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4/7/26
台灣登山與台灣黑熊
以前在台灣登山從來不需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黑熊怕見到人。可是現在情況已經改變了。
台灣黑熊本是瀕臨絕種的台灣特有種,這些年來經過學術單位與政府的大力鼓吹,付諸行動,保育有成。隨著數量穩定的增加,接著會帶來的問題不得不防範。黑熊本性怕人,民國59年我在玉山阿里山當救國團登山輔導員時,一位布農族的老者告訴我,黑熊很聰明,也怕遇到人,如果他在某地遇到人,他這輩子不再回到那裏,因為牠知道人類會在那裡捕捉牠。除非帶小熊,不然一聽到聲音牠就會躲開。所以登山者會在背包上繫個鈴鐺。走路時叮噹叮噹響。讓熊知道我來了,熊就會避開。這個鈴鐺因此取名為熊鈴。
熊的數量逐漸增加,台灣很小,熊也無法逃出本島。那麼到底數量多少才是適當呢? 因為他沒有天敵,唯一可以使它數量少的動物就是人類。熊一般都喜歡在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因此出非你上山不然他對你沒有安全的威脅。可是冬季山上食物短缺,會造成台灣黑熊降低海拔以覓食及禦寒,尤其下雪時更明顯。冬季一片白茫茫的高山上,覓食不易,食物最多的就是大分附近的青剛櫟。青剛櫟不會跑又有豐富的蛋白質及油酯等營養,可以讓他度過寒冬。因此許多的台灣黑熊冬天會聚集到大分來。但青剛櫟的產量增加不及熊口數,因此有的必須向外擴散,其中有的就往山下覓食,沿著路線下到瓦拉米,黃麻瀑布,南安到台東。台東就發現在鐵道旁有200公斤的黑熊。熊是雜食動物,冬天食物短缺時會驅使他不怕人。吃過人肉的黑熊在下雪的冬天會很恐怖,因此冬末春初上山要留意黑熊。目前2000多公尺的地方發現熊的出現已經頻傳。就我所知,藤枝,出雲山,雪霸公園等標高不到兩千公尺的地方,都已經發現熊的蹤跡。
你知道台灣黑熊是一個很厲害的獵人。牠有強健的體力,又有如美工刀一樣好用的爪子,這些都不恐怖,最恐怖的是他的捕獵技巧,所以黑熊每隻都很健康不會挨餓。他有一件像哈利波特的隱身衣:借著大霧的隱蔽,配上靈敏的嗅覺,無聲無息地把獵物殺死並叼走。被殺的獵物毫無反擊能力。就像一個職業專精的捕俘摸哨的高手。而且吃得屍骨一點不剩。只能從他的排遺中的毛髮找到死者的DNA。在人被吃掉的地方,只聞到臭味,那是血液沾到草或肉屑腐爛的味道,一星期後就沒了,如果下雨不會超過4天。就沒味道了。以前我都是爬3000公尺以上的山我才找伴,其他都是獨行,現在不敢再如此了。黑熊專挑落單的,老弱的,(容易得手),年輕少女(味道美油酯多)。雪霸有位失蹤者為何相機掛在樹頂?那是黑熊叼著人的屍體藉著樹爬上崖壁的證據。台南的吳小姐在嘉明湖失蹤,我推測是被年輕的公熊是當作向女友示好的獻禮。有熊出沒之地,如果你是單獨一個人,濃霧來時,就是你的危險時刻,如果繫著熊鈴,就是告訴黑熊:上菜了,沙西米來了。尤其在一個視野良好的地方。老遠的黑熊就知道沙西米來了(嗅覺告訴牠)。所以冬雪到初春,我強烈建議上山不要獨行。
這麼恐怖!?
說的好.
保育數量要到多少..應該要有個準. 台灣彌猴也一樣.
保育範圍要限定.. 超出範圍可以獵捕消滅.. 如此久了才有分寸.
