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補給站
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Keep
on
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首頁
登山
登山行程紀錄
路況回報
藍天圖集
祥馬圖集
流浪山裡的故事
裝備
裝備討論區
失物集散中心
黑市二手裝備
活動
登山補給站活動
登山團體活動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登山安全討論區
新手討論區
徵伴共乘討論區
自助旅行討論區
本站留言版
單車討論區
旅遊
台灣行腳
海外行腳
單車行程紀錄
自然
植物討論區
動物討論區
自然科學討論區
相片牆
精選相片
最新相片
戶外指南
登山安全
登山醫學
裝備報告
自然生態
登山路線
登山技能
登出
台灣登山論壇
首頁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晴天崗附近一帶的山頭是否牛隻消失了?
晴天崗附近一帶的山頭是否牛隻消失了?
crabber(crabber)
2005/8/15
放大
縮小
本人這陣子行走於晴天崗附近,包括竹嵩山頂山南峰等山頭,
發現原本翠綠的草原有些改變,原本牛隻吃的草變長了甚至開花了,
意思是說,晴天崗附近一帶的山頭是否牛隻消失了?
不知有人注意到嗎?
0
0
0
0
P
P
排序
最新到最舊
最舊到最新
所有回覆
是的。 http://www.dcview.com/forums/msgexcel.asp?id=B02&msgid=48407&posit=1&excel=0&sort=1
果真如此的話,那國家公園的用意為何? 我很擔心時間久了,晴天崗再也不是油綠綠的草原, 而是茫草坡了..
相關的討論串連結: http://www.dcview.com/forums/msg2.asp?id=B02&msgid=48210&posit=0&id0=0&spos=43&showalltitles=1
我8/6(六)跟山友走了一趟東西大縱走於竹篙山山頂往文化大學方向下望,有看到約8~9隻水牛 我8/13(六)利用時間去撿了香對山、頂山、頂山南峰、瑪蕃山、北五指山與杏林山,結果找瑪蕃山基點石找錯地方,闖進了野水牛的家,約有4~5隻,所以其實野牛應該還不少啦 走在台灣的屋頂-阿智
牛隻應該都還在 瑪蕃山內確實有許多牛隻 可能是最近氣候炎熱 都躲在樹叢裡 瑪蕃山在金毛杜鵑解說板方向切入 不過要仔細循著紅繩走
小弟要走此路段時有查閱相關山友的記錄已知此地的牛群多少俱有野性,不全然像前面大大们所言去激怒牠們才來反擊,所以我盡可能遠離牠們以免遭到攻擊!最下策的方法只有撤回路線不跟牠們玩了!
轉貼一下提供諸公評論 擎天崗水牛漫步的景色將不再1 〈http://www.dcview.com/forums/msg2.asp?id=B02&msgid=48258&posit=0&id0=0&no=0&spos=21&showalltitles=1〉 > 壹、背景說明: > 早在日治時期的民國14年,日本人即開始設置大嶺佧牧場(亦稱草山牧場) > ,由當時的士林鎮公所負責,範圍包括現在的擎天崗、冷水坑、七股山、大 > 尖山、大尖後山、翠翠谷、磺嘴山一帶,面積廣達1,000公頃左右,四周構 > 築土壘及山溝數十公里,以防止牛隻逃逸,並砍伐原始林木和芒草,由國外 > 引進品種優良的牧草「類地毯草」種植,供牛隻食用(營養成分比一般的芒 > 草為佳)。農民於夏季農閒之暇將牛隻寄養在牧場裡,除了可以節省人工和 > 草料之外,更可以讓牛隻有適當的空間運動,強健體魄。 > 台灣於34年光復以後,牧場曾經荒廢了7年,直到民國42年,政府採納建議 > 並依據原先的規劃設置了「陽明山牧場」,由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陽明山 > 警察所、士林鎮公所、北投鎮公所、陽明山管理局農會、士林農會及北投農 > 會等七個單位共同出資經營,除接受寄養水牛以外,也繁殖改良馬、羊、肉 > 牛等家畜,當時最多曾有1,768頭水牛在這裡放養,整片山區幾乎都是平坦 > 的類地毯草,後來因為農業機械化及水田的減少,水牛的數量就愈來愈少了 > 。 > 民國60年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以後,陽明山牧場即於62年由台北市農會接管 > 迄今,惟土地權屬大多仍屬於行政院退輔會及國有財產局管有之公有土地。 > 在民國74年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大約僅剩80餘頭水牛,至民國91年只 > 剩下30餘頭水牛,而至93年僅剩10餘頭,如果再加上農民自行在擎天崗、頂 > 山、石梯嶺及鹿堀坪等地區放牧的水牛,至93年總共也只不過剩下90頭左右 > 。此外,在魚路古道中途的賴在厝地廢耕田附近,還有一些農民野放的神戶 > 牛(俗稱黑牛),牠們是早期引進試驗供肉用的一種黃牛,最多時約有100 > 餘頭,其個性溫馴,體色呦黑,故俗稱黑牛,後來因近親交配,體型變小而 > 沒有成功,台北市農會又捕捉不完,於是標售給農民,野放在山上,經過這 > 幾十年的自然繁殖和捕捉販售,到93年只剩下10頭。 > 陽明山牧場的水牛是北投和士林區的農民寄養的,寄養牛隻均須繳交寄養費 > 每隻每月4,000元。這種寄養的工作,當初是為了協助農閒時牛隻的照顧, > 因此在每年的四至十一月接受寄養,其餘時間因天氣太冷,水牛無法生活在 > 山上,所以牧場不接受寄養,由農民自行帶回家中圈養。 > 水牛的學名為Bubalus bubalis,包括兩種型態:一種是沼澤型,另一種是 > 河川型。陽明山牧場及台灣各地的水牛都屬於沼澤型,其顏色呈灰藍色,大 > 而後彎的角是其特徵之一。此種水牛喜歡在泥巴中水浴,分布在菲律賓以西 > 到印度,主要為役用、肉用,極少數是乳用,在數百年前隨著漢人的移民而 > 來到台灣。水牛喜歡用水浴的方式散熱,而不喜歡找樹蔭,當溫度及濕度過 > 高時,每天可以水浴5小時。在擎天崗地區,水牛大多在雙溪上游的松溪源 > 頭水池中泥浴,其排泄物也因此污染了菁山地區簡易自來水的水源,而遭用 > 戶的抗議。 > 政府遷台之後,鑑於冷水坑及擎天崗附近地區皆是廣大的草原,易被空降部 > 隊攻擊,因此派駐許多軍隊駐守,成為軍事管制區,需通行證才能進入,直 > 至軍事管制解除後,冷水坑一帶才再有耕作。 > 民國74年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研擬之際,擎天崗地區仍為軍事管制區,遊客 > 必須向衛兵登記才可以進入,因此遊客甚少,草原景觀也相當獨特,因此將 > 該區劃設為特別景觀區,並獲行政院通過,後來在保護利用管制規則中,還 > 規定遊客禁止離開特別景觀區的步道或觀景區。至於人跡更少,植被更完整 > 的的磺嘴山、翠翠谷和大尖後山一帶,則劃設為管制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區, > 非經管理處許可,禁止進入。此外,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6條的規定,在上述 > 這兩種分區內都禁止放牧牲畜,惟因此區之放牧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前已有數 > 十年之久,且美麗的矮草原景觀需靠牛隻吃草來維護,因此管理處以往並未 > 對這些牛隻有驅離之措施。 > 擎天崗草原由於視野遼闊、地勢平坦、綠草如茵、空氣清新,因此深受遊客 > 喜愛,且有「太陽谷」之美名。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初,還是軍事管制區,遊 > 客必須向衛兵登記後才能進入。民國76年解嚴之後,駐軍撤離,管理處因此 > 報奉行政院於當年核准撥用該地區之國有地,當時撥用計畫之目的係供開發 > 「擎天崗草原遊憩」之用。 > 從軍方撤除管制之後,擎天崗草原的遊客日漸增加,直到本處撥用該區土地 > 並修建遊客服務站之後,每逢假日天晴時常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到該地遊憩 > 。