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初英上嵐山工作站下龍澗

活動日期
2020/8/25 - 2020/8/27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4
類型
» »

ccma(小馬)

2020/8/30


初英上嵐山工作站下龍澗

時間: 20200825~20200827

成員: 林老師、恐妹、小馬


20200825

0450 起床,睡在銅門村集會所,挺舒適,就是狗吠不停比較討厭

0525 開車出發,沿著前往榕樹村公墓的產業道路上升,路況不算太差,但房車會刮到底盤

0640 停車,高度660,位置(3025, 26515)

0705 三叉路,左轉往白葉山,右轉往初英山,取右,高度807

0725 初英山,展望花蓮風景非常好,高度875。有路往稜線北側下山,跟了一段才想到這是到華林園的路,趕緊回頭

0740 回到三叉路,往白葉山前進

0750 之字上升接上稜線,高度905

0855 稜線轉北,高度1225,過後不久有獵寮

0945 過了1344山頭不遠,有獵寮,高度1325,位置(3016, 26540)

1145 白葉東側登山口,高度1692,位置(3005, 26552)。我們沒打算撿山頭,繼續腰繞

1230 白葉東北側登山口,有獵寮,高度1686,位置(3000, 26555)。這是原本的預定營地,可是紀錄上的溪溝無水,這下有點尷尬。其實一整天經過的大大小小溪溝通通無水,看來今年東部雨水不多啊

1250看看地圖前面還有幾個溪溝,硬著頭皮前進,碰碰運氣囉

1330 一路腰繞,有路條,高度1660,位置(2996, 26559),經過的溪溝依舊是乾的,再往前機會更渺茫。討論後決定回頭,到預定營地下切取水

1340 回頭路上經過乾溝,發現往上游五米有小水漥,水流極慢,但至少可以解渴

1420 耐心等待裝了三升,繼續回頭

1440 回到預定營地,下切找水去

1600 取水完畢回到營地。先沿著東北稜下降約100米,然後往西側下切50米到溪溝。水流不大,水質佳,喝得很過癮

 

20200826

0540 出發,沿著昨天走過的腰繞路前進。按照記錄中的軌跡圖來看,大多數隊伍選擇在鞍部附近上切稜線。但昨天跟的腰繞路似乎路況不錯,打算跟到最後再做打算

0625 腰繞結束出森林,前方是裸岩區,看來可以上切稜線,高度1793,位置(2995, 26560)

0650 陡上切到稜線,高度1841,位置(2994, 26561)

0715 小山頭,應該是紀錄上說的1900峰。一路走來刺藤荊棘連發,有夠累,不過此後就植被就友善多了。高度1920,位置(2993, 26561)

0745 小山頭,過後兩分鐘有個獵寮。高度2007,位置(2991, 26565)

0835 小山頭,山頭前有個獵寮,山頭後也有個獵寮。高度2100,位置(2994, 26571)

0850 西側腰繞,原來是鐵道路,初見鐵軌好開心。高度2106,位置(2995, 26571)

0915 腰繞結束到達大鞍部,為兩塊大石所夾,有鐵軌三路來會。高度2106,位置(2996, 26578)

0930 出發,兩分鐘後右側有上切點,不取,繼續腰繞。十分鐘後路況變差,決定回頭

0945 回到上切點,兩分鐘後接上稜線

1005 鞍部,路條不跟稜線,繼續往東北方向前進,進入乾溝

1015 通過乾溝,繼續往東北方向上切,接上七腳川東南稜

1030 七腳川山,高度2311,位置(2994, 26586)

1125 陡下至鞍部,高度2132,位置(2990, 26593)

1150 陡上至2288峰,展望不錯,就是好曬啊

1225 陡下至鞍部,高度2044,位置(2984, 26599)。在此找路條要往西側下切

1235 找到好幾條下切路,看來大家都是抓方向硬下,那就不用猶豫了

1310 接上鐵軌,左轉是籠翠隧道,取右往嵐山工作站。高度1921,位置(2980, 26599)

1430 嵐山工作站,途中鐵道狀況還行,垮掉的段落也有路可繞。辦公室旁的水塔有水,不知道是誰接的水管,真是感謝。高度1956,位置(2972, 26595)

 

20200827

0530 出發

0550 高繞10米通過小尾稜,接回鐵道處有倒塌水泥屋

0640 發現鐵道越來越難走,折返回頭

0650 回到上切點,路條張燈結綵,剛剛經過怎麼沒看到。高度1963,位置(2963, 26587)

0700 接上稜線。高度2023,位置(2962, 26587)

0730 夫婦山,高度2052,位置(2961, 26580)

0810 前方斷稜,來回找路,似乎都不太可能

0825 找到正路,要從稜線往西側下切,第一步暴露感十足,是哪個天才開的路

0840 肩狀緩稜,總算緩口氣。高度1851,位置(2960, 26578)

0850 西側繞過稜線上的十米大石

0905 鞍部

0930 1850峰,位置(2959,26572)

1050 鞍部,有黑水塘。高度1421,位置(2956, 26563)

1100 1494峰,位置(2955,26562)。要找路往西側下切,路條不多又老舊,最後依舊是抓方向硬來。不過至少植被很乾淨,不會勾東勾西的

1205 眼看要到溪溝,卻遇到斷稜,走左邊不成功,右邊好走很多

1215 下到溪溝,水量充沛。高度1028,位置(2949, 26564)

1225 出發。不想像軌跡中上切下切搞半天,上20米就開始腰繞

1300 接上瀧向山南稜,省掉一段落差,而且稜線上植被不複雜,今天回家不成問題了吧,我天真的這麼以為。高度1059,位置(2947, 26562)

1350 瀧向山。高度1342,位置(2943, 26566)。一路過來上坡好走,算是輕鬆。但是山頭平緩不明顯,接下來要往西側下切,稜線很不好抓,花了不少時間找路

1400 只找到一條路條,沒有路跡,看來也是抓方向硬下。覺悟吧孩子,這跟我以為的郊山不一樣

1450 一直陡下,此處稜線上十米大石阻斷。高度1077,位置(2939, 26567)。多方嘗試,最後選擇南側下切繞掉。問題是繞過之後切不回稜線,只好再下一小段,又再下一小段,眼見稜線離我越來越遠

1510 終於看到橫渡的機會,高度1000,居然已經下降了80公尺。恐妹帶頭橫切,有幾段太過驚險,我其實想叫他別鬧了

1525 接回稜線,高度1005

1610 瀧向山基點峰,高度832,位置(2930, 26564)。根本沒心情找三角點,只想在天黑前下山。還好路條變多,猜想是撿三角點的隊伍還不少吧

1650 尷尬了,路條繼續往南稜下降,但是軌跡是沿東南稜下降,要選哪一條? 決定跟著軌跡走,沿途還有少許老舊路條。事後看來,這是個錯誤的決定,這可能是已經被放棄的舊路徑。高度623

1730 一路跟稜線跟得還不錯,到這邊又碰到斷稜下不去,快天黑了有時間壓力,心急如焚。右手邊的乾溝似乎有機會,只好賭一把。高度434

1735 就差一點進乾溝,碰上地形過不去,拿出主繩垂降十米搞定

1750 全員通過地形,沿著乾溝繼續下降,兩分鐘後見到路條,除了高興也想罵髒話,最好是這樣走的啦

1755 沿乾溝下降抵達水泥路,高度394

1810 翻越鐵門到達14號省道,高度368


相片請見連結:

https://photos.app.goo.gl/GJ6c9TC4bRYFdELN8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