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奇萊北壁下屏風二日行

活動日期
2006/8/5 - 2006/8/6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ca6mka(小高)

2006/8/15


活動名稱 : 奇萊北壁下屏風

1、 主辦單位:自組
2、 活動日期:2006/08/05 - 2006/08/06(二天)
3、 交通工具:自行開車(自小客X1)
4、 領隊:吳水龍 嚮導:所有人
5、 參加人員:吳水龍、高銘正、徐志鑫、方偉、陳桂如 共4男1女
6、 記錄:文字 - 所有人(徐志鑫整理)
照片 - 所有人(高銘正整理)

裝備 : 個人高山裝備,另準備60m主繩一條,6mm輔助繩20m一條,10m的扁帶一條,拋棄繩若干,個人攀岩裝備(岩盔、吊帶、有鎖大D、八字環…)

參考記錄 : 2003/09 台北縣山岳協會 奇萊北壁下屏風
2004/09 新竹科學園區健行登山社 奇萊北壁斷稜下屏風山

行程說明 :
奇萊北峰(3607m、十峻、一等三角點)是奇萊山系的最高峰,一般行走多以奇萊主北為主,另有兩條較為冷門的百岳路線,需重裝上奇萊北峰,經由北峰出發。一為向東行出岳王亭,人煙罕至的奇萊東稜線。一為向北行出大禹嶺,驚險萬分的奇萊--屏風山(3250m、九嶂、三等三角點)連稜縱走。奇萊東稜造訪者已少,奇萊--屏風連稜縱走者更是可數。奇萊--屏風連稜縱走若由屏風上北峰,需重裝由塔次基里溪重裝上屏風主稜,再循稜往南行,重裝上奇萊北峰。除了路線的困難度外,更是體力的大考驗。由北峰下屏風,體力的負荷也許較小,但是路線的危險度更增。但不論是上或下,皆是讓人心生畏懼,極具挑戰性的可怕路線。奇萊--屏風連稜縱走的計劃,在心中已蘊釀有好一陣子。原本安排去年10月,但抵達奇萊登山口後,山上氣候不佳,在安全考量下撤退。因此於今年8月再次的安排,此次終於順利成行。為何是選擇下攀不是上登?沒有特別的原因,只能說下攀對我們的吸引力比較大吧!

行程記錄 :
8/4 (晴)
台北→ →奇萊登山口(滑雪山莊)
1940 台北家中出發,往石碇接小高
2015 接到小高,走二高往桃園接水龍哥
2105 南桃園交流道與水龍哥會合,走一高直奔草屯
2300 草屯鎮體育館,方偉、桂如從名間前來會合,共乘一部車直奔合歡山
0100 抵達滑雪山莊,滑雪山莊打地舖睡覺

