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3D 影像記錄與基本觀看技巧

Muni

2010/10/1


科技發展到現在
除了一些登山裝備
在記錄裝備上也日新月異
拜阿凡達熱映之賜
一般消費者也有辦法接觸到3D的影音設備
即使沒有3D相機,一樣可以用一般相機達成
雖然有時並不一定要 3D 展現
但可以多一個 3D 的記錄模式
為何不呢?

觀看 3D 一般可分為裸眼觀看和戴眼鏡兩種方式
先看裸眼方式...
這邊介紹兩種
1.Cross-eyed: 交叉視線法
2.Mirror split: 鏡射法

交叉視線法就是讓左眼看右邊的圖;右眼看左邊的圖,
可以先離螢幕約30公分,眉心剛好對到中間垂直白線,
將焦點往自己方向對焦,當整體圖片剛好成三張時,中間那張就是3D圖。
如果沒辦法對焦,用食指面向自己放中間垂直白線中心,眼睛對焦指尖,
將指尖慢慢往自己方向移動,對焦指尖但注意力(餘光)往後方螢幕,
應該會看到兩條垂直白線慢慢分開,兩線中間的那張圖就是3D圖。

鏡射法這邊採用左側圖採用鏡面反射,右眼看右圖,左眼則看放在鼻樑與中間垂直白線間的鏡子(鏡面向左),將左眼看到的鏡像與右眼看到的圖像重疊即可看到3D影像。

其它需要眼鏡的方法再容後介紹。

※同參
〔夜穹蒼〕漫步雲端--獵戶星座與帝王雲鯨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33285
〔夜穹蒼〕獵戶雲鯨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33281
3D 全景展示(雪霸國家公園)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33321
3D 影像記錄與基本觀看技巧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95300

文章附件

  • 交叉視線法,將獵戶腰帶對焦後看雲鯨與浪濤是否有浮出來?
  • 鏡射法,鏡面向左,調整左眼看到的鏡像與右眼看到的圖像重疊即可.
  • 原圖 :)

