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山脈縱走~夢中地圖上的一條線~三貂角燈塔走到東勢林場
緣起:夢中地圖上的一條線 - 雪山山脈
林教授(Taiwangogogo)說:『曾經夢她無數回。 由白浪燈塔開始,經過芒芒雪山尾稜、徜徉宜蘭五大名山、駐足松蘿棲蘭迷人湖泊、踏著喀拉業北稜的蟠龍稜線、漫步青青草原的武陵四秀、莊嚴朝聖皎潔無瑕的聖稜線、尋覓晚霞柔雲的雪山西稜、乘著鳶嘴稍來直下東勢林場,這是我夢中地圖上的一條線。 雖然台灣最高的山不在這一條線,幫助台灣抵擋強風怒號的山也不在這一條線,但是她卻孕育著我的生命。 她的森林提供了我生命不可缺乏的綠色氧氣,她的河川供應了我清涼甘甜的泉水,她甚至將她的檜木肢體奉獻給我當做我經濟生活所需 --- 不論是合法的林場或是非法的盜採。 曾經想過她好幾回。 如果我失去了她,我將會是如何? 如果台灣沒有了她,台灣又將會是如何?朋友! 您有沒有屬於您夢中地圖的一條線?』
教授也說:『其實雪山山脈縱走最近幾年前也有人走過。 小弟不才也想追隨眾位登山前輩的足跡,踏月尋夢。 無奈前人兩次的山脈縱走所留紀錄無幾,小弟只好在眾人的幫助下一步步的由福隆火車站,斬荊闢棘、翻山越嶺的沿著雪山山脈主稜走到鴛鴦湖,並且隨著行程經過藉由此網站公告登山紀錄。 無奈100線林道在柯羅莎颱風之後崩毀難行,只好暫且放下東保津寒山等等山嶺的探勘工作。 非常希望山友們在不損害生態保育或水資源保護的前提下能將登山紀錄或是路況報導公之於世,好讓您的足跡能夠成為別人黑夜中的明燈。 藉由您的紀錄、路況報導或是登山照片,大家可以更加認識我們美麗的台灣。』
『我們是一群喜歡爬山的人,也在此山區東走西走走了好多回。 本想成為我國縱走雪山山脈的第三支隊伍,但是大多數的隊員因為工作和家庭因素無法連續請假6個星期,所以我們只好以分段的方式來完成雪山山脈縱走 --- 由三貂角燈塔到東勢林場。 希望我們將來的行程記錄對於大家推動雪山山脈縱走能夠有所幫助。 以一個自組隊要完成這種任務,實在是非常需要大家的鼓勵和幫忙。 所以我們非常歡迎各個山社的成員共襄盛舉,希望藉此機會能夠更加了解滋養北台灣大地的雪山山脈。 我們之所以不稱呼此行程為『雪山山脈大縱走』,而只稱為『雪山山脈縱走』,因為在山的面前,我們都只是渺小的人類而已。』
教授的夢中地圖是一條又長遠又美麗又充滿未知的曲線,二十多年前就有當時復興工專登山社的隊伍從后里珍重山連走雪山到三貂角,後來又有板橋樂山隊由三貂角出發下東勢走過一趟,很可惜當時沒能留下珍貴具體的紀錄供山友參考‧
很高興在過去這段不算短的歲月,週三隊的好夥伴,花很多時間心血探勘,一起在這條線上尋夢、築夢,如今終於要開始以分段的方式,一步一腳印來完成這趟夢幻之旅。
期待有一天;雪山山脈稜線能成為台灣的阿帕拉契山徑---漫長卻容易親近的朝聖之路‧
這條漫漫長路,北從台二線邊的三貂角燈塔穿越台九線、台七線、經聖稜線、南至台八線東勢,途經東北角國家風景區、馬告棲蘭保護區、雪霸國家公園、大雪山遊樂區,穿越隆隆古道、北宜古道、梗枋古道、桶後越嶺道、哈盆中嶺古道、從早期葛瑪蘭聚居的蘭陽平原到遍佈泰雅族的山區,幾百年來,她是一條歷史的縱線,她引導我們走入歷史多元的橫切面,去瞭解更多豐富的人文、地理、生態…等等。
