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北二段 閂山、鈴鳴山、無明山、甘薯峰 O型縱走 (二)

活動日期
2010/10/2 - 2010/10/6
所屬團體
台南縣南瀛登山協會
困難度
0

北二段 閂山、鈴鳴山、無明山、甘薯峰 O型縱走
南瀛登山協會
行程日期:2010年10月2日至10月6日 五天5人
本次行程—三餐自理
成員:
領隊-胡明強 嚮導-胡明強 記錄-李嘉元 ,其他隊員為胡大嫂、沈輝陽(這一次共已經完成98座百岳)、魏以誠共5人
交通資訊
中巴可到6.5K髪夾彎,高底盤可到9K流籠頭,高底盤四輪傳動車可達11.5K,在11.7K柵欄前,730林道內.一般轎車要小心底盤

D3 2010/10/4 (一)天氣:上午晴天但有雲霧升起,很快就變陰天
鈴鳴山東鞍營地→無明山西峰→西峰營地→無明斷崖→無明山→無明水池[宿]
04:45起床
06:30無明山西峰營地穿雨衣雨褲,鑽箭竹林一直往下
06:45低鞍,來到3M斷崖,大背包需一個個吊上去較安全,人員再拉繩陡上
07:20全員通過,續上,這路段屬於岩石地形
07:29上至一個山頭,H約3100M,前是無明山,後無明西峰,接著下坡
08:00無明山前之低鞍及危險碎石坡地形
08:15沿著無明崩壁邊緣上行,屬於大岩石地形,是瘦稜,二側或單側是斷崖要小心上攀通過。
08:50 通過一約30~40M高的拉繩下坡處,歩道二側有杜鵑花,後又接上瘦稜。
09:45岩壁Y型拉繩而上,因濕氣很重,穿雨鞋的隊友因重裝22~28KG背包,試爬時重心不穩上不去,我背包約21~24KG穿登山鞋要重裝上去,人雖然較高但真的太滑了,大家只好又人包分離,才都上去,蠻羨慕有請挑伕的人,較輕鬆速度也較快,但要訓練自己及省錢,只好大都自己來了。
10:15 通過岩壁Y型拉繩,又續上,還是岩壁及瘦稜地形,所以若布條掉落(剛好颱風過沒多久)或太遠才有,很容易走錯路。另外思考北二段這一種地形,目前重裝走就覺得要分泌很多腎上腺,因為這一種地形一失足,就不妙了,若再經過幾個颱風或地震,不知歩道還會是如此?或變的更驚險或塌掉了ㄋ?
11:10上登無明山前的連續碎石上坡,天空有時很藍很美,有人說這是北二段的經典,但雲霧一直飄來。
11:20 休息等人,觀賞蟋蟀及小花。
11:25無明山就近在眼前了,繼續上登。
12:03 無明山,2-1450,H3451M。拍個人及團體照,我的第31座百岳,但胡大搜說他的雨鞋拿錯了,這幾天走的很痛很辛苦,一般忍痛的走走很慢,而現在快走不動,領隊說那提早在無明池營地紮營了。
12:30下行
13:15無明池。
13:16無明池營地,H約3300M,紮營、取水、午餐、聊天曬裝備,之後晚餐也一起來,因預訂第4天要早起,所以隊友天黑後早早就去睡覺了。

