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北大武山登峰

活動日期
2008/11/22 - 2008/11/23
所屬團體
成大山協
困難度
0

隊伍名稱: 北大武山
活動日期:2008/11/22~23
人員結構:
總人數:8
幹/隊/新:0/5/3
男女比:7:1

預定行程:11/22 台南=>屏東=>北大武登山口=>檜谷山莊C1
11/23 C1=>大武祠=>北大武山=>登山口=>台南
實際行程: 11/22 台南=>屏東=>北大武登山口=>檜谷山莊C1
11/23 C1=>大武祠=>北大武山=>登山口=>台南

交通方式:機車六台
出發時間:11/22 03:30集合,04:06出發
天氣概況:兩日均晴而多雲


背景: 中央山脈如一稜脊自台灣北部綿延數百里直至南端,中間越過許多雄偉壯闊之大山,登山者將其分為南北二段,南三段之後又有南南段,到了高雄屏東一帶地勢明顯趨於平坦,難有超過3000公尺之大山,然而標高3092的北大武山便於此地一枝獨秀,四周無更高聳之山峰,一山獨霸南段疆域,形勢峻陡且以雲瀑景觀名聞遐邇,名列五岳之一,是許多登山好手公認一生必定得去過的百岳。
成大山協近期來在北大武山開隊數次幾乎都以氣候不佳"倒隊"收場,領嚮兩位於民國96年參與的隊伍也因適逢豪雨,基於安全考量人員只行至檜谷山莊上方不遠處便折返,並未攻頂。因而97年末的這支登峰隊伍,在匆促召集之下成軍,即使仍展望不佳但能順利攻頂,實屬萬幸。


第一天(11/22)

4:06 光口出發。 人員陸續到齊後,於空盪綿長漫著薄霧的182縣道奔馳而去。
(182縣道於關廟轉龍崎處未以平滑曲線連接須轉兩彎,之後離開市區,緊接山路及連彎。
盤旋黑暗之間,僅僅看見為昏黃路燈所照亮的公路如一橘龍在盡頭為夜所吞沒。((彥廷的車隨之消失其中@@))
星子仍依稀可見,料想北大武一行將晴朗無比。)

5:05 抵達旗山7-11(台三線上)。 片刻休息後,約5:15自此處離開。
(約5:30左右視線左側出現一整片壯觀的堤防,頃刻間恰好東面天邊透出微光,將堤岸旁整齊劃一的柳樹及清晨早起運動的人們化為迷濛的剪影,更將視線盡頭的山稜與雲影染為鵝黃的油彩,好似置身異國般夢幻。)

6:19 內埔鄉隘寮村加油站。 集體加油,長倫、越程換機油。

6:40 行經涼山隧道。 看過電影"神隱少女"裡那不可思議的隧道入口嗎? 清晨的薄霧透著幾絲陽光,照耀在綠意盎然的涼山隧道上,其出現有如倏然跳出童話故事一般。
穿越涼山隧道後,續行"沿山公路"。

(在佳平村沿山公路上見"太武山民宿"箭頭指標前向左轉入,不久便可看見泰武鄉佳平分駐所)

7:00 泰武鄉佳平分駐所換證。 休息片刻,約7:20整裝出發。
(約莫7:30沿途開始出現大量聖誕紅懸壁而生,像是久未整理之野生植株,但體型高大且為數眾多,十分壯觀。)

7:45 泰武部落雕像既岔路口。 彥廷、俊銘兩車騎錯路,翁明瀚驅車追回,其餘人員於路口等待,全員離開前與泰武雕像合影,約8:00再次出發。

(岔路口之後路況不佳,路面鋪料由瀝青→波特蘭水泥→碎石坡,靠近登山口800公尺之林道尤其迂迴崎嶇,
路面崩塌、毀損惡劣,我的車"卡關"數次,勞費越程大哥耐心等待。)

9:20 全員抵達登山口。 登山口附近可容納許多車輛,且一旁便有洗手台,唯廁所需左行約100公尺才可抵達,
但設備相當完整。

---------------------------------------------------------

9:45 登山口出發。 此時陽光普照,少風,行走之時倍感炎熱,外衣也跟著一件件脫去。
(約0.2K處開始便可見沿路的"台灣馬蘭"叢聚而生,緊挾著步道兩旁綿延數里,行成一片淡紫色的花海奇觀。)

