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山裡的故事

1020506.玉山群峰,圓峰營地初體驗:玉山塔塔加登山口-排雲山莊-圓峰營地


行走里程數:9.7公里

爬升總落差:略

印象中,我來玉山山區爬山,前一晚先來到塔塔加停車場時的天氣都不好。原本出發前看到氣象局網站的鄉鎮預報,接下來連續幾天的天氣應該是還不錯,結果來到塔塔加停車場附近,馬上又開始面臨到下大雨的天候。前一陣子天氣較穩定時,曾經走過一次台21+台18的路線(行車),發現到公路的路況非常的良好,幾個重要的災害路段改善工程都已經完工通車,整個看起來就是一幅從此可以暢行無阻的理想景象。沒想到,經過了最近的一波雨勢,台21沿線又多了好幾處的落石崩塌路段,看來,台21的命運也只比台20強上一些些,只能永遠在"施工中"的狀態下勉強全線通行了。

攀登玉山對我來說,有一些行程前的"小活動",其實跟爬山行程所帶來的樂趣不相上下。像是先到水里正義小吃吃碗什錦麵,或是傳統的排骨飯。然後到附近的超級市場(全聯社)逛一逛,補充一些行動糧。最後在信義鄉或是位於同富的最後7-11據點,喝杯咖啡,看看原鄉風光,吃點東西後再直接驅車前往塔塔加。一個人離開了繁華的都市,來到寬闊的鄉野之間,總能為心靈找到出口,讓靈魂得以掙脫束縛、自在飛翔。

傍晚開始的雨勢,在入夜後有逐漸停歇的趨勢。半夜裡星空再現,滿心期盼以為隔天的天候應該會很好,結果清晨迎接我起身的仍然是非常濃重的霧雨天候。

揹起重裝出發後沒多久,就想起了自己的手機沒有帶,所以又"無裝"折返停車場拿手機,上回記得好像也是忘記帶手機,也是剛出發沒多久就折返回去拿東西。剛過管制哨,就碰到一大群香港客乘車前來塔塔加遊玩。我揹著重裝慢慢的在上坡,覺得他們一路之上的談笑聲實在是很吵雜,擾亂了山林裡一大清早的珍貴寧靜。幸好他們只走到遊客中心叉路口就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我則慢慢地走過已經超過600歲的大鐵杉旁邊,開始轉向左邊續行,進入到下坡路段。

一路之上雲霧漸漸散去,突然間看到一隻身形雍容華貴的帝雉出現在眼前,在遭遇碰面的當下,人鳥雙方都嚇了一大跳,但是沒一會兒的工夫,帝雉就又開始悠閒地踱著腳步,啄食草叢之中的小蟲子與果實種子,我則很興奮有這個榮幸,繼南湖大山偶遇之後之後,又有這個機會可以為國寶鳥留下美麗的倩影,而且這次還多了影片的紀錄。

以往行走這段玉山林道時的天氣都不好,今日雲霧散去之後,竟然有不錯的大景可賞。陳友蘭溪河谷的雲海壯闊,眾多的山頭矗立在雲海之上,彷彿像是孤島一般地載浮載沉,很有人間仙境、超凡入聖的味道。一抹白雲圍繞在東埔山的周圍,好像是替東埔山戴了一條白色的圍巾。隨著天氣的漸漸好轉,竟然也可以看到玉山北峰、北北峰的身影出現在天邊,而且還伴隨著神聖的耶穌光照射!

從塔塔加登山口休息過後出發,楠梓仙溪河谷景色秀麗,遠處尖聳異常的關山如影隨形。朝日的光芒被南玉山的稜線暫時遮蔽,我仔細地拍攝了幾張玉山小南山及南玉山的照片,想要從其中預習一下之後登山行程的感覺,結果後來親身走過之後,才發現到事實完全跟想像的不一樣。孟祿亭附近的紅毛杜鵑開得不錯,在玉山前峰登山口之時,金翼白眉又跟往常一樣蹦蹦跳跳地挨到身邊要討食物吃,我拍了幾張特寫,拍拍屁股上的灰塵,轉身上路,一面還回頭對他說抱歉,為了你的健康和未來著想,我不能餵你。

西峰下觀景台,有數個人昨夜在此夜宿,看來才正要有人起床準備整理內務,為了不打擾他們,我繼續往前邁進。過了西峰下觀景台之後,有蠻大的一段陡上之字型路徑,到了這邊,別忘記頻頻回首,觀賞西峰名樹及眾多白木林的美麗風采。

鐵杉林的姿態渾厚有型,林中居住著一群台灣獼猴,每回走過這邊時,總會聽到他們吵雜的吼叫聲,不過總是沒辦法看到他們的身影。這樣保存著野性,跟人類維持著一定距離的猴群,其實才是健康正常的猴群。

