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2/5/30
勸業銀行舊廈、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北門-承恩門、臺北撫臺街洋樓、臺北公會堂與帝國生命保險臺北支店-台北府城城中區27處古蹟巡禮篇
日期:111.05.27
梅雨連續下了好多天的雨快悶壞了,5/27午後雨短暫停歇到台北市城中市區尋訪古蹟,依序走了衡陽路2號店屋、衡陽路11號店屋、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勸業銀行舊廈、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明星咖啡館、峰圃茶莊、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第一外科診所、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台北府城北門-承恩門、臺北郵局、博愛路2號街屋、博愛路4、6、8號店屋、臺北撫臺街洋樓、延平南路45號、原臺灣土木建築協會、臺北公會堂、延平南路45號、亞洲水泥大樓、台北府城西門遺址-寶成門、帝國生命保險臺北支店、菊元百貨店、衡陽路54、56、58、60號店屋、臺灣銀行與總統府等27處古蹟,走路繞城中區繞一圈費時約2小時。
古蹟簡介:
1、衡陽路2號店屋:衡陽路2號
興建於日治時期,坐落於台北新公園衡陽路出口轉角處,為三層樓的建築,公園號酸梅湯為臺北知名老字號,樓下目前經營烤餅店。
2、衡陽路11號店屋:衡陽路11號
推測興建於1912~1915年間,三層樓的樓房仍維持原貌,四柱三窗、弧形的屋頂,樓下為「永和豆漿大王」(已遷移)。
3、臺灣總督府博物館:襄陽路2號(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北側)
建造年代為1915年,建築造型為西洋古典式樣風格,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最早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後變更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光復後成為臺灣博物館並列入國定古蹟,門口有一對銅牛前已介紹過。
4、勸業銀行舊廈:襄陽路25號
日本勸業銀行建於1932年,並做為該行臺北支店使用,戰後由臺灣土地銀行接收,目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館內有土銀歷史展覽主題區。
5、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館前路54號
建物落成於1922年,當時為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總部,該公司為日人治台時最大財團,光復後交由退輔會使用,後出售給土地銀行,還一度成為特偵組辦公室。
6、明星咖啡館:武昌街1段5號
原為在臺俄羅斯人開設後由國人接手,於1960年代到1980年代成為臺灣文學作家聚集場所,為台灣歷史悠久的西餐廳之一,現一樓為麵包店,二、三樓為咖啡廳,曾來用過幾次餐,對面為台北府城隍廟。
7、峰圃茶莊:重慶南路1段35號
茶行光復後從太平町(大稻埕)搬到本址營業,此茶莊為台北市著名的百年老茶行,老婆也經常向其買茶,與時俱進竟然也賣手搖杯。
8、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重慶南路1段25號
興建於1929年最初為辰馬商會的店鋪,在1934年後改由專賣局台北支局使用,光復後成為台灣省專賣局,228的私菸抗議地點即發生於此,見證重大歷史事件之場所,現在移轉予彰化銀行臺北分行使用。
9、第一外科診所:開封街1 段32 號
最早為菅野外科醫院建於昭和九年,為木造日本瓦二樓建築,現第一外科建築則為民國39年改建為三層樓建築,後棟改建為嶄新的大樓,前棟仍保存原貌,門口有一斑駁的解說牌,現為補教業使用。
10、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忠孝西路一段70號(台北火車站對面)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興建於1937年,光復後移轉給政府機關使用,2017年文化部展開修復工程回復原貌,現在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放參觀。
11、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正區忠孝西路一段265號
