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知本不越嶺

活動日期
2018/2/3 - 2018/3/11
所屬團體
蚯蚓大隊
困難度
4
類型
» »
類型
» »

背景知識: 

引用至 "霧台、好茶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


「知本越嶺道路」,也稱為「臺東、屏東間縱斷道路」,昭和2年(1927)5月15日,官方初步標線後,預計11月進行踏查,12月著手開鑿,預計路寬6尺(約1.8公尺),將來可拓寬為3間(約5.4公尺)。

臺東廳道路搜索隊於昭和2年(1928)12月10日開始行動,由臺灣總督府土木局負責開鑿,隔年(3年),屏東郡亦開始開鑿,以拉拉加眼社為基點,計畫開到霧來社,延長約3里,雇用石工45名、蕃人80名,努力破碎沿路岩石,終於完工於昭和5年(1930)初。

原本為了東部產業的發展,完工後移給了警務局管轄,知本山越道路東以臺東廳的大南社(今臺東縣卑南鄉東興村為起點),延伸到廳界總長有16里32町(約67.48公里),高雄州從三地門為起點,共有約15里(約58.9公里),全長約為126.38公里,坡度相當平緩,最高的標高只有4,200尺(1,272.6公尺),開鑿十分容易。警務局在東部新設置了5個駐在所,西部設了3個駐在所。戰後的1960-70年代,曾被作為林道與採礦道路,目前道路中斷,無法通行。


前言: 

我對知本越嶺道的記憶從 2003 年的神鬼縱走開始,一天從小鬼湖踢到阿禮,讚嘆美麗的霧台及24線道。

2004年曾經騎著機車,帶文伶到小鬼湖划船。2005年大豪雨,路況開始每況愈下,2007年去松雨尖比魯,礦道狀況已經無法通行機車了。

2009年莫拉克豪雨重創南台灣,霧台鄉受創嚴重,弘毅礦道從此成為歷史。

從大武通往舊大武的古道也一樣消失,神祉山、歡喜山的基點崩失,隘寮北溪被填得寬寬平平,使得枯水期的吉普車可以長驅直入,比大武溫泉更深的哈尤溪溫泉從此芝麻開門。

2011年,藉著平坦的隘寮北溪,翻越松山越上屏保岩的路線開通,此路線便成為拜訪小鬼湖的主要路線。

又轉瞬間,2016年底由台北搬至台東,此間受到安C老大的影響,開始由上山吃喝拉撒睡轉成人文的勘查,讀書+實地探訪,使得登山更有樂趣。

知本越嶺便是搬到台東來的第一項作業。知本越嶺道在老陸測、老五萬地圖上,並不完整。經建版的地圖就只剩下知本林道不見其真正的位置。

在這個隊伍之前,已經多次探訪知本林道,已經確定了追分、見晴、深山駐在所的位置。

本隊伍繼續深入到霧山駐在所、知本山駐在所。時間選在過年前,可以跟文伶再走一趟小鬼湖,回味一下。順便將以前小鬼湖礦道沿途單攻的中級山都拜訪一下,最後返回知本溫泉泡湯。


隊員大多是2017年農曆年一起去走關門古道的夥伴,楊頭腳傷,正好由聖岳遞補。本隊年歲最大的是68歲的廖大哥,最年輕的是22歲的聖岳。

大夥前一晚到台東市住所集合,由向陽隊的前輩東茂兄、鄧大哥、友情接駁,隔天一早送我們六個到知本林道8K通車處,敬過山之後,揹起9天的行囊出發。


人員: 蚯蚓,文伶,錦俊,劉玲,聖岳,廖大哥


地圖:

 * 知本越嶺西段請參考老五萬

 * 使用電子地圖請預先滑本次活動範圍的老五萬、魯地圖、NLSC航照圖


攀登山岳: 

* 加大奈山 3-7096 森林三角點 次沖2

* 蓬萊山 3-7097 森林三角點  次沖3

* 境界山 3-7092 補藤29 陸點共用

* 把里志山 3-7098 補藤27 陸點共用

* 兜山 3-7086 補藤28 陸點共用

* 知本主山 2-1560 森林三角點  補藤24


參考紀錄:

* 2007 小鬼湖沿線中級山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17c7066b-12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 2009 金台 加大奈-比魯 https://www.ptt.cc/man/NCHU-Mount/DCBF/DCE5/D214/M.1270993412.A.89B.html

* 2011 Kaku 小鬼湖衡斷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d3fc2969-16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 2015 小鬼橫斷 _ 北醫山社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e0009b56-1b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 2017 秋姐小鬼變奏曲(gpx)

* 東台灣展望 毛利之俊

* 霧台、好茶古道與聚落研究報告書 http://dore.tacp.gov.tw/dorefile//00/01/bu.pdf 


預定行程:

2/3 六 D1: 知本林道 8K 行車終點 400M -> 11K 溪溝取水 -> 1343 東鞍(視情況往前推進) C1

2/4 日 D2: C1 -> 加大奈山 1666M -> 1528 東鞍 -> 1528 -> 1400 鞍 C2

2/5 一 D3: C2 -> 霧山駐在所 (蓬萊山北鞍) C3

2/6 二 D4: C3 <-> 蓬萊山 -> 溪溝 C4

2/7 三 D5: C4 -> 知本山駐在所 C5

2/8 四 D6: C5 -> 新礦工寮? -> 弘易礦場岔路 <-> 境界山 -> ? 營地 C6

2/9 五 D7: C6 <-> 知本主山 -> 小鬼湖 C7

2/10 六 D8: C7 <-> 把里志 -> 喀特博啦溪 C8

2/11 日 D9: C8 -> 兜山 -> C9 = C2

2/12 一 D10: C9 -> 深山駐在所 -> 加大奈 -> 知本林道 8K


實際行程: 

2/3 六 D1: 知本林道 8K 行車終點 -> 1343 東鞍 -> 加大奈山 -> 加大奈水池營地 C1

2/4 日 D2: C1 -> 深山監督駐在所 -> 1528 西鞍 林道營地 C2

2/5 一 D3: C2 -> 知本林道 -> 霧山駐在所 C3 <-> 蓬萊山 (來回溪溝取水)

2/6 二 D4: C3 -> 知本越嶺古道 -> 兜山正南溪溝 -> 翻 1854 峰 -> 知本山駐在所(新礦工寮) -> 弘毅礦道 -> 哈尤溪南源營地 C4

2/7 三 D5: C4 <-> 境界山 C5=C4

2/8 四 D6: C5 -> 溯源兜山北鞍 <-> 兜山 -> 2183 東鞍 <-> 知本主山 -> 綠精靈谷 C6

2/9 五 D7: C6 -> 小鬼谷 -> 小鬼湖西北角 -> 拉戛拉戛池 -> 把里志山 -> 原路返 C6 -> 2096 -> 喀特博拉溪營地 C7 

2/10 六 D8: C7 -> 兜山東稜 -> 1528 東鞍 C8

2/11 日 D9: C8 -> 加大奈山 -> 知本林道 8K -> 返家


行程記錄:


D1: 多雲午後霧

8:30 知本林道 8K 出發,海拔 495M。沿途採山茼蒿、過貓等。

10:20 鄧大哥送行至 11K 岔路口。(247071 2512157)在此林道分為上下線,岔路口有一大塊空地,還有一個大水桶。下線即為知本越嶺道拓寬的"知本林道見晴支線"。取上線林道續行。

11:40 910M 午餐。林道旁有水池。

12:30 1324 東鞍,有泥池。時間還早,決定續行。

17:10 終於在霧雨中抵達加大奈山頂,海拔 1665M。次沖2 森林三角點與陸測3-7096號基石均安。

17:30 西南寬稜下至加大奈水池營地,海拔 1580M。(243374 2510837) 上回來住過兩晚的好營地。第一晚就發現聖岳愛玩火。


出發第一日ㄍㄧㄥ過加大奈,good start!


