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2/12/6
大茅坪山【補中6森林點】、大坪頂山【總督府第三號庄界石】、大克山南與千兩山西南-苗栗基石巡禮篇【順訪卓蘭古蹟】
日期:111.12.04
12/4到苗蘭的卓蘭與泰安找幾顆新找到或遺漏的基石,第1座為大茅坪山,農場的工寮停車入開墾地走110公尺,即見到森林三角點與樟林地界47號,2顆基石緊靠著水泥大水塔,此山曾來過因山友找出埋土的補中6森林點再度造訪;第2座為大坪頂山,農苗卓33號農路走3.1K停車,開墾地鐵絲網旁走150餘公尺,即見到大坪頂山圖根點、此點曾來過,上山只要5分鐘,山友新找到1顆台灣總督府第三號庄界石,於距離圖根點約35公尺的竹林內找到;第3座為大克山南的山字水泥柱,此行走白布帆砲台古道口上山,前段為小水泥路,後段順稜行路況極佳,走39分鐘即抵達基石;第4座為千兩山西南的山字水泥柱,登山口於中象道路的7.15K的鞍部,取千兩山步道走150公尺即抵達基石,上山只要4分鐘;今日走了4座山,順路造訪卓蘭地區苗栗縣政府指定的4處古蹟,分別為卓蘭軍民(昭忠)廟、卓蘭詹氏繼述堂、卓蘭國小日式宿舍與林務局大湖工作站卓蘭辦公室。
一、基石簡介:
由台北走國道1號南下至三義交流道下、接台13線南行,左轉140線往西走10.9K,左轉台3線往北走0.27K;右轉中正路走1K卓蘭市集叉路【0K】,右轉河北街走0.25K,左轉卓林街上山至2.25K叉路,取直前行至2.9K農場叉路,電桿為「風孔幹15」號;取左未上鎖的鐵門農路走取左上走
由義工陪同入開墾地往上走
2、大坪頂山:位於苗栗縣卓蘭鎮,標高60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與台灣總督府第叁號庄界石;座標分別為236096 2688656與236131 2688658。
由卓蘭鎮公所走苗58線往東南方向行至3.05K叉路【0K】,左轉農苗卓33號農路往內灣國小方向至0.25K叉路,取左續行至0.65K叉路,仍取左前行至2.65K叉路;取直續行至3.1K停車,電桿為「坑頂幹67」號,右側的開墾地有鐵絲網圍籬,直線距離基石只要130餘公尺。
取左農場鐵絲網邊前行、隨即進入農場內順著鐵絲網邊走約
此回再來係為了小楊等山友新找到1顆台灣總督府第三號庄界石,退回約
大坪頂山資料尚有顆大理石的省府圖根補點,但已開墾過且正在興建大型鋼構建築應已遺失未尋找;此山往返費時29分鐘,停車處東北面眺望大克山連稜山頭。
3、大克山南:位在苗栗卓蘭與泰安交界,標高751公尺,山字水泥柱與保安林水泥柱;座標240241 2688406。
由大坪頂山出140線30.8K叉路,左轉140線往東走4.8K叉路,左轉白布帆產業道路走0.25K停車,高
10:54取右僅能通行農用搬運車的小水泥走0.1K。
10:55砲台古道0.1叉路,附近有根「大克山-白布帆1號救援樁」,右轉農路陡上;沿途視野佳,俯瞰大安溪與卓蘭等地區,東北面眺望大克山連稜,南面為觀音山尾稜與尾文坑等山。
11:02砲台古道0.35K的苗圃叉路,有個大水塔;取左僅能通行機車的小水泥路進入苗圃。
11:07大克山-白布帆2號救援樁。
11:08路右廢棄工寮。
11:15小水泥路0.9K路底,隨即有「大克山-白布帆3號救援樁」,入山徑走約65公尺。
11:18稜線大空地三叉路,高642公尺,右線出白布帆大橋西口登山口;取左順稜往大克山,隨即有一廢棄水泥水塔,山徑一路陡上,路況極佳陡峭處有繩可拉。
11:27大克山-白布帆4號救援樁。
11:33△大克山南,高751公尺,山字水泥柱與保安林水泥柱並列,於路右竹叢中,前有個大空地休憩平台,還有「大克山-白布帆5號救援樁」;續行山徑通往白布帆砲台與大克山3-4024,大克山前走另一路線上山非今日目標;上山走39分鐘,有數位山友於此休憩,休息吃點東西。
11:52原路回。
12:07回到小水泥路終點。
12:23回到砲台古道入口,回程走31分鐘;此山累計爬升
4、千兩山西南:位在苗栗縣泰安鄉,標高1129公尺,山字水泥柱;座標2429062697017。
由白布帆左轉中47線(東崎路二段)北行至士林壩的農民市集午餐,餐後續行中47線(東崎道路)往北走1.9K,取左下過象鼻大橋走1K象鼻部落叉路;取左中象道路上山走4.25K停車(7.1K處),路左有中象道路象鼻段標示,左土路可通往細道邦山,基石直線距離只有
取右千兩山步道行,步道樓梯草茂盛頗為荒涼,步道走約
今日走了4座山(有6顆基石),其中2顆曾走過,尚有4顆新的基石入帳。
二、古蹟簡介:
12/4到苗蘭的卓蘭與泰安找幾顆新找到或遺漏的基石,順訪卓蘭地區苗栗縣政府指定的4處古蹟:
1、卓蘭軍民(昭忠)廟:卓蘭鎮老庄里1鄰2-6號
清光緒十一年(1885)清廷派遣1萬3千2百餘名的湖南軍團(湘軍),進駐大缺山(大克山)下與原住民對抗,戰事平息後於光緒十三年(1887)時將戰歿官兵合葬在當地山丘並豎碑石;戰後民國48年(1959)地方人士為感念湖南軍團因保衛鄉里而犧牲,集資興建「軍民廟」,並將舊時的陣亡官兵碑集中豎立於「軍民廟」前後以慰忠魂,民國72年(1983年)重建新廟即「昭忠廟」;前方舊廟為軍民廟,廟後豎立41塊碑石,舊廟整修中有圍籬,廟埕左側原立尊神蛾雕像已被敲毀,傳聞為劉少斌將軍的軍魂顯靈幻化為神蛾的這段典故。
2、卓蘭詹氏繼述堂:卓蘭鎮信義路14號
詹氏繼述堂為卓蘭詹氏家族的祠堂,始建於光緒11年(1885年),其後歷經三次整修、增築或重修,最大特色為擁有的14塊匾額,最重要為位於神龕上方的「欽點御前花侍衛」豎匾,鎸刻有光緒十四年元月吉字樣,古味十足的祠堂,逐一觀賞年代久遠的匾額。
3、卓蘭國小日式宿舍:卓蘭鎮新厝里94、95號
建物大約興建於大正元年(1912年)及大正3年(1914年),原為「罩蘭公學校」的二間宿舍之一,民國103年(2014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後客委會補助修復做為「客家詹冰故事文學館暨饒平客語園區」,看來為嶄新的木建築古味盡失,反而隔壁76號的木屋較有古意。
4、林務局大湖工作站卓蘭辦公室:卓蘭鎮中山路114與116號
此建築始建於日治時期,當時為卓蘭地區林墾辦公兼住宿建築,戰後由臺灣省政府後接收,原稱「臺灣省農林廳林產管理局新竹山林管理所大湖分所卓蘭辦公廳」,現改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大湖工作站卓蘭辦公室」,外表看來很古老的木造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