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馬太林山探勘行

活動日期
2005/8/9 - 2005/8/9
所屬團體
花蓮54321健行隊
困難度
0

馬太林山探勘行
一、 行前醞釀:
農曆過年前花蓮山林之子李耀堂兄以手語向我這個不太熟悉手語的山友示意找尋馬太林山資料一齊去走走,初聞還誤以為李兄所指山頭應與不久前已探查的馬錫山或馬西山(柏南山)一樣座落於中央山脈,馬太林山對我們來說真的夠陌生,身邊也沒有聽說有完成走訪的山友。
經查它座落於花東海岸山脈,是花蓮縣境外的一座山頭,東邊入山口需由台東縣海岸最北的樟原村(註一)進入,由於對幅員遼闊的兩縣山友都不方便,難怪花蓮山友不疼台東山友不愛,它高度約在1121公尺,如果對海岸山脈稍有了解者,這個高度又乏人問津且路徑不明,保證真歹探,心理必須有所準備苦戰一番也似在所難免,甚至徒勞無功都有可能,語云「遠遊無處不銷魂」,走走又何妨?尤其多年來承李耀堂兄帶領登山多處,無論如何此次之囑託一定要協力去完成。
次查已有幾個著名三角點專業隊伍完成登頂,而花東山友豈能怠忽?雖然道路悠悠不知處,相關資料亦顯示已有多個外縣市隊伍鎩羽而歸,相較上我們佔地利之便即使摃龜後徐圖再起也較方便,何況花東郊山咱們這幾個山癌患者的憨勁難道會是問題嗎?您講對不對?好不好?是冇是?
二、 勘察要記:
第一趟
日期:2005/3/22天氣晴
領隊:李耀堂
隊員:老羊、大羊、張淑茹
紀錄:大羊
05:30花蓮出發
07:15樟原村→派出所→樟原國小→(水母丁溪)南溪產業道路約90m
07:35約 125m改善本地區收視不良之衛星共碟「又名共星共碟」(註二)
07:40十字叉路咁仔店牆壁噴有紅色△符號請直走往教堂方向
07:42在教堂旁向幾個正在團聚用早餐的阿美族姊姊們問路確認小嘉義方向,聽聞她們係小時候從猛仔蘭(阿美族語,山羌)社即現樂德公路的松浦村跟隨父母東遷的,車子依傍水母丁溪(阿美語,意思是盛產魚鰻蝦的溪流),續往西往上走,沿途遠看是織羅山系諸峰巍峨突起特殊旗形排列,北望形成一串串景緻天成的迷人峽谷,果真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樟原山水甲桂林」(註六)之感覺;近看多個橋頭插有告示牌明示此處禁止電.毒.網魚.違者送法嚴辦,除隱含仍有人在此作電魚毒魚這碼事外,民國九十年行政程序法實施以後,管理機關需先有教示、告知的動作,屆時處分違規者才具完備。
08:05於452m處誤走三間屋山入口鄧姓民宅N23.24.23.7:121.25.55.7停留期間衆人被其幽雅庭院美麗花草著迷,李大哥吃碗內看碗外,並建議大家改天專程來此過夜並登三間屋山尤其作出舉杯邀明月、衣上征塵雜酒痕的瀟洒手語,自然流暢不做作,才華橫溢搞藝術的他對登山似乎比一般山友更懂得品味與浪漫,在惦惦中高山百岳只差沒幾座,看來百岳完成日,就是他爛醉如泥時。
08:25下撤前看到一個基點--租地重測成功站74測量點。
08:50約650m小嘉義(註三)停車場時,比原住民更原住民現為原住民委員會委員的許春行兄與朋友已開著四輪傳動貨車正要出門,好客的他VS一群不速之客,就醬這位「漢人番化」的許嗓,接受大家的諮詢並且不厭其煩的回答,虛耗他半個鐘頭才出門,由於家眷們都在中部從商,目前單操一個人繼續固守這片約20公頃的承租林班地;李兄與我兩個山友也跟他交換彼此從西部搬到後山後的艱辛及心路歷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相識話語多」,中肯的說小嘉義更是後山中的後山。
09:20檳榔園→茶園→菱角池→柚仔園→白鐵水搭→左轉茶園陡坡前產業道路
09:50休息N23.24.38.8:121.24.30.5約800m
10:55上主稜休息N23.24.29.38:121.24.34.9約1050m