我看保育有成 定期開放狩獵也是一個辦法. 畢竟[人+武器]是控制最高級獵食者的終極選項.
總不能放任台灣彌猴達到數十萬隻 黑熊數千隻 還宣稱是保育類吧.
我在美登山多年, 曾經多次單獨遇到黑熊, 或是黑熊晚上到營地找食物. 黑熊遇到人一般多會避開, 或你可以製造噪音將它嚇走. 但黑熊吃人並無根據, 請不要誤傳, 斷了它最後的一線生機.
建議可以參考黃美秀教授等相關的台灣黑熊研究保育網的內容。
我倒是想到,到達某定額數量之後,由國家單位捕捉外銷,或與其他動物園交換。這得事先防範,不要等到2000公尺的原住民村莊寒冬夜夜黑熊來敲門才來想辦法,那已經照造成民怨,有些遲了。
您好,我是做野生動物保育的工作者,就某些部分您與我理解有落差的部分,以下做一些回應:
台灣登山與台灣黑熊
以前在台灣登山從來不需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黑熊怕見到人。可是現在情況已經改變了。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從事登山或相關戶外活動,都應該要考慮到野生動物的問題(蜜蜂、蛇類、甚至是其它草食獸類)。當然黑熊數量稀少,通常在山區活動也不容易遇到,一般登山客從來沒正視過上山可能會遇見台灣黑熊的問題。
台灣黑熊本是瀕臨絕種的台灣特有種,這些年來經過學術單位與政府的大力鼓吹,付諸行動,保育有成。隨著數量穩定的增加,接著會帶來的問題不得不防 範。
學術單位或是部分政府單位的確在極力推廣動物保育,但絕對沒有保育有成,台灣黑熊在今天還是屬於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數量稀少,全島不到600隻,分布密度比日本或其它東南亞國家的亞洲黑熊還低許多。
黑熊本性怕人,民國59年我在玉山阿里山當救國團登山輔導員時,一位布農族的老者告訴我,黑熊很聰明,也怕遇到人,如果他在某地遇到人,他這輩子不再 回到那裏,因為牠知道人類會在那裡捕捉牠。除非帶小熊,不然一聽到聲音牠就會躲開。
熊不論是有沒有帶小熊,有70-80%以上的機會,在人類沒發現牠之前,熊已警覺到有人類接近,並且走避。但遇到帶小熊的母熊,的確會有比較高的危險性。
所以登山者會在背包上繫個鈴鐺。走路時叮噹叮噹響。讓熊知道我來了,熊 就會避開。這個鈴鐺因此取名為熊鈴。
熊的數量逐漸增加,台灣很小,熊也無法逃出本島。那麼到底數量多少才是適當呢? 因為他沒有天敵,唯一可以使它數量少的動物就是人類。
這句話無法完全認同,雖然說台灣黑熊在野外幾乎無其他天敵,但台灣黑熊野外繁殖的速度非常緩慢,幾乎有一半出生的小熊無法順利成長為成獸。據學者研究指出,台灣黑熊數量必須有2000隻,才能維持野外族群正常的永續生存。
熊一般都喜歡在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因此出非你上山不然他對你沒有安全的威脅。
