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4/12/16
李棟山:又名李崠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與桃園縣復興鄉分界的山稜,隸屬於雪山山脈,山稜北連鳥嘴山、那結山,東稜延伸至泰平山、馬望曾僧侶山,南稜連鳥來山,西稜接大混山,山容壯闊。台灣小百岳No.30,海拔1913公尺,一等三角點、台灣省政府民國72年頭前溪水源水源保護區界No.20水泥柱。是日治時期泰雅(Tayal)人與日警抗戰的戰場,戰事發生在明治四十四年至大正二年間。當時的佐久間總督正戮力進行其“五年理番計劃”中的“隘勇線前進”,將隘勇路往山區推進。在李棟山附近與當地泰雅族馬里光(Mrquang)群發生激烈戰鬥,其間有著名之太田山事件,最後在死傷慘重的情況下佔領李棟山一帶高地,設置砲台以壓制馬里光溪(今大漢溪上游)兩岸各社。是故稜線沿途有許多隘勇路、駐在所及營舍的遺跡,還有一陣亡巡察渡邊要之墓。稜上隆冬時楓樹競紅,早春則緋櫻爭艷,加以李棟古堡南望南湖中央尖、聖稜四秀等名山之一等視野,是深具歷史意義的懷古賞景路線。登山口竹60縣道20.0K處【馬美高幹9】電線桿叉路駛入,約5.2K處【馬美高幹81支13】電線桿停車,由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8鄰馬美29號李棟山莊起登。2014/12-14
大混山:又名比亞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隸屬於雪山山脈,為李棟山向西伸出之主稜上的一個肩狀稜,李棟山向西延伸之支稜上的一座中級山,海拔1541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70。此行登山口竹60縣道20.0K處【馬美高幹9】電線桿叉路駛入,約5.2K處【馬美高幹81支13】電線桿停車,由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8鄰馬美29號李棟山莊起登。2014/12-14
石麻達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田埔部落西南方約二公里處,尖石鄉秀巒村「田埔部落」,周圍面臨著高峻的東穗山、石麻達山與屯野生苔山所環繞,臨近屯野生台山,人口不多但轄區幅員遼闊,全鄉多數是山林地帶,地形崎嶇陡峭,擁有豐富的天然景觀資源。隸屬於雪山山脈主稜以西的中級名山,海拔1942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38、台灣省政府民國72年頭前溪水源水源保護區界No.30水泥柱,登臨者眾,展望不佳,山頂有一叉路,可通往錦屏山、霞山方向,山頂附近有一大片的台灣杜鵑純林。偏西東西方有島田山東穗山西南方有錦屏山。石麻達山的稜線路,非常平緩,又有松葉鋪成的地毯路,鬆軟好走,並有許多先人活動的遺跡,日據時期在大正二年(1913)的基那吉討伐事件過後,曾修築從油羅山至秀巒的隘勇路(警備道)並設立了錦屏山、浮邊、草村、高台、島田、見晴、川端、大庭、一休、油羅山、竹下等多個駐在所,還有許多值得去探索的人文歷史。登山口竹60縣道27.8K處叉路駛入,沿主線至屯野生台山、石麻達山登山口停車起登。2014/12-15
屯野生台山:又名秀巒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部落西方約二公里處,尖石鄉秀巒村之「田埔部落」,周圍面臨著高峻的東穗山、石麻達山與屯野生苔山所環繞,全鄉多數是山林地帶,地形崎嶇陡峭,擁有豐富的天然景觀資源。隸屬於雪山山脈主稜以西的中級名山,海拔1608公尺,三等三角點No.6290,有產業道可利用,攀臨容易,四週林木遮蔽無視野,為一平緩山頭,山頂附近樹林下一大空地,基點四周楓樹圍繞,據說是早期駐在所遺址。屯野生台山的稜線路,非常平緩,又有松葉鋪成的地毯路,鬆軟好走,並有許多先人活動的遺跡,日據時期在大正二年(1913)的基那吉討伐事件過後,曾修築從油羅山至秀巒的隘勇路(警備道)並設立了錦屏山、浮邊、草村、高台、島田、見晴、川端、大庭、一休、油羅山、竹下等多個駐在所,還有許多值得去探索的人文歷史。登山口竹60縣道27.8K處叉路駛入,沿主線至屯野生台山、石麻達山登山口停車起登。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