全程我們預計分成八段、共需約40天來完成
行程分段概要:
1. 雪山山脈縱走 -- 尾稜段 共5天
三貂角燈塔→隆隆山→鶯歌石→福隆山→大湖山→桶盤堀尖→草嶺山→灣坑頭山→鹿堀尾尖山→三方向山→橫山→三分二山→叢雲山→鶯子嶺→鶯子頂→石牌
2. 雪山山脈縱走 --- 北宜屋脊段 (一) 共5天
北宜公路石牌站→後湖子山→三角崙山→聖母山莊→烘爐地山→→小礁溪山→大礁溪山→中阿玉山→阿玉山→西阿玉山→福山植物園
3. 雪山山脈縱走 --- 北宜屋脊段 (二) 共3天
福山植物園→紅柴山→中嶺古道→中嶺山→中嶺池→拳頭母山→松羅湖→棲蘭池→棲蘭山→巴博庫魯山→明池
4. 雪山山脈縱走 --- 喀拉業北稜段 (一) 共 2天
明池→婆羅山→梵梵山→烏山→唐穗山→東丘斯山→鴛鴦湖
5. 雪山山脈縱走 --- 喀拉業北稜段 (二) 共5+1天
100林道17K處→東保津寒山→島俱子山→眉有岩山→馬惱山→香本山→四季則前橋
6. 雪山山脈縱走 --- 喀拉業北稜段 (三) 共5+1天
則前橋→馬惱山→邊吉岩山→喀拉業山→桃山→武陵農場
7. 雪山山脈縱走 --- O聖+雪山西稜 共8天
8. 雪山山脈縱走 --- 小雪東勢段 天數研議中
2008/03/29 這一天一大早,我們懷著些微使命感的興奮,扛起重重的背包,踏出了漫漫長路的第一步,出發時那一刻,原本斜風細雨的天氣,突然雨過天晴,一道霞光從天而降灑在海面上,老天爺似乎在啟示我們,未來的行程將是陽光與風雨交替相隨的日子。
以下是第1段 雪山山脈縱走--尾稜段 的行程記錄
領隊:Taiwangogogo
參加人員:麗華、清和、林啟宗、鉦棋、添松、Taiwangogogo 、大ㄎㄚSimon
記錄:麗華、Taiwangogogo、資料整理:大ㄎㄚ(Simon)
預計行程: 三貂角燈塔到北宜公路四堵戰備道共四日
實際行程: 因天氣因素分兩次,共走了五天‧
Day1:三貂角燈塔→石城十字鞍
Day2:石城十字鞍→桃源谷
Day3:桃源谷→橫山靠近三分二山的某營地
Day4:橫山靠近三分二山的某營地→蛇子頭鞍部前坪溪寬稜
Day5:蛇子頭鞍部前坪溪寬稜→北宜公路四堵戰備道叉路
行程記錄:
(D1) 2008/03/29 三貂角燈塔 → 石城十字鞍 記錄:麗華
03/27教授和Simon兩人曾預先探三貂角到萊萊山徑確認清理,使03/29首日可說是賺到順利,雪山尾稜濱太平洋沿岸美麗拍浪海景,小山頭不論前望或回看,海天相夾令人感動,夜晚借宿楊姓農家庭院,溫情招待一夜好眠。
參加人員: Taiwangogogo 與Simon蘭陽屋脊縱走老搭檔,林啟宗與黃鉦棋一老一小, 難得的「寶」,山狗清和兄前鋒不畏高芒,麗華總是落人後。
一大早從台北趕搭六點多電聯車到福隆轉計程車到三貂角燈塔(每車250)
天氣:一陣雨過後太陽送一束光陪走。
08:15 台灣東北角,雪山尾稜端,三貂角燈塔拍下紀念照。
08:44 沿途經過剛清理的墓園,離開柏油產道進入泥土小徑。
09:44 萊萊山 H205M
10:22 小休,重裝五壯士共背五天糧食,行進無法快。
11:09 午餐,3月天稍熱
12:49 三叉峰H442M右往隆隆山。
12:54 隆隆山 H432m三等三角點 977號。
13:02 回三叉峰取陡下經過隆林山H380m。