熊一般喜歡在海拔1500至3000公尺的地區活動,1000公尺以下不是黑熊不喜歡,而是該區遭到人類開發,幾乎已無適合的棲息地生存。在日治時期的資料顯示,過去台灣的平地本就有黑熊的存在。
可是冬季山上食物 短缺,會造成台灣黑熊降低海拔以覓食及禦寒,尤其下雪時更明顯。冬季一片白茫茫的高山上,覓食不易,食物最多的就是大分附近的青剛櫟。青剛櫟不會跑又有豐 富的蛋白質及油酯等營養,可以讓他度過寒冬。因此許多的台灣黑熊冬天會聚集到大分來。但青剛櫟的產量增加不及熊口數,因此有的必須向外擴散,其中有的就往 山下覓食,沿著路線下到瓦拉米,黃麻瀑布,南安到台東。台東就發現在鐵道旁有200公斤的黑熊。
台東海端附近台灣黑熊出沒的確也引起學者的關注,但至今相關學者尚無法解釋黑熊於該地出沒的原因。
熊是雜食動物,冬天食物短缺時會驅使他不怕人。吃過人肉的 黑熊在下雪的冬天會很恐怖,因此冬末春初上山要留意黑熊。
熊是雜食性動物,70%以上的食物來源為植物性;目前無研究指出食物短缺會增加黑熊攻擊人類的機會。而且至今台灣尚未有任何台灣黑熊主動攻擊人類,並且致死的案例,以上說法請您必須提出證據。
目前2000多公尺的地方發現熊的出現已經頻傳。就我所知,藤枝,出雲山,雪霸公園等標高不到兩 千公尺的地方,都已經發現熊的蹤跡。
2000多公尺的山區,在近年的確有幾筆黑熊出沒紀錄,但以大雪山區而言,近兩年只有14筆的黑熊出沒紀錄。可能是媒體的擴大報導,才會造成民眾認為黑熊出沒頻繁的印象。
你知道台灣黑熊是一個很厲害的獵人。牠有強健的體力,又有如美工刀一樣好用的爪子,這些都不恐怖,最恐怖的是他的捕獵技巧,所以黑熊每隻都很健康不 會挨餓。他有一件像哈利波特的隱身衣:借著大霧的隱蔽,配上靈敏的嗅覺,無聲無息地把獵物殺死並叼走。被殺的獵物毫無反擊能力。就像一個職業專精的捕俘摸 哨的高手。而且吃得屍骨一點不剩。只能從他的排遺中的毛髮找到死者的DNA。在人被吃掉的地方,只聞到臭味,那是血液沾到草或肉屑腐爛的味道,一星期後就 沒了,如果下雨不會超過4天。就沒味道了。
以上內容不予置評,目前也無聽說有從黑熊排遺當中發現人類DNA的事情發生。
以前我都是爬3000公尺以上的山我才找伴,其他都是獨行,現在不敢再如此了。
我本身也有在登山,登山本來就具有風險,結伴同行一直是身邊爬山朋友們的不二法則。
黑熊專挑落單的,老弱的,(容易 得手),年輕少女(味道美油酯多)。雪霸有位失蹤者為何相機掛在樹頂?那是黑熊叼著人的屍體藉著樹爬上崖壁的證據。台南的吳小姐在嘉明湖失蹤,我推測是被 年輕的公熊是當作向女友示好的獻禮。
黑熊若補食草食獸類,的確會先以老弱的下手。但還是要強調,目前絕無台灣黑熊主動攻擊人類,並且致死的案例發生!!!
有熊出沒之地,如果你是單獨一個人,濃霧來時,就是你的危險時刻,如果繫著熊鈴,就是告訴黑熊:上菜了,沙西米來了。 尤其在一個視野良好的地方。老遠的黑熊就知道沙西米來了(嗅覺告訴牠)。所以冬雪到初春,我強烈建議上山不要獨行。