10:18 抵達0.5K處。 此點之前均為緩坡,之後有漸陡趨勢。不遠處出現第一座棧橋,之後接連出現數座。
(10:27 於0.7K處有一較大型之棧橋,並可見枯水期涓絲般之溪澗。10:40 出現一陡壁須拉繩。)

11:02 1.75K處。上升至1.75K處前有一較大的崩塌地形,土石鬆軟且路幅寬度狹窄(有棧橋),背重裝者尤需特別小心以免失足。
標示公里數之木樁即位於一斷裂巨木的樹根左側,形成相當明顯的目標,前方並具有一塊較平坦的區域得以休息緩衝。

11:42 抵達"1775鞍部"(2.5K處),午餐。 此處可說是抵達檜谷山莊之前沿線最平坦的,最適合搭帳的中型區域,
鞍部兩側各有一長椅可供休憩,如有必要此處約可容納4頂4人帳。(雖位於鞍部且四周均有樹木阻擋,
但畢竟仍在稜線上避風效果不張,也不比檜谷山莊位於溪谷上方舒適。)

12:10 由鞍部出發。 連續陡升偶有緩坡,巨木盤根錯節形成天然階梯,但因高低落差大重裝者尚須手腳並用。

12:45 抵達3K處。 經此點之後出現短暫的緩坡,並有木枕建成的"二一階"

13:20 "絕佳展望點"(3.8K)。幾波陡升後終於豁然開朗,可惜今早躍眼的絢陽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四周灰濛濛的霧海,
所有可能的展望皆成了灰白的單一色,令人嚮往的北大武最佳展望點,其經典雲瀑及山脊景致此行已然無緣窺見。

13:44 岔路口(4K)。 於一橫倒之巨木樹根前合影。

13:54 檜谷山莊(4.2K)。 海拔約2145的檜谷山莊位於山谷之中,不遠處便有水量充沛的溪流(即使逢冬季枯水期仍具相當水量),
加以大武山地區位於回歸線以南、海峽之濱,四周已無更高聳之山頭阻擋,日照充足、水氣豐沛的海洋性氣候形成檜谷類似溫帶雨林的茂密林相。
蕨類與苔蘚滿佈於參天巨木之上,地衣與童話般的蕈菇類隨處可見,伴著爾爾飄進山谷的渺渺山嵐雲霧,如夢境虛幻,很難想像這裡距屏東市區不過幾十公里遠。

簡單環視過檜谷之後,估計其腹地大約可容納二十座帳篷,算是頗為廣大。山莊由波浪板及鋼條構成,床位容納數十人不是問題,且外側有烹煮用之平台及簡單的茶几、板凳,和一貫串全山莊的長椅,下方便是廁所(溝渠式)及洗手檯,設備相當齊全。
雖然似乎還有床位,但大夥一致認同睡自己扛上來的帳篷才有趣,於是全員均以營帳過夜,於山莊門口第一棵巨木下。


14:25 營帳搭設完畢。 迅速地搭完了兩個二人、一個四人帳,又到下方的溪谷一探究竟,大夥開始準備晚餐(及宵夜?)。
由於樹冠層生長茂密,地面附近其實鮮少有陽光照入,再者鄰近溪谷水氣充沛,正值下午兩點的檜谷卻是冷冽地令人顫抖,
入營地後保暖衣物得趕緊穿上。(悅程和佳慧的無裏頭冷笑話也對現場氣溫驟降有助益之效)

18:40 就寢。 聽說有人打呼很大聲以致室友睡不著跑出帳篷睡@@,但疲累的我全然不知,幸得一夜好眠。

------------------------------------------------------------

第二天(11/23)

0:00 早餐。 領隊很盡責早起煮熱奶茶,那樣的溫度、氣氛下即使眾人圍著喝一杯也是件挺溫馨的事。

0:45 檜谷出發。 重裝換輕裝(除了懶的帶小背包的我及身付責任的領隊、嚮導)

1:15 抵達4.5K處。 由於陡升加上領隊嚮導重裝,於抵達巨木前走走停停休息數次。

1:30 風口。 走夜路缺點便是毫無展望,於是沒有在此處多作停留。

2:00 紅檜巨木。 (陡升或陡降的速率依個人負重、習慣及經驗不同有很大差異,為正確紀錄行走時間我自請走第一位,
由此點開始紀錄分為兩批抵達計時計程,若無備註則為第一批,人員包括我、彥廷、哲綱。)