14:17 鶯歌石H399m。
14:31 連續三個小山頭標高342公尺左右。
14:57 第四個小山頭田寮洋H350m。
15:42 明顯叉路右往外隆林街,取前往石城山。
16:08 大堀澳山H317m。
17:05 石城山H350m夕陽餘暉,重裝五壯士也想下課休息。
18:12 十字鞍部傳來前導歡呼聲,終於可以收兵了。
18:20 取右下產道豐沛水源,先煮水喝個痛快,楊性農家主人前來關照,並熱情邀約庭院落腳,門前有一棵古榕,五星級的庭院晚餐並供應熱水洗澡,度過美好的一夜。
PS:
1. 三貂角到萊萊之間山徑,教授和Simon事先清理過OK好走
2. 萊萊山到隆隆山三叉峰鞍前有些路段仍需找路砍路‧感謝山狗、鉦棋輪番開路‧
(D2) 2008/03/30 石城十字鞍部→桃源谷→大溪 記錄:麗華
告別楊姓主人繼續上路,今天行程屬熱門路徑,所以風、雨、霧搶著來陪走。
06:38 十字鞍部昨日18:12位置有一福德正神石碑
07:19 福隆山 H474m有一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07:38 大湖堀山 H491m,山字水泥柱。
08:37 桶盤堀尖H430 m ,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無展望,拍照後原路退回。
09:03 三叉路H319 m直下草領古道往大里方向,取右上埡口觀景亭。
09:08 埡口風雨交加,取右經虎字碑。
09:20 到公廁避風雨喘口氣,再循原路回埡口上草嶺山。
11:30 雨天霧茫茫的草嶺山。
11:30 灣坑頭山,二等三角點,今日無視野。
12:21 桃源谷1.3公里指標牌。
12:31 公廁無水,經電詢廖大哥確認未來3天氣象均為雨,領隊決定撤退。
15:47 大溪公園。
15:58 大溪火車站。
PS:
1. 今天稜線上完全沒遮蔽,風雨大到需斜著角度走才能直線行進。
2. 原定此趟要走到鶯子嶺下石牌,天氣實在惡劣,而且未來幾天更朝糟,領隊決定撤退
(D3) 2008/04/11蕭家莊→桃源谷→橫山三分二山間之十字鞍部 記錄:Taiwangogogo
早上和鉦棋兩人搭乘2701班次的電聯車在貢寮車站下車,轉搭火車站前面的私人轎車(300元)到蕭家莊。
。
08:20 冒著細雨由蕭家莊出發。 終於走完幾乎是數不完的階梯來到桃源谷涼亭。 添松早早就在此處等候我們兩人。 今天天空飄著細雨,能見度不是很好,有時很難判斷稜線的走向,增添了行走的困難度。
09:25 抵達鹿堀尾尖山。 休息10分鐘出發。
10:38 抵達第1水源,水質較差。 途中路條凌亂,花了約30分鐘的時間找路。
10:48 抵達第2水源,水質還不錯。 在此取水。
11:00 抵達土地公廟。 午餐。
11:40 出發。
12:20 抵達三方向山。
16:10 抵達橫山。 橫山山頭前後路段找路不易,需要多花點時間,不過也沿路補上許多路條。 途中大休息30分鐘。 今天如果沒有添松的銅門灣刀在前開路,我們可能就要在橫山前方的鞍部紮營了。 在此謝謝添松的幫忙。
17:30 在十字鞍部前方約50公尺的平坦空曠處紮營。 營地非常舒服,睡得十分飽滿。
(D4) 2008/04/12橫山三分二山間之十字鞍部→宜1號公路起點 記錄:Taiwangogogo