根據本處每月遊客數量之統計,已然成為本園區內遊客數量最多的遊憩據 > 點(除了陽明公園的花季之外),從開始正式設站時的每年二、三十萬人次 > ,至民國82年達到54萬餘人次,至84年則增加為73萬餘人次,至85年度達到 > 最高的100萬人次左右,後來管理處實施停車場收費及車輛容量管制,遊客 > 的數量才逐漸降到每年40餘萬人次。 > 由於草原區的自然承載量是有限度的,因此牛隻放牧及遊客壓力對草原環境 > 衝擊及草原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草原中央的類地毯草經常被踐踏死亡而裸 > 露,影響景觀及水土保持。過去十餘年來,管理處每年均編列數十萬元至一 > 百萬元的經費用來補植草皮,歷年來已花費數百萬元,並兩次花費數百萬元 > 修築圍籬,並實施分區輪替管理計畫,以維護草原景觀及遊客安全。 > 近年來,在遊客增多之後,有些牛隻漸漸會習慣遊客的靠近,因此偶爾會有 > 遊客會因好奇而餵食、逗弄或干擾牛隻,此時若台北市農會的管理人員不在 > 附近勸阻遊客,又剛好碰到公牛發情或母牛護犢心切時,就有可能會激怒牛 > 隻追趕遊客,甚至衝撞到其他沒有注意到這種牛隻異常行為的遊客。 > 陽管處為妥適管理這一片土地,於草原區入口設置告示牌,提醒民眾於草原 > 區活動時應注意事項,如『草原區禁止放風箏,以免干擾鳥類生態』,『保 > 持環境整潔』等,以及『勿干擾牛隻』等項目。草原步道旁亦多處設置告示 > ,敬告遊客草原中之牛隻係採自由放牧,牛隻具有野性,遊客為顧及自身安 > 全,請勿任意干擾牛隻。此外,更多次發佈新聞稿呼籲民眾,應確實遵守相 > 關規定,以免發生不幸事件。 > 惟因91年8月17日牛隻撞傷陳石田先生之國賠案件於93年6月11日判決結果, > 台北地方法院初步認定本處在擎天崗之設施及管理有欠缺,須負擔賠償責任 > 。故本處於收受判決書後,隨即召開會議檢討並責成各相關部門加強管理。 > 然為兼顧大眾遊客安全,維護特別景觀區之自然景觀,避免類似意外再發生 > ,於相關安全管理之配套措施改善前,函請台北市農會於15日內將放牧在該 > 區之牛隻悉數撤離。逾期未撤離之牛隻,本處將以無主牛隻遷離至畜牧試驗 > 單位,以維遊客安全。本處管有土地與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等地區內未 > 來如仍有無主牛隻,亦將於現場張貼公告,限期請飼主撤離,以免再度發生 > 意外,維護遊客安全。 > 本處擬先處理台北縣境內及魚路古道中途之有主牛隻,再考量台北市農會代 > 管之牛隻是否繼續存在擎天崗草原上的課題,主要係因此種人為牛隻放牧干 > 擾自然演替情形並影響眾多遊客的安全,是否應須繼續存留?本處為維護遊 > 客安全,已於93年6月牛隻撞人事件之國賠案宣判後,每日加派員工與志工 > 於擎天崗草原上加強勸導與取締,不要戲、逗弄牛隻。此外,並對該國賠案 > 提出上訴,最後終於在94年初於訴訟中達成和解。 > 本處成立19年來,含此次國賠事件僅發生過兩件牛隻撞人事件,可見其純屬 > 偶發事件。若所有四、五十公頃之草原上的步道均須全部以圍籬隔離,長度 > 將達好幾千公尺,造成景觀破壞更為嚴重,也侷限了遊客休閒之區域。因此 > 若要避免牛隻撞人事件再發生,移除所有無主的牛隻並加強管理有主的牛隻 > 為必要的作法。 > >
擎天崗水牛漫步的景色將不再2 >http://www.dcview.com/forums/msg2.asp?id=B02&msgid=48258&posit=0&id0=0&no=0&spos=21&showalltitles=1 > 貳、目的: > 擎天崗擁有獨特且優美的牧場草原景觀,因此才在國家公園成立之初,將此 > 區劃設為特別景觀區。其牧場草原景觀之維護,必須靠牛隻吃草來維持,否 > 則用人工割草,除經費不小之外,也不太符合特別景觀區的管理原則。近年 > 來遊客數量甚多,牛隻逐漸不怕人,而少數遊客也會逗弄牛隻,難免會有所 > 衝突而發生意外事故,且擎天崗地區的土地大多為國有,分屬本處、國有財 > 產局、退輔會等管有,少部分私有土地亦非屬台北市農會所有,因此實在不 > 宜再有任意放牧牲畜四處遊蕩,而無管理人員隨時在旁看管之情形。