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南馬古道又一章(南勢坑-馬斗欄) - 烏山頭水庫左岸的秘境

活動日期
2006/12/8 - 2006/12/8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jjlu(阿竹)

2006/12/11


從六甲鄉東陲的南勢坑,到大內鄉北緣的馬斗欄,也有一條「南馬古道」,
這還是在台灣堡圖上可以找到的雙線 (平行的實線與虛線各一) ,
其重要性應該比只被繪成單線的,甚或沒有記載的「古道」大多了。

目前這段古道倒是已全面產道化,中間會越過因攔沙壩而填平變高的橫向溪谷,
部份路段也改採較好走的溪床,但雨季時極為泥濘,難以通過。

現在正值乾季,計產道從「南」勢坑橋到「馬」斗欄,長約 2.6K ,
機車全程可通,但在過主流溪谷時有陷落需抬一下車子,
然後鑽兩段倒木,再碾過一片草較高的地方,
便可接上從馬斗欄到大流坑西池,這段路況較好的部份;
四傳車的話就是在過溪處(乾)與倒木之間會有問題,徒步的話則無大困難。

這段「南馬古道」除了中途會經過一片頗有特色的木麻黃林外,
經由岔路分別前往兩處大流坑的攔沙壩池(暫名為東池、西池),也會有所驚喜。

〈瑣記〉

12:18    從馬斗欄聚落出發(約 75M), 有產道直接往北越過鞍口.
12:25    岔路口(約 65M), 先取較小的右向岔路, 往大流坑東池而去.
12:27    四傳車可迴車處(約 70M), 續前, 之後路況較差且岔路甚多.
12:45-12:55 大流坑東池畔(約 80M)

 之前岔口甚多,途中有往北探了一下舊壩(己無蓄水功能)、往南探到一塊乾谷,
 沿著有清理過的「主線」,最後躍過一片寬約一米半的水潭(算是大流坑主流),
 便上到東池南側的壩堤上。

 東池的水域大略呈V字型,由兩條各約 寬50米、長150米 的水道接在一起,
 除了南側壩堤外,由青翠山坡或是月世界般的惡地包圍,水色清澈,蠻漂亮的地方,
 這邊大概也只有在地人會帶朋友來的樣子,留有些野餐後的垃圾,有點可惜。

13:03 回到 12:25 的岔路口,續沿產道主線而行。
13:05 岔路口(約 65M),左向的產道草高及膝,乍看以為路廢,取右向。

 這一帶是舊攔沙池被填平後形成的大片平地,連該有的溪床(乾)都很不明顯,
 而事前在空照圖所看到的獨特深綠色,到了這邊才知原來是造林成功的木麻黃林,
 走在森林中,樹冠已經有數層樓高,樹與樹間穿行容易,
 地上舖著厚厚針葉,空氣中漾著不知名的植物甜香,有種又人工、又自然的奇異感受,
 改天也許可以帶家裡的小朋友來這邊玩大地遊戲。

13:12-13:19 大流坑西池畔(約 70M)

 產道主線就一直來到池畔,大概是雨季結束後才從馬斗欄重新整理進來的。

 西池水域大約 寬80米、長200米 ,景色又較東池清秀,
 不知是誰擺了個塑膠筏在岸邊,如果時間多又不怕掉進水裡的話,
 也許可以撐著竹篙,泛入那映藍映綠的秋水裡。

13:20-14:10 探路

 其實在今年夏天就有從北邊的南勢坑往這一帶探路,
 還記得當時是從稜上的柳丁園往西下到溪谷,遇水未過而折返。

 這次為了能探回南勢坑,則先沿木麻黃林北邊(變成竹林)往西,
 再探入北向支流溪谷,然後一路注意有否東上稜線的產道,但....@#$%

 後來還是聽到西邊稜上有鐵牛車的引擎聲, 才確定進錯溪谷了, 乖乖回頭.