許春行兄建議登上主稜之後逕自左下循坑溝谷河道經馬太林池然後再走東北稜線,說起來似很簡單,主稜往左下路線看來至少兩個年頭沒人摸過,桂竹、粗芒、藤刺已取代泠清草、蕨草佇立覆生於舊的路痕當中,同時蛙多、蛇多、風險多,判斷上逕往右走路痕清析動刀較少應屬較佳選擇,果然一路往前走到馬太林池((註五))只在稜線桂竹林區磨掉一個多鐘頭,證明沿著主稜應屬正確。
12:20抵N23.24.45.03:E121.24.34.9約1060m的馬太林池獵寮好像分屬不同獵户,計分成有棚獵寮與雙斜獵寮及單斜獵寮,前端之溪澗有穩定水源,兩者之間 COOL IT 真酷還栽種蕃薯葉菜、豆類,配合鳥叫蛙鳴果真田園風味十足。
12:45時間不多了,先祭完五臟廟後返回主稜續往北砍下去,大家秉持信念,滿懷信心,走走砍砍,已登隊伍資料中所述兩座假山頭卻始終沒有經過。
13:50早已超越馬太林山(註四)三角點山頭高度,N23.24.49.9:E121.24.34.1高約1132m不死心冒眛向已登隊伍請教電話又不通,往下下切又是路痕糾塞的山壁路,此時雲霧嬝繞附近各個山頭,雖增添神祕美感,但回程時間已近,大家奮力分頭鑽尋三角點,結果無奈面面相覷,不得不作好擱再來的準備。
14:00三羊隊員小羊又來電打氣加油了,這是他留守未隨行時永遠不變的貼心與堅持。
14:50老羊下令撤退,打道回府。
16:30小嘉義停車場
第二趟,
日期2005/5/25天氣 出門時陰天,抵登山口時細雨微風入山門、回程時嘩啦嘩啦連續豪雨
領隊:張進忠、老羊
隊員:大羊
紀錄:大羊
09:50小嘉義停車場老羊感冒未癒原想藉運動驅寒,滴答滴答正下著雨猶豫要不要上去,進忠兄磨刀霍霍準備大顯身手,要展現他摸三角點的功力。
11:10 上升步道約840m處小百步蛇小雨中快閃躲人,海岸山脈多次遇到百步蛇每每總是優雅的捲曲慵懶不動,不知是否在展現牠們在森林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但這次卻例外,也許囝仔子無膽。
11:50上主稜→桂竹林區的路徑上已被即將成竹之半竹半筍密集的擋路,又舞了半個鐘頭以上才穿越。
12:40抵馬太林池獵寮,先換掉盡濕衣服再用餐。用餐期間,衆蛙們也許利用驟雨暫歇,似乎正在舉辦著音樂盛會,演奏的交響曲在寂靜的山谷裡迴盪不已,白天都那麼愛現的各顯嗓音,夜色一暗豈不聒噪的叫人耳膜震破,怎麼睡得著?難怪聽說曾有原住民朋友像在喝燒仙草般煮起蝌蚪湯來吃,蛙量之多可見一般!
13:10換回已濕衣物出發沿獵寮前端之溪澗往東北方向前進。
13:20一隻誤中獸鋏的母山羌,挺著腹中即將誕生的BABY淹淹一息躺臥在那顯然曾經拼命掙紥的凌亂短草上,愛心爸爸張進忠檢視牠時、牠只能呆滯蹬著兩隻鳳眼,腹部一起一伏緩慢的、游絲般的喘息已無驚悸或沮喪的表情,未來的牠即使獲得重生,也是一個殘障媽媽,因為獸鋏已讓牠的右小褪骨折斷,僅剩的一塊皮連繫腳蹄及大腿,我一度反對張進忠剪斷它,請求刀下留皮因為那是屬於牠的,而他認為留下反而會害牠,幸虧太羊扮起魯仲連,攏是為牠「拔苦」,兩個理念相同從不衝突的好友竟為牠而起爭執,差點傷和氣,倒是共同交織著愛山者的悲憫情懷。
13:40幽靜婉約的溪谷再往前已被交纏叢生的刺藤、荊棘所阻絕,循右上獵徑上攀,綿綿的雨及雲霧籠罩著的東北方向各個山頭,螺旋式的路途看似無窮無盡般,判斷上循北稜線兩座假山頭卻始終沒有經過,卻走入一個峽谷曲流的岩壁胡同,溪水像溜滑梯一樣的往向下流,此時雨不斷的增大,萬一成為滂沱大雨退路也是問題,山永遠存在,爭一時更需爭千秋。
14:20回程下坡路陡果然雨濕路徑,一路濕滑每人也都失滑多次。
15:00令人懸念掛意的牠非如預料已經不在,竟然尚未甦醒逃離,但呼吸已變得更急促有力,張進忠再抱起牠往安全地放置,有了我們的愛與尊重,以後的牠就全靠自己的造化了,莎喲娜娜,祝福啦!
