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丹大橫斷(南三段)

活動日期
2003/3/28 - 2003/4/5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網址:http://home.pchome.com.tw/net/stocktwtw/
或 http://home.pchome.com.tw/net/stocktwtw4

台北縣野外育樂協會(南三段自組隊)
活動時間 : 92年3月28日至92年4月05日
集合時間 : 92年3月27日21:30
集合地點: 台北火車站西三門
活動費用 : 3,800元(含東埔洗溫泉、慶功宴)
隊員:陳月美、張峰明、陳良鎮、黃俊欽、高忠輝、張恆義、林峰隆、莊志成(七男一女)
司機:李元富 0932655909 / 03-8883427 (瑞穗車站至林道登山口)
林昭宗 0910385577(回程 郡大林道至台北)
百岳七座:丹大山3325M、內嶺爾山3275M、義西請馬至山3245M、東郡大山
3619M、東巒大山3468M、無雙山3185M、郡大山3265M

行程簡介 :

預計行程:

第0天 3/27台北火車站21:30集合(22:50莒光號) → 宜蘭 → 花蓮瑞穗車站3/29 4:38到站(與李元富約4:45) → 瑞穗林道0 K → 瑞穗林道19.5K(1455M) 7:00四輪傳動車車行終點(林道約2小時車程)

第1天 3/28 林道19.5K(1455M)7:00~7:30重裝出發 (左下過溪後右上切) → 約26K叉路往右 → 28 K工寮 (往右) → 32K工寮土地公廟(2370M) → 34K登山口(2500 M) 15:00~15:30(背水2.5公升,往左順水源腰繞而行) → 松林營地(獵寮) 4*1 (2410 M) 17:30~18:00 (宿)

第2天 3/29松林營地5:30 → 叉路口(2455M)(左下)9:00~9:30→ 太平溪東西源溪底(2300M) 10:00~11:00(左邊陡坡上升600 M) → 2901 峰13:30~14:00 → 稜線營地 → 太平溪源營地(2850M) 18:00 (宿)

第3天 3/30太平溪源營地(2850M)4:30輕裝 → 盧利拉駱山 (3175M)5:30 → 丹大山 (3325M) 7:30→ 盧利拉駱山 (3175M) →太平溪源營地 9:30~10:30拔營(背水3~3.5公升) → 三叉路口(3180M)12:30 →  內嶺爾山(3275M) → 三叉路口 13:00 → 鞍部營地4*2 → 馬路巴拉讓山(3255M)14:00 → 馬路巴拉讓山西峰(3205M) 14:30 → 西峰下營地4*10 15:00 → 崩壁(松坡) 16:00 → 營地(3020M)4*3 16:20 (宿) 

第4天3/31 營地4:30 → 最低鞍 5:30 → 義西請馬至山(3245M) 7:30~8:00(大哥大可通) → 鞍部 → 斷稜東山(3295M)9:00 (營地4*5 )→ 斷稜西山(3313M)10:30 → 裡門山(3335M)11:00 → 丹大溪源營地(3150M)11:30~12:00 → 望崖山(3307M)12:40 → 天南可蘭山 14:10 → 可樂可樂安山(3525M) 15:30 → 郡東山(3477M)16:30 → 郡東山最低鞍(右下取水) (3090M)17:00(宿)

第5天 4/1 郡東山最低鞍5:00 → 東郡大山(3619M) 一等 6:30~7:00輕裝 →北鞍營地(3580M) 4*10 → 烏達佩山(3525M)8:00 → 東巒大山(3468M) 8:30~9:00→ 水源叉路口(左下)取水(3340M)10:00~10:30 → 東郡大山12:00~13:00 (背水3~3.5公升) → 本鄉山 (3447M)16:00 → 櫧山北鞍營地(3120M)17:00~17:30 (宿)