D4 2010/10/5 (二)天氣:上午晴天但有雲霧升起
無明池營地→鬼門關山→鬼門關斷崖→甘薯南峰營地→甘藷峰→甘薯峰營地→遠多志山→耳無溪合流營地[宿]
03:30起床及早餐,穿雨衣與褲,箭竹露水多所以外面是濕的
05:15無明池營地出發
05:30鬼門關山H3395M無三角點。有山友提及站立鬼門關山基點上真有天下在我腳下的錯覺,心想這麼險峻的山頭沒設個基點真的太可惜,因為從甘薯峰看過來就這山頭是最險峻,連無明山全給比下去了,只是天還沒全亮,昨天也起霧,視覺的展望很棒,要過鬼門關斷崖還,雖然看起來很驚險,但是只要小心拉繩一步一步走下去,是沒有很大的危險,共有三處驚險斷崖,但各離有一段距離小心些就可通過的,只是人與人之間不要靠的太近,間隔大一些是沒問題的,而我們實際上今天是路滑,還是小心為慎。
05:35拉繩垂降岩壁,溼滑小心慢行。
05:45拉繩下長約3M斜石壁,溼滑小心慢行,尤其穿登山鞋的,我都拉繩至右側沿石壁下切。
05:49 石壁下切後,有一下坡後,在較平緩的左切歩道欣賞日出與中央尖山。
06:00 一段長緩拉繩下坡路段,兩旁杜鵑已經開過了,等明年了。
06:20下坡拉繩,後有經過箭竹林續下
06:48之型碎石坡拉繩,岩壁拉繩下切約20M再繞回稜線,小心危險,這地方結繩固定點如Y型,要注意重心盡量貼壁,之後休息等人。
07:05 續行出發。
07:40 在稜線上行走,看到都已經起霧,中央尖山都已經被霧蓋住了。
08:22 小休,在瘦稜行走,二側或單側是箭竹,地質算很容易鬆動,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休息地方,這時可以看到清晰的中央尖山及稜線,也看到漂亮的雲海。
08:37 回頭觀賞鈴鳴山、鋸山、無明山。
08:39叉路左切是往耳無溪,先取續往前約20M抵達甘薯南峰營地,「再續往前」就是往甘薯峰的路,都沒有標示。
08:50 5人換輕裝出發去甘薯峰,還是穿雨衣及雨褲,因為箭竹還是濕的,甘薯南峰和甘薯峰是兄弟峰高度只差1公尺遠看二山峰很像,二山相隔大致呈V(W)型先長緩而上再長緩而下,林相、沿路都是差不多,有與人高相近的箭竹林阻礙前進,另外的林相是鐵杉純林,身處雲霧中,還真有只緣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意境呢!途中有8處拉繩處,最後一處拉繩,我算的第7及第8拉繩之後,就快到甘藷峰。
11:02甘藷峰,3-6362,H3158M,大夥拍照留念,我的第32座百岳,並補充乾糧午餐。甘藷峰位於中央尖山南面的北段中央山脈主脊上,又稱中央南山。山峰成彎弓形,凹面朝西坡較陡凸背向東坡則緩。有一條路是往中央尖山前進,但目前封閉中無法前往。之前山友說西面可望見多加屯、審馬陣稜線及反光的審馬陣山屋,但今天沒有看到比較可惜。
11:35出發
11:57拉繩碎石坡,第8及第7拉繩處,2條繩子是接續著拉,12:03 通過
12:05通過第6處拉繩碎石坡
13:25回到甘薯南峰營地,換上重裝,穿上護膝,之前山友有提到天氣好時向南望,可看見鬼門關山及壯觀的過嶺雲
13:35 甘薯南峰營地、出發,領隊有先告知我們先到先行,因胡大嫂腳痛走慢,領隊怕我們全部摸黑,他要押隊。往耳無溪營地(遠多志山)是要往回走約20M到叉路,在叉路「右切」,一路下坡有幾段較陡一點,林相還是鐵杉純林,走的有些悠閒及慢。
14:56當路稍微上坡時就是遠多志山快到了,抵達遠多志山,3-6312,H2888M,拍照之後看別人的記錄約走40分鐘,我們竟然走約人家的2倍,想一想照這一種速度也會摸黑,後來換我走前面要趕路,剛走前面一段緩下坡,我走蠻快的,連下坡也都快要擋不住,其實過度趕路也不好,尤其下坡,腳趾頭有些痛,此時林相已是二葉松+鐵杉。
15:00 出發還是一路下坡,有些坡度還不小,颱風過後倒木還不少,越往下越多紅毛杜鵑樹,也越多的二葉松。
16:40碰到上坡路就沒力氣了,還在想找是否可以腰繞,當然沒有只好爬上這小山頭H約2130M,後又下坡,之後有之字坡,下坡度越大,續往下。
17:00在樹林裡到達往左下方看有耳無溪主流及支流漂亮的多層式瀑布溪水
17:13拉繩陡下到耳無溪主流溪底休息,營地在對面,需稍往上游方向回溯到雙溪合流口。
17:35沒有找到前人輔助架繩,溪水很冰,請沈大哥穿雨鞋先試一條路,它搬了石頭在耳無溪主流開一條路,試走到對岸營地沒問題,回來要帶我們2人,我先已經換拖鞋,但有一隊員卻不敢過溪,催了很久天色已經變暗,才換拖鞋跟在沈大哥後面走通過支流,當天水量稍大,沈大哥試走過的路,換上重裝,竟然滑了一跤,重裝重心就不一樣,且靈活度變差,真是為難沈大哥了,還好沒有受傷,只是有些次要裝備濕了,換我使用手杖測量水位深淺,找旁邊另外一段路並使用手杖過溪,水深約40公分。
18:20天已經變暗,到耳無溪合流對面找營地,好不容易摸黑找到了,趕快搭帳蓬(6人帳),及去取水及梳洗一下,沈大哥有看到小黃鼠狼來了,要我們小心食物。這一段時間看見領隊及大嫂的頭燈,但因天已暗過溪較危險,變成分2邊紮營。過溪之前我想對岸要搭6人帳因不好找位置,與沈大哥商量後確認要先過溪找營地。今晚吃很多,及喝很多,好像餓及渴很久。因有起霧,星星不多,不好判斷明天是否是好天氣?今晚晚到營地所以摸超過22:30才睡,因此算是睡眠不足。

