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6/6/30
105-06-22雲稜山屋瓦斯氣爆探討
不是很喜歡"借題發揮"
但是看不到真正的癥結點探討
所以只好下海來談
希望這樣的切入角度
可以讓你有所理解
阿慶感謝敬上
書寫日期:105/06/28
文/阿慶
先來看新聞事件,這是發生在 6/22 南湖山區,雲稜山屋的煮食意外。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622/891995/
兩支登山隊今下午四時許在南湖大山雲稜山莊煮食物時,疑因瓦斯罐爆炸,造成附近地點的 7 人燒燙傷。經打電話求援,消防局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出梨山消防隊前往,將 4 人(2 男 2 女)送梨山衛生所醫治,其餘 3 人輕傷,隨隊自行下山不就醫。(李陳信得/台中報導)
再來看現場山友的描述:
山友張國威在臉書上 PO 照片及部分內容:「...昨天雲稜氣爆您杯在現場,狗屎運那天沒半個認識的所以沒躲在廚房喝酒,在門外看書逃過一劫。我個人是不反對併爐也不反對瓦斯回充啦,但各位老闆大大們空瓶到處都有,用幾次就可以換了,沒必要這麼省錢吧......。」
依阿慶「使帶路」,不評論事件之功過恩怨是非,但求理解事情原意,才能對症下藥,謀得「他山之石得以攻錯」之效。以上的新聞及現場描述看到問題點了嗎?其實沒有說到重點,我們何妨來探討問題真相。
首先,得先來了解瓦斯罐(瓦斯彈)這東西的構造,它是由鐵皮密封製作而成,分罐身、罐底、罐頭結合處來談。罐身與罐底直接密合壓製,除非變形嚴重,不然沒啥問題可談。罐頭部分多了片橡膠墊供密合作用,通氣孔則以塑膠柱,由彈簧作用塞住作為開、閉功能。(如剖圖/阿慶攝)
再看一下罐頭螺紋結合處的放大剖圖,當你爐頭頂針螺旋往下頂,將紅色柱頭向下頂開時,瓦斯氣 體就從旁邊的空隙向上竄出,進入爐頭與空氣混合,點火之後引燃。 所以,當你同一瓦斯罐使用太多次,會把紅色柱頭頂端「頂到破損」,這時候你會發現當爐頭分離 時,瓦斯氣仍冒不停。這也無妨,頂多爐頭與瓦斯罐「永不分離」,直到把瓦斯氣用完再拆開就好。
但是,如果你併爐使用,加上爐火高溫影響,造成罐體塑膠溶化漏氣,那災難就會降臨。
假設,這瓦斯罐有問題(不論新舊或重複使用罐),裡頭的液態瓦斯在儲放時,蒸氣壓不斷產生, 瓦斯氣老早就會揮發不見,所以發生問題時說「都是老舊瓦斯罐惹的禍」,那表示不知道問題所在, 當然下次還是很有可能再發生災難。
接下來要看爐頭,爐頭有兩個跟氣密有關的地方,一個是與瓦斯罐結合的面,一個是火力開關 處。這兩個地方都會有橡膠氣密環,以保持氣密作用。這裡要了解橡膠的特性:一、它會老化(硬 化);二、它怕高溫,會因而融化。
以文樑牌的來當範例,反正所有爐頭構造不脫這樣的設計。
這是拆解下來的開關閥,最前面的尖點控制氣體流量大小,因爐頭是鋁質製品,所以別旋太緊,很容易搞壞滴,輕輕旋緊即可。前端的黑色環,即是橡膠氣密環。
爐頭與瓦斯罐結合處,正中間為頂針,頂針太長,則與瓦斯罐結合時,會造成更多漏氣時間;太短, 則無法頂開瓦斯罐塞柱頭,所以當瓦斯罐使用次數太多,或因併爐造成塞柱頭高溫凹陷,常常會讓瓦斯罐氣體出不來,那表示瓦斯罐該回收了。母螺紋底部黑色部分,為與瓦斯罐結合的氣密環,通常是 12MM*2MM 尺寸,這個氣密環,常常是氣洩災難的關鍵點。根據判斷,這次的「火燒山難」,根源很可能也出在這裡。如果你併爐使用,這個環是最容易受影響燒壞的地方,因為爐頭受熱影響,瓦斯罐卻是吸熱氣化, 處在「冷熱交迫」的結合處,叫它不壞也難。那請問你「你幾時檢查過這地方?」
重點來了,沒結合爐頭,你會不會點火?正常是不會。那你會不會常常檢查爐頭的氣密程度?光 看每個人都只會檢討瓦斯罐,想當然不會去注意真正的關鍵點。
當你併爐煮食(高山低溫,一個大臉盆沒併爐煮食,會煮到天荒地老水還不滾),爐頭相互「取暖 之後」,高溫讓氣密環失效,造成瓦斯氣外洩,若初期沒發現(會從爐頭結合處或開關處溢出小火), 等氣密環溶化造成瓦斯氣體大量溢出,瞬間的「爆轟、爆燃」,也就是新聞講的「爆炸」。
併爐煮食第一要件,爐火別燒到隔 壁。這一鍋若你沒併爐,在高山上要 把水燒開,會很需要耐性。如果不是 團體爬山,若飲食自理或個人爬山需要 併爐的機會不多,所以你說「團體爬 山卡安全」,真的是這樣嗎?