D2: 陰霧雨 氣溫下降


7:30 著雨衣出發。由於前一次已探得深山駐在所位置,故直接正西下切古道。(為記述方便,被見晴支線蓋台的路通稱為古道)

8:25 接上古道(242369,2510763) 。下切處剛好是大溪溝之前轉彎處,有老舊獵寮痕跡。沿古道續行。

9:00~10:06 深山駐在所。位於加大奈西邊一條東北西南稜線上,此稜的南側非常陡峭,道路鑿壁而行,尚可通行。

           進入稜線後是與古道齊平的一大平台33Mx10M左右,平台上有酒瓶。繞到稜線西側,亦有一塊空地,地上有石頭堆的方形遺構兩個 1.6Mx1.6M,相距4.2M,中有排水溝,推測為廁所。

           平台下方分成很多層,餘留不少駁坎,其中最明顯的有一段165公分高的石牆駁坎約40米長。地面可發現許多是日本酒瓶,亦有瓷碗、杯子破片。大夥各自尋寶。

10:17 續行古道,路上的藍色帆布寮。(242048 2510912) 看起來還有人在使用。

11:00~11:30 古道切過稜處 1208M。(241658 2511156) 休息用午餐。

12:10 1528東鞍。此段古道保持良好,是好營地。接下來可借一段古道再上 1528 峰。1528峰的正東稜、東南東、東南寬緩,林相也不錯,皆可以走。唯古道無法一直跟,因為1528峰南側陡峭,古道已崩坍。

13:40 錦俊撿到一個平底鍋,拿去營地做菜。

14:30 1528西鞍,古道上紮營。(239893 2512185) 

15:00~16:15 我與聖岳往前探,雖然逢溝必崩,但是都可以繞過,探至1870正東方的大東南稜處回頭。

17:00 回到營地。輕裝一個多小時已走了大半,故決定明天重裝續行古道到蓬萊山北鞍的霧山駐在所。

晚上仍然有大火,第一天採的山茼蒿很好吃。


加大奈之後,下古道拜訪深山駐在所,古道沿山腹緩繞上1528峰的東鞍,然後再繞到西鞍,可惜1528峰南側崩坍嚴重,已無法利用。


D3: 霧雨 七溫低非常冷 手機可通


7:30 著雨衣出發。

8:25 大支流崩坍處,跟獸徑繞過。至此古道狀況不佳,但仍有人行寬度。會經過水濂洞、鑽石縫等地形。

9:30 探路終點過後的南北向寬稜。撿到一枚嶄新的鹿角。有水鹿活動,後面的路應該會越來越好囉!

10:15 經過幾道溪澗之後,會經過林道瀑布(238311 2511544),古道上撿到日本瓶、藥瓶等古物。判斷可能是林道終點。(238330 2511499)

10:55 接下來地形比較寬緩,所以古道維持得不錯,可看到石頭排的道路邊緣。

11:10 抵達蓬萊山北鞍。鞍部寬平,古道非常明顯,路旁就有有很明顯的駁坎,是霧山駐在所。

11:50 紮營完畢。聖岳留守取水,其餘人去登蓬萊山。

13:20 中之山三叉口,樹上釘有藍天隊路牌。登頂前是杜鵑林,需要爬上爬下。

13:30 登頂蓬萊山返程。山頂有陸測 3-7097 與森林三角點 次沖3。

15:00 返回營地。仍是溼答答的霧雨天。聖岳已經起好火去取水未歸。有時間在霧山駐在所逛逛。

      駐在所的正門口朝西,地基大致成長方形,兩端比較窄,30Mx18M。東北角有一個類似廁所的方形遺構。日本酒瓶之外,還有大的醬油瓶、西醫院的藥瓶,瓷碗破片等。

      鞍部附近沒找到水池,活水可以續行古道至溪溝通過處取水。路況良好所以不用花太多時間。

廖大哥有帶溫度計,唉呦,怎麼只有4度,這不是南部的山嗎? 還好有熊熊烈火。沿古道往正東透空處,手機可上網,但無法撥打電話。打卡報平安。


1528 西鞍至霧山駐在所古道尚可利用。知本林道見晴支線並沒有深入到蓬萊山北鞍的霧山駐在所。


D4: 霧無雨 低溫  


8:00 霧山駐在所門口合照後出發。大家都不想離開營火。

8:40 古道正北轉西,大支流合流處。(237346 2511849 1605M) 溪流清清淺淺,很優美的地方。溪流上方果然有獵寮。大夥休息拍照,我跟聖岳沿古道探探,匯流口附近古道還有舊的帆布,續行尚可辨識,但是倒木橫陳狀況不好。

     出發前已經按照里程及古地圖相對位置判斷,知本山駐在所應該就是新礦工寮的位置,還是直接跳過去吧。

9:15 跟著路沿溪上溯一段不明,於是從溪流右岸硬切東南向稜線。比較好的走法應該是從匯流口往西上稜。

10:30 236934 2511994 上 1854 山頭前芒草陡登。媽呀! 