2:38 抵達6K處。

2:52 疑似最後水源,或稱"偽最後水源"。 此處右手邊山壁上滲出泉水並放有兩個鐵盆,讓人一度誤以為是地圖上的"最後水源",
然而在行走數百公尺後赫然發現有一水量更大,放置更多儲水容器的山壁,才驚覺此處並非"最後"。
(看過真正的最後水源,此處的水量便相形見拙了。 由右方岩壁流出的潺潺泉水,肆無忌憚地蔓延至步道上,挾帶泥石滾滾而下,
經過此處彷彿須溯過一條條蜿蜒小溪,這便是最後水源的真實面貌,當下便會大聲疾呼彥廷穿雨鞋真是明智之舉。)

3:06 6.5K處。 頂著微弱的頭燈光線,僅僅能窺見廣袤黑暗中的一隅,踏出的每一步於身於心都是一次嚴厲挑戰。
(彥廷的溫度計顯示為8度)

3:45 疑似岔路碎石坡。 黑暗之中帶領隊伍前進,若非識途老馬,尋找下一步該踏往何處可並非易事,尤以此處最易令人"誤入歧途"。
順著崩塌的碎石坡以頭燈有限的照射範圍仰首望去,前方便是連綿的崩壁,向左,或向右?
此時燈光照射下,左方出現明顯類似人走過的痕跡,但方向感與直覺告訴我並非此途,身後兩人卻也是生門生路,
停留幾秒判斷之後,我確定右方,並在撥開凌亂的箭竹叢之後,找到去路。

3:52 小崩壁。 此處像是新崩塌的地段,鬆動的土石突然連接騰空的山崖,外露的箭竹地下細根訴說著這裡不久前有整層土壤滑落,
且連繩子都還來不及拉。(黑夜裡能見度相當有限,似斷非斷的路況又極頻繁,使得攻頂過程中好幾次都質疑自己帶的路線是否正確。)

3:59 岔路立牌。黑暗中走過一連串似路非路的山徑,看到此標示各重要據點的木製立牌有如釋重負之感,同時也表示主稜不遠了。
(立牌共有兩個方向,其一寫著三角點及大武祠的中、英文名稱,其二則是登山口和檜谷山莊。)

4:05 上主稜。 終於躍上稜線,風勢明顯趨大,從微弱的燈光中可依稀看見,身旁的植被轉為蟠龍般蜷曲的龐大鐵杉林,好似成群巨獸排山倒海而來。

4:08 7.5K處。 如海般茂密而壯闊的箭竹林擋住去路,此刻像是無意闖進了神聖的秘境般顫慄,仰首,眼前的龐然大物似正低語慟斥我們的侵入,
狂風的低鳴嘶吼像是在嚇阻我們向前 ,而神祕的北大武山頭,正於幽幽黑暗中俯視著渺小的我們一舉一動。

4:18 崩壁拉繩。 也是極需手腳並用的地段,但由於已有架好的繩索可供水平橫渡,相對較為輕鬆。

4:20 開始連續爛泥地及陡升。 由於箭竹林內部濕潤,此時此刻開始將面臨一連串的爛泥地(尤其相對較低漥之地段)。
上大武祠前有許多較堅固的的岩盤形成陡升的區域,因為地勢高於箭竹林因此相對乾燥,但考驗體力。

4:38 大武祠(8K)。 大武祠為紀念原住民對日抗戰犧牲所建,分上下兩層,擁有兩片平坦區域,如有必要大約可容納10頂帳篷(上六下四), 但畢竟是紀念犧牲者所建,又在稜線上相當寒冷,在此搭帳需得三思。

4:52 大武祠(第二批抵達)。 我等三人約在其抵達後便由大武祠出發。
(大武祠上升至9K三角點路段多為高出人頭數尺之箭竹林,雜枝縱橫須如"游泳"狀撥開方見去路,且露水相當飽和,若不穿上雨衣雨褲必定濡濕全身。)

