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濕度與溫度的關係?


常有人說濕度高的地方水氣會吸收熱能,所以會顯得比較冷,這種說法,依我在國外旅行或國內高山健行時,的確有關聯,但不知道有沒有公式可以推算到底對於氣溫的影響,就像風寒效應有公式可以計算一樣。
這個問題我有在中央氣象局上詢問,但局長一點也不甩我。

所有回覆

  • 這跟 [水寒效應] 應該有點類似 http://www.hisport.com.tw/hot/hot24/ http://www.ezlife.com.cn/print.php/2572 至於是否一定要套公式? 可能很多因子吧?! 就像...傳統量溼度的方式...那是經由對應表查出相對溼度的, 所以會有兩個溫度計, 一個是室溫, 一個是水寒效應下的溫度, 透過這個室溫, 可以查出相對的溼度(反過來經由另一個溫度可以查出相對溼度).
  • 高温和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高温对身体的影响,决定于逗留的时间,当时的气温、湿度、风速、热辐射强度以及身体的状态等因素。例如人们对干燥的气候,比对潮湿的气候,较易耐受。人体在疲劳或疾病以后,会降低对高温的耐力。对高温耐受力的高低,还取决于长期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能力。人们在炎热气候下进行繁重体力作业,往往会引起体温升高,这时心跳加快,呼吸频数,代谢增加,大量出汗,若没有适时休息和饮料补充,会出现血液浓缩,体内电解质成分改变。体湿如继续升高,便会发生中暑。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御寒机能处于积极动员状态,主要表现为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后者主要通过皮肤血管反应来实现。它是机体遇冷时的第一个反应。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湿度降低,缩小了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度梯度,使由辐射和对流散热达到最小的程度。加强骨骼肌的活动水平,增加身体产热量是在低温环境下继血管收缩之后的第二个反应,它是比血管变化更强有力的调节反应。如果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活动,仍不能保持身体的热平衡,则会引起体温降低。在同一低温下,如果湿度大,风速快,则因潮湿空气容易导热,空气流动又促使散热增加,这样,更易使体温降低。体温过低,将使循环机能减弱,氧和血红蛋白解离受到妨碍,组织氧化过程无法进行。缺氧结果首先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发生障碍,严重时将会引起死亡。 From http://kx.pyjy.net/source/czsw/PF/794_SR.asp
  • 10. How is the Windchill is calculated? The windchill temperature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following formula: Windchill (ºF) = 35.74 + 0.6215T - 35.75(V^0.16) + 0.4275T(V^0.16) Where: T = Air Temperature (F)大氣溫度 華式 V = Wind Speed (mph)風速 英哩/小時 ^ = raised to a power (exponentia)指數 以現在為例 風寒指數= 35.74+0.6215*56(現在溫度)-35.75(2.24(一級風)的0.16次方)+0.4275*56(現在溫度)(2.24的0.16次方)= 有那位前輩幫我算一下 因為我沒有工程用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