公尺的距離後,會進入一片算是新開墾的竹林。 山徑會穿越竹林東側的邊緣,然後穿入樹林。 進入樹林後,山徑會接上一條廢棄林道。 順著廢棄林道往左手邊上行大約5公尺後,就是林道的轉彎點。 這個轉彎點就是開眼尖山和面桶寮古道叉路口(A2點)。
09:53 抵達開眼尖山和面桶寮古道叉路口(A2點),H286M。 站在叉路口,繼續往前走(往西的方向)的山徑可以接上面桶寮古道;若是順著廢棄林道往右走(往北的方向),則可以很快的攀登開眼尖山。 在此叉路口,順著林道往北走。 林道雖然長滿植被,但是路徑很清楚好走。
09:56 抵達林道叉路口(A3點),H301M。 山徑在此叉路口開始離開廢棄林道,轉從左前方(北北東)上切山坡。 上到山坡後,山徑幾乎是直線的切上對面稜線。 山徑上到稜線的地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越稜點(A4點)。
09:59 抵達越稜點(A4點),H322M。 山徑在此越稜點往北方的下切山谷(請注意路條)。 因為這條越稜點的稜線往上和往下都有老路,而且我之前在重新開闢這條最速路線時,也曾經沿著稜線往上探路,所以留下許多的新砍痕,所以請大家不要被老路和砍痕所誤導。 從越稜點下切北面的山谷後,山徑繼續往北前進,然後會跨過一條乾溪溝的上切對面的稜線。 我把山徑接上稜線的地方稱為稜線叉路口(A5點)。
10:01 抵達稜線叉路口(A5點),H328M。 從這裡開始,山徑就一直沿著這條稜線,往西北的方向上切到五指山山脈主稜的稜線路。
10:07 抵達最速路線和主稜叉路口(A6點),H368M。 我有在叉路口的樹幹綁了兩條紅色路條。 雖然接上的地點並非老路的叉路口,但是為了登山行進的安全(尤其是摸黑或是下雨天的時候),我刻意拉直山徑的更改叉路口。 我大約花了20分鐘的時間從登山口上到這個叉路口。 因為我背負14.5公斤的負重,而且會一邊走、一邊順手揮刀清理路徑,所以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走完這一段路。 此叉路口,右往開眼尖山,左往越嶺十字鞍部。 取右往東北的方向上切開眼尖山。
10:12 抵達開眼尖山(E1點),H405M(GPS高度)。 山頂相當平坦寬闊,同時也有柳杉和涼風,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休息地點。 無論是晴天或是雨天,我個人都相當喜歡在這個山頂用餐休息,甚至紮營過夜。 我在山頂邊休息、邊到處觀察樹林的欣賞風景。 我在山頂休息18分鐘後,往七分寮山出發。
10:30 離開開眼尖山,H409M(GPS高度),往七分寮山前進。
10:35 回到最速路線和主稜叉路口(A6點) ,H372M。 我繼續順著稜線路網七分寮山前進。
10:46 抵達越嶺十字鞍部(B7點),H340M。 在十字鞍部,右手邊往北北西方向的越嶺保甲路可以下切萬里崁腳的裕大橋,左手邊往東北東方向的面桶寮古道可以回到A1點的大華三路6.1K登山口,繼續往前直行的山徑可以攀登七分寮山。 我繼續往前攀登七分寮山。
10:54 抵達第二稜和主稜叉路口(C8點),H398M。 叉路口的左手邊是五指山第二稜的稜線路。 我取直繼續往七分寮山前進。
11:05 抵達七分寮山(E2點),H435M(GPS高度)。 山頂雖然沒有很平坦,但是有很不錯的展望。 站在山頂的大石頭,可以遠眺蔚藍的東海和碧綠的磺嘴山。 我在山頂好整以暇地休息17分鐘。
11:22 離開七分寮山,H442M(GPS高度),往南側的保線路前進。
11:23 抵達十字叉路口(D4點),H436M。 叉路口右手邊是七分寮山北側的保線路,右前方是南側的保線路,繼續往前的是可以抵達烏七產業道路的保線路,同時也是五指山山脈主稜的稜線路。 七分寮山南北兩側的保線路不但清楚好走,而且景色也相當的漂亮。 我取左前方的南側保線路前進。 南側的保線路基本上是朝著南南東方向的直線下山。 從十字路口下切大約5、6分鐘後,會有相當清澈的流動水源。