10:55 小鞍 236845 2512327。不上山頭了,在此向西北橫腰而下,想說可不可以繞過溝到1854北邊那個山頭的西南稜上。結果沒繞過去。

11:25 沿兩溪中的稜線下到匯流口。接著沿溪下行。沒有甚麼地形。

11:40 古道。236224 2512182 1650M。 好在溪流兩側的古道並沒有崩坍,不容易下過頭。往西的古道上便有一些台灣省的酒瓶。

11:50 東北西南向大寬稜。好幾層的平台長滿芒草。抬頭一看,竟然有一台廢棄的吉普車,爬至平台的最上層,靠近稜線處有一個水泥建築,鐵皮屋頂都完好。應該就是新礦工寮。牆上還有些塗鴉留言,2011年還有人到此採牛樟芝。

      上下層平台搜索,有大鐵桶、機具等採礦留下的東西。下層平台也有水泥塊,像是倒塌的房子基礎,找不到任何日本時代的遺物。但是依照東台灣展望裡頭的照片,知本山駐在所確實是在一平台上,看起來地形是相似的。

12:40 午餐越吃越冷,趕快離開。古道(新礦支線的礦道)繞過正西的支稜後,就開始一連串的崩坍。

13:00 在 236043 2512355 又接上一小段路基。不一會又是崩坍。

13:15 又崩,236224 2512544,歹路不可行。不繞了,就從這個崩溝上溯吧。1670M 與 1740M 處還有露出活水,其餘為伏流。

14:15 跟著水鹿上鞍部。現在可是一腳跨在屏東,一腳在台東了吧! 往北下鞍部不到5分鐘,靠,好大一條路。弘易礦路到囉!

      看到路這麼大條,都是動物腳印,加上終於露出藍天,看到知本主山,全隊鬥志高昂,於是領頭往西走。走沒兩步,就因為鑽行高密芒草,馬上改變主意,往回頭走。回頭路仍是滿路芒草,重裝鑽得很辛苦,到最後還下去走溪溝。

15:20 236786 2513281 礦道跨越知本主山正南方哈尤溪支流處,在此礦道會過溪由正東向轉往西北向。錦俊找到礦道上平坦地,決定紮營。

      後來才知道這是早期去小鬼湖的通車終點,營地旁邊就是溪流,一開始覺得不怎麼樣,住下來稍加整理後覺得還挺不錯的。感謝錦俊。


知本越嶺古道在霧山駐在所往西北續行至第一個大支流路況佳,之後雖然沒走,但可推斷路在1600~1650M高度之間腰繞,可能繞過1854西南稜之後應可維持,有待後隊探勘。知本山駐在所推測為新礦工寮,但沒有找到證據,往西的礦路崩坍嚴重,使得本隊提前越嶺至屏東。

決定東出之後,剩下的行程如倒吃甘蔗,心中輕鬆許多,變觀光團囉!


D5: 霧 冷 風大


7:30 營地出發。今天目的地境界山。乖乖穿上雨衣鑽芒草。

8:15 235905,2513157 礦道大轉彎處,離開芒草路進入森林。先下一個乾溝,下溯一段再上稜,一路跟著稜線爬就對了。林相都不錯。

9:45 繞境界山東南山頭。這裡跟著水鹿路走,少爬50M落差。上稜之後開始撿到鹿角。

10:14 接近山頂杜鵑林中,廖大哥拾起一根巨無霸鹿角。之後做為固定帳棚用。

10:20 登頂。3-7092 陸測點。山頂有早期南無阿彌陀佛的鐵牌,也有近期柯藝登山隊的路條。

      基點的露頭很少,需挖開一點才看得到號碼。山頂如果天氣好,展望應該不錯,這種天氣風一直吹,很冷。廖大哥衣服穿不夠,有點受寒。

10:55 返程。山頂附近偶爾雲散,可見到知本主山及周圍的山。

13:00 回到礦道。找尋祥馬圖集中的 37.75K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看板,找不到。

13:30 全員回到營地。又起霧了,怎麼屏東還是這麼冷呢? 還好營地柴火無虞,有水有火還怕甚麼呢?