06:00 由營地出發。
07:40 抵達三分二山。 路徑和兩三年前已經有一點不太一樣了。
07:55 抵達宜1號公路起點。 清和和麗華已經再此等候我們多時了。
以下續接麗華記錄
(D4) 2008/04/12 宜1號公路→蛇子頭鞍部前 記錄:麗華
2008/04/11搭晚上08:18火車到大溪海邊冷冷清清的小站,先到對面蜜月彎便利商店,問有關租車的訊息,小站內長椅有兩位遊民窩著,只好選擇遮蓬天橋席地而眠,臨時當一夜遊民,難得火車轆轆,卡車隆隆,間湊蛙蟲鳴響,似吵卻靜。
2008/04/12天氣:陰
清晨五點第一班火車靠小站,劃破黑暗,催促一天的開始,海水輕輕的拍岸,大地漸漸甦醒,先叫車到會合點,宜1線0K,縣界界碑位置,找水煮水並探勘附近地理位置,等待接力縱走,此地為三分二遇到當地居民李朝松(電0916673174)開車經過,聊了很久,構想民宿休閒渡假村,本來想去瞧瞧,教授一行三人已到達,換班添松兄(black bear)踢產道回大溪,由教授、山狗、鉦棋和我四人續往叢雲山,突想落跑隨添松退下,添松鼓勵:「以謙卑的心,親近偉大的山脈」依依不捨揮別添松兄。
三位勇士教授、山狗、鉦棋前鋒輪番上陣,披荊斬棘;我因一直在隊伍後面,綁布條,減除許多衝鋒陷陣戰鬥感。
08:34 宜1線公路,離開縣界界碑約250公尺處,明山寺#129電桿在路左,路右登山口步入叢林,邁向叢雲,沿途開始採摘野菜過貓準備佐餐。
09:34 休息。
10:43 展望東北方雪山稜脈鹿窟尾山、睏牛山、三方向山
11:11 站在740峰(疑似叢雲山),遠望東方的龜山島靜臥聆聽海的呼喚,較近沿岸梗枋漁港,遙望西南遠方鶯子頂山基地台建築物地標,明天我們將會站在那,而真正叢雲山航空直線距離仍有560公尺。
11:45 見到叢雲山。
12:15~13:00 午餐,飯後鉦棋在我衣服上抓到一隻迷途中的八腳蟲。
13:30 登頂叢雲山H711M圖根點茅草山頭,左下頭城鎮龜山站,取右沿縣界,三位勇士已站在山頭,瞄準下一個目標蛇子頭鞍部。
13:45 鞍部回看叢雲山,兩叢金毛杜鵑點綴山坡,增添春意,此後路徑難纏,二年前周三隊的布條變黑與樹幹顏色相近,難以辨認,謹慎把持縣界方向行進,找路砍路,行進速度緩慢。
16:40 偏離縣界未即時修正,此時鉦棋砍到刀與刀把分離。
17:00 巧遇平坦紮營地,老天爺犒賞一天的辛勞,賞賜一塊不錯的營地讓我們得以充分休息,卸下重裝,雖無水源(沒有時間去探勘)但夜裏甘霖,把容器放在外帳邊緣集水,也收集了約3000公升解決水源問題,點燃營火安心熟睡,卻因鼾聲、雨聲任由它熄滅;坪溪烏山62號民宅應該很近,雖有山羌來探,遠方同時傳來車聲。
(D5) 2008/04/13 蛇子頭鞍部前→鶯子嶺北宜公路四堵戰備道 記錄:麗華
天氣:陰、霧雨
06:00 營地出發。
06:28 修正回到縣界昨日16:40位置,朝左找路發現變黑的布條,不久蘭陽登山社的布條適時出現,抓緊布條沿路遵循引導,節省不少時間。
08:23 梗枋古道十字鞍部,終於不必與芒草奮戰,脫離蠻荒,山水雲指標往左梗枋古道,往右坪溪古道,取前行象寮古道。
09:01 蛇子頭十字鞍部,旁有一水泥柱,烏山寬大的坪溪林道,離開壓迫感的芒草雜木林,及蔓草荒煙終於回到較有人味的泥土產道,往右梗枋古道入口可接上08:23梗枋古道十字鞍部,左往外澳,補充點心放鬆心情。
