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山裡的故事

深田久彌之日本百名山──大雪山


深田久彌之日本百名山──大雪山
一、前言:年假期間,在高島屋日文書籍專賣店,偶然發現一本孤零零的躺在書店一角的書,我如獲至寶地將之買下,它是由日本著名的登山文學家深田久彌所著的《日本百名山》。我津津有味地以最快速度將之大略看過一遍,在年假期間, 閒來無事,特將當中國人常去而位於北海道中央,並號稱北海道屋脊之大雪山群峰翻譯出來,以饗登山補給站之網友。

二、著者簡介:深田久彌 (音Fukada kyuya),日本國本州石川縣人 (位於靠日本海能登半島),生卒於1903-1971。東京帝大哲學科修業,但中途退學,1930年起以筆耕維生。二次戰後,活躍於喜馬拉雅山之研究及山岳紀行之報導文學。1964以《日本百名山》得到讀賣文學獎。一生留有《山之文學全集》共12卷傳世。數年前NHK (日本放送協會公共電視) 曾將《日本百名山》拍成每集15分鐘之電視集,而引起相當的轟動,台灣民眾受惠於衛星溢波,也免費看到該節目。

三、本文翻譯:──大雪山 (2290m) ──
大雪山何時有此名?並不清楚,以前它稱之為「努達庫卡姆宇休別」(註:為北海道原住民愛奴族語之山名)。1907年北海道人及命名人以這座北海道第一高峰,尚無日本式名稱,惟因它常覆蓋著皚皚白雪,乃提議將之命名為「大雪山」,此後該名稱乃於大正年間漸漸流傳之。在舊時的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仍把此山稱為「努達庫卡姆宇休別」,但在括號內則另註為「大雪山」,地圖名稱則仍稱為「努達庫卡姆宇休別」。惟新版地圖已變更稱為「大雪山」。由於青函連絡船 (註:連絡本州青森縣及北海道函館之交通船) 叫「大雪丸」,急行快車稱「大雪號」,兼以「大雪山國家公園」經廣泛之宣傳,於是愛奴族的山名乃日漸消失。但我們是古典主義者,無論時勢如何?都非常懷念愛奴族的山名。
愛奴之山名是「河川纏繞上山」之意。原住民們直接了當的命名的確恰如其分。因為石狩川、十勝川這兩條北海道的大川均發源該山脈,並迂迴流經它的山麓,惟今日所稱的「大雪山」、「大雪山國家公園」則包含石狩、十勝連峰。在此我只以旭岳為中心之火山群,即過去之「努達庫卡姆宇休別」為限談論之。此處火山群有北鎮 (ほくさん)、白雲 (はくうん)、北海 (ほくかい)、凌雲 (りょううん)、比布 (ぴつぶ)、愛別 (あいべつ) 及其他山峰,其均超過2000公尺。在北海道,超過2000公尺的山是很難能可貴的。這一帶的群山幾乎位於北海道之中心,一般通稱它為北海道的屋脊。要登此處的群山,普通有三個登山口,即層雲峽 (そううんまょう)、愛山溪 (あいざんけい)、湧駒別 (ゆいまんべつ)。無論那個登山口都有豐富的溫泉。其中以層雲霞最著名,並為北海道觀光旅遊所不可或缺之地。但對資力不佳的登山者而言,面對氣派林立之旅館、俗氣化的溫泉鄉,是頗有煩言的。惟此處自然景色真是美。從山邊往上看,黑岳山腰的岩峰聳立之,而其柱狀節理的岩壁則連綿不絕,當中並有幾條大的瀑布,甚為壯觀 (註:即位於39號公路旁,並為國人常去旅遊之流星瀑布又稱『男瀑布』、及銀河瀑布又稱『女瀑布』,銀河瀑布的水流形態像極了女性的性器,其非浪得虛名)。大函 (おおばこ)、小函 (こばこ) 則為長峽谷 (註:『函』音はこ,愛奴語是指兩岸岩壁逼臨溪谷之意。此處景色類似於太魯閣之燕子口,但氣勢上尚差一大截),初入此峽谷實令人驚異。
它的勝景,在解說小姐的說明下,甚為平易近人。
北大 (註:應為北海道大學)寮歌唱道:
如美玉般被琢磨發亮的石狩,(瓔珞みがく石狩の)
水源不辭千里而來訪。(みなもと遠く訪ひ來れば)
原始林雖幽暗,(原始の森わ暗くして)
但湧出雪融後的泉珠,(雪消の泉珠と湧く)
唱著這首歌而去下探查這條溪谷的先鋒者們,是何等的瀟灑幸福啊!
然而僅存的原始林,被由伊勢灣登陸的颱風殘酷地吹倒,實令人心痛!
