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討論區

請教 這是某種生物的卵泡嗎?

smallfivee(武)

2006/4/19


as title...
地點: 瓦拉米 時間: 4月初 路旁草很很多
觸摸感很像就是一般的泡泡?
並沒有覺得有一顆顆卵的感覺?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小武兄: 這是沫蟬的傑作 最早在14世紀時, 歐洲人認為這類泡沫是布穀鳥啣草時,掉在地上或樹上的口水。 西元1546年一位叫做Bock的植物學家, 認為這類泡沫是由植物所分泌的, 為此他還列出了一大串會分泌泡沫的植物名錄。 美國內戰時期,南方的黑人則堅信泡沫是由馬蠅 (一類會為害家畜的雙翅目昆蟲)所造成的。 其實正確的答案是:這些泡沫是沫蟬所分泌的。  沫蟬類隸屬於昆蟲綱半翅目 (或依早期分類系統列為同翅目)的沫蟬總科(Cercopoidea), 其為漸進變態類昆蟲,也就是生活週期中不經過蛹期。 在雌、雄成蟲交配後,雌蟲產卵於植物組織上, 待卵孵化為若蟲(即幼期),歷經5次蛻皮後成為成蟲。 由於此類昆蟲的若蟲會分泌泡沫裹覆自身, 所以被稱為沫蟬或泡沫蟲。 由於沫蟬類若蟲的特殊防禦行為致使其天敵不多, 加上沫蟬成蟲的繁殖策略是以量取勝,當其大量發生時, 取食植物汁液的量便頗為驚人。所以, 這類神奇寶貝在許多地區並不受歡迎。 例如:在巴西,一種專門取食禾本科植物的沫蟬, 一年至少為害1億5千萬公頃的牧草, 使放牧的動物食物短缺,造成該國畜牧業每年虧損不少收益。 在大陸,沫蟬則被稱為「雷公蟲」,因為被沫蟬為害過的稻田, 其慘狀就有如被雷擊燒過的模樣。在台灣,也有專門為害牧草、 針葉樹、菊科、殼斗科等各種經濟作物的多種沫蟬, 只是從未被研究過,所造成的損害到底有多少也未曾估算。 事實上,大部分沫蟬所取食的不是人類的經濟作物, 有些並不多見,甚至已瀕臨絕種,亟待進一步研究。 沫蟬類若蟲是昆蟲當中唯一能透過上述方式產生泡沫裹覆全身, 保護自己的神奇寶貝。 雖然少數其他昆蟲也能分泌類似泡沫的化學防禦物質, 但方式則完全不同, 例如一種產在非洲南部的乳草蝗蟲(milkweed grasshopper), 當其遇到危險時,位於後足基部的開孔會立即噴出大量的、 具臭味的泡沫狀液體裹覆胸部,促使天敵難以接近。 至於沫蟬所分泌的泡沫是否屬於化學防禦物質, 目前並無任何證據支持。
  • aego兄 先謝謝你詳細的說明 真的很清楚 你的講解 讓我想到當時再看那些泡沫時 發現 裡面有小小的蟲 大小比螞蟻大一點而已 當時以為是某種昆蟲被淹死在泡泡裡面的... 因為它一定也不動 感覺好像死了~? 難道 那就是沫禪的幼蟲?
  • 補一張沫蟬若蟲的圖
  • Ya兄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還4P的耶! 〈平時要拍到2P都粉難了〉 這兒真是最佳的「自然教室」!
  • 下圖為莫氏樹蛙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