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5/1/17
重點整理
一、每一家廠商皆有推出無孔質親水性膜層、微多孔疏水性膜層兩種材質的布料
二、每款布料皆有不同組合(2層、2.5層、3層)製成
各家廠商布料總覽如下:
1. GORE-TEX
目前GORE戶外布料最新分類為GORE-TEX® Pro、GORE-TEX® Active、GORE-TEX®三種布料。分別針對不同運動和環境取向設計。
GORE-TEX® Pro
2014年改版的GORE-TEX® Pro比起舊款的GORE-TEX ®Pro Shell,GORE-TEX® Pro少了疏油性PU層,增加了28%的透氣性。外層表布選用至少40丹布料以確保耐磨性。適合惡劣環境、冰雪地攀登、遠征重裝等活動。
舊款GORE-TEX ®Pro Shell及其他GORE-TEX ®產品,為了保護ePTFE受人體產生的油汙汙染,加了一層PU薄膜(下圖左白色部分)作保護。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過,PU薄膜是屬於「無孔質親水性膜層non-porous membrane」,這層薄膜大大影響透氣表現。
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左邊是舊款GORE-TEX,右邊為新款的GORE-TEX®Pro。新的GORE-TEX®Pro少了PU薄膜,改以三明治夾層的ePTFE薄膜結構,讓透氣度提升。
GORE-TEX® Active
GORE-TEX® Active適合野跑、單車、輕量健行等活動。由下圖可以看到,GORE-TEX® Active將內裏緊密結合防水PU薄膜,藉此減少重量。
GORE-TEX®
GORE-TEX® 最常使用之材質,並不會標示Pro或Active。運用範圍如衣物、鞋子、手套、帽子…等等,均屬於此類材質。
依上圖右側我們可以看到,GORE-TEX® 依然有貼合一層PU薄膜保護ePTFE材質,因此透氣度會受到影響。
2. eVent
依組合結構可分為eVent和eVent DVL兩種
由美國奇異(GE)子公司BHA所研發,於1999年上市。和GORE-TEX®一樣,其材質屬於ePTFE薄膜。而前面提到,GORE-TEX® 有貼合一層PU薄膜保護ePTFE不受人體油汙汙染,影響其透氣性。eVent的做法則是,在孔隙的每條纖維上做防油汙處理。由下圖可以看出比較。
eVent強調的是他們的Dry System透氣機制是直接透氣,不像傳統ePTFE+PU的薄膜,水氣在跑出薄膜外面之前,內層會先有一個升溫升壓的過程。因此透氣效果更直接。
左圖纖維上已做好防油汙處理,直接透氣。右圖為ePTFE+PU防油汙膜,透氣度較差。
然而,eVent的布料還是有被油汙堵塞的風險。因此可以在eVent產品上看到「wash me often」的字樣。根據官網顯示,經常清洗才能維持衣物良好的表現。
產品上的標籤
eVent
eVent多為3 層設計,耐磨度佳的ePTFE 特殊處理薄膜,具有高透氣度。較少用為旅遊款,多為專業戶外運動款式衣物
eVent DVL
eVent Direct Vent Lite的縮寫。相較於eVent傳統 3層設計,eVent DVL利用0.5層的格紋印刷科技,形成表布、ePTFE、格紋印刷共2.5層的輕量設計。適合輕度運動,輕量健行、騎腳踏車、跑步…等活動
3. Dry.Q
之前提到eVent布料,其母公司美國奇異(GE)公司,有兩個與其他衣物製造商合作的策略。
1.廠商可以使用eVent薄膜製程產品,如外套、帳篷、綁腿等,可以選擇標示或不標示eVent標誌在其成品上。
2.廠商可以使用eVent薄膜加上自己的材料做成產品,並可掛上自己廠商的品牌。如Dry.QElite,就是第一個例子。
Dry.Q等系列為Mountain Hardwear所研發的布料,依照活動取向分為Elite、Active、Core三種系列。
Dry.Q Elite
Dry.Q系列中,唯一使用GE薄膜加工的材質,讓濕氣直接排出。
Mountain Hardwear公司宣稱Elite是目前最耐用的防水透氣材質。在下圖左一圖中可以看到,經過五百次反覆洗滌測驗,仍然可高達40,000mm的防水度。
右一圖中可以看到。Dry.Q Elite兩層式結構可達40,000MVTR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比起業界標準高出近兩倍。三層式與軟殼結構約30,000 MVTR。其空氣流通量約為0.03~0.05CFM。
Dry.Q Active
標榜高彈性、耐磨、輕量,適合高活動量運動。依照人體工學和散熱分佈做剪裁,因此減少不必要之布料與體積。適合跑步、滑雪等有氧活動。
Dry.Q Core
Dry.Q Core材質針對較廣泛的使用者,在防水度、透氣度、耐用性上均符合一般業界標準。針對不同活動,搭配不同表布做結合,以達到耐用性。
