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福巴越嶺、檜山、塔曼山紀行

活動日期
2004/2/14 - 2004/2/14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福巴越嶺、檜山、塔曼山紀行
一、 時間:2004.2.14 「情人節」。
二、 天氣:山區上午晴,下午起濃霧,晚上有些雨絲。
三、 參加人員:獨行俠、肥肥二人行。
四、 前言:
(一) 步道概況:從福山到巴陵這一段古道,若從福山起登稱之為「福巴越嶺」。若從巴陵,則稱之為「巴福越嶺」。福山海拔在400公尺左右,而上巴陵海拔在約在1200公尺左右,這段古到最高點在塔曼山與拉拉山鞍部,其高度為1750米,此處亦為台北縣與桃園縣界。因此若走「巴福越嶺」不是「爬山」,而是「下山」。由於從福山到塔曼、拉拉山鞍部全程15Km (若到達觀山神木區則為17K),其上升高度只有1350m,故使得坡度變緩,因此由福山起登不會讓你感到「氣喘咻咻,汗流浹背」。目前「巴福越嶺」全程均有里程標示,但也增加了數處的小型崩塌及倒木。這條路不時有「阿督仔」(老外) 在此時騎單車,而且是從達觀山下福山,上次我走這條路遇過,這次又遇到,所以走這條路要注意往下坡衝的單車,以免發生「車禍」。
(二) 歷史鳥瞰:
1. 巴福越嶺道,自古以來便是居住於巴陵地區與福山地區之泰雅族人的獵徑及聯絡道路,有人把它稱為這兩地區人民的「姻親路」。這條山徑進一步的修築是在大正初年。其和日據時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佐馬太 (音SAKUMA SAMADA) 任內實施「五年理番事業」(時間:1909~1914年) 有關。佐久間出身於長州藩 (現日本本州西南之山口縣,為明治時代擁護「大政奉還」之明治維新功臣地之一),於1907年被任命為第五任總督,當時台灣漢人系對日本武力的反抗,在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 (音KODAMA GENTARO) 採用招降、進剿之所謂「糖飴與鞭」(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之用語) 政策的交叉運用下,基本上已完全敉平。所剩者,僅生活、歷史、文化截然不同於漢人系的原住民,其仍雄踞山區讓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力量無法到達。故佐久間上任後隨即著手制定「五年理番事業」,計畫全面對山區原住民 (當時用語稱之為「生番」) 進行武力鎮壓,其實施期為1909年至1914年,主要的攻勢集中在「太魯閣」及所謂「北勢蕃」之泰雅族原住民。總計出動隘勇警察 (成員為日本人、漢人,及原住民) 及軍隊共約一萬人,費日圓1600萬 (當時的幣值,一名大學畢業生之日薪約在45日圓),死傷約2000人,收繳原住民土槍約2萬枝,這場「理番事業」的戰爭甚為慘烈,由此立現。
2. 原住民之戰鬥技術及戰鬥組織甚為幼稚、落後,怎敵得過擁有現代化科技、戰鬥技術及統治力的日本?於「理番」事業結束後,日本政府從大正3年到昭和2年 (1914~1928) 總共在台灣修築了14條山地警備道。從福山到巴陵這條「巴福越」(音BAFUKUETSU) 便是其中的一條。如同其他的「警備道」,巴福越除為官方鎮壓原住民提供必要交通條件外,另也供一般人民往來之用,所以日式的警備道,必設有「警官駐在所」(相當於今日的「分駐所」) 除為警備、治安之用外,另也提供旅人住宿用。「巴福越」共設有扎孔、檜山、拉拉、巴陵四個駐地所,其中檜山、拉拉這兩處遺跡猶存。
五、 行程:0600到福山,常停車之處,恰被另一先到的登山隊捷足先登了,只好找其他地方囉!