14:10 在錯探的溪谷出口南側接回產道(約 65M), 原來剛以為路廢的產道還是能走的.
14:13 岔路口 (約 65M),左向續往下游,取右轉進入「對」的支流溪谷西岸。
14:16 過溪到東岸 (約 70M),今夏的探路便是在此折返,而乾季要過溪就簡單多了。

14:18-14:30 稜上(約 90M),遇正在採收柳丁的當地人,閒聊後折返。

 在哈拉時問了一些當地地名的所在與唸法,
 原來在木麻黃林上游的溪谷是叫大流坑,土梅坑則是在木麻黃林的下游,
 而「土梅坑」中的「梅」字,聽起來是台語中「稀飯」的意思,
 較好的寫法應該是「土糜坑」,地圖上標示的「土埋坑」則離原來的音義都有點遠了。

 而在以前公路還沒開通時,當地人(南勢坑人)要到平地就是陸路水路兩種走法,
 陸路是經北勢坑、王爺宮、到六甲;水路就是在匏仔寮橋搭船往烏山頭水庫壩堤。
 而山中走動的話,往馬斗欄、燒灰仔等也是會去的,
 一位耆老也證實了隔壁的稜線 (在行程圖中「果園折返」的右邊的紅色虛點處)
 的確曾有條往馬斗欄的舊路。

14:35 回到 14:13 的岔路口,續往下游看看能走到那裡。
14:47 小徑終點 (約 55M)。

 這段路走沒多遠,便產道結束改走小徑,
 木麻黃林相也變成是河川地常見的蘆草茅草,或竹叢雜林,小徑在一攔沙壩的下方結束。

14:55    回到岔路口(左往南勢坑),續往馬斗欄方向.
15:00-15:03 岔路口(左往大流坑西池)
15:06    岔路口(左往大流坑東池)
15:12    馬斗欄聚落取車。


〈里程概要〉

  一七四縣道的馬斗欄路口 =(2.5K)=> 往南管田的路口
    =(1.5K)=> 馬斗欄聚落 -(2.6K)-> 南勢坑橋 (東距 174 縣道 3.9K)

  其中在 馬斗欄-南勢坑橋 間的里程大略為

    馬斗欄
    (0.43K)
    岔路口 <-(0.55k)-> 大流坑東池
    (0.24K)
    岔路口 <-(0.32k)-> 大流坑西池
    (0.29K)
    岔路口 <-(0.57k)-> 小徑末端(土梅坑)
    (0.35K)
    稜上混凝土路(柳丁園)
    (1.28k)
    南勢坑橋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再補上三張圖 有這段路最美的水畔與森林
  • 之前探路,車子可到過溪處。附近幾個較高山頭也都有到訪。藍色線皆車路,紅色是走路的小徑。
  • ==> 在 7777(roc) 的文中提到 > 之前探路,車子可到過溪處。附近幾個較高山頭也都有到訪。 > 藍色線皆車路,紅色是走路的小徑。 帥啊, 不知圖中的「茄東山」曾經在補給站發表過嗎? 剛剛才發現這座山在台灣堡圖上有個小圓圈 (圖根點,高414.2日尺)
  • 你的 “腳手”也真快! 我在12/9趁著熱摩托車的機會就嘗試由北方南勢坑橋進入那秘境區域,當然在 ”柳丁園往西下到溪谷” 時就改變主意:熱身不熱車(非扛車也). 只是著拖鞋沒帶任何工具很不適合在那路跡逐漸被雜草淹沒的區域走迷宮,只好摃龜回家. 現在看那拍的美美的大流坑景色,的確彌補了摃龜的遺憾.
  • ==> 在 Sequoia(OM) 的文中提到: > 在 ”柳丁園往西下到溪谷” 時就改變主意:熱身不熱車(非扛車也). > 只是著拖鞋沒帶任何工具很不適合在那路跡逐漸被雜草淹沒的區域走迷宮, 騎到柳丁園了車都還沒熱, 您住的地方可真近呢, 也許 12/08 那天陪我哈啦的兩位先生, 就是您所熟識的鄉親. 那片木麻黃森林的確是片很有意思的「迷宮」, 沒路的地方(針葉舖地)有時比有路的地方(草高及膝)還好走. 我家那條小龍老愛畫紙上迷宮然後邀我陪他玩, 正盤算著那天帶他來這種真實版的迷宮見識一下, 也許會讓人著迷呢. :)
  • 阿竹前輩您好: 「茄東山」不曾在補給站發表,因為找不到圖根點。凡是我的地圖打紅色的記號,都是找不到的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