D5 2010/10/6 (三)天氣:晴天+陰天
耳無溪合流營地→耳無溪支流→造林之型山徑→林道17.5K岔路→林道11.7K柵欄→9K流籠頭→回程04:30起床
06:30 約06:05 開始比手劃腳指揮胡大哥及大嫂,過耳無溪合流(先過主流再過支流),06:30營地出發,沿耳無溪支流左岸(由上游往下遊方向,左側稱左岸)往上游方向約走20分鐘。
06:50右上方森林入口很多布條,取右上離開河床進入森林,但仍在左岸,將雨褲脫下來換綁腿,沿布條往上游走,之後有通過比人高的茅草區及刺人的植物。
註:『個人覺得,若是枯水期到了叉路應可以不要走樹林裡的歩道,因為最後還是要接下溪谷,若是不想進入樹林歩道來個上上下下的走,且有些路段芒草倒木障礙物還不少,那順著溪河走也是不錯的選擇』,所以若順溪谷上游走上去的,從營地出發大約走了40~50分鐘,就會見到在溪邊的山坡上有一棵好高好大又直直的樹,據說是棵杉樹,已經沒有樹葉了,真的又高又粗的,有超過30M那麼高,很好認的因為附近再也找不到如此高大的樹了,再走個5~10分鐘後會到達大石頭處,也就是要離開溪谷了,那兒掛了很多布條很好認的,那兒的水源很讚,昨天在紮營處喝很多,之後要陡峭陡登約200M。
07:40路左一顆獨立大鐵杉,下方也是二股支流的合流口(更上游的),上游方向稍遠處有一大崩壁,蠻壯觀的。
07:45應取『左下』至右股支流左岸往上游走而行,目標大約在面對大崩壁的右下方,隊友3人是走這一段,我與以誠2人,竟然4個眼睛走在前面沒看到左下的路,繼續往前爬,看到隊友3人已在下方河道前進,最後我發現應是獸徑,要下也不是,只好自己開路高繞,是都有踏點及抓點,最後也算有些驚險的到達大崩壁的右方的碎石坡,算是在上坡的中段吧,離下方溪流高度至少約60-80M高,是已經多爬了,『但還是強烈建議走正常的路比較安全』,因前一個小時我們才看到對岸有4隻山豬下河道去喝水,自已戲稱我們2人為山豬1號與2號。接著是路右是倒木+碎石坡區,取右上序陡上碎石坡離開右股支流,很多布條斷了,建議之後有上山的山友可以多帶一些去做標示。
08:45拉繩上至較平坦寬廣的雜木林,續上行,之後右上進入寬廣松林山徑,之型上坡路並出現紅毛杜鵑樹,林相大都是二葉松,而之後的之字坡總是讓人走不完的感覺,真是漫漫長路呀,林相是蠻漂亮的,不時出現巨木,還有我喜歡的楓樹且已經有部分變色了,算是給我前進的力量,所以再辛苦的路程還是有到頭的時候。
09:34終於上到林道17.5K岔路,休息,吃泡麵等人。
10:15出發、踢林道
11:02瀑布水源
11:18路左水源(岩壁類似瀑布)
11:40溪溝、也是取水口,有幾條集水管
11:54溪溝、也是取水口,有幾條集水管
11:55 經過一拉繩處,路基很小又滑要小心通行
12:02回到林道11.7K柵欄、行車終點,打電話報平安,之後就先聽見再遇到一位騎4輪越野車的帥哥,人蠻客氣的,常說不好意思吵到我們,越野車很粗獷,聲音當然不小,聊了快20分鐘。
13:00回到林道9K流籠頭停車處。
換裝後開始歸途及約18:00慶功宴,我與以誠好像真的都餓好幾年似的,2人都算瘦,但都各吃約4.5碗飯,又慶功宴過程中喝了一些啤酒,吃到覺得食物好像快滿到喉嚨了,也算很爽快。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補2張相片1.北二段 耳無溪的大崩壁+大樹 2.北二段 中央尖山東側的雲海+日出
  • 恭禧山豬1、2號終於衝出莽林,不再是一雙誤闖叢林的小白兎。 是菜鳥?是老鳥?甚或笨鳥?儘看其小心及用心程度而己,偶而能當一次領頭雁,就更能體會責任的附加及方向使命感。 此次北二真感謝你與以誠領前為我們擋了許多荊棘野芒。 登前的用心搜集及登後的檢討紀錄───就是精實經驗的累積 這才是最受歡迎的───登山友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