本處除 > 已要求台北市農會及台北縣的飼主移走牛隻,留給遊客一個安全、舒適之草 > 原空間。在具體作法上,並研提本項區內牛隻管理計畫,協助飼主儘速遷移 > 已不再農耕使用之牛隻,以維護農民之權益及每年數十萬遊客的安全。飼主 > 先將有主牛隻移除之後,本處再將剩下來的無主牛隻移除,之後若台北市農 > 會重新研提陽明山牧場經營管理計畫,本處再研議從「國家公園成立以前之 > 土地原有使用方式」的原則下,兼顧遊客安全維護,避開遊客密集的草原區 > ,考量重新設置以生態教育為導向的「水牛生態教育園區」。 > > > 參、方法與步驟: > 經調查農民私自在鹿窟坪、頂山、石梯嶺、磺嘴山等地區放牧的水牛約有6 > 0頭,本處與台北縣養牛戶及農業局、鄉公所等單位兩次開會協商後,研擬 > 本項區內牛隻管理計畫,由本處支付臨時工資雇工協助捕捉及驅趕,以加速 > 移除之速度,估計至94年8月底即有可能全部移除,屆時歷時80餘年的牧場 > 風光將縮小到只剩下約5頭水牛圈養在一特定的小範圍內。 > 此外,在魚路古道中途附近所放養的10頭神戶牛,本處業已協調飼主何先生 > 進行捕捉移除中。至於寄養在台北市農會之水牛以後是否適合再回到擎天崗 > 地區及其後續管理問題,經於94年4月29日現場會勘後,請台北市農會參考 > 各單位意見修正陽明山牧場經營管理計畫後再提報管理處,原則上可在牛舍 > 遺址週圍矮草地先圍一小圈(面積約1公頃),晚上讓牛在牛圈內休息,白 > 天再由專人看管放養在草原上,安全由市農會負全責,現有步道暫時封閉。 > 至於牛舍的修復則請市農會另案提出申請。 > > > > 肆、實施日期: > 93年底由本處支付臨時工資,請飼主儘速雇工協助驅趕捕捉牛隻移除之,共 > 計約移除了半數水牛。至今年9月底止若仍有牛隻未移除,則由本處洽請專 > 人全面捕捉剩下來的牛隻供飼主認養,若無人認養,再送至畜產研究單位。 > > > > 伍、預期效果: > 本項牛隻管理計畫將可提高遊客之安全性,而且類地毯草在沒有牛隻的吃食 > 下,也比較能夠承受遊客踐踏的壓力,減少裸露之情況及本處每年數十萬元 > 補植草皮和設置、維修圍籬的費用,且不銹鋼材質的圍籬亦可全數拆除,提 > 高自然景觀度及遊憩品質。未來將可使磺嘴山、頂山、石梯嶺及擎天崗等這 > 些數十年來被人類改成牧場的地區,逐漸自然演替成芒草和灌木叢,恢復其 > 天然景緻。惟若芒草的生長影響步道上遊客的通行或景觀據點的眺望時,仍 > 須適當加以割除。 > 水牛的種原保存與農耕文化的傳承固有其重要性,惟亦應兼顧適法性。台北 > 市農會可在不影響遊客安全的適當地區來設置「水牛環境體驗區」圈養,並 > 僱請適當的人員加強管理以避免遊客再被牛隻衝撞,引發訟事,甚至辦理水 > 牛生態教育活動,在專業人員帶隊解說下,可以適當的收費以維持開銷,讓 > 台北都會區的水牛可以在這裡延續牠們的生命。
回憶看牛吃草的童年 民國五十年代吧 家裡養了耕田的黃牛 下課回家就奉老爸之命帶牛吃草 牽著牛沿著台一線沿路吃草 自然而然一群看牛的小孩就聚在一片草地 牛群吃它們的草 小孩呢自有把戲可玩 可那牛阿吃草也會吵架 猛一瞧兩隻牛角牴角鬥起來了 一群小孩趕緊又拉又推 可沒聽說有誰被牛牴了 倒是打赤腳被牛腳踩的滋味 可是到現在還沒忘記呢 到了天黑該回家了 趕緊去摸牛肚子還是那個樣 每次回家都嘛挨老爸的罵 說牛沒吃飽 可是我到現在還不知道 吃飽的牛肚子是那個樣 擎天崗的草原 記得民國七十四年全家在那裡午餐 印象中牛隻不多 倒是牛糞遍地 正如恆春的大山母山一樣 可能是中午牛哥避蔭休息去了 灌木嘛不覺得有 倒是進去的路一人高的芒草 整體的感覺是蠻有野趣的 也蠻有親切感的 就是那裡的草是乾乾的 不像俺故鄉的草地綠油油的 那時候擎天崗好像沒人管的 沒有整理也沒什麼遊客 記得一片大草原就只有我們一家
那麼,我遺失的可更慘 有那樣的一天,我們一大票同學,對著隔著一條山溝的牛群大喊 從這一條是我的,那一條才是妳的 到這一條的牛排是我的,那一條的牛肚才是妳的...等等... 如今護牛不力通通變成別人的,損失慘重矣! 我損失的不是童年,而是美夢,最慘了.
