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公園頂、砲子台山、二砂灣砲台、十八羅漢洞(含礦物基石)、月眉國小後山、東光山、槓子寮砲台、槓子寮山、臺灣水準原點、社寮東砲台、東砲台山、和平島海濱公園、七斗山與深澳坑山暨北峰-基隆基石完結篇
日期:95/08/26
人員:小李
記錄:小李
炎炎夏日循往例放「暑假」,絕少涉及長程中級山,故最近幾個月都在基隆地區爬小山;此區域「烏魯木齊」的基石有夠多,連續跑了十趟,算一算已爬了六十餘座小山(含今日行程超過七十座),成果豐碩。
今日終於完成基隆地區的基石巡禮,此段時間也參觀了獅球嶺、白米甕、大武崙、二砂彎與槓子寮等基隆五大砲台;期間並遊覽了基隆地區的名勝古蹟,其中仙洞巖與和平島孩提時候曾來過,再度遊覽相距已有四十年之遙了。
行程簡介:
08:20家中出發循中山高至基隆,經壽山路往中正公園。
09:05道路大轉彎處停車,步道左下往忠烈祠,循水泥路往主普壇。
09:09△中正公園頂-標高40公尺,記載有一補點,GPS(325603 2781231)。
山頂為主普壇,中元普渡剛結束,為「民俗文物館」,廟後為早覺會,載歌載舞、頗熱鬧!四周巡視一番未找到中正公園頂補點。山頂展望佳,俯瞰基隆市區,眺望獅球嶺、飛鳳、大德、火號等山。
09:17循壽山路續往二砂灣砲台,途經役政公園,有許多除役的戰車、飛彈、飛機等武器。
09:26二二八紀念碑旁停車,左側山頭即砲子台山,鐵門深鎖、禁止進入。爬上駁坎,循樹林間小徑陡上,隨即上至平台地。
09:32△砲子台山-標高129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GPS(325603 2781231)。
山頂為開闊草地,有二座微波鐵塔,找不到圖根點,展望佳,俯瞰基隆嶼等。
09:43回至道路右側的大平台,賞景好地點,循步道往二砂灣砲台。
09:53△二砂灣砲台-『又名海門天險,位置在基隆市中正路大沙灣民族英雄墓對面山上,於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現存的二沙灣砲臺是中法戰爭後,劉銘傳為了強化海防,於光緒十二年(1886年) 開始興建的。
現存的二沙灣砲臺位於山丘之上,下臨陡坡,地勢十分險要。格局基本上保留了民國六十八年整修後的規模,是一座石造為主的建築,其中的牆垣、兵房、彈藥庫都用當地出產的砂岩砌成,砲基則用西洋的鐵水泥築成。砲臺入口城門為長方形,上有雉堞,中央砌成圓拱形的城門洞,城門額上陰刻有「海門天險」四字,依稀可見當日的雄風。』摘自-http://www.ag007.com.tw/travel/guge/guge-n/gugen0006.htm
進入砲台區依序參觀古墓、東砲台、北砲台區、機關槍地、古井、營盤區、「海門天險」城門等古蹟;此砲台於基隆五大砲台中規模應屬最宏偉,且保存完整,有步道通往中正路的民族英雄墓碑。
10:15於城門循山腰步道往十八羅漢洞,沿途綠樹成蔭、蟲鳴鳥叫、清爽舒適。
10:23步道入口,左往二砂灣砲台入口,取右公路行、往十八羅漢洞。
10:26大和宮,取左側步道上行。
10:30△十八羅漢洞-『位於基隆市中正區三沙灣的雲龍山上,建於民國60年,外表看來普通,洞內面積卻廣達數千坪,並與海門天險和中正公園相連,形成一完整的風景面,站在洞前可俯視基隆全景。洞內岩壁上有各種神像和以發揚忠孝節義為主題的歷史人物塑像,如釋迦牟尼佛、目蓮、達摩等佛教人物,或孟嘗君、勾踐、花木蘭等人的歷史故事,可惜取材和立義雖佳,但技巧及規劃卻略遜一籌。在出口處上方崖壁,有一大水牛塑像,可容納20公噸的水,是別處見不到的景物,非常獨特。』摘自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302.html
聖濟宮十八羅漢洞,洞口封閉,目前無法進入參觀,於此小憩。
10:34循步道前行數十公尺,前江隊長告知此處有顆礦物基石,就在右側數十公尺小山頭上,循山坡直切向上,經大水牛塑像續上,竟然接到步道。
10:37△十八羅漢洞礦物基石-標高95公尺,建設廳礦補2056號基石,GPS(325268 2781381)。
基石位於步道左側的相思樹下、露土頗高,山頂無視野。
10:38改循步道回,前方20公尺為步道十字路,右往民宅、直行循稜應可出中正公園,取左隨即接到剛才聖濟宮過來的步道,取右行。
10:42大停車場,接到公路,左往十八羅漢洞,取右循公路回。
10:57回至二二八紀念碑停車處。