09:13 叉路左往外澳,右往鶯子嶺,採摘野菜過貓佐餐的心情再度升起。
09:28 叉路,左往石空古道、外澳,右往鶯子嶺。09:31 可愛的坪溪清澈如鏡。
10:24 溪邊午餐,補充水源,看到力久布條,想下午就可見到江大哥了,前進鶯子嶺,有兩條路選擇,溪底路和腰繞路,決定取芒草腰繞路,離開溪邊開始上升,跟緊布條。
11:17 下到溪底路溯溪約20公尺。
11:36 寬闊松樹營地,水源在旁,休息片刻。
12:14 礁水坑山叉路不取。
12:49 登頂叉路,往鶯子嶺15分,往右打鐵寮山約90分,坪溪山約120分。
13:05 ~13:35 到達鶯子嶺 二等三角點1130號,四周雲霧白茫茫,充分休息,再度補充熱能,邁向航空直線距離1.56K鶯子頂,做最後一回合的奮戰。
13:37 叉路往灣潭國小不取,前進約10公尺處注意左方叉路,路徑較不明顯已加綁路條,約5分鐘芒草路徑漸漸明朗,因蘭陽登山路條密集,緊繃的心情開始鬆懈。
14:43 邊走邊聊,九股山叉路不查,不知不覺也脫離芒草林相,下撤到標高800公尺警覺不對,而且縣界也偏離,經電話向添松求證,趕緊退回,來回耽誤約40分鐘,在叉路口用石頭綁上紅布條作記號,以防天氣不良,前途茫茫時的指標。回歸正路,蘭陽路條仍是不缺。
15:10 江大哥帶著一打舒跑飲料從鶯子頂端來接應,心中頓時一陣溫暖。
16:05 到達鶯子頂H1001M圖根點,拍照時擋不住發自內心的微笑。
16:42 基地台門口,江大哥的補給車應有盡有,換下戰服及裝備,三勇士續行8K的產道。
17:38 約5.4K右側北宜古道口,即風空子溪山登山口,點心時間。
18:20 路左側九股山第二登山口,鶯嶺電桿#140。
19:13 北宜公路四堵戰備道叉路,談笑中結束行程,搭江大哥接駁車回台北。
後記:
以下是林教授先前發表的奔本段路況報導,一併收編提供山友方便參考‧
本隊縱走雪山山脈行程的紀錄主要是由Simon兄來撰寫,但是因為Simon兄因個人因素無暇立即著手整理資料。 不過一來有些山友們已經等不及的想閱讀我們的行程記錄;二來若是沒有趁著我們才剛剛砍過的芒草或是樹木還沒有長起來之前來走這段路的話,山友們下次要走的時候,也許就要自己再重新砍一次路;三來趁著已經是老頭子的我還沒有完全忘記行程概況,趕緊將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路段做一些重點說明,希望能提醒想走這一段路的山友們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一次行程因為天候的關係,我們最後是分成兩段路來走。 3/29 ~ 3/30 我們由三貂角燈塔經灣坑頭山和蕃薯寮山下到大溪火車站。 而後4/11 ~ 4/13我們再由蕭家莊經桃源谷沿著雪山主稜下北宜公路四堵戰備道叉路口。 這整段路當然是美景不斷,詳細的風景和路徑介紹請參考底下所附錄的登山紀錄。 另一方面,個人覺得以下幾個路段是想走這一段路的山友們需要稍微小心留意的地方。