8/5 (晴午後多雲偶雨)
奇萊登山口(滑雪山莊)→ →屏風稜線營地
0400 起床。東方天空露出了魚肚白,吃早餐,整理裝備,分公糧(重啊)
0500 出發。往黑水塘山屋。天空已經開了,天際掛著美麗的朝霞。途中太陽從屏風稜線跳了出來,路上綻放各色小花,花瓣沾著露水,在光線照射下更顯晶瑩剔透,方偉與小高用掉了不少記憶體
0610 黑水塘山屋。屋況普通
0620 出發。往成功堡
0655 成功堡山屋。遇到一隊將下山的山友,於水源取水,5個人共裝了約16公升的公水
0710 出發。往主北叉路口。背包多了公水變的好重啊!
0755 主北叉路口
0820 出發。往北峰稜線三叉路
0905 北峰稜線三叉路
0930 出發。往奇萊北峰。往北峰路上遇山友從北峰下山
1020 奇萊北峰(3607M)。今年第2次到此,228縱走奇萊東稜時,也是在此午餐。天氣好,展望佳,四周群山一覽無遺。簡單用餐,沒開火
1100 出發。往奇萊北壁。水龍哥一馬當先,開始先往東稜前進。下北壁的過程中,全神貫注在走路,因此時間記錄較為簡略
1105 從北方(左側)的草原走進去,完全無路跡
1115 遇一高落差,選擇左側,穿越杜鵑林攀附而下。(下至落差底部時,向右側(東方)看去,可見一明顯的大崩塌地,崩塌地的最右側,可以見到前人遺留的確保繩,參考前人記錄,有人是由崩塌地右側拉繩而下,繼左切走過崩塌地的碎石坡,抵達我們所在位置。至於那邊好走,見人見智囉)
1125 至高落差底部後,持續沿稜下切。下切過程中,幾乎無前人路徑可尋,自己找安全的地方下切。但一般而言,皆不會離開稜線太遠,靠著左側而下。有幾段就在崖邊,有前人留下來的確保繩,使用前要先確定繩索狀況,一點馬虎不得,一失足就是萬丈深淵。
1220 北壁大門牙。歷經一段驚險的下坡,終於來到有名的大門牙,二顆黑色猙獰的大牙,聳立在稜的左側,似乎想吞噬所有旅人的信心。路線從這裡起了變化,真正可怕的地形才要開始。路線在這裡有兩種選擇,一為溪溝路線(2003/09 北縣山協),一為主稜路線(2004/09 竹科登山隊)。主稜路線緊沿著大門牙右側下切,溪溝路線則是離開稜線,往右側的陡坡下切。本隊選擇了溪溝路線,從這裡開始,要特別注意落石。右側陡坡是由岩板與碎石構成,第一段緊挨著岩壁小心下切,曝露感很大,下降約30米。第二段開主繩確保,雙繩垂降30米。再沿著岩溝持續陡下,第三段下降約30米,來到溪溝的頂端(應該是北岳記錄上所稱的三號溝)
1320 北壁三號溝頂端。經過一段驚心動魄的下切,終於來到了三號溝,正想喘口氣,頓時,霧氣從四面八方湧現,一夥人墜入五里霧中,眼前所能見的,只有腳下的危石,黑色奇萊果真不負盛名,開始發威了。三號溝是條碎岩溝,大石與小碎岩夾雜,坡度雖陡,小心的選擇路線,不需要開繩確保,亦可通過。沿溪溝一路陡下,最後會遇到垂直峭壁,此時左側會有一小稜(說是稜也許太過,但是利於表達),左切過此一小稜,會接到另一個溪溝。(事實上兩個溪溝是相通的)
1415 三號溝左切。左切過一小稜後,來到另一條溪溝,一開始就遇一巨石大落差,開主繩確保,一路陡下。地形異常險惡,有多險惡呢?就在架繩的地方,一隻白面鼯鼠橫屍地上。天啊!連滑翔的高手都折翼於此,對於只會用腳走路,無法離開地面的人們,北壁真是個禁忌之地啊!環顧四週一片白茫,更添一絲恐怖。遠方傳來陣陣的雷聲,不時落下斗大的雨滴,一付山雨欲來之勢,心不自主的緊縮。腦中思緒飛轉,黑色奇萊之名湧現,自己是著了什麼魔,怎會來這種地方,將自己置於這般險境,該不會……..
有幸,老天爺垂憐,雨還好沒落下。在內外交迫,忐忑不安的情況下,小心亦亦,一步一步的往溪溝下切
1540 三號溝溝底(3020M,高度在北峰校正,唯氣候轉差,實際高度可能更低)。終於安全來到溪溝底,照前人記錄可以左側腰繞接上屏風稜線。但事實不然,我們的冒險尚未結束,在眼前顯現的是,一個大崩谷與大崩壁,路,那兒有路呢?再度遭受無情打擊。看著對面的崩壁與稜線,不論如何,硬闖也要闖過去,總不能爬回北峰吧!找確保點,架主繩,從左側土坡垂降下溝底水源,落差大約有15米
1610 新崩塌溝底水源。記錄上未曾有過的水源出現了,這冰涼清澈的溪水,也許我們是第一批有幸飲用的人。背包裡有著4公升的公水,伴著我上北峰下北壁,看著眼前流水淳淳,心中百感交集,這就是人生啊!水源的發現,是此行第一個好消息。死亡帶來新生,這個水源的出現也是如此吧!路的消失,崩谷的誕生,才能將原本深藏土中的水脈給帶了出來(此水源有機會成為一穩定水源,有待後續的隊伍持續確認) 。這個變化得失之間很難論定,但讓我們見識到大自然驚人力量
1630 北壁下屏風稜線。從水源往上看,一新崩地呈現眼前,由下往上攀爬時,由於尚未有植被覆蓋,行來尚稱輕鬆,但其上還有諸多巨大倒木,增添一點難度。由崩地情況、植被情形、倒木狀況觀察,判斷這崩塌地應該是今年發生的。從溪底往上攀爬約有100米高,應在3101峰附近,接上屏風稜線。至此稍微鬆了口氣,雖花了比預定長的時間,但終於安全的離開北壁,心中踏實不少。沿稜續往北行,往屏風南峰前進,路跡不明,路況差不好行,不過天氣稍微好轉,霧氣散去
1715 3110峰稜線崩壁。一路上偶有危險地形,但不難通過。行至3110峰前,無法直接上爬,右側為斜坡崩壁,左側形似斷崖。右側看似可過,實則不然,從左側利用箭竹,樹木可直接攀爬到峰頂(不要腰繞,很難走)。此行最驚險的鏡頭,不是發生在北壁,而是此,真的一刻都不可鬆懈。原認為右側可過,水龍哥先行通過,小高跟上,土石鬆散,腳底稍一打滑,看著後面的我們膽戰心驚,真的,多滑50公分,底下崩壁有多深,從上面可是見不到底。就算趕路,也不敢大意,趕緊架繩確保,將水龍哥與小高撤了回來,改由左側找路
1745 過3110峰續行。在此花了一點時間,但平安是最重要的。天色漸暗,要趕到屏風南峰營地已無可能。往前面寬稜處找尋營地
1805 稜線營地。在天色將暗之際,找到了一塊可供5人容身的營地。大夥分工合作,整地紮營,埋鍋造飯,一會全搞定。公糧雖重,但是有代價的。晚餐在水龍大廚的妙手下,三菜一湯美味可口,大家食慾全開,補充了一整天消耗掉的體力

