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精彩攀岩五寮尖
什麼叫做「爬山」?沒去過三峽「五寮尖」不能算是「爬」過山!「爬」五寮尖必須手腳並用、四肢攀爬,這是一條精彩絕倫充滿挑戰的登山路線,也是北台灣三大岩場(五寮尖、皇帝殿、筆架連峰)難度最高的一座山,更是到目前為止我所走過最險峻、最刺激、最需要膽量的一座山。
爬五寮尖有多個登山口,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從台7乙線合作橋旁(玉里商店)的登山口上山。去年我走過一趟,也是從玉里商店旁循水泥石階上山。走上一小段階梯後即開始拉繩攀岩,必須四肢並用連續爬過十次拉繩路段,費時一個小時之後才會接上稜線,等走到精彩的脊稜攀岩路段時,體力已經耗去大半,大都已經無力再上攀五寮尖。這次希望能夠順利登頂五寮尖,而且能走完全程精彩的稜線攀岩,我們一行六人選擇從「濟玄堂」起登。
沿土石小徑鑽進竹林,路徑也是極為陡峭,走來一點也不輕鬆。陡上主稜後步道變緩,但平緩的枕木步道路程很短,僅讓人稍稍的喘口氣而已。不久遇有巨石擋路,攀上岩石即開始今天高潮迭起的岩壁挑戰。
五寮尖縱走一路上上下下,必須不斷的攀索爬岩、不停的拉繩垂降,走來非常的辛苦。從名為「鳳冠山」的巨石頂端開始直到五寮尖山頂,必須陡上陡下七座山峰,除了五寮尖以外,其它的山峰都是裸露的大岩石,每座山峰形態不同、大小不一,有名無名、各異其趣。
從鳳冠山下來,越過一段危險的岩石斷稜,看到山壁上凹陷一個山洞,洞內可容三、四人並立,這裡就是山友稱之為「石壁公」的地方。去年我曾在這裡躲雨,當時洞內嵌有一顆石頭,就像石中有石,地上放置石桌,擺設燭台和香爐供人膜拜,如今這些東西早已不知去向,是否遭竊不得而知?我對著空洞的「石壁公」合十鞠躬之後,繼續上路。
三彎四轉爬上一處驚險的裸露岩稜,岩稜彎曲拱起,好像水牛背脊,山友取名為「牛背稜」(一稱落鳳坡)。牛背稜上面幾乎寸草不生,左右兩邊都是深谷,走在狹窄的稜線上,讓人膽顫心驚,幸好設有扶手護繩,否則恐怕沒有幾人敢走。爬上牛背稜,展望不錯,蔚藍的天空飄浮幾片白雲,遠眺群山,綠意無限,俯瞰下方的公路與大豹溪谷清晰可見。
魚貫緩行通過牛背稜,再走過一段瘦稜,下抵一處鞍部,右側遇有叉路來會,往叉路攀繩而下即接上「石壁腳路」,走這條腰繞山路能避開驚險的大峭壁。我上次來訪時突遇大雨,因顧慮岩壁濕滑恐生意外,即在此轉走「石壁腳路」下山。今天天氣晴朗,當然要走五寮尖最為刺激驚險的「峭壁雄風」了,否則豈不是「入寶山空手而歸」白走一趟了?
離開鞍部,上抵五寮尖最壯觀、最有看頭的瘦稜岩石垂直大斜壁,走上最驚險的「峭壁雄風」,斷崖長約30公尺,岩稜上面草木不生,幾無踏足之地,左右兩側都是萬丈深淵,十分險峻,好在稜線上有鋼柱繩索可供扶握,只要小心慢行,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站立其上,視野廣闊,景觀絕佳,尖聳挺拔的五寮尖矗立前方,頗有大山氣勢;正對面有一獨立山頭,山頂裸岩危突,看來險竣無比,雖也架有繩索可供攀爬,但只有藝高膽大者才敢攀登。
「峭壁雄風」石壁直落數十公尺,探頭下望令人腳底發麻,斷崖盡頭有兩處垂降點,掛有長條繩索供人攀爬垂降。這將近80度的崖壁,垂降時必須奮力拉繩展現壁虎神功,沒有相當的體力與勇氣,恐怕是非常困難克服的。
下抵峭壁雄風與獨立山頭鞍部,取右循斜壁岩縫而行,須臾遇有大石,大石頭中間斷裂鑿開一條陡下窄徑,僅容1人通行,友人戲稱這裡是減肥路,太胖的人可能無法順利通過。
攀繩垂降岩壁來到五寮尖鞍部,鞍部有一小片平台空地,是休息的好地方,我們在此歇腳午餐。
吃飽了繼續上路,走上枕木階梯,由於先前都是一路四肢攀爬過來,早已習慣手腳並用的行進方式,一旦遇到只需使用雙腳走路的輕鬆階梯,行動反而受到限制,一時之間無法適應,竟然忘記如何走路了?
從鞍部向前,心想所有的岩稜攀爬應該都沒有了吧,可是萬萬沒想到挑戰仍未結束。爬上一道木梯之後,又是陡上岩壁,來到有名的「蜘蛛網岩」,如蛛網糾結般的繩索早經拆除,只剩一條鋼柱繩索沿斜壁左上方往右下方舖設,斜壁上開鑿一排小洞供作階梯,扶繩踩踏而上方便又省力。
攀向另一山峰,佇立峰頭,回首峭壁雄風,只見崖壁陡直,壁面如鏡,岩稜銳如刀鋒,遠望站立峭壁上的行人,猶如「螞蟻過門楣」。那般險峻壯麗的景象,竟然是自已方才踏踏實實走過的地方,內心不禁感到頗有成就。
隨即陡下來到一處鞍部,有一棵巨大的茄苳樹,樹幹壯碩無比,高約三、四十公尺,枝葉繁茂,展現旺盛的生命力。茄苳樹左右兩邊各有一條路可以登上五寮尖山頂。遇有一位山友下山,趨前詢問上山之路那邊好走?他建議我們左上右下,因為從右邊陡峭的山徑上登會比較辛苦。我們聽從建議,從大樹左側上登,經過一段困難的岩壁拉繩後一路攀附樹根陡上,約20分鐘終於攀上五寮尖。
五寮尖又名鳳髻尖,有好事者在山頂裸岩噴上「九龍山」的紅色油漆,看來非常突兀,大煞風景。標高645公尺的五寮尖,有一顆三等總督府三角點。站立山頂裸岩,視野寬廣,遠山近嶺一覽無遺。東北方有白雞山、雞罩山、鹿窟尖,與我遙遙相望;東南方也有金敏子山、詩朗山,隔岸相互對應;矗立東邊遠方的山峰,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插天山吧?從三民迤邐而下的北橫支線(台7乙公路)沿著三峽河奔向台北盆地而去。
拍張登頂合照,循原路下山,回到茄苳樹走「後山路」接「十三閔窪路」,約45分鐘回到「濟玄堂」,花費4個半小時完成一趟O型路線。
走過五寮尖,「皇帝殿」和「筆架山」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攀爬五寮尖必須越過一峰又一峰,攀上山頭又見山頭,一路陡上陡下八九回合,岩稜峭壁起起伏伏,走來緊張刺激毫無冷場,令人大呼過癮。想不想考驗一下您的體力呢?三峽五寮尖等著您來挑戰!
http://tw.myblog.yahoo.com/jw!c1yvMI2RGB6xWApZb08.VJRN.bZ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