首先,大體上我們沿途都有邊走邊砍路、綁路條,所以山友們若是按照稜線走向來尋找路徑,就應該不難找路。 其次,第一個需要注意的路段是由三貂角塔燈塔進入登山口後,經過最後墳墓區下切約5公尺落差到紀錄上所說的溪溝[例如,cmpan的”15:45來到溪底之後”,和LoveTaiwan的”17:30 過溪”],右手邊上稜的山腰路路徑分明而且有綁許多老路條。 這條老路上稜後需要穿越約70至100公尺之遠的非常茂密的芒草、灌木區。 因為此路段相當不容易穿越,所以我們將路徑改為順著溪溝上行抵達稜線鞍部,而後再右切約10公尺就可以接上老路。 後來我們在溪溝靠近稜線鞍部的地方發現幾年前樂山會雪山山脈大縱走時的銅牌,所以他們應該也是走溪溝路而非山腰路上稜線。 扣掉午餐時間,我們由三貂角燈塔走到嶐嶐山約花了4個小時的時間。 我估計在我們已經砍過路、綁上路條之後,山友們背輕裝來走的話,應該可以比我們快上1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由隆隆山到桃源谷的路可以算是大眾化的路線,詳細資料請參考Simon兄 2006/01/04的登山紀錄。 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是由嶐嶐山到該紀錄所稱的H267m十字鞍部叉路之間,在下切各個山頭時要非常小心稜線方向。 很多時候,若是繼續順著稜線方向直行則是斷崖。 所以萬一碰到濃霧或是視線不良而不能確定路徑方向時,若是右手邊是芒草緩坡,則可以考慮選擇右手緩坡慢慢下切,以避免遇上斷崖。
由三貂角燈塔到桃源谷的水源共計三處:H267m十字鞍部叉路向右下切約3分鐘有一處水源;草嶺古道啞口往貢寮方向下切約10公尺左右的山溝有水源;可以往鹿窟尾尖和蕃薯寮山的土地公廟叉路口向大溪方向走約5分鐘後的公廁有水源。 山友們可以利用這些水源來調節自己需要背的水量。
由鹿窟尾尖到三分二山第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以Simon兄2006/01/18紀錄來說,在11:16的草原和11:38的雙木頭橋之間的路徑較為凌亂。 基本上台灣交通出版社的地圖關於這一段路的走向是正確的,但是不知道是否因為有許多登山隊伍想上睏牛山,所以這一段路徑上有許多往左手邊稜線上切的砍痕、路條和路徑。 除非想上睏牛山,否則不要理會這些往左手邊稜線上切的路徑。 這一小段路大體上是需要下切約100公尺左右的落差。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到橫山山頭之前附近的路段。 我們這一次走,比兩年多前的行程多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 不過還好的是,在我們這次行程走完沒有多久的時間內就有其他的隊伍來走這一段路,經過我們和其他的登山隊伍的探勘之後,這一段路近期內應該會好走非常多。 另外,由橫山到三分二山之間的幾處山頭,有往前或是往右邊下切的山徑,有的相當寬大平緩,有的有綁路條,有的沒綁路條,基本上這應該只是獵徑或是登山路徑,只要小心用地圖和指北針就可以判定方位和該選擇的叉路路徑。 爬山要帶指北針和地圖! GPS只是備用即可。