11:30 抵達第一座高壓電塔的下方(D3點),H377M。 高壓電塔的編號是「核二 - 汐止線019號」。
11:39 抵達第二座高電塔(D2點),H299M。 在快要抵達高壓電塔之前,
發現有一大堆台電包商的工作人員在整修高壓電塔,趕緊戴上口罩。
11:44 保線路登山口(D1點),H256M。 沿著大馬路往左朝東北方向下切大約150公尺就是豐年橋。 經過豐年橋後,繼續沿著大馬路蜿蜒的腰繞五指山第二稜。
11:52 抵達可以下切十四坑山東北方登山口、聖友谷和鹿寮的馬路叉路口(F1點),H229M。 我繼續順著馬路腰繞五指山第二稜。
11:58 抵達可以直線接上五指山第二稜最高三叉峰(海拔高度約H398M)的稜線路登山口(F2點),H251M。登山口有兩條非常老舊的登山路條。 雖然山徑看起來相當的清楚好走,但是我在最高三叉峰的稜線並沒有發現任何登山路條。 我繼續順著馬路腰繞五指山第二稜。
12:06 抵達可以下切赤皮湖的馬路叉路口(F3點),H228M。 我繼續順著馬路腰繞五指山第二稜。
12:11 抵達一個容易取水的溪谷水源(F4點),H227M。 馬路旁邊有一條平緩小路可以到溪谷取水。 馬路的斜對面有一個農園。 從取水小徑的清楚程度來看,農園主人可能也是在此處取水。 我從保線路登山口(D1點)一路走來,
雖然經過好幾個有水溪谷,但是初步看起來似乎都不容易下切取水。 所以,這個溪谷應該是這一段馬路的最好水源。 我繼續順著馬路腰繞五指山第二稜。
12:18 抵達第二稜最末段稜線路登山口(C1點),H262M。 我刻意把登山口設置在大華三路和華新二路的三叉路口,同時登山口旁邊也剛好有一個綠底白字的「華新二路」的路牌。 所以,大家應該很容易找到登山口。 三叉路口繼續往前走的馬路就是大華三路,大約10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回到A1點的登山口。 三叉路口往左東南東的馬路也是華新二路,而赤皮湖山南北兩側的登山口就在這一條馬路上。 我從登山口上切五指山第二稜最末一段的稜線路。
12:20 我在海高度大約280公尺的稜線寬闊處午餐休息。 我已經是第三次在此處午餐休息了。 這裡的地面相當乾燥,同時因為地形和植被的關係,涼涼的山風不實的吹來,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休息地點。
12:58 午餐休息後,繼續沿稜出發。 第二稜的稜線路基本上是直線的沿著西北西的方向接上344峰,而後再接上最高的三叉峰,之後再往北的接上五指山山脈主稜的C8點。
13:02 抵達稜線叉路口(一)(C2點),H307M。 稜線長滿山林投。 雖然山林投有路徑,但是因為山林投的路徑不易維護,同時也不適合摸黑行走,所以我刻意開路腰繞的接上稜線。 當大家是由下往上走的時候,應該不會走錯路;但是當大家由上往下走的時候,有可能會被稜線帶往山林投的路徑,所以請大家務必小心找路。 我有在叉路口的樹幹個榜上一條紅色和一條黃色的布條。 接上稜線後,繼續順著稜線上行。
13:07 抵達稜線叉路口(二) (C3點),H336M。 這裡有一條相當明顯的支稜。 支稜雖然長滿山林投,但是山林投有路徑。 當大家由上往下走的時候,山徑和此支稜剛好成為一條直線的方向。 為了避免大家走錯路,所以我把叉路口的正確路徑砍得更寬闊一點,同時也在叉路口的樹幹個榜上一條紅色和一條黃色的布條。 接上稜線後,繼續順著稜線上行。
13:08 抵達344峰(C4點)。 344峰是一個非常寬敞平坦的山頭。 因為在山頭的正中央有一棵大樹,大樹底下有一個玻璃瓶,所以我就在空瓶子上方的樹枝綁了一條紅色布條,當作山頂座標的標示。 抵達山頂後,我繼續順著山徑下切344峰西北邊的鞍部,然後再從鞍部上切第二稜最高的三叉峰。 不過,我在抵達最高的三叉峰之前,曾經在稜線遭遇一隻山豬對我咆嘯吼叫。
13:12 抵達遭遇山豬處(C5點),H349M。 我曾經在此處搭外帳的午餐休息。
