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菜公坑燒炭古道順訪聚落群遺址

活動日期
2009/10/20 - 2009/10/20
所屬團體
台北自然永樂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377405(kang)

2009/10/22


2009.10.20. 菜公坑燒炭古道順訪聚落群遺址
前 言:
週一晚(10/19),接獲何兄來電邀約,趁「盧碧」颱風外圍環流未來之前,前往一探燒炭古道,順便找找大片聚落遺址,欣然答應前往,相約第二天八點之前在淡水捷運站對面,客運車站會合。
燒炭古道,是嚮往已久的行程,只是缺乏機緣一探全豹。比較可靠的資料是:「清道光至光緒年間,三芝鄉境山坡種植大量茶樹,昔時「三芝茶」享譽全台。大量的茶葉須大量的木炭來烘培,於是便有菜公坑人在烘爐山至大屯溪間山腰開闢燒炭路,並留下多座炭窯遺址。」(資料來源:陳岳先生菜公坑燒炭古道)
週日走了菜刀崙古道、烘爐山及十八彎古道,對附近群山輪廓,有了初步的瞭解,走來更加得心應手。
行程簡介:
0730 到淡水捷運站,走道對面客運車站。
0738 與何兄會合,看時間表0740有班車開往北新庄,正好趕上。
0740 上車,可刷悠遊卡,方便多了。
0758 北新庄下車,沿往三芝方向的公路前進。
0759 經三板橋古道牌樓(此地為店子48號)。
0804 經三姓公(有應公)。
0811 龜仔山小橋。
0813 龜仔山橋(旁立警告牌,大屯溪「俗稱龜仔山溪」封溪護魚至100年底),沿溪畔步道,何兄於10年前走過,想借這個機會回味一下,走走又何妨?
0820 遇一老農在拔茭白筍,與話家常,順便問路,告以溪邊路被封鎖,無法通行,建議我們繞路。
0824 經菜園前行,路上果被鐵門阻路,繞路接上產業道路。
0827 上接產道,回首大片耕作梯田星佈溪畔。
0832 遠看溝旁福德宮,「美人樹」(沙漠玫瑰)正馮花期。
0834 1.5K里程碑。
0839 經菜公坑102號民宅。
0840 三板古橋畔,有尤清立「三德橋建造誌」石碑,旁有水泥橋亦名「三板橋」,旁有「八福爺公祖厝」。
0842 過三板橋,另有福德宮一座(在水頭)。
0845 繞回古橋,經過民家。
0846 經水閘門,水源豐沛,與旁鄉親問路,並話家常,何兄於十年前曾到過此地,在羅厝坑溪畔,有養鱒戶,在當時仍是相當希罕的行業。告已轉手讓人,現在也停止養殖,物換星移變幻無常。圳溝旁小徑即為古道舊址(告以比較難走,要小心通過。)謝過,並告辭,通往水圳轉彎處。
0849 接上古道,兩旁長滿大菁。
0900 引水源頭,以石塊砌成,古意盎然,相當久遠了。
0907 廢棄花圃,培養盆散落滿地。
0909 兩間廢棄貨櫃屋,叉路口兩側都有路條,先往右側一探,為產業道路,走了一段,感覺不像古道,折返回貨櫃屋處。
0938 往溪畔下行。
0940 渡過羅厝坑溪,到對岸。
0944 溪畔小屋,花園、桌椅板凳,一應俱全,十分清幽。
0957 由屋後緩坡上登。
1018 至兩處炭窯遺址,藍天隊在樹上釘有指標,佔地相當寬廣。
1040 古道在山腰盤旋,起起落落。
1054 嶺頂鞍部,往小觀音西峰叉路口(由此上峰頂約兩小時)。
1112 過鞍部下行,距離溪畔約50公尺附近右側下方,沿途有不少藍天隊的路條指引,發現一大片舊聚落遺址,大方向很容易掌握,其間並有上下兩處圓形石砌池形工事,類似大菁池的遺址(附近遍地馬蘭,昔日此地很有可能設有大菁池)。
1119 聚落佔地相當寬廣,往返我們走了將近30幾分鐘,仍未到盡頭。所有家屋皆由石塊砌成,外形仍保存相當完整;將此一訊息分享同好,有空不妨前往一探。
1139 菜公坑瀑布叉路口;今天志不在此,另外天色轉變,目的已達,乘興而歸。
1140 過溪,接山腰路往菜公坑古道(東段)。
1145 接菜公坑古道正路,循右往大水塔。
1204 至大水塔,兩天前才來過,一切依舊,略事休息。天上開始飄雨,有風雨欲來的徵兆。
1215 起步。
1221 產業道路叉路口,烘爐山入口處,循左側進入。
1228 叉路口,左往枕頭山、烘爐山鞍部(菜公坑古道經烘爐山段),右側為產業道路(其實這段步道才是真正菜公坑古道西側,可接頂蘇厝、下蘇厝出北新庄)。
1231 步道間,仍稀稀疏疏的有些路條。
1237 殘破家屋,頂上爬滿了洋洛葵。
1241 經菜公坑84之2號民宅。
1251 古道,在荒煙蔓草間。
1253 居民在此種植果木、菜蔬。
1255 巨石散佈路旁,滿是苔痕。
1256 路底福德正神,己酉年重修,仍維持紅瓦廟頂,留有幾分古意。
1302 下方民宅為為菜公坑81號〈二樓洋房〉。
1308 經順天宮。
1309 社區巴士「上蘇宅路口」招呼站。
1312 下蘇宅路口,此時有巴士經過,招手居然停車讓我們搭乘,意想不到感謝司機大哥的好心,讓我們搭了段順風車,真是謝謝!
1322 興華坑巴拉卡公路0K處下車,在此轉搭北新庄往淡水的班車。
1327 興華坑,靠國小方向為「田心子」;對面卻是楓子林,一路之隔兩種名稱蠻特殊的。
1400 上車,回淡水轉捷運,圓滿結束燒炭古道及舊聚落群的人文之旅,滿心歡喜,賦歸。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菜公坑燒炭古道附近聚落群遺址,佔地相當寬廣,附近有水源可供生活,離山下不遠,應有相當數量的人群在此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