所有回覆

  • 〈如果沒辦法對焦,用食指面向自己放中間垂直白線中心,眼睛對焦指尖, 〈將指尖慢慢往自己方向移動,對焦指尖但注意力(餘光)往後方螢幕, 〈應該會看到兩條垂直白線慢慢分開,兩線中間的那張圖就是3D圖。 前面那個方式比較困難? 這個果真有些效果,真有意思 不過 專注的結果 竟然 忘了呼吸?暫時停止呼吸? 事後 總會大口喘息著,像條哈巴狗 呵 呵 呵 ~ 真有趣
  • 兩個原理都一樣 不過如果不舒服可不要勉強 未來應該還是以裸眼為發展目標 但不會是鬥雞眼法(交叉視線法) Youtube 3D 國內好像沒什麼人在玩 目前Fujifilm,Panasonic,Sony都有相關消費型拍錄產品. 而觀看方面大概就是3D TV+主動式眼鏡.
  • 這個廣告打很兇 http://www.sonystyle.com.tw/event/1009_cybershot/?cid=410 其中散景模式運用到一些原理與技術 3D部份, Multi angle多角度算小玩具 不過3D全景還不錯. WX5為10X可能比較適合登山有風景的拉近狀況. TX9則輕薄. 如果登山有意選購,或許10X的(HX5V和WX5皆一樣採用G鏡)比較方便, 其中HX5V有GPS, 在山上有遇到購入此機的山友, 聽說排隊排很久才買到. 而平常攜帶方便則以TX9方便(只有4X). 另外有一台類單有人推薦登山...HS10, 水貨12xxx, 有30X(720mm)嚇素人.
  • 今天介紹紅青眼鏡的使用與原理 以爐頭(背景)和瓦斯罐(前景)為例 [圖一]就是交錯法(鬥雞眼) 所以左圖是右視角 所以右圖是左視角 可以從右視角看到背景爐頭是偏前景瓦斯罐右邊(以氣嘴為中心可觀察到) Youtube上的3D內定就是Anaglyph(Red/Cyan) 正常來說就是左紅右青 紅色的是看青色的圖,青色的是看紅色的圖,(黑色) 而白色元素則是反過來的, 所以圖片物體如果是正視差(凹下去的)應該就是兩眼平行(放空) 那麼左視角就是左眼(紅色)看; 右視角就是右眼(青色)看 青色偏左; 紅色偏右 (如[圖二]) [圖三] 先讓大家思考一下... 背景的瓦斯罐紅青重疊,那麼視角就是以螢幕為距離尺度, 那麼以左紅右青眼鏡看爐頭, 他是凸出來(負視差)或凹下去(正視差)的? 有就是說要用鬥雞眼或放空眼神來對焦爐頭? 是的左眼紅色看右邊青色, 反之亦反, 所以爐頭會比罐頭更近. 紅 青  x / \ 左 右 眼 眼 其實左右圖視差是可以調整的, 〔圖四〕原本爐頭和罐頭紅青影像都分很開, 特地將罐頭影像重疊, 這樣方便有一好聚焦的影像, 試著用眼鏡看沒有有馬上辨認出來? 再以上次的圖用紅藍眼鏡觀看比較〔圖五〕 會發現會有色差, 結果3D立體效果會變差, 這也就是紅藍眼鏡的缺點(下次介紹偏光式的...) 甚至坊間有些紅藍眼鏡顏色有偏掉,根本看不出立體效果. 需要眼鏡可當www.iz3d.com.tw 附回郵免費索取. 如果您取得紅藍眼鏡可以再試著看雪霸雪山登山口與哭坡平台的動態全景展現立體效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UayBy5mM2Q
  • 以成本最小較舒適的方式應該就是紅藍眼鏡了 2005年google earth發佈, 雖然山體可透過地形設定出現高程變化, 在動態展演上是3D, 但整體靜態圖卻並非現在所謂的"立體影像". 目前方法有透過DirectX驅動程式方式達成Google earth的3D立體影像 也可透過軟體合併, 不過Google已經有街道圖的立體化技術(因為他們街景車採用錄製可視為3D連拍法), 所以這邊就不介紹了, 一切等Google發展並發佈最佳的3D展現技術. 就先以紅藍之3D圖片參考一下. 請看圖!
  • 3D? 能否再加一D變4D ~ 聲音 讓3D圖像更逼真 也許第4D是要能激發人的想像力 紅藍二種顏色再加陰影 就會產生立體效果,真是神奇 古代有立體圖嗎? 總以為古人只會畫扁平的 有空到故宮逛逛,古人也會畫3D圖呢 畢竟 逼真是大家的目標,古人也不例外的 更高竿的 只以文字敘述,也能讓人產生3D臨場的效果 比如 水滸傳裡的武松打虎、潘金蓮色誘武松 .... 總讓人心跳加速、臉紅耳熱 ... 三國演義裡的張飛 當陽長板坡上的大聲一喝 嚇退曹操三十萬大軍 一千多年後的讀者,讀到此 耳膜還嗡嗡作響呢 您說 這是不是3D的最佳效果?!
  • 雖然你言不及義 但是卻是沒有抹煞掉創意的想法 個人最常舉的例子就是翠玉白菜 不是只有多角度拍照,不是只有建3D模型, 可以用多角度連拍就可以3D展現讓大家"欣賞", 其中除了連拍法之外, 也可直接以雙鏡頭多角度運作, 或者3D錄影多角度, 玩法(記錄法)很多種, 但是會不會很多東西都不用去故宮看了, 還可放大仔細瞧著夠. 以賞析不能碰觸, 個人想應該會影響很大(當然如果技術夠故宮一樣會想在網路上收費的,畢竟投資很大.[國家人民的錢?]) 這跟3D 虛擬登山是很不一樣的, 登山還是要那種經歷身心疲憊後的苦盡甘來, 連搭直昇機上山頂都得不到的感動. >水滸傳裡的武松打虎、潘金蓮色誘武松 .... 總讓人心跳加速、臉紅耳熱 ... 至於你說的這個,已經開拍了... Playboy的也栩栩如生(言過其實) 俺是為了"研究"才去看Playboy的...