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基隆河----八堵
復健山、八堵山、三疊山巧遇登山老前輩龔老
基隆河是台灣北部淡水河的三大支流之一,發源自雪山北支稜群山中平溪鄉薯榔村觀音山麓,全長約80公里,流域面積約500平方公里,貌似游動蜿蜒的海龍,由台北縣平溪鄉、瑞芳鎮、基隆市的暖暖區、七堵區,經汐止市,進入台北市的南港區、內湖區、松山區、中山區,於士林區社子島、北投區的關渡平原夾域中匯入淡水河。由於此區域地質為更新世紀末期,受台北地殼運動和台北湖進退變化的影響,其流域上、中、下游各有其地形特色,並影響到近代人類活動及發展。
八堵位在基隆河谷改道東西流向為東北流向的轉折處,縱貫鐵路與宜蘭線也在此接合,因此八堵可以說是台灣東北部交通樞紐。
在不同族群相互爭地的時代,何止是土匪,敵對力量的防堵就變成最重要的一件事。基隆河中游的五、六、七、八堵就是最具象徵意涵的老地名。有人會問有沒有四堵、三堵…?當然有,一、二、三堵在宜蘭,四堵在台北縣坪林,可是讓人想不透的是從一堵到八堵的「堵」,到底是誰在防堵誰?是漢人防堵平埔族噶瑪蘭人還是泰雅族人?還是西班牙人、荷蘭人在防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正確的證據可以解釋。
八堵位於基隆市暖暖區,緊鄰七堵、暖暖、四腳亭、瑞芳,沿著基隆河修築的鐵道有宜蘭線及平溪線鐵路,在其區內有五分山及姜子寮山系列,這些綠色山林皆是喜愛大自然的我們所必造訪的。
以前登三壘山大多是從復健山連走八堵山、三壘山而後出七堵,還可再連走臥龍山,不過時代的巨輪因中山高及北二高的開鑿,使得山脈被挖斷無法連成一氣,著實是我們人力無法挽回的憾事。
8:30八堵火車站擠滿了登山客。
自作聰明的過馬路到對面走八堵路127巷陡坡上,經過25號循左邊一棵大榕樹,拾級而上。復健山幾個字刻在兩座石獅子底座。
8:35空地,右轉之後直走,左有一條台階路,長青亭在左前,沿著步道往前下鞍部,發現路上枯草很多,好似久無人造訪,果不其然真的沒路了,盡頭是在做交流道的邊坡無法下去,退回原路,在長青亭前的一條右下步道下去回到馬路,向右是去暖暖,只好再走回八堵火車站。
此刻想再追上原本是跟隊一起走的台北山岳會,無奈他們已不知去向,有時拿著資料照本宣科,有時不見得是對的。
又走回127巷回到25號門口問當地住民,了解要往八堵山這條路早已不通了,這時遇見中華健行登山會小蝸牛隊的來踏查,告知此路不通後,隨即往另一169巷走,路上遇見當地老人經指點後往八堵路185巷3號,東信幹線8進入,經過新港環保公司,再往前77之2號慈福宮左上台階,之後就是土路了,到此都沒錯,叉路取左,有一反光板,直走會碰到一高壓電,小坡,經深澳-八堵028,及027高壓電,此時已看到前面的山友,大家都在那駐足,溪谷叉路,右上三壘山,左上八堵山,有些人已往回走,是因為往八堵山的路因有台電工程人員在施工,旁邊有架木板,如果大隊人馬要去,可能會有危險,不過有少部分人還是去,聽回來的人說基點已找不到了。聽工程人員說再一星期就好了。
10:17不過我們也是走到施工地方原路退回溪谷叉路,小休。
10:30樹林鞍部,往上皆竹林及雜林林。
10:53下溪谷再往上,路左有一古墓。
11:00循陵左上,三壘山。
圖根點上的字已非常不清楚,放下背包不久,看見一老者正用刷子清理圖根點,並在上塗上硃紅,仔細看原來是登山前輩龔老,他老人家實在仔細,經他上色後圖根點即非常明顯,隨即大家與龔老合照。
因為時間還早,大家就在此午餐。
12:10下山之後向左,回到產業道路。
12:53七堵東新街43號對面福德宮。
福德宮後石階可上臥龍山,大家都在此休息、泡茶。我和同來的其他二、三人又往臥龍山走。這裡是早覺會清晨在此運動的地方,有好幾條步道從各個方向上來,此時也看見許多人攜家帶眷往這裡走,可見這裡是一大眾化的登山地方。
逗留了大約一個多鐘頭後,沿著東新街回七堵火車站結束今日短短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