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留言版

我的雷擊經驗


古人言所謂出門看天氣,對於從事登山這種活動的人們更是不可或缺的一 種知識,他是關係到登山安全與否極大的變數之一,所以對於我而言,出門看天氣就變成準備爬山必看天氣,因為這已經是我登山安全極重要的一部份

話說雷擊日當天的天氣狀況,據氣象預報的資料顯示就是典型的白天高溫炎熱午後局部雷陣雨並伴隨有瞬間雷擊以及強陣風,想想去爬山但過中午會有碰到午後雷陣雨的狀況其實自己心理是有些擔心的,但是白天天氣實在是太熱了,熱的讓人有想要抓狂的感覺,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去爬爬離家較近的三峽鳶山步道,因為出門的晚,爬山爬到一半就真的碰到午後雷陣雨的狀況,在山上看著看著遠方烏雲並伴隨著哄隆隆的雷雨聲,心想還是晚點下山找個安全的避護處躲躲雷雨吧,這一等就是1個小時看看雨勢好像沒有要停的跡象,最後還是決定冒雨下山,回到停車處雨似乎下的更大了

回家途中車行2高耳邊聽著越來越密集的雷雨聲,此時我心理突然有一個問題產生,就是到底是看到閃電越多的地方雨下的越大呢,還是閃電的頻率多寡與下雨的強度沒有關係,車子一直延著2高開往回家的路上,看著遠方的閃電似乎就是我要經過的地方,我的經驗知識告訴我,看到閃電就心理開始讀聽到雷聲的秒差,若秒差在1秒內,那表示這個雷擊已離我們很近了,從讀秒差7秒到1秒,結果車行高速公路真的在1~2分鐘內進入雷雨區,此時的雷雨似乎比剛剛更大了,所以我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閃電越密集的地方雷雨有可能下的越大,因為我是開著車,所以我此時並不怕雷擊(聽說車子有避雷效果)大膽而放心的做著我的觀察,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我讀到秒差1秒的雷擊時,在接下來的不到30秒內真的有個閃電在我的前擋風玻璃打下並隨即聽到震耳欲聾的雷聲,所以車子有避雷效果也得到驗證