^_^||| 聲音的部份和3D動態影像的部份,包含立體字幕部份 俺也作過不少實驗, 這些都不是問題, 好來屋電影不就是... 聲音的部份早已由單聲道變立體聲 而影像部份...2010年是台灣3D元年(1995年是台灣網路元年) 也就是未來動態影像會跟聲音一樣會是立体的 當然不要立體的人就如聽廣播一樣聽單聲道的就OK了. 另外提一個有趣的狀況 以前底片機到數位相機時代,原本進展慢的傳統相機業者, 最後還是以"基礎"勝過最早投入數位相機市場的... 同樣電影工業的3D與立體聲也一樣是, 所以雖然目前很多小案子的解決方案,最後還是要大老出來.(大老會是誰?) ps.3D衍生一些涵意, 原本3D卡通就是以3D模型並多視角觀看,但基本上他是以2D展現的,現在的普稱的3D稱之為 Stereo (image)...跟聲音是一樣的意思, 但它有空間上的層次感, 利用人眼的視差.
  • 隨著攝影科技的進步 相信3D照相機馬上就會問世 到時拍雙乳峰 (干卓萬山所見的雙乳峰啦) 不但栩栩如真,更是呼之欲出 聽說老美的 FBI ,已發明透視照相機和眼鏡,任何人都“一覽無遺”? 只是不敢公開上市,否則連自家的女眷也被透視? 所謂的色香味俱全 非但圖案要立體、還要有聲、更要飄味 如此的拍一碗牛肉麵的宣傳影片,不是更逼真、更有效果?
  • 毛毛虫: 相信你有所不知 3D照相機已經問世了 去年就有了 錄影機也有了 俺之前上雪山被召回就帶了一台Sony 的TX9 最近又玩雙鏡頭的... 更早之前 NEX-5也碰過, 這些俺都有碰過滴, 相信會深入研究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這種消費機...山友問我就對了,呵呵! (有些知識與技術等普及之後就跟垃圾一樣,這是我的資訊哲學觀.) 俺先玩一玩,深入研究一翻, 等大家開始碰3D, 我就不玩了, 再找新玩具, 這樣比較有趣. 目前世界上的影像技術, 美國應該沾不到邊, 連老德也是, 所以什麼FBI的東西, 人家日本早就有了, 後來限制出口, (美國以前也都這樣搞,有些東西禁止外流,如資訊安全技術) 你看以前Sony的DV還有0照度的紅外線, 好幾次夜行我都嗎拿來拍飛鼠和一些妖魔鬼怪的 聽說加上了濾鏡就可以作壞事 後來S牌的新DV都嘛已經將這功能閹掉了... 我的業餘深入研究不少, 但能拿出來跟登山有關係的, 再看看... 反正應該會跟GPS一樣,以前門檻高,現在小朋友或開車的人大概都會有, 又便宜的...使用上也不用技術. (以前還要用null-modem玩,接PDA之類的...)
  • >所謂的色香味俱全 >非但圖案要立體、還要有聲、更要飄味 >如此的拍一碗牛肉麵的宣傳影片,不是更逼真、更有效果? 這個不錯 您如果在廣告公司上班應該會不錯 不過對於氣味分子的產品比較適合 牛肉麵最重要是吃啦! 不然會被這樣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mcjL1fBVyg
  • 不知道現在的3D跟以前的3D有什麼不同, 只知由不同角度去拍, 再疊放在一起經由紅藍眼鏡濾除不同視角的影像再合成在視網膜上. 這跟現在3D有何不同? 猜不同的是現代處理器速度夠快, 可以將平面影像直接處理成3D影像, 記得早年在做HDTV1920x1080還用4顆TI高檔60C的DSP才有辦法即時處理MPEG3的影像資料, 那時用的電視是類比HDTV, 這沒有問世, 成本太高了, 但畫質真的漂亮(以82~85年的技術而言), 看過的人恐怕不多. 也有一陣子出現不用眼鏡的3D圖片, 不過那要認真調眼睛焦距才有辦法看到立體影像. 到我所知約二年前, 又開始聽到3D電視這技術, 沒仔細去研究到底現在的3D到底不一樣在那? 雷射全像術像在去年電影或許多電影的投射技術, 完全不用眼鏡才是3D最終發展目標. 不知還要多少年才有辦法實現, 它的運算量是遠超現在的計算機技術, 試想其運算量是現在平面影像再乘一個維度的運算量, 儲存空間也是另一個待突破的瓶頸. 以高畫質 1920x1080 為例, 運算單元必須是現在速度再加約 1000倍, 高畫質影片若是8G, 再乘約 1000G, 那不就是 8000G一部真正的立體影像. 如何拍出真正的3D影片, 恐怕很難. 3D動畫倒是全由電腦合成還比較可能. 另真正如何在一立方空間成像也是一大技術考驗, 必然要發展出一種立體成像技術, 以何為介質, 還是 RGB三色成像? 互補CMYK成像? 或其它未知的成像技術? 有待各位努力.
  • 美當必啦! 以前看mpeg都要解壓縮卡呢 還是mpeg I,甚至不到VCD規格... 現在MPEG II DVD也落伍了,雖然軟體(含CPU)也播得嚇嚇叫. 聽說幾年內就會有大革命 我的PC還是LKK,四五年了,編 Full HD還皮皮挫, 當初買的還是文書機呢,呵! 雷射全像術像的3D是電影情節,真正應用的大概就是電池等防偽標籤, 那個就是全像技術,不過原理倒是不是很清楚. 之前日本倒是有這種顯示,不過好像也是以螢幕型態... 今天看了SAW 7 3D俗在太嘔心了...記得前陣子才剛看過 怎麼這麼快就有續集, 還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