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通霄福興地區居民為前往三義,買賣生活必需品與農產品,於是在崎嶇的山嶺間開闢石階步道,由通霄至三通嶺再抵三義火車站。日據時代,通霄、三義山區燒製木炭的行業興盛,大批木炭商人深入福興和大坑山區購買木炭,並雇請挑夫挑到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當時山區炭窯林立,來往「挑炭古道」的挑夫絡繹不絕。
「挑炭古道」為早年通霄鎮和三義鄉重要聯絡孔道,從通霄福興山區開山闢路到三通嶺,再由三義大坑、石坑抵三義火車站,全長約五公里,沿路都是保存完好的相思林、樟樹、楠木、油桐及很多在地原生種樹木,林相優美,蜿蜒山區的古道,儼如藏身在林蔭密佈中迷人的綠色隧道。
三義雙湖社區發展協會特別請木雕大師傅學榮創作一件「挑夫意象雕刻」,擺置在苗四十八線大坑古道入口。這件和人一般高的挑夫,頭戴斗笠,滿佈歲月痕跡的臉上掛著笑容,光著上身穿短褲,肩挑木炭的造型,栩栩如生,呈現出先民安樂自在的心情,讓人對「挑炭古道」印象深刻的意象指標。
由苗48過三義一橋可抵「挑炭古道」入口。
左側入口有一「挑夫意象雕刻」,入境不能免俗的我也挑起扁擔,照張到此一遊的相片。往上行見一廁所,續上行只見大小不一舖成的鵝卵石步道,扶搖直上,看不到盡頭。
上行20分鐘後接由慈濟山下來的道路,此段為「挑炭古道」之前段部分。
苗48「挑炭古道」右側入口為三通嶺步道或稱尾山步道,由三義大坑至三通嶺巔,此段為「挑炭古道」之中段部分,而尾段則是指三通嶺山頂至通霄福興山區。
13:25「挑炭古道」右側入口,過炭林舍茶屋開始古道中段行程,一路行於鵝卵石步道,20分鐘後抵一岔路,右邊可接松林步道往梯仔崎古道下銅鑼鄉。
取右直行,5分鐘後抵三通嶺三角點,山頂有一相思林休憩平台視野遼闊展望甚佳,另有一亭名曰「山友亭」並有一石碑上書「三通嶺」饒富古趣。
三通嶺,又稱大坑尾山(H:473M)二等三角點,可連接三義通宵及銅鑼三地故得名。
右行可進入「挑炭古道」之後段往通宵,13:50取左續行接五月雪步道,只見白色桐花灑落一地,不愧號稱五月雪步道,14:10回接苗48道路。
行至苗48線過「大坑枝#65」及「大坑分#58」電線杆可見一木牌上書(慈濟山300M)及「祥馬三義山」指示牌(H:385M)。
14:25入樹林,見一鵝卵石舖排成的山徑,林蔭遮日,走來十分暢意。
14:55出樹林,見一大片慈濟山茶園,視野開闊,偶有幾株相思樹矗立茶園之中頗有遺世獨立的意境。
直行可往三義市區,左轉沿茶園邊道續行,見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449M)。
續行5分鐘,左邊一岔路有指示牌指往「挑炭古道」左轉下行,行於雜木林內五分鐘後再接一片茶園,即為挑炭古道前段入口處。
PS.更多行程紀錄及照片請至部落格欣賞
http://tw.myblog.yahoo.com/alex5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