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來古道踏查(第一階段)兼盧平山O型縱走
日期:2005/01/19(星期三)
天氣:陰天
人員:2005/01/07 大ㄎㄚ、黃正光、黃秀玲、Erich、zax、Taiwangogogo
2005/01/12 大ㄎㄚ、黃正光、黃秀玲、Jamil、Erich、zax、Taiwangogogo
2005/01/15 陳進嘉、黃秀玲、Taiwangogogo
2005/01/19李木達、黃正光、黃秀玲、簡先生、zax、Taiwangogogo
攝影:zax
紀錄:Taiwangogogo
根據當地原住民牧師陳初寶先生的口述,小烏來古道很可能已經有三、四十年之久沒有人通行了。 雖然他的父親在他還小的時候走過這一條古道,但是因為他的父親年事已高(已經80多歲了),身體欠安而無法親自帶領我們踏查這一條古道,只能透過牧師本人告訴我們登山口的大概位置,剩下的只能靠地圖、努力和運氣。
我們計畫將此古道西段的踏查工作分成三個階段來進行。 首先、按照陳牧師父親口述的登山口以及地圖的路線,我們盡量在古道的範圍之內,大略的找出古道和各個稜線(山脊)的重要交會處。 其次,按照第一階段所獲得的資料,再將古道分成三、四個主要的段落,分別找出各個段落的古道。 最後,和部落長老們協商擬定古道的修復、使用計畫。 之所以會有第三個階段的工作的原因是因為在第一個階段的踏查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古道穿越過當地原住民的獵場,同時也因為有些部分的古道已經嚴重的坍方而需要大力的整頓修復。 因為每年的九月到隔年的一月是當地原住民傳統捕獵的季節,為了不妨害原住民的生計以及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傳承,所以口頭答應將來古道打通之後,能在登山口豎立標語,提醒山友們盡量不要在捕獵的季節越嶺古道。 我想只有在尊重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之下,大家才能愉快而平安的登山,畢竟這一條古道是原住民的重要歷史遺產之一。
因為目前我們只完成第一個階段的踏查工作,所以暫時沒有將GPS的路線檔案公開。 另外,因為此處獵徑繁多而且有些路段十分危險,所以還請山友們再等待一下我們這些以龜速慢跑的人的踏查工作。 反正台灣還有許許多多的美山好景等著大家去光臨。 順便藉此機會感謝牧師和許多幫忙我們的原住民同胞們。
07:45 在H650M處出發。
09:03 陡上山脊的頂端(H955M),等待後面的隊友們。
09:20 出發。
09:55 抵達H1115鞍部。 有些隊友在此用早點。
10:18 出發。
10:32 抵達前面兩次的午餐地點H1185M。
10:32 抵達H1215M,在此處花十分鐘的時間探一探前兩次沒有踏查過的地方。
10:53 抵達H1260M的古道和山脊的會合處。
11:06 開始踏查由此到南北插稜線鞍部的路段。
12:27 在一處山谷地(H1290M)午餐休息。
12:58 出發。
14:35 抵達有一條「高速公路」的叉路口。 往下探一探這一條「高速公路」的山徑,發現這一條山徑應該是最近沒多久之前才整修過的山路。 很有可能是山友們覺得我們的踏查速度實在太慢了,所以由鞍部往下踏查。 謝謝大家的一同努力和幫忙。
14:50 抵達南北插稜線鞍部(H1520M)。 小歇4分鐘後,朝盧平山出發。
15:12 抵達H1653峰(又稱保阿爾山)。 沒有停留,繼續前進。
15:32 抵達H1653峰和盧平山的鞍部。 隊友實在很餓,所以起灶燒飯。
15:55 繼續朝盧平山出發。 一路上山徑舖滿山毛櫸的落葉,實在柔軟好走。 秋末冬初來走這一條路的話,一定可以讓人陶醉在美麗的山毛櫸的樹林當中。
17:02 抵達盧平山(又稱魯培山,H1095M)。 山頂有一個森林三角點。 山頂的叉路,左往拉拉山,直往盧平山和南插天山的鞍部。
17:13 取直往盧平山和南插天山的鞍部出發。
17:30 抵達盧平山和南插天山的鞍部。 鞍部直往南插天山,右往南插天山傳統登山口。 取右續行。
17:45 抵達避難小屋。 取出頭燈,開始挑燈夜戰。
18:42 抵達H1420M處。 在此休息10分鐘後,繼續出發。
19:48 抵達H1040M處。 再度休息10分鐘後,繼續出發。
20:20 抵達南插天山北峰的叉路口。 直往南插天山北峰,左前往南插天山傳統登山口。 取左前方的山徑續行。
20:33 抵達南插天山北峰的登山口。 右邊陡坡往南插天山北峰,前面下切山徑往南插天山傳統登山口。 取直續行。
20:56 抵達第一個過溪處。 在此休息5分鐘後出發。
21:16 抵達南插天山傳統登山口。 真是漫長的一天啊!
參考資料:
陳初寶牧師的口述歷史資料。
國民旅遊出版社,「北插天山、盧平山近郊山區登山導遊圖」。
台灣交通出版社,「白雞、熊空、東眼、北插天山區健行登山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