我與您有相同的意見,登山不要獨行,並且必須保持隨時能與隊友互相照應的距離。山林是野生動物的家,即便是草食或雜食性野生動物,人類也應保持警覺,不要驚擾到牠們。
舉個例子來說,深山裡的台灣獼猴只要有人類接近時,便會發出警戒聲告知其同伴,並且躲避人類。但為何高雄柴山附近的獼猴卻會搶食人類食物,甚至被當做「潑猴」辱罵? 也是肇因於遊客的餵食才改變了那群野生動物的習慣。
熊是雜食動物,冬天食物短缺時會驅使他不怕人。吃過人肉的黑熊在下雪的冬天會很恐怖,因此冬末春初上山要留意黑熊。目前2000多公尺的地方發現熊的出現已經頻傳。就我所知,藤枝,出雲山,雪霸公園等標高不到兩千公尺的地方,都已經發現熊的蹤跡。
你知道台灣黑熊是一個很厲害的獵人。牠有強健的體力,又有如美工刀一樣好用的爪子,這些都不恐怖,最恐怖的是他的捕獵技巧,所以黑熊每隻都很健康不會挨餓。他有一件像哈利波特的隱身衣:借著大霧的隱蔽,配上靈敏的嗅覺,無聲無息地把獵物殺死並叼走。被殺的獵物毫無反擊能力。就像一個職業專精的捕俘摸哨的高手。而且吃得屍骨一點不剩。只能從他的排遺中的毛髮找到死者的DNA。在人被吃掉的地方,只聞到臭味,那是血液沾到草或肉屑腐爛的味道,一星期後就沒了,如果下雨不會超過4天。就沒味道了。以前我都是爬3000公尺以上的山我才找伴,其他都是獨行,現在不敢再如此了。黑熊專挑落單的,老弱的,(容易得手),年輕少女(味道美油酯多)。雪霸有位失蹤者為何相機掛在樹頂?那是黑熊叼著人的屍體藉著樹爬上崖壁的證據。台南的吳小姐在嘉明湖失蹤,我推測是被年輕的公熊是當作向女友示好的獻禮。有熊出沒之地,如果你是單獨一個人,濃霧來時,就是你的危險時刻,如果繫著熊鈴,就是告訴黑熊:上菜了,沙西米來了。尤其在一個視野良好的地方。老遠的黑熊就知道沙西米來了(嗅覺告訴牠)。所以冬雪到初春,我強烈建議上山不要獨行。
專門研究台灣黑熊的黃美秀女士都說目前沒有台灣黑熊攻擊人的紀錄,除非你比她更專業
不然還是不要隨便下定論。不過還是同意你上山要結伴的意見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207/136650.htm
下次嘉明湖,雪霸或藤枝,等熊常出沒之地,有人失蹤連屍骨都沒找到時,請黃美秀女士蒐集熊活動區的排遺並加以檢驗是否有人的DNA,就能證明所言不虛。
但台灣黑熊野外繁殖的速度非常緩慢,幾乎有一半出生的小熊無法順利成長為成獸(那是因為冬季台灣高山熊的食物不足 以至於過不了冬天的嚴寒)。據學者研究指出,台灣黑熊數量必須有2000隻,才能維持野外族群正常的永續生存。生存的條件是食物與適應能力,與族群的多少無關。澳洲沒有兔子,沒有袋鼠的時候,為什麼只有幾對被引入,到最後卻氾濫成災。得用挖大深溝放如油,用人狗追趕入溝渠。然後用焚毀的方式區消除兔子?
我還是很好奇, 樓主的論點有何憑據? 既然有專家為你解惑, 何不虛心接受?
請問黑熊專家
黑熊吃不吃腐肉啊?
兔子比黑熊不倫不類.....!!