第6天 4/2櫧山北鞍營地(3120M) 5:00 → 櫧山(3437M)6:30~7:00 → 最低鞍(3000M)8:30~9:00 → 無雙山東峰10:30 → 無雙山最高峰(3231M) → 無雙山(3185M) 11:30~12:00 → 最後水源 (1950M) 15:30~16:00 → 獵寮營地(1900M)16:30 (宿)

第7天 4/3獵寮營地5:30~6:00 → 第二水澗(1860M)7:30 → 第一水澗(1840M) → 無雙部落 → 無雙吊橋 (1500M)13:00~14:00→ 烏瓦拉比溪獵寮(1605M)15:00 (宿)
※若走的很順13:00前至烏瓦拉比溪,可再往前推至松坡營地(要背水)

第8天 4/4烏瓦拉比溪獵寮6:00 (陡上900 M) → 松坡營地(2300M) 9:30 → 郡大林道45.3K (2440M) 10:00~10:30(往右) → 43K工寮 → 36K支線叉路(往左) → 35K支線叉路(往右) (大哥大可通) → 32K郡大山登山口(2820M)16:00~16:30 (宿)

第9天 4/5 32K郡大山登山口(2820M) 輕裝 5:30輕裝(林道左側) → 望鄉山(3007M) → 郡大山北峰(3241M) → 郡大山(3265M)二等7:30~8:00 → 32K登山口9:30~10:30搭車下山(林道車程約3~4小時) → 23 K望鄉工作站(2330M) → 19K支線叉路(往右) → 水里 → 台北

實際行程:

3/27 晴
21:30 台北火車站集合(22:59莒光號)人員陸續到齊,分發公糧及公共裝備,每
人約有九公斤,再加上自己準備的私糧,超大又重的背包,就讓我知道這九天可
能不太好過囉!在火車上遇見東海的人要去南二段

3/28 晴
04:38 花蓮瑞穗車站到站(與李元富約4:45),有人去吃早餐去便利商店再補給最
後一次
05:58 出發囉!聽李先生說明天要去接馬博下來的人
06:41 瑞穗林道19.5K(1455M)四輪傳動車車行終點(林道約2小時車程),大伙
下車和李先生合影留念,看著崩塌的登山口,旅程即將開始
07:00 背起背包出發囉!沿崩塌處上攀
07:16 接回林道
07:23 再沿崩塌處旁上去,左有一顆大的倒樹不取,往右接林道,之後都沿林
道緩上,自此沿路都有螞蝗部隊的襲擊
09:43 過一乾溪溝
11:11 遇一山豬,來回在我的右側跑百米,讓我一直不趕加入,只好等下一梯

11:18有花蓮瑞穗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告示板,後來沿途也都有介紹當地動植物
的看板
11:35 28K工寮,休息
12:00 GO
12:24 叉路
14:00 32K工寮土地公廟(2370M)
15:00 34K登山口(2500M),有一已死亡的小山羌,大伙休息煮泡麵,往前不用三十秒有水源,因我們今天營地還要往前推1.5小時左右,所以要背公水1.5升
15:45 GO,經過水源,再喝一次
17:14 到今天的營地—松林營地,只能搭一4人帳,所以我們四人就在炊事帳下露宿,很累的一天都還沒吃又加背公水…………….

03/29 晴
05:30 GO
07:53 叉路口(2455M),右往丹大少人走,所以路標也少的可憐,左往太平溪東西源溪底,路標很多,再下切乾溪溝約120M就到了東源,再前進三分鐘就會到達西源,二處水都特大,洗臉煮東西洗澡都很方便,有營地,可住不少人喲!
08:22 下切去溪底囉!
08:36 到溪底就開始煮東西了,殊不知再往前推三分鐘有更大的溪,其實是差不多,只是景觀不同
09:31 GO
09:34 太平溪西源,準備要開始陡上600M
11:46 有一鞍部約可搭4人*4
11:52 又有一營地4人*12休息煮泡麵
12:36 GO
16:13 抵太平溪源營地水很多,記得行程上說是個很大的營地,這個卻小的可憐,等大伙到齊後決定再前推
16:22 下切過溪,對面有路標,腰繞一段再下溪,直接沿溪谷上溯,都沒水,怎麼會這樣
16:48 抵太平溪源營地,非常大,住一、二百人都沒問題,丹大的路在右側,往內嶺爾山的在左側,找水吧,台灣的乾旱真是嚴重,記錄上都說水很多,怎麼都不見了,有人藏起來
17:10 在營地下方發現有一山洞及水池,就不用再還下游取水