正當我午餐休息後而在收拾外帳時,一隻山豬在我下方3、4公尺處,對我咆嘯吼叫。 (詳細經過,請參考我的IG貼文〈山豬、山羌和黑熊的吼聲對峙〉,或是我的登山紀錄〈五指山第二稜最末段稜線路〉。) 雖然山豬通常不會主動攻擊成群結隊的登山客,但是對於獨攀者有時候卻是毫不客氣。 我在這裡、熊空和其他山區都曾經遭遇過這樣的情形。 所以,請獨攀的登山客要謹慎小心,而成群結隊的登山客也千萬不要追逐小山豬。 我繼續沿稜上切。
13:19 抵達稜線叉路口(三) (C6點),H397M。 左手邊往南大約10公尺處是第二稜最高的三叉峰。 從三叉峰沿稜往西南下切,應該可以接回F2點的登山口。 叉路口右手邊往北的山徑可以接上五指山山脈的主稜。 我取右續行。 我刻意沿著這條寬稜的西側邊緣開闢山路。 把山路開在寬稜的邊緣有非常多的好處,所以原住民大多也是這樣的設計山路。 挑選西側是因為按照現場的山形地勢和植被地物來說,大家會比較容易找路。
13:20 抵達小山頭的西側(C7點),H398M。 山頂就在右手邊1公尺的茂密植被裡面而已。 我繼續順著山徑下切小山頭西北邊的鞍部。 從該鞍部上切就可以抵達第二稜與五指山山脈主稜的叉路口。
13:22 回到10:54曾經經過的第二稜和主稜叉路口(C8點),H396M。 我取右往越嶺十字鞍部續行。
13:36 回到10:46曾經經過的越嶺十字鞍部(B7點),H341M。 我在上午花了8分鐘的時間,從越嶺十字鞍部(B7點)上切到第二稜和主稜叉路口(C8點),但是下午卻是花了14分鐘的時間下切這一段路。 這是因為在下切的時候,我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清理路徑。 我在越嶺十字鞍部取右手邊的面桶寮古道,往東北東方向下切回到A1點的大華三路6.1K登山口。 在B2點之前的面桶寮古道相當的平緩好走。
13:43 抵達面桶寮古道和山路的叉路口(B6點),H305M。 面桶寮古道在叉路口繼續直線的往東南方向下切。 不過,我想在幾年前我在古墓前方開闢一條經過B5點和B6點的高繞路,以及後來一群熱心山友們利用A1點的廢棄林道和竹林農路,開闢一條經過A1點、A2點、B4點和B5點的山路後,B6點續行的這一小段古道應該沒有登山客走了。 我在叉路口取左手邊往東的山路續行。
13:44 抵達可以接回面桶寮古道的叉路口(一)(B5點),H304M。 叉路口右手邊的山徑下切大約5~10公尺的落差後,就可以接回面桶寮古道。 我取直續行。
13:46 抵達可以接回面桶寮古道的叉路口(二)(B4點),H294M。 叉路口右手邊經過老舊竹林邊的山徑可以下切接回面桶寮古道,而繼續直行的山路約1~2分鐘的路程就可以腰繞接回A2點。 我取右下切。
13:48 接回面桶寮古道(B3點),H285M。 接回處剛好是古道在一片大岩石所刻鑿出來的石階路。 我取石階路下切岩石落差。 大岩石的上方和下方有非常多處寬大、平坦的駁坎農作區。 我順著面桶寮古道下切。我順著面桶寮古道下切。
13:50 抵達面桶寮古道與廢棄林道的叉路口(B2點),H277M。 正前方的廢棄林道就是A1點登山口左手邊長滿植被的廢棄林道。 我從前都是從大華三路6.2K的大轉彎處,『尚仁幹273』電線桿左手邊約1公尺的捷徑,上攀這條廢棄林道,前後大約只需5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抵達B2點。 (請參考我的登山紀錄〈五指追星 --- 五指山第二稜攀登七星山〉。) 我取左手邊山友們剛清理過的面桶寮古道下行。 經過一小段的平坦山徑之後,面桶寮古道的路面變為略為陡峭的石階路。 就跟一般的古道一樣,這條石階路是用大大小小的石頭堆砌而成的。 石階路是沿著有水溪谷的邊緣開闢而成,同時因為早上有下過雨的關係,所以略微濕滑而需要小心慢行。
13:57 抵達面桶寮古道在廢棄林道的登山口(B1點),H277M。 再大約50公尺的步行距離就可以回到A1點登山口。
13:58 回到A1點登山口, H223M。
【座標資料】 TWD67
A1點 大華三路6.1K登山口 315309 x 2782123 H233M
A2點 開眼尖山和面桶寮古道叉路口 315284 x 2782297 H286M