15:10馬太林池獵寮旁往北直上稜線發現野兔及毒蛇龜殼花的踪跡。
15:25於1015m發現猴子骷髏,本來阿忠打算要把牠的牙齒帶回家中補綴另一個已久存的猴子骷髏,但硬找不到,我們猜想可能被原住民帶回作項鍊去了。
15:40回原主稜續往南行。
17:10回小嘉義停車場。
第三趟
日期2005/8/09天氣晴
領隊:老羊、張進忠
隊員:大羊、徐春鑑、李月秀
紀錄:大羊
七月份兩個颱風海棠、瑪莎連續吹襲台灣,尤其海棠更是重創東台灣,山社體育會健行委員會的行程轉眼就到,不行行也不行,但大羊的手臂因不堪長期揮舞山刀,疑似肌腱炎已從金臂人淪為廢臂人,這趟行程特邀滿腔熱血慷慨請纓的猛將也是褔將的徐春鑑兄加入,感覺上應不至於三探馬太林,結果令人三嘆吧?
08:30樟原村
08:40衛星共碟
09:20於通往小嘉義停車場前半路遇到正要出門的許春行兄,聽他說有北部山友不久前,才剛完成登頂,有鳳來儀,共襄盛舉,有這麼夢寐以求免硬拼的好糠代誌,海岸山脈行走多年,憶起幾年前探勘新港山時「北岳」大隊人馬剛好之前連砍三趟,當時搭上便車感覺今還在,卯死了今天又要搭北部山友便車了。
10:30 擔心颱風浩劫後的路況全未出現,沿途果然發現新的「北登」路條感覺揀到軟賺翻了。
11:50抵約1060m馬太林池,獵寮好好無倒。
12:50沿獵寮前端之溪澗往東北方向前進,不久果然發現「北登」路條密集的紮綁在關鍵路段,第一個假山頭,第二個假山頭陸續經過,嶄新砍痕歷歷在目,累積工作量應不少,若非北登鼎助,今天失敗機率仍然很大,「真多謝」;「恁仔細」;「承蒙您」,大家由衷ㄉ感恩溢於言表。
14:20編號4149馬太林山三等三角點,登頂視野不佳,但以東部山頭來講也非最差,歡呼、拍登頂照,新好男人立於高崗上再展現其萬般柔情(有圖為證喔!),款款深情通知留守的阿哪噠。
15:10循馬太林池獵寮旁越稜獵徑走一小段往西支稜上,想俯覧遠眺樂德公路旁各部落,但雲霧繚繞,橫阻視野,眼前路迹雖然清楚,但已荒蕪久無人煙過往,聽說西下將經過私人柚子園,道路就在玉東國中旁出口,看來想走這條越嶺道,仍需費力的砍、砍、砍。
15:50主稜下撤約1000m又見赤尾青竹絲盤踞在姑婆芋旁,老僧入定狀,敬邀秀秀觀賞,她臉色瞬間嚇得就跟青竹絲一樣。
16:40,小嘉義停車場
18:00石梯港聚餐
21:00返花蓮
六、建議與感想:
毒蛇出沒頻繁請多注意。
雨天土質特別鬆軟濕滑。
雨天亦有螞蝗注意防護。
每年6-11月為虎頭蜂繁殖期,請小心。
彎路多,坡度陡,欲前往儘量以四輪傳動車為宜。
海岸山脈1000公尺以上冷門山區路段不好走,隊員體力、裝備都應注意。
七、後記與註記:
花蓮縣體育會健行委員會已經於2005/8/21由曾參與探勘隊員李月秀、李耀堂、徐春鑑及張進忠(依姓氏筆劃)帶領一批十五人隊伍(族繁,不及備載)的隊伍完成登頂,其中不乏友會嚮導,爾後的馬太林山三角點對東部山友來說,想探訪者再也不必像原探勘者那麼辛苦了。
馬太林山登頂完成後,其周邊路線其他山頭的開發,將有莫之能禦的趨勢,一個由老羊與小羊所領導的探勘隊伍,已經於上週展開探勘三間屋山並深入800公尺以上,相信完成登頂將指日可待。
(註一) 樟原村:
樟原舊稱姑仔律,昭和12年即公元1937年,姑仔律更名為「樟原」,就是指早期此處附近一帶原始樟樹林分佈很多的地方。