03/30 晴
04:30 GO,往丹大山,這次行程的第一座百岳,第三天才有呀
05:29 盧利拉駱山3175M,有對空標誌
06:40 丹大山,可見大小石公….聽說從七彩湖過來也是第三天或第四天可會到達丹大山,不過路似乎比從瑞穗難走多了
07:00 GO,下山囉…….
08:00 盧利拉駱山
08:26 營地,開始打包拔營又要背公水1.5
10:02 GO
11:51 三叉路口3180M,右往馬路巴拉讓山,左往內嶺爾山,下重裝,輕裝去內嶺爾山,第二座百岳
12:20 抵內嶺爾山3275M,好大的太陽
12:36 GO
12:52 回到三叉路口,休息吃午餐
13:30 GO
14:34 馬路巴拉讓山3255M
15:03 馬路巴拉讓山西峰3205M
16:04 西峰下營地
17:01 今天因太累了,所以離預定營地似乎還有1.5小時的路程,大伙決定不走了,所以就在附近找了營地,明早再趕路

03/31 晴
03:50 GO,02:30就被叫起床了…….
05:25 最低鞍,這裡就應該是我們昨天要住的營地吧,很不錯的營地,可惜沒住到
08:01 義西請馬至山3245M,南往馬博
08:36 GO
09:52 斷陵東山3295M,好走,沒有說的那麼恐怖
10:31 斷陵西山3313M,就真的很不好走,有一小段碎石坡,很容易會滑下去,最好要有傘帶確保
11:32 裡門山3335M
12:01 丹大溪源營地3150M,水量充沛,又是補充水的好時機,又很多天沒洗澡了,趁此機會清清身子
13:45 GO,今天似乎又趕不到預定營地,所以決定走到16:30—17:00左右,走到那算到那,時間到就在附近找營地
16:50 在準備上可樂可樂安山前的森林裡找到營地,因當天風大,在樹林裡比較不會有風

04/01 陰
04:00 GO
05:22 可樂可樂安山3525M
06:36 郡東山3477M
07:42 郡東山最低鞍,不去取水了
09:01 東郡大山3619M,天氣不佳,什麼都看不到,又溼又冷呀
09:11 GO
09:41 抵三叉營地,很大,下重裝,輕裝往東巒大山,因霧太大,能見度只有十多公尺
11:00 應該抵東巒大山,可是遍尋不到基點,花了半小時左右才找到
11:31 東巒大山3468M
12:43 水源叉路,左下取水,哇…….切的很深哦….有二百左右吧….等下怎麼上來,有二條溪溝,路徑被踩出了很多,也有路標
13:55 回到重裝處,吃午餐
14:30 GO,今天的情況也是,走到那算到那兒囉….
16:22 在本鄉山前找個營地住了…….