小結: 弘易礦道久未使用,沒有坍塌部分也都長滿了芒草,相對森林路就是天堂。境界山自從莫拉克之後,人跡罕至,老天送我們三支鹿角留念。


D6: 霧 氣溫低 風大


7:35 營地出發。正東直溯兜山北鞍。

8:08 雙溪口,跟獸徑上小稜。上去後沒多久地形寬緩,抓方向往鞍部前進。

8:35~9:50 鞍部前活水源。237679 2513277 1955M 再爬高10M 就是鞍部囉! 237747 2513291 下重裝,輕裝單攻兜山。山頂南無阿彌陀佛跟祥馬的鐵牌都還很新,路條不少,拜訪者眾。

10:30 密杜鵑林。237677 2513644。從兜山北鞍沿著稜線正北上緩稜,再轉西北接南北向大稜,結果碰到密杜鵑林,好再有水鹿在鑽,沒有卡關太久。

11:10 237575 2514200 知本主山東邊第二個鞍部。輕裝單攻知本主山。

12:00~12:50 知本主山山頂。山頂有兩個基點, 2-1560 陸測 與 補藤24 森林三角點均在(由此可知埋設先後)。山頂附近都是巨石,登頂前還需要手腳並用。山頂西側非常陡峭,視線無阻。可惜天氣不佳,看雲霧一下散開一下合起來。大夥兒各找一個角落,賞景順便午餐。

13:30 返回重裝處,目標綠精靈谷。

14:30 綠精靈谷紮營。238477 2514712。寬平的稜線,奇形怪狀的樹,地圖上看不見的小稜,標準的鬼湖地形。抓方向就對了。綠精靈谷很大,谷地不避風,但也沒辦法,森林中一點腹地都沒有。

      好在我們又起了一盆熊熊大火,把布條、塑膠袋甚麼的都拿出來擋風,所以還可以。夜裡風有小一些,換成霧雨,隔天起床才發現我的睡墊積水,所以睡袋濕掉。


我們就在雙東的交界上,如願單攻了兜山、知本主山,並朝向小鬼湖去。對於十多年沒見的小鬼湖,心中很期待呢!


D7: 霧 午後霧雨 氣溫些許回升


7:10 營地輕裝出發,目標小鬼湖與把里志山。因為很怕小鬼湖畔的芒草,所以繞西北邊經小鬼谷。

7:35 小鬼谷。很大的谷地,中間一小攤黑水,一樣不是好營地。爬上小鬼谷北側小稜之後,就看到小鬼湖囉!

7:52 小鬼湖出水口在西北側,是哈尤溪的源頭。水深一直往西到 238051 2515267 才渡到北岸。

8:10~20 238315 2515363 小鬼湖北側展望處。芒草不高,位置剛好俯視小鬼湖。老天爺特別將雲霧退散,讓我們一睹小鬼湖全貌!! 大夥兒很高興地拍照!

9:00 拉戛拉戛山 238292 2516063 2206M。沒基點,原來爬錯了!! 這個是番地地形圖裡面的拉戛拉戛山! 拍個照笑一個,快回頭。

9:10 拉戛拉戛池 238330 2515875。位於拉戛拉戛山南邊的水池,池邊也有一棵延伸至池中的大樹,很美,不去拍個照行嗎?

10:00 把里志山頂。239171 2515609 陸測 3-7098。基石已斷頭,旁邊有個電瓶,不知基座在哪。山頂附近都是芒草,不好玩!本想繞一圈回去的,還是作罷原路回營地吧!

11:20 渡溪處。上河圖上寫著鬼湖探險隊表示:該湖隱藏在暗無天日的密林,林內夢獸、毒蛇叢生,人不得靠近,湖水有毒..... 所以大家喝了不說,還都裝了一壺回家喝。

11:32 小鬼谷。雲霧四起。

11:53~12:40 回到綠精靈谷。泡麵午餐,拆帳拔營。又要在標準鬼湖地形中穿梭,抓東南向在寬稜上自由發揮。

13:15 廖大哥腳陷沼澤,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拔出來!

