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況回報

笠頂山與真笠山間有野放白牛會攻擊人,山友宜善自珍攝

所屬團體
花蓮54321健行隊
困難度
0
經緯度
0.00000, 0.00000

笠頂山與真笠山間有野放白牛會攻擊人,山友宜善自珍攝
壹:緣起-
連日受到氣象局警告,有梅雨鋒面接近台灣,影響中部以北,東部地區以及金馬澎湖地區,都有大雨或豪雨的機會,於是將國民旅遊休假活動移到沒被點到的非雨帶屏東地區,里龍山、真笠山與笠頂山、女仍山等幾座大眾化郊山路線及浸水營古道也就理所當然成為雀屏中選的目標。
上述路線果然在氣象局沒有說謊的預測中按照計畫完成,雖然返家述職後「最高當局」說我變黑變瘦
其他不變,當然也把這段期間獨攀的獨見創獲與最高當局分享,奉最高當局諭令,既在網路享用別人登山資料,也應將該處野放白牛會攻擊人的事實經過上網轉知其他山友以免遭受攻擊。
茲將行程慨述如下:
時間:2006/5/24中午十二時至十三時
地點:在真笠山與笠頂山間,海拔約1010公尺的「草原放牧區」。
麗日當空下走訪天然的斗笠-笠頂山、稜線上數不清的簡易泡茶桌椅組及六堆客家口音暢談時事與比例頗高的雨鞋山友是我對這個山頭較特殊的印象;接著前行觀賞喀薩基山(涼山)基點附近大而豔的野牡丹花聚落;但抵真笠山三角點時天氣卻瞬間轉變,因籠罩在峰巒上的厚重濃霧來訪並下起微雨來,遠方不時傳來的轟隆雷聲催促我必須下撤放棄續走鱈葉根山的念頭,回到約1010公尺處矇矓中剉了一下「My God,怎麼這麼大」,有駝的黑褐色約大象般碩大的黃牛及兩隻略小一號的白色大型牛加上一隻白色小犢牛站在步道附近悠閒地咀嚼著青草,牠們看來不像東海岸山脈深山區見人就跑的無主野牛,但三隻肌肉壯實,骨格強大皆超越一噸以上的大牛的確讓我這個鄉巴佬開了眼界,牠們脾氣到底如何,從旁穿越是否會被攻擊,如何使得人不犯牛,牛不犯人,安全通過皆大歡喜,總得積極探聽了解一下?
人無害虎心,虎有殺人意
於是原先從網路上下載之佳義派出所的799163電話剛好派上用場,然而撥出後發現原來該電話根本無法撥通,(後來查得係因掛網上傳轉檔問題漏掉0號),猶豫下去終不是辦法於是帶著「害牛之心不可有,防牛之心不可無」的心態試探性的走走看,料想不到的是「人無害牛心,牛有撞人意」距離牛群約十五公尺時白色的牛媽媽卻瞪起大眼毫不猶豫加快腳步的衝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除了倒退外,並立刻逆握隨身的雙杖藉枴子頭向牛媽媽正面表示妳獸性大發,我可也是個握有武器的老火爆浪子,玩起恐怖平衡賤招果然嚇阻牠的進逼,牠很快的停頓下來。
轉進、戰略退守較安全地理位置上沏一杯茶,冷靜一下;反正時間尚早仍可等待俟機通過;但偏安了三十多分鐘後三隻巨牛路霸仍無意移動地盤跡象,不得已透過112協詢佳義派出所的正確電話,但山中溼度大,濃霧瀰漫通訊本就不良加上係電話語音接聽接來接去跟本無法配合,最後疑似把我的去電當成騷擾電話再也打不通,難道要作好GPS定位再打0800-077795「你去去去救我」或0800-033119逕向中央級的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申請直昇機嗎?但想到此自己都笑了未免太小題大作了,何不先撥110看看,果然接通並立即問到佳義派出所的正確電話是7990163,撥通接話者剛好是管區江先生他很有禮貌也坦誠以告根本不知道山區有牛群這回事,聲稱若有必要願連絡搜救隊伍上山驅趕,由於時間還早應自己思索辦法解決,非不得已斷無必要勞師動眾。
兵不厭詐→從鬥牛士化身為逗牛士
登山本是一項安全的活動,但意外總是會發生,此時處在這麼個簡易路線,誰會料到看似溫文儒雅、非常溫馴的白牛竟也化身為山坡之冷血煞星,造成山友受困?由於今天我不是來探勘新路線身上沒有山刀,否則開路腰繞不就解決。單操一個人無法硬拼只好智取,總不能藉丟石頭或么喝大叫驅趕牠們,語諺「對牛彈琴無效」但對牛吹哨也許有效,「嗶—嗶嗶—嗶嗶嗶…」藏匿在安全地方並以古早的年代條子衝進學生舞會臨檢吹哨方式請求讓路,但每嗶一次,大牛們除了尾巴如同道士甩著仙拂趕蒼蠅一次般之反應之外,其他簡直不動如山,周而復始如仙拂的牛尾巴就配合哨音拍打背脊;其不變的反應也真令人又氣又無奈。
黔驢技窮之際,腦海忽然間想到每當與老羊秋雄兄紮營過夜時那令人難受得抓狂之打鼾聲,那種尖銳刺耳又具持續性的「八部雜音、魔音穿腦功夫」也許有效;於是「抑揚頓挫加上急如律令持續哨音吹法」果然嚇得小白牛起身狂奔,其他三頭巨牛眾星拱月般跟隨移動至右稜線旁,各退五步我也往左稜線邊坡旁閃身側走;這廂彼此很不自在的邂逅卻卻又帶點美麗的誤會終於戲劇化的結束。
檢討與改進
一、回想第一趟想通過山徑時母牛竟然會想攻擊我,應是牛媽「護犢心切」發揮母性的本能,那也是一般動物保護幼子的本性應予充分尊重;另外我雖沒穿紅色衣服,但濃霧瀰漫中戴紅帽對牛來說亦屬挑釁行為,幸虧後來都能自我反省注意到並更正犯錯行為。
二、應針對以上牛隻潛在危險性,為避免山友受到傷害,確保登山安全,應採取下列安全措施:1.建議管理單位應於白賓山或笠頂山各個登山口,增設牛隻警告標示,敬告山友,注意牛隻動向或請保持距離以免遭受攻擊。
著名案例-台北市陳姓男子,到陽明山擎天崗在幫女兒拍照的時候,山上兩頭野放的水牛,突然朝陳先生衝撞,造成前胸肋骨骨折,事後陳先生向法院聲請國賠,法官判定陽明山管理處和養牛的台北市農會有疏失,必須付16萬的賠償金,而這也是已成立的野放水牛傷人之國賠案件。
依據上例,相關管理單位絕對不可怠忽。
三、登山活動並無百分之百的安全區域,行前準備盡量周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應沉著的面對與冷靜的處理,才能安全地享受徜徉山林的樂趣。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以前登真笠只見牛冀,未看過牛隻, 近來倒常見到牛夫婦和小牛,體形碩 大,倒未佔據過路徑,且遇人靠近會 識趣地閃遠一點,不知這次為何具攻 擊性,也許是山友常在休息站聚集, 牛已習慣人的存在而失去畏懼心,希 望人牛能互不侵犯、人牛平安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