04/02 雨
04:15 GO
05:43 本鄉山3447M,在本鄉山後,其實都沒力氣走了,靠的是意志力,很美的草坡都因天氣因素而看不到
06:51 櫧山北鞍營地3120M,其實從本鄉山到櫧山之間幾乎都是草原地形,營地很多且大,走沒幾步就有大小不等的營地與看天池,只是都沒有水
08:12 櫧山3437M
08:31 最低鞍3000M,開始好幾個無雙山的小山頭
10:48 無雙山東峰
11:29 無雙山最高峰
12:01 無雙山3185M,無雙山聽說是很陡峭,可惜有濃霧,所以感覺不出無雙的震撼,不然早就害怕的沒力氣了,又是吃午餐的時候了,我們也將前二天落後的行程給趕上了,到無雙山,正好和預計行程的時間一樣,大伙都很高興覺得怎麼大家都走的那麼快
12:36 GO,開始一路陡下1300M
16:02 在陡下途中有一寬林,很容易走錯方向,我就往右走,還好馬上覺得不對找隊友左切回去正路,但另一隊友是往左切,大家找了近半小時才找到人
16:36 GO
17:02 最後水源1950M,好累的陡下,雙腳都在皮皮挫了,決定就地住下來,反正只有八人,剛好水源旁有營地可搭4人*2

04/03 晴
07:20 GO,終於不用趕路,睡到自然醒
08:32 第二水澗1860M
09:03 第一水澗 1840M有些乾竹子
11:23 無雙部落,從最後水源後,順路標腰繞,還好這次茅草都乾了,如果不是,那可就慘了,路被踩出了很多,路標要仔細找,反正原則是腰繞,有崩塌處看要高繞或下切囉(PS.後來在望鄉工作站得知,原來無雙部落的人在前二、三個星期前才回去祭祖約七十多人,難怪我們都覺得南三段很少人來,怎麼無雙部落遺址的茅草都倒了很多,難到是野生動物多嗎?可是我們沿路也沒看到多少,原來被來祭祖的人獵走了,還說在無雙吊橋下往下游不遠有溫泉….哈…不早說,害我沒泡到,無雙的人從那有開路上來
12:34 無雙吊橋1500M
12:39 GO,先陡上一小段後都腰繞,路徑多,都被祭祖的人踩出來了,之後沿山腰繞,有水管,就叫水管路吧…..哈哈哈
13:55 烏瓦拉比溪溪底,大伙決定不走了….因為有水呀…….後來發生了這次行程的意外插曲
15:43後開始下雨,有一陣沒一陣的,大家也都不在意,就將帳篷搭在明天要陡上900M的登山口前,也是烏瓦拉比溪與另一小溪匯流口,雨是愈下愈大,約21:30—22:00,發生了規模不小的土石流,當發覺時往外看,泥水中夾雜著大小不等的石頭,哇…..趕快搬家囉……二頂帳篷的人趕緊移動往上游,再來救公糧及背包等,還好二個沖走的大背包及鞋子都有救回來,只有損失一些吃飯傢伙、保溫瓶、帳篷袋等,04/03 22:00真是難忘的一晚,後來我們都不太趕睡了,怕烏瓦拉比溪主流會不會也發生土石流

04/04 陰
05:30 起床,順便到災區找找看有沒有可以撿回來的裝備
07:12 GO
10:51 應該到郡大林道45.3K啦……怎麼都找不到呀……大家花了近半小時才找到松坡營地,原來我們切的太東邊了,才錯過營地,但那也有北登的路標真奇怪
11:26 抵松坡營地,好美的營地
11:58 郡大林道45.3K,太好了……
16:22 32K工寮,最好在工寮內搭帳篷會好一些
在郡大林道45.3K至32K處有大小不等的崩塌,有高繞或下切,且水源處處有,只有在抵32K工寮前15分左有一大崩壁,似乎是新的,因為我們走時沒看到路徑,只好自己踩出路來,跟斷陵西有點像,只是面積更大,如果滑下去就…….