一般重複充填的瓦斯罐,常常會「多灌一些」,因為喔!空罐重150公克,多一些容量可以少一些空罐,當然如此取捨。這會造成你在結合爐頭時,溢洩出更多氣體,假如你又沒遠離火源,那就會發生如阿慶書裡提到的「北大武山放煙火」事件的發生。
如果像這樣有鏽蝕斑點的,就算不是回收罐,也勸你回收卡安全,若還有瓦斯氣,要使用也千萬別併爐……併爐會造成很多後遺症。注意看中間那個塞柱頭,都已經頂到凹陷了,很有可能是併爐高溫下的影響,安全之下才能省摳摳的啦!
接下來「猜測」一下這回談論的新聞主題,因為人不在現場(也幸好不在現場),所以只能就所得資訊來談。那不是爆炸,如果是爆炸,人員會遭受破片所傷,很顯然的那是氣體外洩引發的「爆轟、爆燃」所致,所以都是燒燙傷。而且依現狀判斷,那不是結合爐頭時所造成,就FB照片來看,瓦斯罐已裂開,可見是燃燒許久所致。
依新聞言是一群人「圍爐」晚餐,那八成是併爐煮食。因此,這是一個因為併爐,結果爐頭漏氣造成爆轟的結果。跟瓦斯罐有關嗎?當然有,但引發瓦斯罐氣洩的是爐頭,那你說該「檢討誰」?又該如何避免?很簡單啦!常常檢查你的爐頭氣密環就可以保平安;又如果非得併爐煮食,得時時注意爐火不要過大,「加熱」到隔壁爐頭;然後遠離併爐煮食的地方,煮熟了熄火再吃,要保溫,頂多用一個爐火就好。
那如何檢查你的瓦斯爐具安全否?
很簡單,將爐頭開關鎖住(不要鎖太緊才可以用久一點),與瓦斯罐結合,然後整組放到水裡面,若洩氣就會出現氣泡,這夠簡單了吧!若出現氣泡,看是從哪邊冒泡,更換該處的氣密環即可(機械五金行買,一個沒幾塊,大概一次買10個人家才會賣)。
如果你常併爐煮食,檢查你的爐頭氣密環是例行公事。如果你使用回收罐,存放後變輕(正常是370~380公克),那表示該罐會漏氣,最好就別再使用。若你不怕麻煩,灌裝完將每一罐放到水裡檢測即可知氣密度,但事後要擦乾,並防鏽。
關於爐頭爐具使用的注意事項,已全收錄在阿慶新書—一個人的中央山脈附錄裡面,藉由新聞事件再談一遍,只希望你了解,要「違規使用」器具,得先搞清楚「基本注意事項」,他山之石得以攻錯,感恩人家的「示現」,我們當引以為戒……以後上山,只要看到人家併爐煮食,離遠一點準沒錯。
阿慶105/06/28
阿慶大哥,不好意思應該是因為文章從PDF格式張貼過來,所以有一些圖片標籤也一起被貼過來,但是系統認不得那個標籤,所以出現錯誤圖標。我將文章的標籤移除後已經正常了。
感謝及文的幫忙,行家一出手問題立馬得解
不然電腦會搞死人的
謝魯~
補充網友交流資訊:
黃魏慶 矮胖型的高山瓦斯灌,其可承受的壓力係數,遠大於丙丁烷的安全值,所以不會有問題,除非灌體受損。但若是轉灌"石油氣液態瓦斯"---即家用桶裝瓦斯,因其為"混合氣",含有除丙丁烷之外的其他氣體,蒸氣壓之安全值需較高,目前的高山用瓦斯罐體---堪慮,建議最好不要作這樣的"冒險"。若非如此,家用瓦斯桶就沒必要做那樣的厚鋼板了不是嗎?若一定要這樣搞,則建議另購"專用"瓦斯瓶使用,會比教合宜。
Yu Ton Huang 重灌有至少兩類方式(不知他們方式為何)
一種是卡式瓦斯轉灌高山,另一種是桶裝瓦斯灌高山罐
卡式轉高山應該還好
桶裝轉高山的話雖然成本較低
而且使用丙烷也較能在高山上正常出氣
但是丙烷室溫下飽和蒸汽壓較大
所以罐子承受較大壓力也比較容易爆吧...
黃魏慶 卡式內容物是丁烷氣體,蒸氣壓低於丙烷,所以這樣搞是最安全的轉灌方式。因為高山瓦斯罐主要設計針對丙丁烷混合氣,安全值遠大於直筒罐。台灣目前以15/85混合比居多,即丙烷佔容量15%。
我花蠻長時間研究爐頭燃燒效率和瓦斯洩漏和灌裝的問題
分享一些關於瓦斯使用安全上.我的看法
1.在高山.瓦斯開最大時.瓦斯降溫非常快.常常可以看到瓦斯罐結冰情況
這代表低溫會加速老化橡膠墊圈止洩的功能.墊圈一個才幾塊錢.請常更換
2.分體式爐頭.我的經驗是使用個2-30次.橡膠管會有彈性減低甚至發生裂痕漏氣的現象.
通常橡膠管會披覆金屬網.反而變成不容易檢查.另外.收放這類爐頭.在金屬接頭處.很容易因折彎角度過大造成裂痕.請常更換
3.使用高山瓦斯罐.常用擋風板.很容易造成瓦斯蛋溫度上升.已經看過多起.罐底突起膨脹的案例.請務必多留一些散熱空間
4.瓦斯併爐很容易造成瓦斯罐溫度上升.這次山難.依照片判斷瓦斯罐外表並無明顯燒灼痕跡
我猜應該是溫度上升.瓦斯罐老舊.承受不住高壓裂開後.大量瓦斯外洩造成
普拉的概念很正確
按讚
阿慶敬上
為何貼圖會出現許多膏藥?
還在適應新版的貼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