雲霧漸漸升起,趕在雲霧完全遮避掉玉山主峰的尊容之前,我第一次在排雲山莊之前的步道之上,清楚地看到玉山主峰及其南稜線的全貌。玉山山區,不管平日假日,不管雨天晴天,總是有很多的人來拜訪。我在西峰下大峭壁大休息,等到越過最後一段之字型上坡,到達排雲山莊時,也已經過了1130了,從早上0500動身出發,剛好花費了6個半小時。

排雲山莊大門深鎖,有幾處鐵製的百葉窗已經禁不住惡劣天候的摧殘,沒辦法密合關閉,只能用粗鐵絲相互綑綁,暫時固定著,山屋外觀上也開始有點漸露"疲態"。都還沒開始正式對外營業,就已經在高山之上的嚴酷環境中遭遇了風霜雨雪的持續打擊,沒能擁有一個嶄新豪華的開始,真的是很可惜。

1200離開排雲山莊,排雲山莊後方興建了一塊鐵網鋼構的直升機吊掛平台,看來排雲山莊四周圍的有限空地都已經充分利用了。走沒多久,天空中的烏雲愈來愈多,接下來就開始下雨了。雖然我知道這樣急的大雨,待會兒可能就會轉小,但是不穿雨衣雨褲,讓雨水濕透全身,確實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所以就乖乖地穿上雨衣雨褲,再繼續往上走,果真不出所料,過沒多久,雨勢就變小了,但是仍然可以聽得到遠方不時傳來的陣陣嗡嗡作響的雷鳴撼地之聲。

1250到達主南叉路口,開始往圓峰山屋方向前進。這條位於玉山主峰南稜半山腰之上的羊腸小徑,遠望看起來有點驚險,而且若是天氣還可以,足以看清楚整段路徑的話,還可以發現其實要爬昇的高度還真不少。從主南叉路口到越嶺點,大約還要爬昇210公尺的高度,一路之上煙雨濛濛,雨勢忽大忽小,附近的整面崩壁都是破碎地形,玉山杜鵑很多,可惜今年的花況就是很不理想。從中央氣象局所設立的無人自動雨量觀測站之後,進入了最後的一段上坡路,越過高點之後,來到稜線指標處,這裡往圓峰山屋剩下0.3K(回排雲山莊1.9K)。

白霧茫茫,飄著細雨,站立在稜線之上,完全看不見圓峰山屋和營地的全貌。山坡上的玉山杜鵑很多,有幾株的花況還算是不錯。下山屋的路徑有密集的指示樁作導引,若是沒有了這些指示樁,恐怕在這樣的大霧之中,會很容易就走岔了路。1400到達圓峰山屋。

初次見到圓峰山屋的感覺,只能說是很失望。圓峰山屋的外型設計得還不錯,兩側的斜屋頂直達地面,結構穩固,足以抵擋惡劣天候、雨雪強風的侵襲,但是四周圍的垃圾、廚餘實在是太多了,有些廚餘其實是新鮮的食材,連煮都沒有煮,就直接丟棄。山屋內的垃圾也很多,連床板上也顯得有些油膩不堪(天雨時大家在山屋中開伙)。由於圓峰山屋附近沒有興建廁所,所以看到"傘花"處處的場景,也就不怎麼讓人訝異了。

我在圓峰營地搭設好自己的帳篷,小心搬運石塊將"地基"盡可能地穩固,以免遭遇到不可預期的強風所破壞。雖然此行有抽到床位,但是只要天候不要過分惡劣,我還是覺得住自己背上山的帳篷比較清潔與自在。圓峰山屋的雨水儲存槽水量豐富,拿水袋取完水回到帳篷,沒一會兒的工夫,大雷雨又開始從天而降。今日紮營在台灣海拔最高的營地之上(H3690M),發現到自己已經有一點點的高山反應,主要是感覺吃不下東西,而且腸胃還不是很舒服。營帳外的雨勢持續著,雷鳴閃電不時而至,我隨便吃了一點東西,鑽進睡袋中補眠,一覺醒來(還好還睡得著),夜裡的雨勢仍然沒有停歇。這陣雨一直結結實實地下到了半夜才開始收斂停止,此時營地當中較為低窪的地方都已經積水成池,汪洋一片。我起身在營地附近走動,感覺到呼吸進身體的空氣清新而冷冽。抬頭仰望天際,雲霧仍然厚重,但是已經可以瞧見一兩顆星星探出頭來,眨著眼睛俯瞰人世間。吃不下東西的感覺讓人覺得有些腳步虛浮、身體空虛,在外面散步了一陣子之後,還是決定再鑽回溫暖的睡袋中補眠比較實在。晚安,圓峰,明天見。

http://tw.myblog.yahoo.com/kenneth-classicalmusic/article?mid=25342&prev=25343&next=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