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阿冷山】連走【次郎山】登【白毛山】

活動日期
2009/5/1 - 2009/5/1
所屬團體
白毛自組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前言:
今日行程:由(生利橋)起登上阿冷前峰,來回阿冷山,續行經次郎山再登白毛山下白鹿吊橋,這是(週三隊)本週三新開闢出來的路線。

◎天氣:晴

◎交通:
1.接駁車停放處:白毛山傳統路登山口,台八線(中橫)19.9K處(白鹿吊橋)前,路旁小型停車場停車
2.阿冷山登山口:台八線(中橫)26.1K處右轉(裡冷橋),過橋後遇叉路(左右殊途同歸),走左線抵叉路會合點取左轉,走右線抵叉路會合點取直行,沿溪邊直行約500公尺遇叉路左轉過(同心橋)隨即右轉沿(裡冷溪)邊碎石路行約1.1公里抵(生利橋)停車,低底盤車可達

◎參加隊員:
珍妮花、吳大哥、Alan、文平、白毛、半斤 (合計6人)

◎登山時間:
0705 生利橋出發--------1608 白鹿吊橋接駁車停放處......合計9時3分(含午餐和休息時間)

◎行程記錄:
0420 八德交流道集合
0622~36 台八線(中橫)19.9K處(白鹿吊橋)前,路旁小型停車場,停放接駁車
0648 生利橋停車、整裝
0705 出發!沿(裡冷溪)旁水泥產道上行
0712 經過兩座小型攔砂壩後抵一座大型攔砂壩,過此攔砂壩後下溪谷,沿溪旁直行(不用渡溪)
◎特此感謝台中縣愛山協會在溪邊疊石結繩讓後到山友免去渡溪之苦。
0715 阿冷山登山口,一開始就是陡上,沒得商量
0718 開始拉繩(連續5段的第一段)
0724 山路中出現沿路而上的黑色水管
0725 指示牌往阿冷山約220分鐘
0735 上稜景觀,東卯山全稜出現眼前,左轉沿稜續行
0742 山路旁堆積大量的塑膠水管
0748 山路左側小崩塌
0757 越稜空地
0808 小鞍部,聽到潺潺流水聲,路左鞍下有一條水量頗豐的小溪
0822 景觀點,橫嶺山、鳶嘴山、東卯山盡入眼簾
0843 陡上崩塌地有架繩安全好走,展望佳,近望谷關大道院、東卯山、橫嶺山、鳶嘴山,遠望白姑山系
0854~0904 平台,休息、點心
0912 阿冷山前峰(H1520M)無基石
0915~20 鞍部叉路,直行往阿冷山、右往太郎山。查看一下附近地形後卸下背包,取直往阿冷山續行
0925 鞍部
0927 廢棄鳥網
0935~38 阿冷山(H1540M)二等三角點編號1546,無視野,指示牌往南有路徑可到南阿冷山,照相後原路回走
0955~1004 原路回抵阿冷山前峰叉路,休息、點心後,取左往白毛山方向前進
1021 廢棄鳥網
1031~35 路徑出現芒草,走4分鐘後芒草結束改為攀滿藤蔓的雜木林
1038 路徑再次出現芒草,芒草區在上坡路開始後結束,路況改為舖滿落葉好走的原始林木
1043 抵1428峰
1055 越過1428峰抵鞍部,鞍部右側出現一條寬闊路徑,左轉沿路續行(右轉腰繞不知通往何處)
1100 沿寬闊路徑行一小段(約100公尺),越過小段芒草區後路徑改為倒木橫陳的原始林木,此段應是寬闊路徑的一部份,久無利用以致荒廢
1118 越過1509峰,此時太郎、次郎兩兄弟在對面出現向我們招手,同時芒箕也首次登上舞台,雖然短暫,但是宣示主權的味道濃厚
1125 路徑上出現一顆巨木殘存的樹頭
1132~1215 太郎山(H1518M)無基石。午餐
1239 抵次郎山(H1504M)花崗石圖根基點,基石四周被(週三隊)整理得很乾淨
1242 路左崩塌,小心沿崩塌地旁續行
1244 大量芒箕在前方出現,週三隊前天滑行過的痕跡還相當清楚,但陡下鬆軟濕滑的地面,還是要小心
1246 轉折點,此地正是週三隊花費很多的精力及時間找路、開路的地方。往北方向探勘路線入口還細心的用樹枝圍起,實在足感心!
1259 出芒箕區,路徑改為芒草雜木林
1301 獵寮遺址,路中有塊爛的快要難以分辨的籃色帆布
1303 路徑右側樹林間出現水管及坡坎
1309 廢棄鳥網
1321 開始出現分屍的路條,週三隊路條應該快用完了,所以才會把一條路條撕成好幾份,但太細了遠處不易察覺。我們今天所攜帶的路條終於可派上用場
1329 上白毛山這段上稜路以前應該發生過森林火災,處處可見災後烙印在樹木上的痕跡。攀石踩枯木上登不難,唯須注意鬆動石塊和踩踏枯木的安全性
1339 接上從果園上登的傳統路線,左出果園登山口,右往白毛山。短暫休息喝水後,取右往白毛山續行
1347~1409 登頂白毛山(H1552M)三等三角點編號6408號及山字森林三角點,山頂平台寬廣四周為雜木林沒展望。休息、點心
1411 崩壁2
1413 崩壁1
1425 急陡拉繩
1506 出登山口續行產道
◎白毛帶大夥逛產道看吊橋、果園看果樹、河邊賞攔沙壩約30分鐘
1608 白鹿吊橋接駁車停放處

◎後記:
感謝週三隊各位先進披荊斬棘,開闢此路線。讓我們迫不及待,撿現成搶頭香去嘗鮮!再次謝謝!