Ha〜 上次「漫步大肚山上」,阿全提及小時候山上放牛的情景,我跟小朋友聽到「ㄆㄚˋ ㄆㄚˇ」;牛在一旁吃草,小朋友則顧著玩,阿全二哥自製石偶,演起「布袋戲」(原來小時候就有此天份,現也有演布袋戲喔!),想像那情景,多棒! 印象中牛是蠻溫柔的,小時候外婆家有牛,每次回外婆家,總看到那默默耕耘的黃牛,會隨手拿草餵牠,這小時候的記憶依舊鮮明! PS:請問第2張Photo是您小時候嗎?〈好可愛唷!〉
恩仔.. 想拿你家阿全跟我比嗎?告訴你,沒得比 我小時候也在大肚山陪大人放牛,結果某次惹毛了我家那隻大黃牛,牠後腳一踼,我就掉到三公尺寬的水溝那頭,想到屁股還會痛呢. 後來移民到埔里,牛要自己放,很無聊,通常會隨便找個樹幹或草頭栓起來,就跟其他的小朋友玩躲貓貓來了,我們的大牛通常也很配合,一齊躲,結果跟小朋友玩累了還要跟大牛玩,有一次到天黑還找不到,回家還吃牛鞭呢. 不過自從某次被因掻不到癢而發狂的大牛頂倒又踐踏過後(就像林志玲一樣),我就對牛怕怕了,真的是一朝被牛牴,十年怕老牛啊! 所以有一次走鹿堀坪古道,看到牛群走近來就狂奔,才不管人家笑倒咧..
原來蔡爸跟阿全是同鄉耶!搞不好小時候一起趕牛過。 阿全說以前大肚山上只有4村:蔗篰〈犁份〉、瑞井〈井仔頭〉、新庄、南寮,不知蔡爸是哪村? 只是現沒看到大肚山上有牛群耶!
我在大肚山的經驗沒趕過牛群,倒是每天清晨要趕約120人的人群跑5Km的路----陸戰66師排長
嘿嘿! 可見我在趕牛時你家阿全還是囝仔屁.. 大肚山上何止四村,阿全指的都在南區,梨份是沙鹿管轄,新庄是龍井轄區,其它都是大肚管的,其實整個大肚山由大雅'神岡'清水一直到烏日'大肚庄頭豈止百個,民國47年大移民時光在現在的清泉岡機場裏共計遷走十三庄,最大庄的是公館,現在的沙鹿公明里即是該庄的一部份,當時在公館有戲院有市場,你說這庄頭大不大?哇答細哇,公館藺跌死. 不能多講,否則大家就真的知道我有多老了.....,反正大肚山上養牛時我還只是跟班的份,到埔里就變成我的職業了.
還記得上次走內雙溪古道 在快接上擎天崗環形步道前 忽然發現旁邊草叢有動靜 竄出了一頭可愛小牛 鬆了一口氣我還以為是山豬ㄋ 可是沒多久約十餘頭牛也出現 將我包夾在牛群中動彈不得 (我的背包還是紅色ㄝ) 結果 沒事阿~ 我就耐心的等牠們移開腳步 慢慢的離開(避開牠們視線) 所以牠們應該不會主動攻擊人吧! 即使是有小牛的狀態下^^
點我看更多
如需回覆文章,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