回應台灣黑熊之正確資訊
登山活動是一般大眾接觸大自然的活動之一,台灣光是高達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就有兩百餘座,在東南亞國家當中是密度非常高的國家之一。征服百岳是眾多山友的目標與理想,這也是登山團隊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
台灣自民國五十餘年開始,國家政策朝”拼經濟”的方向規劃,教育經費反倒是弱勢,在弱勢的教育經費底下,培養人才也多著重於馬上可以看到成果的項目上,以至於教育嚴重偏食,對於自己生活周遭甚至於大自然的一切,產生嚴重的代溝現象,就這樣一代傳承一代,人與大自然脫鉤。
台灣有多少哺乳動物?相信沒有幾個人可以回答完整,這並不意外;台灣有熊,目前在一般普羅大眾當中,不清楚的答案也不在少數。而來無影去無蹤難得一見的台灣黑熊,對牠有多少了解實在有限。雖然有學者研究台灣黑熊,公部門也付諸心力在執行保育計畫,但是目前是否「保育有成」都是未知數,,因為台灣不曾舉辦過大規模普查台灣黑熊數量,沒有實際的數據不能憑著幾個自動相機拍到的影像就斷定「保育有成」的誇大其詞。
台灣黑熊目前活動海拔以1000~3000公尺為主,嗅覺與聽覺非常靈敏,活動範圍廣闊,可達100平方公里。台灣黑熊在食物的選擇性以植物為主,經研究人員指出,僅有20%是動物性蛋白質,例如:昆蟲、山羌、台灣野山羊、水鹿等,腐爛的動物屍體也可以接受,屬於機會主義者,有甚麼就吃甚麼,會依照時令季節而移動,只為尋找食物。
台灣是個寶島,山林食物並不缺乏,所以台灣黑熊並沒有冬眠現象,冬天仍會活動覓食。殼斗科植物生長在全省低中海拔,青剛櫟只是黑熊眾多菜單之一。玉山國家公園的大分附近有片殼斗科植物的純林,經常在此區活動的台灣黑熊會就近取食。研究人員基於這樣的理由,在秋冬之際前往大分密集的作黑熊相關研究。
由於山林中盜獵嚴重,台灣黑熊誤觸陷阱的機率很高,研究人員也從拍攝的影像中看到四肢有殘缺的黑熊,所以黑熊對人採高度警戒,一旦有人的氣味或聲音,會自動迴避。一旦不經意與人相遇,多數的黑熊會逃之夭夭。今年夏天有登山客在瓦拉米步道附近看見黑熊活動,可見得黑熊並非於冬天才出現在大分附近,而是黑熊會四處行走尋找食物。
研究人員曾對台灣黑熊的糞便作DNA分析與研究,從糞便當中了解台灣黑熊到底吃了哪些食物,研究報告指出,80%是植物,而20%的動物性糞便當中並沒有發現人類的毛髮或DNA,而目前累積的研究報告當中,台灣黑熊也沒有主動攻擊人的紀錄,更沒有吃人肉的習慣與證據,此番沒根據的錯誤訊息,嚴重誤導民眾對台灣黑熊的認知,並扭曲了台灣黑熊對台灣森林的重要性。
只要是動物屍體,都會產生屍臭味,每個家庭多少都曾有經歷過老鼠死亡在家中某個不易尋找角落,屍臭味會飄散個幾天之後就消失的經驗。根據研究人員的影像紀錄當中,台灣黑熊對於沒吃完的獵物會採用附近植物就地掩埋將食物藏起來,並且守候在附近。一般會將食物叼上樹上的動物,最具代表性就屬獵豹,台灣並沒有獵豹存在。
台灣黑熊爬樹通常是為了樹上的果實或者蜂蜜而爬樹,食物就在樹上,哪裡需要大費周章的將食物扛上樹才享用大餐。
昆蟲界的螽斯雄蟲會產生精莢,贈送給雌蟲,希望獲得交配的機會;台灣黑熊活動範圍非常廣闊,又是獨居動物,兩隻黑熊要相遇又要同處在發情期,是機率很低,這也是台灣黑熊在數量上很少的原故。再加上母熊養育期間會抑制發情,國內外研究中並沒有發現熊科動物會拿禮物去交換交配權。
此篇文章顯現出部分人對台灣黑熊的認知嚴重扭曲,台灣黑熊的教育推廣仍需要再努力,去年協會曾受邀到登山補給站講述台灣黑熊講座,顯然是不足的,未來協會會針對登山團體做宣導與推廣,期待山友與台灣黑熊有美好的相遇。
社團法人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獵豹好像沒能力叼物上樹的能力,應該是花豹ㄡ.
在台灣會叼腐屍的動物又不是只有黑熊啊!消水後,連猴子也有可能.
假設我可能遇熊攻擊,被毒蛇咬,難道以後遇到便要打熊打蛇,有幸遇到黑熊與百步蛇,也可以是一場美麗的邂逅,短短數拾年可能連1都沒有過的!