又名臺北記憶倉庫,由三井物產所於1914年興建,光復後移交省政府物資局後轉由臺鐵接管,最年來配合西區門戶計畫遷移,重組修復後作文藝展覽。
12、台北府城北門-承恩門:忠孝西路與博愛路交叉路口
台北城廓於光緒10年(1884年)竣工,此即為城中區的由來,日治時代臺北城開始遭到拆除,僅剩下五大城門中的四座現並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北門為唯一完整保持建城時代原貌者,台北市政府為此還將北門高架橋拆除,配合「西區門戶計畫區」結合週邊文物古蹟打造了北門廣場,北門古蹟經常路過也多次造訪,有顆北門一等水準點9536號,曾遷移過多次為台北市大水準點僅存的1顆,此回再來發現有一「巖疆鎖鑰」石碑,原放置於新公園現遷回重置。
13、臺北郵局:忠孝西路1段118號
建物於1930年竣工,由栗山俊一設計,運用古典建築語彙融合現代建築折衷式樣,為三層樓水泥鋼骨構造,於1992年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並積極整修恢復台北郵局廳舍的原貌。
14、博愛路2號街屋:博愛路2號
博愛路2號街屋於二條街道夾角處,屬1927-1931年京町改築計畫之建物,日治時期1樓為巴士乘車點,現為攝影器材店。
15、博愛路4、6、8號店屋:博愛路4、6與8號
同樣為1927-1931年京町改築計畫之建物,立面保有四柱三窗形式,並延續博愛路街屋意象,具歷史意義;3間店面中2間經營攝影器材,另一間為餐飲店。
16、臺北撫臺街洋樓:延平南路26號
暱稱石頭厝(臺羅拼音:Tsio̍h-thâu-tshù),建物於1910年落成後,最初為日本營造商的事務所,228事件後所有權轉移警備總部,直至1997年指定為市定古蹟,2009年開始由文化局委託民間單位經營。
17、延平南路45號建築:延平南路45號
創建於1940年的昭和年間,位於延平南路與漢口街的街角,3層建築外牆貼上石板為日治時期少見的工法,2與3樓為學術交流基金會等。
18、原臺灣土木建築協會:延平南路84巷2號
落成於日治時期,曾為日治時期「臺灣土木建築協會」使用,自1978年起由臺灣區綜合營造業同業公會取得產權並予使用,建物老舊未整修且封閉,門口有「台北市營造業權益促進基金會」標示。
19、臺北公會堂:延平南路98號
落成於日治時期1936年稱臺北公會堂,為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光復為改稱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一度主要功能之一即為召開國民大會之場所,並且成為政府及各界舉辦重大集會之空間,2019年公告為國定古蹟,現為臺北市兼具有教育、藝文及休閒之多功能場所。
20、延平南路45號建築:延平南路45號
建於日治時期1927年,原為台北城內日人中小企業組織「臺北信用組合」,光復後改為臺北第十信用合作社,目前為合庫城內分行。
21、亞洲水泥大樓:中正區寶慶路27號
此建築於1966年完工為遠東集團的辦公大樓之一,為現代化的辦公大樓看不出有特殊之處。
22、台北府城西門遺址-寶成門:寶慶路與中華路交叉口
台北城廓於光緒10年(1884年)竣工,此即為城中區的由來,至明治37年(1904年)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西門被拆除後引起當地紳商不滿,五大城門中的四座方能保留,後來原地規劃成「橢圓公園」,戰後公園改為西門圓環,後因交通堵塞問題圓環已被拆除,現於西門站4號出口旁重立新碑並有寶成門模型。
23、帝國生命保險臺北支店:博愛路162號
興建於日治時代的1937年,為帝國生命保險株式會社興建的商業辦公建築,後改為「帝國生命保險株式會社台北支店」,光復後最後移轉給臺灣銀行使用,現在為臺灣銀行文物館與臺灣銀行國際部合用。
24、菊元百貨店:中正區博愛路150號
菊元百貨由日人創立於1932年開幕,為臺灣首座現代化的百貨公司,光復為政府接收最後標售,洋洋百貨倒閉後由世華銀行承受,現為國泰金融大樓。
25、衡陽路54、56、58、60號店屋:衡陽路54、56、58、60號
興建於約1912-1920年之間,光復後4間店面由全祥茶莊、伍中行、藝奇與天仁等知名商店開店,見證了日治時代及戰後臺北市商業發展史。
26、臺灣銀行:重慶南路1段120號
臺灣銀行於1899年在臺北成立時,此建築於日治時代1937年竣工,為一棟新古典主義建築,外觀牆體及列柱均使用花崗石修建,現為臺灣銀行的總行大廈,聽說地下室還有戰備儲水池。
27、總統府: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建造年代為1912年當時為總督府,為日本統治臺灣的重要象徵,光復後修復更名為「介壽館」,1949年總統府及行政院設址於此合署辦公,1957年由總統府單獨使用並更名,目前為國定古蹟只有在特定時日開放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