以此經驗分享給熱愛爬山的大家,願大家,平安,幸福,快樂
閃電距離的計算公式=聽到雷聲的秒差*330M
光速=30萬公里/秒
音速=330米/秒

所有回覆

  • 人在車子裡是不用擔心的, 國中物理就有教過金屬的屏蔽效應. :) 車子反而是比較需要擔心會不會被打壞. 因為大量電流流經車子到地面. 車上的電子零件可能會被電荷打壞. 車體表面的漆可能也會燒掉(被雷打中的那個地方). 不過大哥您的車是在大雨中, 車子外面的那層水膜也是一個導電路徑, 保護車子, 對車子的影響就應該會降低. 題外話, 在山上碰到雷雨應該是要壓低快往低處逃. 拿不拿手機影響機乎很小, 其實不必太在意"雷雨裡能不能打手機"這件事. 但是我知道這時打電話會減低我逃跑的速度, 所以我不會這麼做的. :)
  • 國中物理就有教過金屬的屏蔽效應的事,對於我來說那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因為知道的知識沒拿來實際用過,或不知道如何使用,那都會慢慢遺忘的,所以對於我來說知道知識以後,然後想一想生活上或者是工作上有沒有可以活用的地方 關於雷雨裡能不能打手機"這件事就我的概念是這樣告訴我的,那就是不僅不能打手機而且要把手機關掉,以避免當避雷針
  • 手機沒有引電效應, 但是若遭受雷擊具有傳導和能量集中效應, 主要是有金屬能份, 眼鏡,相機和登山杖等都有同樣的狀況, 甚至是鑰匙圈(富蘭克林雷電的實驗就是用鑰匙). 如果無線電波可以引電, 那麼從月亮取得太陽能(較佳)就可用無線電傳送能量 回地球了, 我們不用享受高油價的"便利"了. 個人是沒有雷擊經驗, 不過曾在雷雨雷電交加下棄山刀與眼鏡不顧, 還當狗爬...上了車稍為安心, 但課本上的理論還是持保留態度, 能量釋放跟電荷屏蔽或引導還是不一樣的, 機率就跟樂透類似吧?! 不太會中獎, 但中獎後大概也無言以對吧?! 結果上了車沒事, 竟然遇到土石流, 倒木橫路, 在爛泥巴中喬倒木, 最後衝了幾次過不了, 直接撞過去, 下了山, 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 山腳下竟是如此安詳, 我宛如發現了陶淵明的烏托邦, 喔不! 是桃花源, 媽媽還是用推車帶嬰兒壓馬路... 再離開到一個約15公里遠的地方, 安靜的跟什麼一樣, 只看到山脊那邊有一片烏白雲, 旁邊的山脊則若有似無的, 平原卻要下雨又不下雨的(過了某個時段若不下就不會下了), 最後當然沒有下. 從這次經驗, 我知道大概怎麼判斷遠山的局部雷雨區, 有時那個聲音是聽不見的, 就像海面的閃電還有高空閃電一樣, 不過話說回來, 在山凹的時後本來就預期會下雷雨, 想說皮一點, 順便可以雨中漫步的訓練也不錯, 只是沒想到, 我就在電荷放電區... 隔幾天, 我再去取回落荒而逃丟山壁的山刀.
  • 下面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秒鐘的價值 那是發生在2001夏天,當時是個平凡的陰天 我和一個同學在小港中正體育場那邊剛打完球,一起走在街上,要去買涼的 突然間眼前白光閃了一下.......... 我們就看到柏油在冒煙............XD 雷就打在我們的前面一公尺,是的,就一公尺前面的馬路上..... 一切無預警,前面也沒有打雷,也沒有下雨,馬路也沒有啥麼東西 只是一個平凡的下午,只是一個雷,只是一個打在前面的雷 我相信生死有命,很多事不是可以預防的,不是可以掌握的 如果那時候早走個一秒鐘,一切都不一樣了 相信嗎?這就是命吧
  • 那年和伍元領軍的金車南北古道縱走走小出山越守城大山,結果在關刀山稜上遇到雷雨,大家躲到鞍部一棵大倒木下,結果一聲響我握手杖的手一麻趕緊順手丟出去,同行聯合報劉記者也因手指有戒指而被電到,趕緊拔下來放到口袋裏,至於閃電打在那裏根本不知道,只是後來只要一聽雷響或進入陰雨區必收登山杖,深怕登山杖變避雷針啊..
  • 感電不一定有閃電或雷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pxKEGdfDxI 樹木被雷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n65RFvJKnk 休旅車被雷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UUOdO6eEZA 飛機被雷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69vfMvpeBc
  • 無論如何, 閃電也是會遵守基本物理定理的. :p 富蘭克林是用一條"電線", 把風箏上的鑰匙的電, 導到身邊. 光一支鑰匙在空中是起不了作用的. 手上的手機, 眼鏡, 開山刀都一樣. 對從雲層到地面這數公里的距離來說. 一小段數十公分的金屬起不了大作用.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discovery有個節目叫流言終結者(這是個很讚的節目!). 他們做過類似的實驗: 有舌環的人是否比較容易被雷打中. 實驗是從3層樓高的地方打閃電, 下方地面上放了兩個假人頭. 一邊是普通人頭, 另一邊的人頭是在頭頂插一支比棒球還大的鐵球門把. 在這種情況下, 頭頂插鐵球的, 50次測試裡, 被閃電打中的機率也只比另一邊高一點點而已. 如果頭頂的鐵球換小一點, 那兩邊被打中的機率是相等的, 甚至在頭頂放個小鐵圈, 反而是鼻子的地方被閃電打中. 也就是說, 頭上的鐵球要夠大, 而且閃電的雲層就在你頭上幾公尺而已, 那才會有一點影響. 如果閃電從高空中打下來的話. 就算頭底頂一個大鐵鍋, 也不會增加被打中的機率, 因為對電流來說, 那太渺小了. 如果在野外落雷區, 重要的是低頭提槍快跑前進, 不要管身上有些什麼東西了, 除非你把這東西舉起來. 因為如果閃電要打到你附近的話, 最高的東西被打中的機率一定最大.
  • 謝謝咕咕兄的說明. 所以就如歸納的, 不要在空曠的地方, 因為空曠的地方, 人體就是一個"標的物"; 也不要站在獨立樹附近, 因為獨立樹附近有可能被雷吻也同時讓你 遭受到感電或其他附加的意外. 金屬在身體的部位, 若非處於高點, 雖然"可能"不會增加引起雷擊機會, 但是仍然會增加感電或感電後的傷害狀況的. 不是有一位慢跑者聽mp3結果感電後, 從耳朵燒到胸前的主機, 當然是灼傷而已沒死, 但是如果沒有穿載這些, 或許只是麻一下, 或者指甲出現一些光線. 避雷針, 大家小時候以為是給雷吻的, 後來知道, 他是中和電荷, 但是長更大後推論知道, 是有可能在未中和電荷(導引)前, 他區的放電效應導引的, 這是說不準的, 如樂透一般. 有一個道理, 我覺得用在登山哲學也很好用, [自然界趨向最大亂度, 最低能量之狀態!] 遇到高能量的狀態, 就是把能量降低, 盈遭損, 盈科而後進, 都是類似的狀況, 所以有時當個"俗仔"也是需要的.
  • 我沒仔細想過感電的情況, 所以不是很確定. 但依我的"猜測", 感電雖然會增加沒被閃電直接命中時的損傷. 如閃電打中附近的樹, 因為感電而讓拿登山杖的手發痛或是燒壞身上的電子設備. 但另一方面, 如果被直接命中的話, 戴著耳機, 或手上登山杖插著地面, 可能可以把原本會燒壞內臟的電流, 一部份或全部引導到地上. 降低傷害. 所以綜合起來, 怎麼做比較好很難講, 機率問題.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快跑就對了. 當俗仔沒什麼不好的. :p
  • 昨日宜蘭過午雷鳴, 我想應該可以好好觀察, 進入臨山緣, 烏雲交加, 飄幾滴雨, 整個山塊被吃掉了, 下山, 有一點真的很神奇, 城市樓集霧茫, 這是下雨的狀況, 開始機車飆, 一直朝向城市上方黑壓壓的天障前進, 竟然到了四城, 整個烏雲憑空消失, 到了宜蘭運動公園, 玩玩運動器材, 又來雷鳴, 看著照明的避雷針朝雙連埤的黑壓壓烏雲照了張像, 那裏應該又在狂下雷雨吧?! 好像會朝這邊過來, 過了四點, 雨不來, 通常這種狀況過了四點不來, 大概就不會來了, 有一次我在中央山脈某稜線走, 是下了午後雷雨, 我覺得世界要進入黑暗的夜晚了, 沒想到四點多竟然又瞬間出太陽, 完全不同的世界, 不過下雨有個狀況, 西邊的霧氣一直飄上來稜線, 但被東方的透明氣流一直翻攪, 燕子就在交會的地方穿梭著... 今天, 到九寮溪看, 泳池已經被土石流沖走了, 滾滾泥漿水, 剛好就是昨天的那場山中雷雨造成的, 管制人員建議大家不要進去步道, 時值立秋之後, 天轉涼意...夏天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