A3點 林道叉路口 315302 x2782430 H301M
A4點 越稜點 315335x 2782495 H322M
A5點 稜線叉路口 315345 x2782537 H328M
A6點 最速路線和主稜叉路口 315287 x 2782639 H368M
B1點 面桶寮古道登山口 315279 x 2782175 H240M
B2點 林道與面桶寮古道叉路口 315132 x 2782272 H277M
B3點 面桶寮古道 315156 x2782304 H285M
B4點 面桶寮古道叉路口(二) 315194 x 2782332 H294M
B5點 往面桶寮古道的叉路口(一) 315125 x 2782349 H304M
B6點 山路與面桶寮古道叉路口 315075 x 2782355 H305M
B7點 越嶺十字鞍部 314829 x 2782427 H340M
C1點 第二稜最末段稜線路登山口 315346 x 2781806 H262M
C2點 稜線叉路口(一) 315189x 2781860 H307M
C3點 稜線叉路口(二) 315045x 2781940 H336M
C4點 344峰 314988x 2781926 H346M
C5點 遭遇山豬處 314877 x2782009 H349M
C6點 稜線叉路口(三) 314674x 2782066 H397M
C7點 小山頭西側 314664 x2782110 H398M
C8點 第二稜和主稜叉路口 314649 x 2782177 H398M
D1點 保線路登山口 314256 x 2781498 H256M
D2點 第二座高電塔 314257 x 2781681 H299M
D3點 第一座高壓電塔 314209 x 2781959 H377M
D4點 十字叉路口 314147 x2782285 H436M
E1點 開眼尖山 315382 x2782797 H405M
E2點 七分寮山 314184 x2782287 H435M
F1點 往鹿寮叉路口 314269 x 2781134 H229M
F2點 某山徑登山口 314364 x 2780928 H251M
F3點 往赤皮湖叉路口 314717 x 2781306 H228M
F4點 溪谷水源 314930 x2781612 H227M
【參考資料】
Taiwangogogo, 2019/03/16, 〈五指追星 --- 五指山第二稜攀登七星山〉,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c81cbcdd-ba4c-e911-80dd-901b0e54a4e6.html。
Taiwangogogo, 2021/10/02, 〈開眼尖山最速路線〉,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ebf52319-7a23-ec11-814f-901b0e54a4e6.html 。
Taiwangogogo, 2021/11/07, 〈五指山第二稜最末段稜線路〉,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231b9dc2-ba40-ec11-8154-901b0e54a4e6.html 。
Taiiwangogogo, 2021/10/30, 〈路是慢慢長出來的〉, IG 貼文。
Taiiwangogogo, 2021/10/30, 〈老路邊的垃圾和山豬窩〉, IG 貼文。
Taiiwangogogo, 2021/10/31, 〈慢慢長起來的路〉, IG 貼文。
Taiiwangogogo, 2021/11/04, 〈山豬、山羌和黑熊的吼聲對峙〉, IG 貼文。
Taiiwangogogo, 2021/11/09, 〈五指山第二稜最末段稜線路〉, IG 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