4.Polartec ®NeoShell®
Polartec®NeoShell®為戶外衣料大廠Polartec®所研發的專利防水透氣布料。其材質為疏水性微多孔PU(polyurethane)膜層,除了保有PU耐用及延展性佳的優點,也透過孔隙大小保有透氣性。
與上述GORE-TEX®、eVent相比最大的不同是,NeoShell®以製造對流的方式來增加薄膜的透氣表現。
除了抗水透氣,延展性也不錯
5.Pertex Shield Plus
Pertex源自於英國專業布料製造商,有 30年的防水透氣研發經驗。以專門製造輕薄的布料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許多高階的羽絨衣、睡袋都使用如 Pertex Endurance的表布來降低重量,增加防水性,防止羽絨沾濕減低保暖度。
Pertex Shield Plus材質為Pertex布料中最為防水的材質。結構為PU類的貼合薄膜。具有良好耐水壓及不錯的透氣性。採用Pertex Shield Plus的防水外層通常體積小且輕量,如同坊間輕薄風衣的收納大小,卻可以提供防水防風的保護能力,適合阿爾卑斯攀登、快速登山、單車、跑步、滑雪…等活動。
Montane Minimus Jacket,重量232公克
6.NanoPro MemBrain, NanoPro
Marmot於2014年重新推出自行研發的抗水透氣材質,透氣性方面大大提升,卻不影響抗水及抗風性。
NanoPro MemBrain
NanoPro MemBrain比起一般NanoPro材質更加輕量、透氣抗水。利用PU( polyurethane)膜層親水性性質,將水分迅速透過擴散排出,減少水氣於外套內部冷凝造成的反潮現象。內層Dry Touch科技,提供肌膚良好觸感
NanoPro
NanoPro的製成是利用直接透氣的微多孔塗層,塗布於布料上。比起舊有親水性PU塗層材質,新款NanoPro孔細結構小了30%,通風性高了43%。因此水氣是直接流通,而不是靠擴散。因此Marmot宣稱此效果為動態透氣科技Dynamic Air Permeability,活動量越大,空氣流通速度越快。價格較一般抗水透氣風雨衣實惠。
7.H2No
Patagonia所研發的防水透氣材質。其材質也屬於 PU(polyurethane)。於實驗室防水度測試為20,000mm ,在經過Killer Wash test (per JIS L 1092 B)模擬經常年使用後的洗滌測驗,防水值約為10,000mm。
除了在實驗室測試外,Patagonia也會將最新產品送至Patagonia大使(運動員),至世界各地做實測。同時以環保著名的Patagonia也會標註產品的生產足跡,確保每件產品生產過程都是對生態、工人是友善安全的環境。
8.HyVent®
The North Face所研發的布料,利用polyurethane(PU)塗層(coating),並依照不同結構(3層、2.5層、2層),達到防水透氣的功效。所有布料經過20次洗滌後,再Mullens耐洗測驗後,仍然保持高於60PSI的標準。The North Face 擁有五項布料科技應用於產品中:HyVent Alpha、HyVent 2L、HyVent 3L、HyVent DT、 HyVent DT EC
HyVent Alpha
HyVent Alpha運用於The North Face的Summit Series™系列產品中,適合極端氣候使用。
HyVent Alpha是HyVent中最防水透氣的布料。屬於高延展PTFE微多孔殊水性膜層,每平方英吋約擁有50萬的微孔細。結構上結合一層PU薄膜。幫助汗水在凝結前迅速排出體外。
HyVent 2-Layer
利用polyurethane (PU) 塗層(coating)構造,提供最基本的防水與透氣。兩層式構造,適合輕量健行、一般生活防水、滑雪。
HyVent 3L
3層式結構,外層耐磨布料,中層為polyurethane (PU) 塗層薄膜。內層親水性原理協助水氣排放至最外層。
HyVent DT
與HyVent3L原理相同,但是運用印刷技術在PU塗層薄膜上做格纹印刷,這種膜層稱為0.5層。增加了耐用性與舒適性。卻不影響皮膚觸感。
結論
以上各品牌的材質五花八門,功能與特性各有所長,當然在價格上也會因為其製程複雜度以及性能優劣而有所不同。使用者可以好好針對這些布料作一些功課,在選購時才不會被這麼多樣化的材質選擇弄得眼花撩亂,而且也不會單憑衣服好看與否來決定要不要買。畢竟在戶外的嚴苛環境中,我們對於功能性的需求還是會高過對美觀的需要。當然,衣服的外觀、剪裁、縫製、繩扣等細節,也是決定一件風雨衣性能的重要因素,下一篇就讓我們來看看除了材質本身之外,選購風雨衣還可以注意哪些特點。
JINANYEN您好,附圖已補上^^
QQQ
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