8/6 (晴午後陣雨)
屏風主稜營地→ →大禹嶺→ →台北
0440 起床。原預定0400起床,0500出發。昨天真的太累了,大家都爬不起來
0600 出發。估計離屏風南峰大約1小時的路程,一開始路況仍然不佳,抵屏風南峰前,路況終於稍稍好轉
0640 屏風南峰(3183M)。展望不是很好,山頂有不錯的營地,原預定紮營於此。山頂有前人(老山賊)留下來的攻頂牌,借來拍照。註:如不上屏風南,可選擇腰繞通過
0645 出發。往屏風山,稜轉東北行,路況又轉差,箭竹很密
0720 第一岩峰。展望極佳,天氣也很棒,拿起相機猛拍照
0740 出發。這一段露岩區曝露感也不小,但跟前一天比,感覺安全許多
0800 第二岩峰。展望也極佳,沒多做停留。循稜走會遇上大落差,下不去,從右側樹林間下切腰繞
0820 屏風中峰營地。有著前人整理過極棒的營地,還有一廢棄的黃色帆布
0830 屏風中峰(3243M)。無展望的山頭
0845 屏風叉路口。出森林,沿稜側的草原而行,接上了屏風叉路口營地
0855 出發。往屏風山前進,遇台中山友3人下山,再遇中壢山友1人
0915 屏風山(3250M)。終於到了,摸著基點,真是雀躍不已。北壁下屏風的辛苦路程,也給他完成一大半,最後的終點就在對面的大禹嶺了
0930 出發。往屏風叉路口
0945 屏風叉路口。整理行囊,抱著愉快的心情下山囉
0955 出發。往塔次基里溪右支流背重裝一路陡下,哇勒!不輕鬆
1130 塔次基里溪右支流(2200M)。到達漂亮的溪谷,乾淨冷冽的溪水,還有三層的小瀑,當然要給他好好的休息。在此用午餐
1220 出發。往合歡金礦
1245 合歡金礦。續行往塔次基里溪吊橋,遇上了中壢的山友
1345 塔次基里溪吊橋(1920M)。早期的鐵線吊橋已經改建為嶄新的吊橋,安全性倍增
1355 出發。往塔次基里溪左支流,天氣轉差,與台中山友同行
1420 下起雨來了,雨勢不小,穿起雨衣雨褲,還好不是昨天下,不然可就糟了
1510 密集的拉繩區,這次行程中最後一段危險路線,新架設不少繩子
1530 塔次基里溪左支流(2120M)。溪谷很開闊,溪水很混濁,大概因為下雨的緣故
1540 出發。往大禹嶺。雨勢稍歇,奮力爬上最後陡坡
1615 屏風登山口
1620 大禹嶺(2565M)。到了終於結束了兩天的行程

後記:感謝台中的山友,載我們到滑雪山莊取車。北壁的路線具有相當的危險性,而且地貌變化相當的快,本篇敘述僅供參考,路線的選擇有賴現場的判斷。主稜路線和溪溝路線何者安全?如果是問我,那兩者都不安全,要走那,端賴各位看倌的選擇囉。奇萊的下午天候變化大,最好是早上通過北壁較安全,這一次我們算是有驚無險,事後想來還真是要不得。此路線不同於傳統百岳路線,想有不同的登山體驗,可以來走走,但是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與評估。自身走完後,相當佩服2003/09北岳的領隊與嚮導,這種路線竟然能帶大隊伍。此次的水源還有待後續確認,有賴後續隊伍能持續的追蹤。

詳細圖文請參考: http://www.arthurkao.idv.tw/QuickPlace/34/Main.nsf/h_Library/F58BD72DB3C51A46482571C80062B95A/?OpenDocument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請問,你們架的繩還留在上面嗎? 上攀跟下攀的路線似乎不同,真想去看看你們遇到的水源.
  • 1. 在主要架繩點均有留下半寸扁帶式拋棄繩, 主繩作雙繩垂降, 下攀後收繩. 2. 上攀跟下攀路線, 溪溝或主稜線均可選擇. 請參考: http://photo.xuite.net/ca6mka/1006624/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