11:03循公路回至壽山路,前行右轉正信路,循六合街前行約3百公尺、右轉月眉路250巷往月眉國小,過國小續上行。
11:15叉路口停車,電桿為「四坑高幹23分10」號,取右泥土行,前方為電信基地台,續行轉為山徑,路轉向下、跨過圍離進入竹林,直切山坡廢棄檳榔園往上,毫無路徑,稜上發現一老舊路條。
11:28△月眉國小後山-標高40公尺,建設廳礦補2000號基石,GPS(325464 2780163),光復後所立的礦補基石由2000號開始,此基石剛好為第一顆,頗有來歷。
基石位於雜草叢中,旁有一廢棄圓形水泥儲水槽,無明顯山頭,基石於雜木林中無視野,少有山友造訪,此基石係最近江隊長告知方來尋訪;蚊蟲頗多,隨即原路回。
11:36回至停車處,循水泥路續行有間廟宇,於此迴轉原路回,至基隆地院轉入崇法街,至東光路十字路口,右轉小水泥路。
11:58停車金鳳宮廟前,基石位於上方山頭,四周找不到登山口,回至東光路尋找。
12:03東光山登山口,位於東光路72號斜對面,由駁坎缺口進入竹林陡上,左轉水腰徑、隨即進入另一竹園,往高處行。
12:08△東光山-標高123公尺,台灣省圖根補點與未列名A-105基石,GPS(326795 2781159)。基石位於竹林上緣,山頂無展望。
12:16回至廟前停車處,循東光路續前行,前遇叉路、循指標往槓子寮砲台,經過槓子寮山登山口續前行往砲台。
12:24三叉路口停車,鐵鍊擋路,取左產道行約2百公尺。
12:27△槓子寮砲台-『位於基隆東北方,處於信義區與中正區交界的山上。遺址保存尚稱良好,有崗哨、交誼廳、營舍、指揮所、碉堡、彈藥庫、砲盤區等,範圍相當遼闊。砲台有360度的砲軌,可以自由選擇發射的角度,此乃五大砲台區中僅見,相當特殊。此外觀測台與砲盤區間有「通話孔」,亦為其特色之一。槓子寮砲台與白米甕砲台互為犄角,捍衛外港之安全,風景相當怡人。』摘自http://spring2006.cca.gov.tw/pda/page/pact.jsp?type=4&id=4
此砲台已來過多次,砲台上方可俯瞰碧砂漁港,循泥土路行可抵第二砲台區,為日據時代興建,續行可通往八斗國中。
12:34回至停車處,循產道續往槓子寮山。
12:36路右側鞍部有ㄧ水泥平台,由此循龍崗步道可出海洋大學;此處展望絕,俯瞰海洋大學、碧砂漁港等。
12:38槓子寮山登山口,寬大的豋山徑,路條眾多。
12:42△槓子寮山-標高163公尺,二等三角點1168號基石、基隆市都市計畫A-13控制點與一等衛星控制點,另有圖根點應已遺失?GPS(327371 2782059)。
此山來過多次,山頂為芒草展望欠佳,僅北面可眺望基隆嶼等。
12:49車行,前遇叉路右轉立德路、續行右轉祥豐街,左轉中正路。
12:56於中正路找家有冷氣的店用餐兼避暑,還有冰紅茶等飲料可享用。
13:46餐後循中正路續行。
13:50△臺灣水準原點-標高5公尺,主點為K999號、副點為K998號,GPS(325367 2781785)。
此水準點位於「海門公園」內,有內政部所立的碑石與碑文,92年間路過時曾停下來參觀。公園內還有「民族英雄紀念碑」與碑文;路對面為「海門天險」入口,有步道通往二砂灣砲台。
13:56回頭續行中正路往和平島,左轉正濱路、過和平橋隨即右轉和一路,左邊為海鮮街、前叉路口左轉和一路2巷,前行約3百公尺叉路口,直行為和平島海濱公園側門,取右社區行、有社寮東砲台標示。
14:10水泥路盡頭停車,有「阿拉寶灣」標示,此處為原住民社區,有基隆市政府新立的「社寮東砲台」標示與解說牌,循泥土路行。
14:13△社寮東砲台-『社寮島於1626年始建砲台,現社寮西砲台的位置,很可能是西班牙人所建柯模堡的位置,後於1642年遭荷蘭人佔領,改名維多利亞堡。清初遭到毀棄,直到清法戰爭前劉銘傳才於此地建砲台,但砲台未完成就發生戰爭。1886年劉銘傳再度興建社寮砲台。日本殖民台灣後,於1907年改建社寮砲台,1924年完成,分有東西砲台。
社寮東砲台由於未被發掘及重視,因此許多設施均遭破壞,目前僅存蓄水池、營舍校兵台、指揮所、機槍堡、觀測所、彈藥庫等,均為石砌。是自清末、日治時期起,基隆地區的軍事要塞,具高度的保存價值。』摘自-http://spring2006.cca.gov.tw/pda/page/pact.jsp?type=4&id=6
社寮島為和平島的舊稱,砲台規模宏大、許多建築已被交錯的樹根包覆,更顯的年代久遠,有新立的解說牌,順著砌石牆往高處行,進入砲台主建築區。
14:18△東砲台山-標高61公尺,未編號測量基石,GPS(327016 2783809)。
