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4/10/4
屏風山新路小O型縱單攻探勘記~~
圖文版:http://blog.xuite.net/ahan833/blog/245244704
照片區:http://photo.xuite.net/ahan833/19251205
屏風山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奇萊北峰的支稜上,稜脊呈南北走向,由合歡山區遠眺有如一座屏風因而得名。與合歡、奇萊鼎足而立,於塔次基里溪上,三面溪流環繞,山頂上長滿淺箭竹,周圍環繞著松樹,由大禹嶺直下落差甚大,海拔3250公尺、三等三角點6378號,百岳NO.60號,名列台灣高山九嶂之一 。早期攀登屏風山,必須先由松雪樓下到塔次基里溪谷,再往北到屏風山腳下銜接登山道,自1973年為了開採合歡山金礦(舊稱遠東金礦),從大禹嶺開闢了一條登山道後,大部分登山者便改由大禹嶺登山,縮短了攀登屏風山的路程。(摘錄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
以屏風山3250公尺的海拔高度來說雖非頂尖,但攀登困難度尤其一日單攻常讓山友聞之怯步,今由大禹嶺起登之路線即所謂的傳統路線,與早期從松雪樓下溪谷相較雖有縮短許多,但其仍遙遠之路程與多處崩塌地形和許多幾近垂直拉繩陡上之險也絕非浪得虛名,因此穩居中橫四辣之首。
此行緣起於去年在蒐集屏風山資訊時得知,為了要避開傳統路徑的許多危險地形,在許多前輩的努力之下,逐於2011年另闢了屏風山的新路徑,對此新路倍感興趣,也下載了航跡檔,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有機會探訪,雖然心裡有了這樣的念頭,在這兩三年內亦無其他隊伍走過的記錄出現,不免擔憂路徑是否已逐漸荒蔓,後來見林教授於今年(2014年)四月份又帶隊走了一趟屏風新路修路記,去除了心中的一些憂慮,真是感謝前輩們的辛苦付出,決定等待適當時機一探究竟。
這次的日期決定也是來的突然,因兩週前剛完成三日O聖回來,本想休息一陣子,看氣象報導說週日會有不錯的天氣,剛好這週沒安排他事,心想不如把握好天氣前往,一日單攻成功率也較高,眾所皆知好天氣是登山安全的首要條件之一,且這季節白晝時間還有將近12小時,只要摸早黑出發,可免除回程也摸黑的辛苦,這是去年金子山之行學到的教訓和收穫。猶豫之間到週五才做最後決定成行,雖然匆促但還是要歸功於之前所做功課也算不馬虎,於是將所需航跡資訊整理測試,並備妥一些簡單所需裝備,於週六下班後直奔大禹嶺。
【行程記錄】
星期六忙完工作已近晚上七點,整理後約19:40嘉義出發,因為爬山的關係經常出入合歡山,台14甲算是熟門熟路,週末的武嶺還挺熱鬧的,接近午夜還有很多看夜景的遊客,23:00來到大禹嶺,整理好裝備後23:30就寢,很快地就夢見周公去了,因為頭部有點涼半夜2點醒來一次,戴了頭巾後很快又入睡,這是上山以來第一次感覺自己睡的沉的一次,直到02:50鬧鐘響起。半夜的溫度有點低,起床後將昨晚在半路上買的一包素食料理熱了當早餐,早餐吃些熱食,是走聖稜線學到的經驗,可避免胃部的不舒服又有暖身的功效,吃完早餐收拾後約03:30自停車處帶著興奮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整裝開踢,因為今天將面對的將是很硬的挑戰,一條完全陌生的路,而且部分路段還是少有隊伍走過的新路徑。
2014.09.28 星期日 天氣晴 (時間說明請配合GPS)
03:36 大禹嶺登山口H2565M
路旁有一屏風山步道導覽圖,沿水泥路往下走,轉個彎之後右側下切山徑,路口綁有布條,但夜間視野不佳,又是陌生路徑,稍不注意容易錯過,從登山口開始就是一路的陡下,路徑還算清楚但兩旁不時出現高大的咬人貓,心想這屏風果真辣得夠嗆,這樣的路況感覺瀰漫著一股濃濃的中級山味道。
04:10下山溝後轉到第一溪底H2251M
塔次基里溪支流,靠著GPS找到對岸山徑入口,約在11點鐘方向,過溪後一處小腹地可供休息。從登山口一路陡下至此下降約近300M,沿途多處綁有長繩,部分路段芒草高大,雖黑暗中前進,只要小心安全無虞。