1937年日本總督府專賣局在樟原設立煎腦灶八大口,吸引500多人移入,大量砍伐製造天然樟腦,早年化學工業不甚發達的時代,樟腦是藥材、香料、殺蟲劑、防腐劑的重要原料,更可提煉成重要的工業原料(大砲發射藥的彈道推進劑),外銷至英、美各國,創造了極高的經濟價值,是當時的明星產業,曾經佔有全世界80% 的樟腦產量的臺灣, 昔樟腦今電腦皆使臺灣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註二)「共星共碟」:
台灣多山環境,無線電視台訊號在傳送過程中如受到自然的地形、地貌或人工建築物等阻礙,即會產生收視不良情形,尤以原住民多處偏遠地區,共星共碟係為五家無線電視台共同使用一顆衛星(共星)傳送節目,先將五台節目訊號上傳至衛星,再由衛星將訊號下傳,由於衛星訊號可涵蓋整個台灣地區,沒有訊號傳輸死角問題,因此收視不良地區之住戶,只要家中裝置一個衛星接收碟形天線(共碟),即可清晰收視五台節目,可改善原住民地區收視不良情形。
(註三) 小嘉義:樟原村16鄰南溪附近原無地名,因最多時(約35年前)曾有30多戶農民來自嘉義縣梅山鄉或竹崎鄉於民國48年8月7日水災之後移墾本地形成,目前剩不到十户,20多年前內政部重新測量本地地籍,許春行君向測量人員推薦以此命名。
(註四) 「馬太林」一詞來源:甲說為阿美族稱居地在山麓稜線之窪凹;
乙說為有位阿美族祖先名叫馬太林者,善於狩獵、每去今日馬太林山區打獵皆滿載而歸,族人敬仰其為英雄,於其死後遂稱其獵區為「馬太林」山,為本地阿美族祖靈聖地,早期為松浦、春日至樟原越嶺必經之地。
(註五) 馬太林池:據說為日治時期開採的青剛木(俗名九欑、九層、鐵欑)浸材池,青剛木經過浸泡一段時期,纖維經腐爛後,就比較不會龜裂,留下堅硬材質供車軸、船舵,槍柄、鋤頭柄等之用目前整池已成淤泥草原,成為野生動物(尤其蛇、蛙)的棲息天堂。
(註六)樟原山水甲桂林:長濱鄉地方人士曾有人建議利用水母丁溪美景發展另類觀光,即下游用攔水壩擋起來,設置柵門,開發休閒划船區、烤肉區、釣魚區,但設置攔水壩牽涉浩大之水利工程,影響生態甚鉅,後來又建議改朝向較具有環境保育之自然休閒野溪型態發展,才更符合全縣另類觀光之發展目標。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你們行前應該上網來看看,那就不需要走那麼多趟寃枉路了,下列為去年我們去的記錄,好像沒你們路線的複雜吔..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0265
  • 本來第二趟就有參考貴隊之路線照理應沒問題了,只是當時因走過頭再右切在判斷上竟發生了誤差,除了路條幾乎全都被獵人暗摃不見了外,同時又遇下雨心急就這樣凸槌的走入一個峽谷曲流的岩壁胡同,要不是當天天氣實在不佳,老羊身體狀況也不好,亙在眼前的幾個山頭,其實只要退回再走原就路過認為可能的路線之一就可以成功登頂了,海岸山脈我曾經在奉公越山只差十公尺的高度,竟然也予遺漏才夠冤枉,講起來天黑一邊又沒道理,像馬太林山這樣子的山頭跑三次的感覺,雖不滿意還可以接受,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未來弟 的確對於生蔬冷門山頭的探勘應多作些功課再上,感謝指教。
  • 羊大 這就是探勘迷人的地方,其實如果可以不參考別人的資料而竟其功最是讓人興奮,不過為了安全考量和勘查成功率通常我們會儘量參他人資料,尤其如海岸山脈這種陌生山區. 花蓮得天獨厚,山光看的就很過癮,真羡慕你們,真希望能有機會同行.