從層雲峽直登黑岳的山徑,輕裝的遊客們大抵都坐登山巴士至銀泉台,然後開始走,從此至被稱為第一花園、第二花園的美麗壯觀之花田為止,便初步接觸了大雪山,而可以回程。但健腳者,可以更進一步地走到黑岳 (註:銀泉台路線,目前已非登旭岳、黑岳之大眾路線,而屬健腳路線,其登旭岳單程需七小時,至黑岳亦同)。
  與層雲峽相比,其他兩處的登山口更為原始。從湧駒別始登,蓊鬱的針葉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穿過樹梢,旭岳矗立於前,再也沒有比它更美而傲的山,它不愧是北海道最高峰。在林中行走,經過氣氛良好的天女原、吊鉤般的陡坡,不久出樹林聳立的姿見之池,該池是旭岳下的美麗湖泊,正面有火山大爆裂口(註:此爆裂口稱御缽平,因會噴出有毒的氣體,所以禁入),裸露的岩壁,從此流出的溫泉直到地獄谷,處處冒著白煙,湧駒別的浴客們都到此一遊。從此往前,於爆裂口的南緣上稜線為陡坡,且腳邊有火山噴出的砂礫,所以頗為難走,經過幾次的停留以調整呼吸,終於登頂旭岳。雄偉的景色展望甚佳,忠別川的方向,廣闊的高根之原,簡直是山上的大競技場。
  往下看,為樹林所覆蓋的廣大平原,林間點綴著幾許湖沼之光,比之於內地 (註:指本州、九州、四國)的規模還大,這是初來登山者的必然心得。我站在旭岳的山巔之時,正是秋晴的絕好天氣。因此,大雪、十勝、石狩連峰固不必論,更遠的阿寒、知床、天鹽、夕張、增毛等北海道主要山脈,都可一目了然。一般從旭岳經間宮岳、北海岳、黑岳之石室等下山 (註:目前大眾化走法為旭岳→間宮岳→北鎮岳→黑岳→層雲峽之七合目纜車站,約需五小時三十分),廣大的大雪山脈,山徑四通八達。
  從旭岳下裾合平出沼之平之路線,利用者少,不過景色變化大而迷人,沼之平尚保有原始美之濕原,行經其間忽左忽右,有各種形態的池沼逐一出現,誠為美麗的湖沼風光。
  愛山溪是具鄉村風味的溫泉區。從此經過永山岳、比步岳,有通往北海道第二高峰北鎮岳 (2244m) 的山徑,途中可看到愛別岳的原始荒野景象。大致上,大雪諸山皆為迂緩曲折之稜線,就如同女性般的優雅。
愛別岳具有險峻的岩峰,比之諸峰更為明顯。
北鎮而下,橫切過雲之平是漫長的山徑,惟在長而氣氛良好的高原漫步,讓人忘記它的路遠。諸如此類的高原,在大雪山中比比皆是。如果到內地的話,只要有一座類此的高原,都要被誇耀一番,在此則俯拾皆是,真是奢豪啊!此處的野景,確為大雪山魅力之所在。
雲之平山徑之終點為黑岳石室 (註:此處有水源),在過去,它為大雪山唯一的山屋,現在則有管理員管理 (註:此小屋在六至九月間,有管理員常駐,可住160人,投宿者須自炊,但有出租毛毯、睡袋之服務,如同玉山排雲山莊之管理方式),此小屋是過去石造基礎上增建木造房屋,以前是登大雪山的根據地,為具有歷史性的石室。它的門寫有Terra incognita (註:意指不知名的坡頂小屋,incognita應為incognito之誤),此應為過去抱著探險夢想之北大學生 (註:北海道大學)所留的文字也未可知。
石室附近的桂月岳(1938m),是為了紀念大丁桂月登頂所取的山名,此外尚有間宮岳為間宮林藏,松田岳為松田市太郎,小泉岳為小泉秀雄之登頂而取之山名,大雪山若干山峰是基於某個人之名而命名的。
我是從石室經烏帽子岳 (2072m),赤岳 (2078m)下銀泉台,搭巴士往層雲峽。

四、文評:大雪山是火山型的國家公園,一般登山者所走的主線是從層雲峽出發,並撘攬車至七合目起登,然後縱走黑岳、北鎮岳、中岳、間宮岳、旭岳、姿見之池下天女之原的姿見,然後搭纜車至旭岳溫泉,全程約12公里,所需時間為9小時。登大雪山群峰,以每年六月中旬至九月中旬為恰當,其他時間為雪期。大雪山晴朗之時,展望一流,此山之高山植物甚豐富,惟仍有火山活動,因此任何硫磺孔的噴氣可能含有毒性,登此山應注意安全。

五、其他登頂路線之簡介:
(一)裾合平線:經中岳分歧至姿見需3小時。
(二)銀泉台線:銀泉台登旭岳需7小時,下姿見需1小時10分。
(三)高原溫泉線:高原溫泉至白雲岳避難小屋需4小時,再至旭岳4小時,單程共需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