台灣黑熊活動範圍非常廣闊,又是獨居動物,兩隻黑熊要相遇又要同處在發情期,是機率很低,這也是台灣黑熊在數量上很少的原故。再加上母熊養育期間會抑制發情,國內外研究中並沒有發現熊科動物會拿禮物去交換交配權。嘉明湖失蹤的台南吳小姐事件,你可問一下,先到可能失蹤的地點尋找的志工,是不是發現一對黑熊,還有屍臭味。國內研究沒有發現並不表示沒有,外國研究中有此發現。至於是否死後被吃,如果是經常登山者,有足夠的食物,有有足夠的禦寒裝備,又走在安全路徑或在安全區休息是不是死後被吃的或然率就很低。我會說黑熊保育有成,是因為40年前爬山。除了雪季的清晨會看到他留下的腳印之外,根本沒有黑熊的蹤跡,現在是在瓦拉米冬天上廁所會看到熊,甚至冬夜會有黑熊來瓦拉米山屋敲門。台東鐵道都會看到熊。
嘉明湖失蹤的台南吳小姐事件,你可問一下,先到可能失蹤的地點尋找的志工,是不是發現一對黑熊,還有屍臭味。國內研究沒有發現並不表示沒有,外國研究中有此發現。至於是否死後被吃,如果是經常登山者,有足夠的食物,有有足夠的禦寒裝備,又走在安全路徑或在安全區休息是不是死後被吃的或然率就很低。
人肉對於野生動物而言, 是很難吃的肉, 除非餓到真的沒有其它食物, 才可能因為饑餓而攻擊人類.
臺灣的山區對於臺灣黑熊而言, 絕不致於到了食物匱乏的地步, 因此要因為饑餓而攻擊人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比較可能的是, 母熊基於保護小熊而攻擊. 否則, 黑熊會早早的避開人類!
嘉明湖失蹤的台南吳小姐事件,你可問一下,先到可能失蹤的地點尋找的志工,是不是發現一對黑熊,還有屍臭味。國內研究沒有發現並不表示沒有,外國研究中有此發現。至於是否死後被吃,如果是經常登山者,有足夠的食物,有有足夠的禦寒裝備,又走在安全路徑或在安全區休息是不是死後被吃的或然率就很低。我會說黑熊保育有成,是因為40年前爬山。除了雪季的清晨會看到他留下的腳印之外,根本沒有黑熊的蹤跡,現在是在瓦拉米冬天上廁所會看到熊,甚至冬夜會有黑熊來瓦拉米山屋敲門。台東鐵道都會看到熊。
國外熊的行為台灣黑熊就一定會有?再者40年前登山的人口應該比現在少,遇到台灣黑雄的目擊報告
一定也比較低呀。我還是認為科學研究不能用「國內研究沒有發現並不表示沒有」 這麼簡單的推論
來帶過,有心的話我認為可以尋學術管道提供你的經驗給相關學者研究。
嘉明湖失蹤的台南吳小姐事件,你可問一下,先到可能失蹤的地點尋找的志工,是不是發現一對黑熊,還有屍臭味。
你所寫的 我猜可能是指 2008/10/11 的江秋萍事件, 而不是什麼"台南吳小姐"
我曾尋找及翻閱了許多關於該事件的搜救紀錄及相關的描述,
個人認為江小姐最可能出事的地點 是誤將向陽山東北登山口當成三叉山的登山口, 誤入而迷路遇難. 這一段也是搜救人員甚少搜尋的路線.
就紀錄來看, 臺灣黑熊出現的那一帶, 早已被地毯式搜索, 並無任何相關發現, 不能因為看到黑熊出沒, 就說人是它殺的.
1.該次事件, 江小姐除了要去嘉明胡之外, 同時也要順道揀 2 個百岳山頭 - 向陽山, 三叉山.