由鹿窟尾尖經三分二山到宜1公路的起點有三處的水源:在要到尪仔嶺小土地公廟十字鞍部之前約10分中的地方有兩處水源,第二個水源較好;在可以往烏山4號民宅的十字鞍部,往右(西邊)下切500公尺的距離範圍之內應該會有水源;宜1號公路起點的縣界界碑在馬路對面下切有清涼溪水水源。
叢雲山在宜1公路起點附近的登山口約在宜1公路0.3K至0.5K的地方,登山口附近有一根明山寺電線桿,編號為192號。 不知道是我紀錄錯誤還是編號重編,兩年前我將此編號寫為150號,害得一位山友找不到登山口。 但是這一次再走叢雲山,倒覺得這也許是一件好事。 這一次的行程,山路多了一些巨大的刺藤,路況似乎沒有比兩年前來的更好。 雖然今天比上次多了一位非常勇猛厲害的刀手(不是我啦!我永遠只是江湖半把生鏽的指甲刀)和地圖高手(也不是我啦!我只能當跟班綁綁路條而已。),這一次卻比上次多花了1.5個小時的時間才能抵達叢雲山。 不過山友們若是趁著這些被砍掉的刺藤、芒草還未長起來之前,倒是可安排一趟宜1公路經叢雲山下北關農場的越嶺路線。 叢雲山的展望令人驚嘆,也令人喜歡鶯子嶺山。 上到叢雲山之後,千萬不要朝著此山頭和下個山頭之間的直線方向下切,剛開始還可以走,後來就會變成深淵斷崖。 正確的路要向右下切。 我們有在斜坡小樹上綁路條,請留意找路條、確認路徑後再下切。 下切抵達稜線鞍部之後,我們捨棄稜線老路,改走靠宜蘭這側的山腰路越過第一個山頭。 上第一個山頭的西南鞍部之後,走稜線經過一個小小不顯眼山頭,而後繼續靠宜蘭這一側腰繞過第二個較大的山頭。 上到此第二較大山頭的西南鞍之後,我們轉取右手邊的脊線上此山頭。 上到此山頭之後,沿著稜線上到下一個山頭。 抵達此山頭之後,山頭有直行下切的路徑,千萬勿取。 在此山頭對準西南方有一條稍微隱密而且有一點陡的路徑(我們這次有再補強路條了),下切底下的稜線鞍部。 此後路徑就比較好找一點。 不過到了台灣交通出版社地圖在叢雲山西南方直線距離將近1公里的地方,大概就是地圖上有寫「台北縣」的山頭,要抓準西南方位很陡的路徑下切到稜線鞍部,千萬不要在山頭右轉下切寬大好走的稜線(下切之後也有砍痕,但是那不是正確的路,是我們下切找營地的路)。 下切到稜線鞍部,朝西南方陡上一個山頭之後,要注意稜線分叉成兩條。 直行的稜線清楚分明好走,但不是正確的路。 正確的稜線是需要穿越左手邊矮樹林之後的稜線。 此後,路徑應該好找許多。 走兩次叢雲山到蛇仔頭的路之後,不建議只是仰賴GPS或是只靠跟著路條爬山的山友們,獨自來爬這一段路。 要來獨行這一段路的山友們,最好能有地圖判斷方位的能力、對山的稜線走勢有相當觀察能力、以及會隨身帶山刀的習慣。 (根據底下賤腳隊的回應,藍天隊和北聯隊已經將這一段山路開通成為康莊大道,所以有經驗的山友應該可以靠著他們的路條和指示鐵牌來這一段路。 非常感謝這些登山隊對登山活動的貢獻。)
由叢雲山到鶯子嶺山的水源大概有四處:可以往龜山車站的十字鞍部,向右下切沒多久就可以接上坪溪上流水源;蛇子頭十字鞍部,向右下切(稍微陡一點)就是坪溪的上流;經過可以往石空山三叉路口後沒有多久就會接上坪溪,水質非常的棒;地圖上要接上鶯子嶺山傳統路之前的竹林的下方溪溝也有水源。 由三叉路口接上坪溪之後,山徑可以分為山腰路和溪谷水路。 山腰路景色相當不錯,但是路徑暴露感較大,溪谷路清涼好走。 就各取所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