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樓峠山、古道武藏、久保久集稜↖↗林道(大O連環打通)…+戶亞宇山….開闊與風情
中央山脈南大武山….衣丁山…主稜以西;屏東縣來義鄉這塊瑰寶,蘊藏著諸多人文歷史地理背景
這兩個月有機緣回到這區段重新找尋…
經過的地方
來義林道主線:全程12k終點苗圃
真雅社山:(810m森林點)來義林道4.85k登山口(大武藏山西北稜)
久保鞍部:古道閘口,久保山南久保山鞍部,我們從來義林道支線把它打通了
久保山:
久保棚集稜線:簡稱久集稜線,它的下方就是來義林道支線
來義林道支線:主線2.4k右叉進入,它的上方就是久集稜線,和風下視野佳林道,這幾次探勘之入口
1117峰:另稱久集山
水3離溪溝::這行跡圖的駐點,往右開新路抵久保鞍;往左開新路久藏鞍
久藏鞍部:最美麗寬廣的鞍部,中級山極品鞍部
南崑崙坳古道:
大武藏山:沒有基點,每天天晴在南部可以看到山頭,狀麗寬闊,諸稜線分明
峠藏鞍部: 這鞍部寬廣約六坪大,這裡接峠山、古樓舊社、大武藏山及大武藏山東南稜(1466峰)
峠山:
古樓舊社:
找尋武威山茶:
以上文內續說明
(一)2008年1116
來義林道支線→久保鞍部→久保棚集稜線→陡下到來義林道支線,「倒6」字路線探勘
2008年11/16
一行共七位
來義林道支線→久保鞍部→久保棚集稜線→陡下到來義林道支線
「倒6」字路線探勘成功
另篇同行伙伴LEON
2008_1116_來義林道支線上久保山
http://www.wretch.cc/blog/leontsai/20801080
※※此來義林道支線,視野及海拔高度,適宜健行;
※※林道有山豬打滾與啃食痕跡,請注意
(二)2008年11/29
來義林道支線→久保棚集稜線,倆條支稜O型走,本日探查成功
與David等五人
從支稜甲(林道支線的7777棚集山登山口大工寮→久保棚集稜線)
→走久保棚集稜線(20分鐘)→
支稜乙(久保棚集稜線→林道支線的有路底似可上稜線)
全程費時三小時
※※這兩條支稜有獸夾請小心
(三)2008年1207
來義山區--戶亞宇山南稜,(來義吊橋起登)
開新路探勘成功
南稜在廢產道上有150度中央山脈展望度
南大武、來社、茶仁、衣丁、峠山、大武藏以及久保山,就在你的眼前展現他的雄偉與風情
如果不嫌草長,想留點汗,回顧幾十年前農地,看看現在廢耕的模樣,是值得走走的
※此行去程因重新開路,一個人花了整整五個小時
回程快多了花了兩個小時
戶亞宇山個人這些年分別由東稜、北面、南稜共去了四次
※※約幾年前南部登山隊伍,大車有辦理從來義吊橋起登之活動
(四)2008年1214
大武藏山西南稜(探勘)
繼上週戶亞宇山南稜探勘完成後,本週繼續來義山區,(原規劃天氣不明朗的花蓮塔山取消) ,在南部以我們這種散客
探勘是件孤單事
但山在那邊
"我清楚不要甚麼"..David說
想去那邊
12/14我們六人重走來義林道支線到久保鞍部
發現許多不同顏色新增布條,十分高興總算先前的探勘有開花了
我們繼續往東北邊探勘發現了古道....
南崑崙坳古道
我們發現後頭有更大空間
我們知道還會再來
......
謝謝伙伴們大家情與義共挺
(五)2008年1218
來義林道支線→大武藏山→峠藏鞍→古樓舊社
本日12/18
與楊兄兩人
從大武藏山南面古道(沿西南稜南面)登頂大武藏山成功、
上峠藏鞍部,之後往古樓舊社約5分鐘;
另溪谷直上久藏鞍部開新路成功(原U型路線改成一型)
開新路雖然辛苦,在支線林道及古道上微風送涼,最感舒服時刻
後記:
這區域生態豐富,又有前人遺跡歷史背景,個人一直以敬山之心進入這領域
還有很多圖文,有興趣再繼續補充及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