13:24~13:37 明鏡池 238806 2514199。非常寧靜的一個池。我頭癢在洗頭,劉玲在此靜坐片刻。

14:00 2080M 離稜往南偏西的支稜下。路底清楚,所有隊伍的路徑也都重逢了。

14:55 238776 2512811 喀特博拉溪營地。這條溪非常平坦,完全聽不到水流的聲音。天氣不冷了,我們就選在溪畔沙洲上紮營。 雖然聖岳一下子就把火生起來了,但一直旺不起來,過了6個小時到了晚上8點多火才大起來。

最後是餵了很多小材材發爐的。好在有火,我也終於能夠把睡袋烤乾,暖暖的睡覺~~~


拜訪小鬼湖算是這一隊探勘的happy ending,往後都是已知路線了。附近意外拜訪了美麗的拉戛拉戛池,也一睹寧靜明鏡池的真面目。喀特博拉溪沿溪平緩下溯約500M會到瀑布頂,爬上南側小稜透空處可使用網路。打卡報平安。


D8 晴 午後霧雨


8:00 拔營出發。往南上切兜山東稜。好感動,今天終於放晴!

     切上東稜之後,便能得到外界訊息,得知2月6日花蓮發生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心中不免擔心。幸好錦俊大哥家人及認識的山友們都平安。

9:00 1760M 陡下,兜山稜上有斷稜地形。見路條很多,跟著航跡上面的正南稜下,再橫渡回去。

9:30 回到稜線 1690M 處休息。這個腰繞實在繞得不好,一樣要在陡稜上下。

9:32~10:09 回去走正稜看看,原來在 1760M 左右,要從稜左巨石縫中垂降而下,不仔細看容易錯過。有人已經架好了扁帶可確保。補上了不少路條。

10:36 接回古道。

11:05~11:15 1528西鞍。網路訊號良好,可以看到喀特博拉溪好幾段瀑布。

13:20 翻1528峰下到古道。這次雖然走正稜,但是跟剛剛下西鞍一樣,都會被獸徑帶著,提前下到古道。

13:37 1528東鞍營地。水源從營地下切約10分鐘即有活水。今天時間很多,柴也多得用不完,生了兩堆營火。


感想: 兜山東稜也是陡得要命。從加大奈進入小鬼湖其實還是很辛苦的。


D9: 霧 平地多雲


7:00 拔營出發。回家日,翻過加大奈。

10:00 加大奈山頂瞭望台。休息一下。下加大奈的路也走不快。

14:34 11K見晴支線岔路口。

15:15 見到鄧大哥伉儷,然後是拍攝紀錄片的苡珊,不久之後,東茂兄也出現了。感謝有他們,使得行程美麗ending。

15:40 知本林道 8K。大吃一頓水果、綠豆蒜。下山洗溫泉嚕~~~~


總結: 1927 年迄今已經88年,日人開鑿的知本越嶺古道,除了後來有利用的知本林道主線、見晴支線,弘易況道的新礦支線之外,仍有可行走的路段,令人感動。

此行確定了深山駐在所至霧山駐在所的古道路段,知本山駐在所可能位置(不確定),以及探訪了沿途各景點,雖然天候不佳,但仍全員平安歸來。

廖大哥老當益壯,大家都很欽佩他。年輕的聖岳對山林很熟悉,假以時日必是後起之秀。錦俊大哥、劉玲都是懂得享受山林的人,能跟他們走很幸運。

文伶能一起同行則是給我最大的支持。感謝隊員們及推坑+留守的團長,接駁的台東友人,最後還是感謝老天爺!!


Changelog:

感謝克德兄告知:曾在弘易礦場工作的阿禮的巴阿伯的資訊:"知本山駐在所"應在新礦場工寮往阿禮方不遠處。故知本山駐在所位置待確認。


文章附件

  • 2018-02-03 0826 知本越 霧山 知本山 境界山 小鬼湖__20180203_0826.g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