5:57 北大武三角點(9K)。 此時間抵達人員有我、彥廷。初到時尚未天亮只見些許微光,置身霧海,空無一人。
想到此時此刻神秘的北大武山便在我一人腳下,放下大背包挺直了些微顫抖的身軀,我將滿腔熱血化作一聲石破天驚的吶喊。
然而四周白茫一片,無任何展望,山頂風寒效應又無陽光照射,體熱消散極快,令人有趕緊躲回森林之中的強烈慾望。

6:15 北大武三角點(第二批抵達)。 分享了泡麵,於三角點合影之後,由於展望不佳匆匆下山。

7:05 山頂出發。 下山過程中才將眼前美麗的景致與今晨黑暗中的模糊影像加以拼奏,倏忽朝陽照耀下驚覺黑暗中曾一步步
踏過的路途,竟是如此難以言喻的絕美空靈。煦陽逕灑在如雲朵般剝落的鐵杉樹幹上,底下襯著變化多端、翻騰無垠的雲海,
一個個雀躍的山頭有如載浮其上的扁舟,好似這世界不過是片懸浮於天際之上雪白色的汪洋,而我立足的,正是迷濛而神祕的南方之舟。

8:00 大武祠。 (下山沿途除照相外鮮有休息,故不再贅訴。)

8:30 崩壁拉繩(橫渡)。

8:41 岔路立牌。

9:20 最後水源。裸岩與泉水造成的濕滑路段,下坡時相當困難(尤其身負重裝),需重心放低並踩穩腳步慢行。

9:30 抵達6K處。

9:56 抵達5.5K處。

10:00 紅檜巨木。

10:50 檜谷山莊(第二批)。 此批人員包括我、哲綱,第一批的彥廷則表示他九點多就到了(驚人的速度),三人於是在帳篷內休息直到隊員抵達。

12:20 檜谷山莊(剩餘人員)。 據了解新生俊銘的"環保鞋底"在回檜谷途中紛紛"有機脫離",於是學長們用電氣膠布 將分離的黃靴和鞋底纏繞數次,才勉強堪用。加上頻於照相走走停停,後半部的人員才會晚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

13:30 離開檜谷山莊。 由檜谷下山的沿途,展望與林相都跟主稜上有很大差異,所有鐵杉及箭竹林也由闊葉林取而代之,讓人有從夢境走回現實之感。

14:12 3K處。 突然起霧,且密度相當高,想必從大武山頂上看下來,此處應該深埋雲海。

14:20 1775鞍部(2.5K)。 此為我紀錄個人抵達的時間,彥廷應該更早。

14:45 離開1775鞍部(第二批抵達)。
(從鞍部回到登山口的路途都為山嵐所覆蓋,眼前所見均是迷濛的白色時空,此情況於抵達登山口後仍持續十多分鐘,濃霧才稍稍散去。)

15:20 1.75K處。

15:37 1.5K處。

16:17 登山口(0K)。 濃霧依舊,仍有車輛陸續進來,或許要在登山口附近扎營,隔日攻頂。

19:00 旗山晚餐。 翁明瀚第一支領隊,請了300塊鹽酥雞跟200多的飯錢,但剛爬完山顯然飲料較有吸引力,吃不完的於是領隊打包帶回。
(聽說雨靜在萬巒幫我們訂了飲料但因為我們改路線只好取消,相當抱歉)

21:40 光口(成大光復校區正門)解散。


去時機車總里程數:116.03KM (光口→登山口)
回時機車總里程數:115.05KM (登山口→太子地停)
去回總計:231.08KM
(此數據由SYM FT125電子儀表計程器紀錄)

後記:

這支隊伍不僅是翁明瀚第一支領隊,同時是俊銘和哲綱的第一座百岳(俊銘更是第一次出隊的新生),對於暑假剛爬完玉山的我,北大武雖然因高度關係展望明顯比玉山群峰差,但此行的一切予我的感受卻絕對地深刻更甚玉山,難度亦然。
回到平地後,就像剛做完場夢一般,無法清辨自己所見到底是實是幻,一如載浮在廣袤雲海的"南方之舟",
虛無飄渺難以捉摸。


註:
"二一階": 自創的名詞,用以形容階梯間距較長,不服人體工學,需要"有時走兩步,有時走一步"的階梯。參考自清大著名的"二一坡"。
"南方之舟": 是某位山友在一首詩中用以形容北大武山姿態的詞彙,我覺得很有意思,簡單且貼切。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