04/05 雨
05:30 32K工寮對面就是郡大登山口,有很多路標,好走
06:12 雨量計
07:01 望鄉山3007M
07:56 郡大山北峰3241M
08:23 郡大山3265M
10:03 抵32K工寮
11:21 往31K走,搭車去了
11:46 那按沒車
12:53 23K望鄉工作站,後來得知,因連日下雨,郡大林道在3.5K及12K處都有很大的崩塌,所以我們的車只能停在3.5K處啦…….天啊!還要踢出去呀……
公糧及私糧都沒啦,今天一定要出去回台北,先將最後可以吃的都拿出來,休息及填飽肚子
15:36 往3.5K前進
18:31 全員來到車子,終於有東西及水果可以吃了,出發到東埔泡溫泉及慶功宴,八個人總共2000元,吃的真飽…..呵呵呵

南三段後記:

南三段呀難三段呀……,南三段是個陡上又陡下的縱走行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天數長(有人排8~14天都有),每天上下起伏大都可用陡上或陡下200~400M來計算,一天好幾次,背著重裝這麼操,不刻骨銘心才怪呢,也如此一年中會排這種行程的山社是少之又少,真是百岳中艱難又冷避的路線呀。這次九天的縱走行程,我的心也被分成三部分,第一~三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終於要挑戰縱走時間最長的路線(除了中央山脈大縱走外吧),心情最高興卻看見特大的背包,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第四~六天,陰雨的天氣,將南三段最精華的部份隱藏在雲霧裡,可能下次又要來一次了,心情真是五味雜陳,第七~九天,該是要結束這段旅程最高興的時候,卻發生土石流及林道崩塌,要踢出去的意外插曲,不過,慶幸的是,我們都平安的回來了,也按照預定的行程,走了這次的南三段,真是沒有三兩三,不敢上南三呀……如果妳問我,如果有機會要再去一次南三段嗎?……...哈….除非我得失憶症,不然妳知我的答案

2003/03/28~04/05 南三段   菜單表  八人份 (七男一女)
早餐 晚餐
03/28 自理 白飯梅干扣肉炒青江菜(鹹蛋、高湯塊、薑絲)銀魚莧菜湯(高湯塊、油蔥、薑絲)
03/29 鮪魚起司三明治奶茶 白飯白斬豬肉(醬油、糖、薑絲、蔥花)青椒炒雞丁(辣椒)金針竹笙香菇湯(高湯塊、蒜頭)
03/30 鹹稀飯(絞肉、銀魚、香茹、蔥花 咖哩雞飯紫菜湯(高湯塊、小魚乾、薑絲、蔥花)
03/31 稀飯、魚鬆、麵筋、雪裡紅 白飯蹄膀荀絲開陽白菜(蝦米、肉絲、太白粉)玉米濃湯(蔥花)
04/01 榨菜肉絲麵(高麗菜) 白飯梅干扣肉炒高麗菜(高湯塊、蒜頭)海帶火腿湯(高湯塊、蔥花、薑絲)
04/02 稀飯、肉鬆、小魚豆乾 白飯瓜子肉(蔥花)火腿炒四季豆(蒜頭、沙茶醬)白木耳紅豆湯
04/03 魷魚麵線(黑醋、白菜、香菜) 白飯大蒜炒臘腸(辣椒、醬油)涼伴小黃瓜金針竹笙香菇湯(高湯塊、蒜頭)綠豆湯
04/04 稀飯、魚鬆、鹹魚、花生 白飯炒洋蔥(醬油、胡椒粒)大蒜炒臘肉腸(醬油)紫菜湯(高湯塊、小魚乾、薑絲、蔥花)
04/05 稀飯、肉鬆、雲筍 預備糧麵(香菇、金針、豆皮、高湯塊、油蔥)
04/06預備糧 稀飯、肉鬆、花生、鹹魚 甜點西米露二份、薑母茶二份、薑母茶粉四份(各三包)檸檬紅茶二份、茶葉