0621出發。「巴福越」入口在面對南勢溪公路之缺口,其入口很好認,它掛著一塊官方的告示牌,紅底白字加上「恐嚇性文字」,主要就是要你辦入山證,什麼時代了!還保留這種怕人在山區建立「井崗山解放區」的法令,官爺們真是「現代的活化石」,不知今夕何夕。甫入口為水泥階梯,往下走旋接一座築於大羅蘭溪上頗為詩情畫意的吊橋。0647里程標示1K之木樁。0653連過二條小溪澗。0702叉路,左往勿古山 (5小時)、茶墾山 (6小時),右上則往上巴陵,取右。0709,木樁2K。0728,3K。0747,4K。0750連過二條小溪澗。0753連過二條小溪澗。0801過小溪。0813,5K。0839,6K。0859,7K。0910路左約3公尺左右大石一顆,並綁滿路標。0919過小溪,8K。
0923過二小溪澗。0935檜山駐在所遺跡,目前此一遺跡尚留有矮石牆,從其格局來看,此一駐在所設在「巴福越」山徑之高台上,可以監視往來行人,其入口則沿矮牆邊進入,此一佈局顯示防禦之作用,入內並有排水溝,過去駐在所應是在排水溝內,其其正面除了監視越嶺道外,右靠往檜山之稜線山徑,背則靠山,地形上富含防禦機能,其前若無樹林遮蔽,則其展望必定一流,東可看到勿古山連稜,東南則為茶墾山至玫瑰西魔山稜線,北向則為波露山稜線等。
在此看到一些當時日警的生活遺跡,如碗、盤、酒瓶及醬油瓶等 (大小如日本清酒「月桂冠」酒瓶,上還有NODA SHO YU CO.LTD之字樣,其應是「野田醬油株式會社」)。0950出發往檜山,往檜山之山徑緩緩而上。1009山徑左有一棵紅檜神木,以目測約8人可合抱。1015檜山1436米,三等三角點一顆,在從林木間隙可看到盧平山至拉拉山連稜。三角點向東北方走有山路,似為下大羅蘭溪之山徑,我試走一小段,山徑還算清楚,並有少數路標。1023出發。1040接上古道。1048,9K。1105,10K。1122,11K。1134「拉拉駐在所」遺跡,此處遺跡規模比起檜山駐在所還大,其過去之建築群應分散在古道上下,但駐在所則設在高台上,其格局亦同樣有矮牆環繞駐在所,矮牆外有平坦廣場,在進入廣場前之坡道二旁有沿等高線開闢之駁崁平台,其應是駐在所種植地之遺跡,拉拉駐在所規模如此大,顯示此處應是編制較大的駐在所,其可能是「機動部隊」的所在地 (軍事上,「備多力分」是兵家大忌,將部隊集中在戰略要點,必要時,適時出擊,是節約兵力的做法)。拉拉駐在所也留下許多碗盤、醬油、酒瓶及裝置電線或電話線之陶瓷等物品。1150,12K。1209,13K,在此遇到今天唯一的登山隊,一行人約40餘人,陣仗頗為龐大。
1215過溪,此處溪畔之岩石佈滿青苔,樹枝則掛滿松蘿,景緻頗佳,其水量也大。1229拉拉山登山口,若要上攀則取右上。1231,14K,此處標示到達觀山3K。1240拉拉山、塔曼山鞍部,此處展望很棒,可看到茶墾山一路接上玫瑰西魔山之連稜,及茶墾山的大崩塌之地形,扎孔溪谷直向東北方而去。在此稍事休息,吃吃水果餐,儲備攀登塔曼山之力氣。1300塔曼山登山口,它是從鞍部稍往達觀山神木區方向走約5秒鐘在路左。往塔曼山之山徑坡度算是中等,當中約有幾段陡坡均有架繩,路徑甚為明顯,不虞迷失,但在上稜後 (高度約過2000公尺) 有些路段竟還留有大量的碎冰。春節後連續兩週大寒流想必為此處帶來極佳的雪況,山徑不少樹枝被冰雪壓垮致擋住山徑。1345大面積之碎冰區。
1400叉路,右下達觀山神木區並綁有密集的黃色路標,其可能為最近之作,取直行。1430塔曼山2310米,三等三角點一顆,此處四週被樹林包圍。無展望,但山上有人標示往玫瑰西魔山稜線之方向往前50公尺可看日出及夜景,但斯時已起濃霧,致無緣目睹東向的絕佳景緻。
從鞍部到塔曼山這段山徑,要經過好幾個假山頭,常常會讓你以為「登頂」,結果「登頂」後,才發現「一山比一山高」,中級山就是具有這種折騰人的特色。1440出發。1534古道登山口。1550回福山。1709檜山駐在所。1907巴、茶叉路。1941回到停車處。在Louis Armstrong富含磁性而沙啞的JAZZ歌聲中,並伴奏著輕快悠揚的小喇叭、大提琴、鋼琴等,一路殺回台北,路過烏來雖時間已晚,但車流仍大,路上行人不是男帶女,就是女牽男,各溫泉、旅社只能用「塞爆了」來形容,看來情人節的烏來是「極樂烏來」。

所有回覆

  • 獨行俠兄: 從福山上到塔曼山,單就高低差爬升就有1900公尺,再加上檜山,爬升絕對超過二千公尺,再加上來回超過30公里的路程,早出晚歸,登山路程超過13小時,太操了吧!不要操的下次沒有人敢陪您一起爬山?另外還很欽佩,花了許多時間,考證這段古道的歷史。 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