位於社寮東砲台最高處,山頂視野絕佳,碧海藍天、山海交會,北海岸的野柳岬、八斗子、鼻頭角等一覽無遺,基隆嶼矗立前方,視野真是美極了!西側俯瞰和平島海濱公園,社寮西砲台目前仍為營區;東側俯瞰正在興建的污水處理廠、八尺門漁港等,遠眺基隆山等層層山巒。
14:26回至停車處,檳榔園旁有條明顯的小徑,由此可免費進入和平島公園,順著舖滿蟛蜞菊山谷下行,經過一紅色廢棄建築轉陡下。
14:33下抵和平島公園步道,右側步道終點為「觀嶼亭」,和平島小學遠足曾來過一次,此次再遊已相距約40年,於此欣賞海景。
△和平島海濱公園-『和平島位於台灣北部的最北端,與台灣本島相接而成所謂的陸連島,早年由於荷蘭人在此聚集成為社寮,故又名為社寮島;直至光復之後才改名為「和平島」,不僅具幽谷之勝,亦是潛水及海釣的絕佳場地。和平島經年受到東北季風的吹襲和浪蝕、雨淋,島上多處出現風外岩石和海蝕地形,成為一處景致天成的奇岩怪石景觀,其中如蕈狀石、千疊敷、豆腐岩、蕃字洞、海蝕平台等皆廣為知名。和平島上豐富多變的地形,常令遊客留連忘返,基隆政府更將此地加以規劃整建成為海濱公園,設有海水游泳池、行走步道、遊客服務中心、餐飲服務等,遊客至此除欣賞怪石嶙峋的風化地形外,也可從事游 泳、戲水等活動。』摘自-http://info1.ykvs.tpc.edu.tw/C10933/maplink/b17-03.php
14:37循園區步道往出口處行,遊客眾多,前方還有一涼亭,遇到一登山團體,左往園區側門收費站;仍循步道行,沿途欣賞海蝕的奇岩怪石。
14:49九曲橋,過橋抵園區停車場,右往「蕃字洞」,有夠熱、放棄了!經過收費站,成人票60元、小型車停車費40元,省了100元,循平一路回。
15:17回至阿拉寶灣停車處,繞一大圈,遇到園區的登山團體剛參觀完砲台;原路回續往七斗山,經台2省道濱海公路至八斗子,十字路口左轉八斗街、彎繞上行。
15:40△七斗山-標高109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應已遺失?附近另有基市控制點008及海軍三等299號三角點,GPS(329859 2782363)。
山頂為大平台地,停有許多車輛,遊客眾多,右側圍籬外有顆基市K09精密導航點,未找到海軍三角點等基石。視野有夠讚,俯瞰八斗子、望幽谷等,眺望番子澳岬角、基隆山、九份山城、鼻頭角等。
15:51車行回至望幽谷步道入口,92年來時左側草地有顆F001省府三等控制點,望幽谷步道還有顆海博館NO 07號控制點;俯瞰望幽谷觀景涼亭等海景,此次再來步道竟然封閉,不再下去了!
15:58續往深澳坑山,原路回至十字路口循調和街行,前行右轉北102線(深澳坑路),抵深澳國小右轉深澳坑路109巷。
16:08巷底大空地停車,循泥土路前行未找到登山口,向當地人問路,正確登山口位於空地右側,堆滿廢棄建材,無登山條,標高78公尺。
16:16登山口草稍長,進入後轉為明顯保線路。
16:23抵022號電塔,保線路轉為緩下。
16:30三叉路,指標右往深澳坑路約15分,左上往深澳坑20分,右方為021號電塔,取左循稜行,路徑不明、雜草叢生,前遇叉路循指標右上,稜線到處黃藤、芒草等密佈,行來備感艱辛。
16:45△深澳坑山-又稱五坑山,標高156公尺,台灣省圖根補點,GPS(328995 2780555)。
基石位於芒草中,找了一陣子方尋獲,山頂位於雜木林中、無視野,有指標往前50公尺還有一基石。
16:56循稜續往北峰,山徑草長,但已無黃藤。
16:58水泥基石,有一「陸」字,位於蕨類中,不小心踢到的;續前行、無路徑與路條。
17:04△深澳坑山北峰-標高150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與礦務課第829號基石,GPS(328978 2780645)。
位於稜尾,山頂為狹長平台地,視野一級棒,俯瞰「山海觀」住宅社區、七斗山等,眺望槓子寮、基隆嶼、基隆山等。山頂蕨類密佈,有半人高,未帶刀、行走困難,四處尋找,基石杳無蹤跡,不得不放棄!
17:11原路退回,前方山徑旁發現一顆字跡難辨的基石。
17:20回至深澳坑山,休息數分鐘原路回。
17:47回至空地停車處,結束今日的行程,基隆基石巡禮暫告一段落。
17:51車行,循102線道至瑞芳,本計畫由62號快速道路回,瑞芳河岸這側交流道尚未開放,至四腳亭接台2丁省道上中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