所有回覆

  • 恭喜!經過南三洗禮,絕對是英雄,佩服!!!
  • 我大學時稱這樣的路線為丹大橫斷,學姊珠珠就是葬身此處,不知道為何最近的隊伍好像都改稱之為南三段了?
  • Anton, 看到多位曾經一同縱走的山友順利完成艱難路線,心中著實為你們高興,在此恭喜了。 再一趟干卓萬阿鎮哥與阿美就完成百岳了,阿ㄆ一ㄚˊ也剩沒幾趟了吧。
  • 恭喜、賀喜forever及嚮導陳月美等八名山友順利成功挑戰,台灣登山運動難度最高的行程之一﹄南三段﹃,令人羨慕之餘,那按偷偷去爬都沒通知一聲,害我未跟到,實在很遺憾,下次辦這類活動,拜託通知一下,讓我也能跟一跟。
  • 對哦.....以前都叫東郡山彙或丹大橫斷,不知為何 現在很多山社走此路線都改稱南三段了
  • 此段原本就統稱南三段 至於其他別名~是登山團體各自的簡稱
  • 據我所知應該不是 所謂北一北二北三南一南二南三,指的是中央山脈主脊的分段縱走 此路線根本不是走在中央山脈上,如何稱之為南三段? 我提出這個意見主要是希望登山隊伍能夠正確地寫出該路線的名稱,不可隨意套用,將錯就錯
  • 丹大與東郡~東巒山系~岳界合稱"中央山脈南三段" 其中~六順山~關門北山~內嶺爾山~義西請馬至山~丹大山位於中央山脈主稜 另外包含~東郡大山~東巒大山~無雙山 此段許多登山團體都把東郡~東巒~無雙併入南三段一起縱走~久而久之大家就把此段列入 南三段的範圍~至於是否應把此段排除於南三段之外~或是以其他名稱代替~是有討論的空間
  • 不太想爭,但是為了正名只好再貼 中央山脈分段:   民國六十年的時候,中華山岳舉辦了台灣登山史上首度的中央山脈大縱走.當時的主隊是分為兩隊,取其諧音稱之為藍(南)隊、白(北)隊,分別由中央山脈南、北兩端出發,而會師於七彩湖.並採分段補給方式,將中央山脈分為六段(白一、白二.....藍二、藍一),這就是現今北一段、南二段等名稱的來源.不過當時的分段方式與現在有點不同: 白一段:南湖-畢祿 白二段:合歡-奇來-天池保線所 白三段:能高-安東軍-七彩湖 藍三段:七彩湖-丹大-秀姑巒 藍二段:大水窟-向陽-關山嶺 藍一段:關山北峰-小關山-卑南主山 現在的分法大概是: 北一段:南湖-中央尖 北二段:無明-畢祿 北三段:能高-安東軍 南三段:七彩湖-丹大-秀姑巒 南二段:大水窟-向陽 南一段:關山-卑南主山 我了解東郡大山和南三段的接近,但不能因此將之列入,就像不能將新康山或是布拉克桑山列入南二段一樣,因為它從一開始就不在中央山脈主脊上,和分段起源的說法不同
  • 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到底誰對? 我也不知道要聽誰的 要怪就怪 台灣登山界 沒有一各正式的學術機構 沒有一各公認單位夠有權威 去為"南三段=丹大橫斷?"下定義然後正名吧!(還是在地理界有??) 所以不知道要聽誰的??? 對不起!!話多了!! ccc
  • 首先大家討論就事論事別動氣喔拜託 再來小弟認為還是該正名別誤用, 如果"丹大橫斷"很明確,山友一聽即知,就別用南三段代替,久傳真的會混淆大家,造成一些奇怪的誤會,舉例來說,收到某隊伍無線電求救說他們走"南三段"發生山難待援,之後就斷訊....山下就要開始猜了,這到底是南三段還是丹大橫斷?這就是所謂的誤傳,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負面後果 這是南三段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ArticleListOneForm.asp?ArticleID=1824 而本篇記錄應該是丹大橫斷
  • 我就不在乎它是什麼斷(段)了,想到月美都過了,我還在這裏痴痴的等,等郡大林道能到無雙口,等到瑞又醒來了,林道離我的夢想怎的還是那麼遙遠?
  • 真是不簡單,行程速度真快~~ 丹大橫斷真的是很美的地方 看著記錄又回想起兩年前的夏天 令人感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