過溪後緊接著就需垂直上攀約1.5M之高度然後橫渡潮濕岩壁,有繩索可抓攀但感覺有點舊,之後路徑沿著山壁開始緩陡上,途經幾處崩壁險坡,均有新舊繩索可抓,像這樣摸黑夜行或遇天雨,則更須步步為營。黑暗中只記得在下到一處小山溝後沿著山溝走了一小段感覺不對勁,此時GPS又剛好失去信號,撤回找路才發現對岸的拉繩,續行不久左側下方則是懸峭頗深之溪谷,夜間行進並不感覺,沿路有拉繩但仍小心翼翼通過無礙,回程至此才體驗出這段路的高落差感。途中發現頭燈亮度漸漸變暗,看GPS顯示距日出時刻還有將近一小時,決定先更換頭燈,雖有帶備用電池,但考慮黑暗中更換電池麻煩,帶兩具頭燈也已成習慣,所以直接更換頭燈續行,之後是一長段緩降坡路程。下坡果然是最大的罩門,一路下到鐵線橋處,左膝蓋的舊傷稍有不適感。
05:38 鐵線吊橋,行程最低點,海拔約1900M,天色微亮,小休息。
05:44 Go~開始陡升一段潮濕路面,幾分鐘後抵吊橋營地,還算平坦但多石頭,有活水源,感覺陰濕。見一隊山友昨晚於此搭營正在收拾,繼續陡上。
06:00上稜H1993M
此處是個不錯的營地,比起鐵線營地,這裏感覺舒爽許多,而且沒有溪水的吵雜聲,從剛剛路過的水源陡上至此約十分鐘路程,路沿西南走向續行一段平緩松林。
06:13新舊路線交叉口H2030M
位於松針林區中,小心留意路旁有些許路條,新路線由此左側轉東南走勢上小稜 (照片回程拍攝),而GPS此時就發揮了最大功用,因為可以很確定路口所在位置,走起來也較安心,翻過小稜脈循著路條下到溪底。
06:18新路過溪流H2025M
溪水穩定清澈,尋找對岸山徑見樹枝綁有路條,路口落差高度及腰,上岸後右側有一廢棄獵寮,依帆布破損程度判斷應有些時日未有使用,但還是個可以的搭營的地點,沿獵寮左側的路徑續行。
06:40 巨大神木H2116M,於路徑左側,與周遭相比樹型高大頗具氣勢,景色優美。
06:56 緩坡路況H2220M,植被佈滿矮箭竹,未依航線,直行切過尚可通行。
07:06 平坦營地H2230M,乾淨舒爽地上舖有松針,有營火的痕跡,研判是探勘時的搭營地點。
07:15 陡上路況H2320M,航線為往南腰繞後轉東上稜,卻選擇東南硬切陡上而吃足苦頭,累阿!!
07:28上稜H2342M,與航線會合,此段路還是走腰繞在上切會比較輕鬆些,沿稜而上續行。
07:38 休息H2394M,岔路轉新路至此走了一個半小時,路況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殊不知苦在後頭,看著對面山頂已經陽光普照,新路山徑因位於背陽面感覺還有點陰涼。
07:50 Go~續行三分鐘後,比對航線須往北緩下腰繞約150M距離再回轉,觀察地形可直接上切。
08:06 路況H2473M,陽光照入林間,接回航線之後箭竹植被越趨密集,路徑開始漸不太明顯,還好沿途有許多較新的白色小腳ㄚ路條,是林教授今年四月修路所綁,白色路條在林間顯眼容易辨識,舊布條顏色雖黯淡不鮮,在箭竹海中不容易尋找,但在白色布條較稀疏的路段,還是能發揮指引光明的功能,真得感謝前輩的辛苦,靠著小腳ㄚ路條讓此行順利許多。
09:17草原區H2787M,抵草原區之前有幾棵樹形優美的大松樹(不懂品種),草原區視野頗佳,遠山合歡鋸齒一覽無遺,但路況仍為陡上地形,夾雜許多的芒草不易通行,有幾處跟丟路條,僅靠著GPS航線指引硬闖,頗為費時且耗體力。
09:34茂密林相H2885M,過草原區後進入一片幾乎密不透光的林相(也是不懂樹種L)
09:42小碎石坡森林H2939M,這段碎石坡路徑幾乎被密集的箭竹海所淹沒,高大的杉林(冷杉&雲杉or鐵杉永遠搞不清楚)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得雅致,循著路條沿稜而上奮力往游過箭竹陡坡,偶而還會因為路滑而小小的倒退嚕。
10:09裸岩石區H3060M,小碎石坡走了二十幾分鐘抵裸岩區,有架繩上攀不難,還是感謝前輩們的架繩,上稜後終於突破三千海拔,原以為可以輕鬆一下,無奈路徑依舊不明顯,屏風山頭正如屏風般擺放在眼前,還有兩百多公尺的爬升,繼續加油吧!
