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者的路標,在遊客口中成了「塑膠條」。塑膠是材質,條指形狀,路標則為功能。稱呼「棒球棒」與「木頭圓棍」之差別,就在於是否曾接觸棒球運動,知與不知耳。
登山時綁路標目的是在山野中作記號,自己回程看得到,也讓山友看到,以免誤入歧途,利己利人。路標對登山者十分重要,許多人都有如此經驗,在森林、碎石坡或寬稜上迷途徬徨時,望見一枚路標,儘管只是一段小小殘餘,也讓人感激不已。在風雨、大霧或下雪時,視線受阻,無法看清遠方,樹枝上或岩壁旁的路標更是確切的指引,安全的保障。登山者對路標有深厚情感,不會破壞路標。
大型登山社團製作路標時會印上社團名稱和標誌,社員引以為榮,爬山時主動綁紮。
問題在綁路標的地點是否適當?行走山路者是否需要這些路標?當為這條新聞探討之範疇。步道完整、無虞迷途的郊山,或已有大型立柱指示牌之處,路標確實可免,我們應尊重大自然與遊客視覺感受。
拆除路標者或許有局部道理,但須注意僅限前述地點可以拆除,偏遠深山野外叢林萬不可冒然為之。新聞報導中的二位女士所關注的空間,在登山者看來,還不算是荒野。人在真正荒涼偏遠的孤寒野地,要存活並移動到預定地點並不容易,所以背包才會如此沉重,常常得適當利用大自然的供應。植物會復長,土石會崩坍,山徑經常不明,若沒有路標的指引,後果相當嚴重。
這不是背五公升背包帶一小瓶水在步道上聽志工解說植物昆蟲,並且從未在真正荒野生活過的人能夠理解的事。
討論事情不宜渲染或過頭。質疑綁路標「有問過樹嗎」?人類大規模伐木製成各種器物與紙張,採摘果實收割五穀,未曾有此質問,遑論野外極低密度綁紮路標。
軟質塑膠布抗拉強度不大,受張力時變形伸長,日久脆化掉落,而樹枝長粗速度緩慢,自會將路標撐開。路標綁紮高度多為眼睛或稍高之處,除箭竹與山坡樹根之外,絕大多數路標綁在樹枝上,綁在「細小樹木主幹」上的極為罕見。「影響樹木生長」之說太過頭,對塑膠材料之物理化學性質未理解,野外觀察不足,亦無科學實驗證明確有影響,顯為臆測。
事有利弊大小,路標對登山運動之功用甚大,適地適量使用絕對必要。森林中走近才看得到,空曠地帶相隔百米即不易發現,對自然景觀之影響微乎其微。路標日久脆化脫落,其面積或體積對自然之影響亦甚微,「破壞環境」之說太過頭。
芒草打結,枯木、石頭為記,在低海拔地區短時間內尚可維持,登山者偶亦為之,但其使用環境與耐久性十分有限,祖先使用的方法是以當時的資源作選擇,現在選項較多,以古限今顯非適當。
林務局有責任說明「無痕山林」政策的細節,過去派員上山拆除了哪些登山路線的路標?今後還想拆除哪些區域?過去伐木或造林地點的各項廢棄設施、鐵軌與工寮「無痕」了嗎?若做法合理便無虞公眾檢視。
此篇報導方向合宜,有助瞭解溝通,但眼光侷限,訪問分析則有諸多商榷之處。
===============================================================================================================================================================================
山友為辨識綁塑膠條 「有問過樹嗎」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縣報導】100.08.03
新竹縣尖石鄉北德拉曼巨木群,三年前開放登山後,沿路樹上繫滿五顏六色登山塑膠條,山友陳淨日前上山看了好生氣,「人被塑化劑毒害,就連樹都要變塑膠樹了」。她和母親吳珮怡號召荒野志工本周六上山拆除,要還給森林屬於它們的色彩。
尖石鄉民達利對此早有不滿,他說北德拉曼是泰雅族聖山,每次和族人上山,拆不勝拆。登山客肆無忌憚在樹上繫登山條,就算不是叉路也綁,「同一個地點綁了卅、四十條」,根本是在打知名度。
陳淨就讀大一,母親吳珮怡是荒野保護協會三峽連絡處負責人,母女日前一起爬北德拉曼山。陳淨邊走邊拆塑膠條,塞滿整個背袋,拆了二百多條。
「原本翠綠的山林,綁滿五顏六色登山條,醜死了!」陳淨說:「登山客太自私,要綁之前有沒有問過樹木肯不肯?」
吳珮怡說,塑膠條若綁在小樹,可能讓小樹無法生長,就像吸管被壓住,水分、養分無法輸送,嚴重可能造成樹木死亡;若綁在樹木枝條,樹枝長大後,塑膠條可能被包進樹裡,危害樹木健康。
林務局竹東工作站主任魏展斌說,林務局積極推動「無痕山林」,每年派員上山拆除塑膠條,塑膠條經長時間仍無法分解,破壞環境。
【100/08/03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502644.shtml#ixzz1TysGcuTB
登山者喜歡在特定的出入口處綁上路標作記號,引發環保爭議。圖為通往中央山脈閂山的七三○林道上,一枝小樹枝上留下滿滿的到此一遊的塑膠條。
記者邱德祥/攝影
辨識所需…回程可拆除 到此一遊?山友要自律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竹縣報導】100.08.03
究竟塑膠條會不會殘害樹木?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竹東工作站技術士李聲銘說,部分登山團體會把塑膠條綁在細小樹木主幹上,樹木被勒住的地方,養分輸送會愈來愈困難,樹木可能漸漸枯死。
不過有登山客認為,在大眾化登山地點,因為步道明確沒必要掛指引條,但在複雜山區確實需要,不能為了環保等理由全部拆除。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飛鷹登山隊總幹事江士榮說,近幾年飛鷹成員登山,已盡量不繫塑膠條,即使為了指引方向而繫,回程一定會拆除。
江士榮說,綁登山條有規則,到叉路口,指引往右時,就綁在右邊樹上,且綁活結,方便回程拆掉。
尖石鄉民達利說,原住民登山或打獵會就地取材,以芒草打結或放枯木、石頭做記號,以利回程時辨識方向,也不破原有景觀。
【100/08/03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502646.shtml#ixzz1Tyss1S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