2. 在 10/11 清晨 2:00 該團由向陽工寮出發, 輕裝前往嘉明湖. 但清晨5:00 在向陽山看日出處, 有不少人確定遇見跟錯團的江小姐, 江小姐也請人拍照登頂向陽山的照片. 江小姐並四處詢問是否有人要一同前往嘉明湖. 之後該跟錯的團(忘了是北攀? 還是北岳) 的嚮導還協助江小姐與其團的領隊聯繫, 並協助江小姐至三岔路口, 指引前往避難山屋的路徑.
3. 在這之後, 一直到10/11 下午 2點多, 這段期間, 均沒有相關人遇到江小姐的相關訊息. 這其實是個非常令人納悶的事, 因為江已經落後自己的團, 一般人通常會沿途遇人就詢問一下自己團的訊息, 且以其在向陽山頂都會四處詢問是否有人要一同前往嘉明湖, 怎會在前往嘉明湖的路上, 沒有人遇到這樣一個四處詢問人是否一同前往嘉明湖的江小姐? 或者該團的領隊及嚮導也已知江小姐落後, 怎會在回程的路上沒有注意到要前往嘉明湖的江小姐?
4. 10/11 下午 2 點多, 一位鳥協會的楊小姐,楊小姐往山下走距離向陽工寮約1小時路程的「黑水塘」碰見秋萍,並坐下與她交談約20分鐘,楊見秋萍臉色蒼白表示關切,秋萍卻說可以自行慢慢走。 我對這則訊息表示存疑, 因為楊小姐所遇是否真的是江秋萍, 訊息中並無法真確確定, 楊小姐是否於談話中真正確定其姓名? 抑或只是另一位體力不支的女性, 以致楊小姐於事後誤以為就是江秋萍? 這點我並無法確定. 不過, 黑水塘附近卻是搜救人員地毯式搜所過, 包括附近 12 個壺穴都確實尋找. 以下連結有相關尋找的資訊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175AA248804F83A80F1073108B307B241585D3C2D71B0C0B&p=2
"本人為飛鷹成員~~以上資訊已全部讀完~~本人至今已參加搜救任務三天~目前回歸工作崗位~~跟大家稍微報告~~本隊搜救範圍從黑水塘平面搜索和懸崖以下至山屋以下溪流交會口溪流兩側全方位密度搜索完全不見任何可疑足跡和線索~~含家屬重點區域(黑水塘下方懸崖30公尺處)均無所獲~~個人分析~一個登山客~如遇到身體不適應該會回到向陽山屋~~往上高遷可能性不高~再說如需小解方便~不小心跌落~黑水塘以下路徑應不至於會跌落太深~~地毯式搜索完全不見江小姐身影~~連一些樹洞岩洞都仔細搜索任何疑點都不放過"
因為 以上 3. 的資訊不 Match, 4. 的資訊已被徹底搜尋, 加上江小姐其實很想再揀第二個百岳山頭 - 三叉山, 因此, 江小姐很可能是在向陽山東北登山口, 誤認為三叉山登山口, 誤入迷路遇難. 而這條路徑也是搜救隊甚少徹底搜尋的路徑.
實際上與黑熊無關.
如果不幸遇到黑熊時千萬別慌張逃跑,人跑的速度是贏不了熊的裝死也沒用,最好的方法只能不動等待熊走遠或丟身上的物品到另一個方向引他注意再往另一個方向跑
說實在的,這篇文跟我的知識有很很多牴觸...不過...
心態上...要牠找上門來就把牠做了賣錢
臺灣黑熊跟人的size沒差那麼大,是個帶短刀的壯漢,人可以一拼,美國最近幾年都還有人用短刀拼贏棕熊的案子...
不對,這是低衝擊登山者會說的話嗎?(笑)
原住民阿公一臉認真問我說有沒有帶刀,原來不是開玩笑的!?高山我是有帶胡椒噴霧啦...
請看日本山友的的防備:
http://tokuzo.fc2web.com/2008/kinoko-3/koyokinoko-01.htm
http://tokuzo.fc2web.com/2009/matagi2009/matagi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