上主稜後路徑轉南,沿稜而上,經一段山溝後過小低鞍,這段路到山頂還有幾處地形,有些踏點不很扎實,雖有拉繩仍需小心通過。
11:00屏風山頂H 3250M,歷經五個小時的跋涉奮戰終抵屏風山三角點登頂成功,內心充滿喜悅和感動,山頂空無人影但有些食物殘渣,休息煮午餐,因回程仍是未知路程不敢久留,原有考慮原路下山,估算最快也得三至四個小時才能下到松針營地岔路,而舊路因為沒走過不知路況,行前朋友提供走過的資訊,說從山頂下到松針營地約三小時,幾番思考後決定走舊路下山,但至少路徑會較明顯。逐利用煮餐時間拍照,用餐完迅速收拾離開。
11:23啟程下山,因山頂長滿箭竹,四周均綁有路條,一時找不到出口,比對航線方位後順利的找到下山的路徑。
11:27鑽出箭竹林之後便是一片矮箭竹草坡,視野頗佳。
11:30西側缺口視野眺望合歡群峰。
11:36回望屏風,今天真是個大好天氣,後方(南)屏風逐漸遠離,往前(北)望去幾朵白雲高掛天空,奇萊稜脈坐勢雄偉甚是美麗,前陣子還有朋友邀約要走北壁下屏風,由此望去還真有點心動。
11:51稜線岔路口H3240M,往北經屏風南峰可上奇萊北壁,路徑自此轉右(往西)陡下,沿途多處均須靠拉繩而下,部分路段濕滑須小心。
13:18下溪底H2560M,此處為舊路上山的最後水源,一隊台南的山友於此午餐,過溪續行路趨平緩但有幾處上上下下的山溝小崩塌地形,均有拉繩。
13:45休息H2432M,金礦營地前的地形,連續走了兩個多小時未停歇,左膝蓋已開始抗議,本想走到金礦營地小休,至此見前方需陡下高落差的崩塌地,決定先停下來休息補充體力
13:50續行下崩壁,接近底部約兩米高落差,已遭沖刷無踏點且鬆軟潮濕只能靠拉繩往下滑須小心。
網路影片參考:http://www.youtube.com/watch?v=eeN6ZPQX7Vk
13:55金礦營地H2435M,只剩幾片木板鋪於地,環探周遭多處有棄置衛生紙與排泄物傳來陣陣味道...
13:56金礦營地旁巨木
13:59路旁巨木
14:34松針路況
14:39松針路況
14:43松針營地H2068,今天來爬屏風的山友也不少,過營地之後超越一些山友,但其實也已經走不快了,擔心摸黑,趁還有些許體力盡量走。
14:50新舊路岔路口,因為早上走的是新路,所以沒遇到人,還以為這鳥山少有人跡,原來今天的屏風還挺熱鬧的。
15:08鐵線吊橋,休息7分鐘,見台南山友趕來,互相幫忙拍照後,刻意先行,目的是為了感覺後方有人督促,以免越走越慢,台南山友緊追在後果然有效,陸續又追過一些背重裝的山友。
16:36第一溪底,休息5分鐘,將所剩開水泡了一杯熱飲,補充能量。
17:21平安抵大禹嶺,感謝主。
感想:
1.此趟行程「屏風山新舊路小O型縱」能順利完成,特別要感謝許多前輩辛苦探勘開路,並分享航跡讓後輩得以坐享其果,特此致謝。
2.屏風山一日單攻非兒戲,若無經驗不宜輕易嘗試,尤其是天候不佳尤須考量。
3.相較之下新路安全許多,除接近山頂幾處小攀岩之外,其餘路況尚可,唯林間植被佈滿箭竹,多數路段路跡較不明確,需搭配GPS依循路條找路,去程陡上相當耗費體力。
4.新舊路在均未走過的狀況下,考量回程路徑較明確不須找路,所以選擇去程走新路,但因背陽面日照較晚,過草原區之後露水未乾較潮溼難行,走過舊路之後才會覺得新路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
5.記錄中前輩們都建議多走新路,可選擇原路來回,或是如同此行「新去舊回」的方式,這次走完有一個新的想法,就是『舊去新回』,個人的看法是新路不適合摸黑,舊路的路徑清楚摸早黑較沒問題,上到合歡金礦大概都已天亮,安全性較高。若能在早上十點前上到三角點,休息後再循新路下山預估3~4小時可下到松針營地岔路,是值得嘗試的方式,因為往下走會較輕鬆些,須注意的是較濕滑的問題,若無中級山經驗者切勿輕易嘗試。但誠如前輩所言多走才不會讓路徑變慌蔓,為了更多的安全這條路線還是值得推廣。
6.若有隊伍有意探訪,建議帶些路條補足較稀疏的路段,畢竟跟著路條還是比較快速能夠找到正途,而配合GPS則在岔路口定位和路線方向更能取勝,兩者相搭則可增添安全係數。
7.若安排兩日或三日,則建議搭營於鐵線橋營地往上至稜線處,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