  • afa兄: 真不好意思,要指出 貴隊93/11/14馬太林山紀錄有錯誤之處,這是本人94/06/25-26帶隊馬太林山、水母丁山、水母丁南山、貓公山等活動時所發現。 1.該文【06:50 過溪後第一叉路口(293504,2589862,路口有編號-北溪二支107分11電桿)右下】這段資訊(GPS座標及電線桿的編號)應是您先前走錯路的資料,正確叉路本人在路口兩端地上皆有噴紅漆Δ,右往馬太林山、左往三間屋山。 2.文中的概略行進路線圖,許春行農場的位置實際上是在原繪點南方約1公里處(約在700峰南邊的黑點) 由於叉路口電桿編號及許春行農場座標目前不在手邊,有需要我再補充。 註:最近較倒楣接連二次到花蓮爬山都掉東西,而且是在砍路過程掉的 1.6/25在馬太林山稜線上掉了眼鏡 2.9/4在水璉尾山途中掉了CASIO登山錶
  • .......
  • 徐大 呆勢,錯了不自知,還好你指正,不過怎沒看到你鋪記錄上來呢? 我最怕學新玩意了,通常還是以指北針和地圖定位,所以有誤的話是我們少年仔(我照片中耍猴戲那位)要負責任,gps點位是他給的----趕快撇清責任,嘻..... 我知你最近鍾情東海岸,但不知走到那裏了,那真是迷人,只是太遠太遠.. 我們賴兄憂天有理,只是馬太林池對當地阿美來說是聖池,據當日碰到的春日阿美陳先生說他們縱谷的阿美和海岸的阿美每年會來此祭天地,所以上面兩間竹寮即屬兩邊所有.至於燒金紙一事可能還輪不到拜天池一族的,因為阿美漢化很深,不是每個人都信上帝的,點香燒金紙的大有人在啊!
  • afa兄: 原本爬完馬太林山後,想補充一些資訊,但一忙就忽略了,真報歉! 實在是白天上班,晚上進修,整個暑假(7、8月例假日)都在忙寫論文,連一座小山也沒摸到,今天又是開學日,看來想爬三天(含)以上行程是『免肖想』。 自從86、87年分別下定決心要完登百岳及全台一等點後,經過幾年辛苦努力,終於分別在90年及92年完登,但接著這一、二年來,有點茫茫然,隨意地東登西撿,亂爬一通,一直不太敢再訂定任何登山目標,主要是考量難度越來越高。 就以完登全台二等點而言,目前台灣尚無人能締造新猷,雖然東港博岳隊『阿進師』吳耀崑先生可能只差不到五顆就可完成,但對我們而言難度超高。 註:依小弟看法:將山友登山等級劃分為四級: 1.初級班:指爬百岳的山友,主要是訓練負重、體力及耐力。 2.中級班:指爬全台一等點的山友,主要是訓練初級砍路、定位判斷等能力及體力。 3.高級班:指爬全台二、三等點的山友,可訓練進階砍路、定位判斷等能力及體力。我目前就屬於這班,且還在奮鬥提昇能力中。 4.最高級班:指爬全台圖根點、森林點…等(四等點)的山友,主要是這些點又冷僻且數量又多,竟然也有山友在爬,實在令人佩服,這是我這輩子望塵莫及的。 今年5月起開始選擇完成海岸山脈基點峰(約有100多顆點三等以上)來激勵自己,以避免像無舵之舟、無繮之馬。想要單攻一座海岸山脈基點峰且當日來回,有時不是那麼容易,你很難想像一座高度僅500~600公尺的海岸山脈基點峰,會迫使一些身經百戰的基石玩家緊急露宿或槓龜而回,茲列舉二座供參: 1.秀望山:十年前基石俱樂部三重秀多隊4名高手,在『楊頭』領軍下,緊急露宿才完成。 2.水璉尾山:前年北聯隊3名高手,在『藍天隊許前輩』領軍下,遇大石壁而撤退。 這兩座山花蓮的山友也都費時數次才得以功成。如果登頂成功的隊伍願意沿途綁路條利己利人,或許可降低海岸山脈的難度,提高山友攀登意願。 個人目前海岸山脈基點峰約登頂60餘座,秀姑巒溪以北的基點除加里屯溪這顆三等點外,餘皆完登,待天氣較涼爽時,將陸續朝秀姑巒溪以南更困難的基點推進,諸如織羅山、花東山…等。 很感謝隊友願意大老遠和我一起跑到花東地區,攀爬一些名不見經傳卻又困難重重的小山,缺少他們我亦孤掌難鳴,隊伍間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是提高登頂成功率的最佳圭臬。 走在海岸山脈稜線上,一邊看著高聳壯麗的中央山脈,注視著秀麗的花東縱谷,一邊是湛藍無污染的太平洋,當海風輕撫時,所有壓力與辛勞也都將隨風而去。 註:最近基石山友正倡議要成立跨社團『千岳(千山、千點)俱樂部』,屆時也歡迎 兄台加入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