◎參考資料:
tommy的個人空間
http://www.sumca.idv.tw/ss-xs/?178/viewspace-678.html

阿冷山,次郎山, 白毛山連走記.....羅大哥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8010

◎更多的照片請移駕至下列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yfypaper-alan/article?mid=2436&prev=-1&next=2420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白毛兄: 您覺得我們路開的還可以吧! 許多拌腳卡頭的一律用鋸子伺候,這是連大眾化路線都沒有的服務. 希望您會喜歡. 另外, 我們一行人也覺得1518峰比次郎高又沒名號, 決定封它叫太郎.
  • 我們是4/29當天走阿冷山並在溪床疊石的愛山協會山友 很感謝我們的辛苦在第2天馬上讓你們派上用場 登山互助又一樁啦 有緣山中相見 對你們的資料我獲益良多ㄛ 謝謝啦
  • 羅大哥您好: 谷關七雄只缺白毛山完登,常常想像要用什麼特別方式來摸【白毛】的基點。近期得知週三隊計畫打通阿冷前峰通往白毛山這條稜線,讓我心動不已,但深怕自己能力不足拖累行程,所以不敢報名參加。 如今循著週三隊各位先進闢路的足跡,悠遊在蒼鬱林蔭中享受著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成果登上白毛山,也算是一種很特別方式! 太郎、次郎 唸起來像日文名子,稱呼它們為兄弟,真的有夠速配!只要別跟釣魚台扯在一起,應該沒人會反對。
  • 白毛、半斤兄 你們好強喔馬上跟上週三的腳步, 又加強把路條補齊全, 讓後來的隊伍更安全, 新的路徑很需要一波又一波的隊伍去利用, 把路徑踏加強的更清楚更安全。
  • 黃兄您好: 每次到中部登山,此地山友總是讓人感覺熱情有加。本次過攔砂壩後下溪谷,沿溪旁直行,走在最前面眼尖的白毛發現不用渡溪,馬上轉頭高興的告訴大家,同時心裡開始納悶,週三隊之前紀錄都是兩次過溪,而今溪旁裸岩處平白無故多出一路徑。昨日看到登山紀錄後心裡疑惑終於解開。再次謝謝你們!
  • 火山兄: 這條循稜路徑,沿途景致變化萬千,路程適中,非常值得一遊。全段縱走只有(次郎)到(白毛)此段要稍加留意下列:1.崩塌地,沿崩塌地旁行走時要注意踏點。2.芒箕區,陡下鬆軟濕滑的地面,要小心。3.接上傳統路線前,攀石踩枯木上登,須注意鬆動石塊和踩踏枯木的安全性。路徑開闢及路條佈置方面,處處都看得到週三團隊 專業、效率、熱忱、用心的地方。所以稍加注意行進方向應無迷途之慮。
  • 誠如風林火山兄所言: 新的路徑很需要一波又一波的隊伍去利用, 把路徑踏加強的更清楚更安全。 如此週三隊從規劃到辛苦開路就值得了,本次踏勘除了全隊Team Work,感謝鉦祺找路砍路最辛苦‧
  • 大ㄎㄚ兄: 好久不見!好路線就像好人一樣,永遠不會寂寞。各位開路先鋒,揮刀清理植披、處理殘枝、修整路徑、綁上路條、鋸開倒木、鑽芒草、壓芒箕,整日運作不求回報,真是辛苦你們了!
  • 請問到白毛叉路是阿冷山前峰往前一些那條稜線嗎? 6/7走到此沒看到叉路,又沒看到路條,時間已是1330,只好放棄,原路折回.
  • 老兄: 阿冷山前峰續往前行約3分鐘,抵一小鞍再往前幾步為一小山頭;鞍部及小山頭高點右轉(西向)都可接往次郎山的上稜路徑。叉路口,因怕山友誤入,沒有綁路條,但轉入後即可看見路條
  • 半斤兄的敘述與現場非常吻合! 當天與謝兄分手後,在阿冷山頂待到約 13:40 才離開.回程時在前峰前的小山頭左轉,並走了約 200 多公尺,探了一下往白毛山的路徑. 起初布條很少,後來就比較密. 返回的最後一段走了不同的路線,沒上到小山頭,而是直接回到小鞍部. 這樣綁路條的作法是比較理想的,可以避免山友誤闖. 尤其爬阿冷山走到小山頭前的鞍部時,往白毛山的路線是直行的,而往阿冷山卻要左轉上小山頭. 所以在小鞍部時,如果往白毛山的路條綁得很多的話,落單的山友很有可能就會朝白毛山的方向去.
  • 謝謝半斤兄和a507732的說明,找機會再去一趟. 順便講一則笑話,提醒和我IQ同級的山友: 6/7第一次登阿冷山. 感謝台中愛山會舖設墊腳石,方便後進. 走過墊腳石,看到右山壁有條繩子,以為是登山口..... 和同行阿東2人,就給它攀繩上去啦!足足找了20分鐘,找不到路.... 還好a507732的中興大學3人組路過看到大叫: 你們在崩壁上面幹嘛!好危險!登山口就在前方40米!
  • 6/27總算完成阿冷_白毛連走. 看到千岳俱樂部>週三隊? 桃園五四三>白毛自組隊? 大自然 三隊的路條,謝謝你們! 全程0645~1645,約10hr. 接駁車可在台八20.9k過水壩,儘量往白毛山登山口開,可免踢水泥林道. 最後一程,從白毛山腳上攀到白毛山南徑,要保留一些體力. 早點出發,以免摸晚黑. ps 阿冷過景觀點稍前長一葉蘭處有虎頭峰,我們3人有2人被叮,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