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復興尖山[完登復興三尖]

活動日期
2012/6/7 - 2012/6/7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2
類型
» »

       北橫復興三尖-夫婦山(1870M)、復興尖山(1852)、那結山(1520)為北部有名的中級山,這三尖僅單攻就不輕鬆了,要完登此三尖難度雖不高,但其車程常令人裹足不前,其中又以復興尖山為最(北橫59K);此三尖夫婦山可與拉拉山連走,尖山可與巴博庫魯斯山連走,那結山可與鳥嘴山(內或外均可)連走,但均為山高路遠且有接駁的問題,且是健腳走的行程,除此之外更有再加碼的"超人"的行程。
       台灣的三尖有高「百岳級-中央尖山(3705M)、大霸尖山(3492M)和達芬尖山(3208M)」,中級山「復興三尖-夫婦山(1870M)、復興尖山(1852)、那結山(1520)」;岩場「五寮尖(639M)、黃帝殿(593M)、筆架連峰(585M)」,平「平溪三尖-薯榔尖(622M)、石荀尖(520M)、峰頭尖(582M)」,低「內湖三尖-忠勇山(327M)、圓覺尖(292M)、鯉魚山(222M)」,三尖中以內湖三尖最平易近人,可一次輕鬆連走,平溪三尖健腳者亦可連走,其他的三尖就要分次了;復興三尖曾走過夫婦山與那結山,三年前登巴博庫魯山時就想完登尖山,無奈後來腿疾在身,去年年底開了刀,術後體力漸恢復,正想圓夢時天氣卻轉壞,直至今天氣象尚可那就出發吧...
        開了近二個半小時的車終於到了登山口,整裝後出發,停車處和尖山的里程約4.2公里、落差700公尺,網傳登頂要190-210分鐘,其實今天的體能狀況不是很好(距上次登山己十天),但這一天己等了三年了,再怎樣也要跨出這一步,一開始就是急陡坡,上到第一個小山頭再下個小鞍,到此第一段陡坡還沒完,在第二塊尖山銘牌處接著陡上,到了巨木林才走了1.1公里、爬升了285公尺,第一段的急陡坡在此算是結束了,接著是約1公里稍緩一點的第二段爬升,上到1689峰的下方又爬了230公尺,從登山口到此爬升了515公尺,但不要高興太早,過此是往下的山谷,這段路還蠻長的(約1.5公里)而且是沼澤地,走這段路穿雨鞋才是王道,第三段是最陡的要手腳並用(約0.7公里、爬升190公尺),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高點,才知不是山頂,前面還有一個小山頭,穿過箭竹林後抬頭一看,天啊!尖山還在前面,筋疲力竭地登上了尖山,比我晚二小時起登的山友,早就喝完茶悠閒地在拍照,雖然花了四個半小時才登頂,此時也起了山嵐,空有絕佳的視野卻什麼都看不到,但是還是很高興,因為這是.....
0435 下國道三關西交流道(新竹-公道五道路-快68道路-芎林-國道三)
0438 市內早餐及買中午的簡餐
0452 續行,走台3-台3乙-台4-台7(北橫)
0635 北橫近59.5K稜山登山口停車(正好可停一部車)
0656 整裝後往回 H1151
0658 尖山登山口(約在北橫59.4K) H1153,一開始就是陡上
0736 寛稜 H1337
0739 稜上的巨木
0745 小鞍 H1323
0750 第二塊尖山牌 H1345,由此為第二段陡上
0757 眺望對面的稜山 H1371
0812 休息 H1446
0821 續行
0838 大樹幹 H1542
0842 巨木
0844 參天的巨木
0909 庫魯山叉(左上約60-80分鐘) H1672,叉路口在1689峰下有小塊空地,
     到此己爬升了521公尺,但續行是往下,待會不知要吐回多少?休息
0920 續行,往尖山還要90分鐘
0926 網傳的沼澤越來越多了 H1668,擋道的大倒木也出現了
0928 要通過沼澤只能往邊邊走
0945 鞍部 H1626
0956 崩壁 H1640,很安全且可觀景
0956 眺望上巴陵、夫婦山
1001 續行還往下?也出現箭竹林了
1014 礙子 H1671
1018 又是擾人的沼澤 H1672
1043 終於看到加油牌了,還有40分鐘的硬斗的路,就地休息
1048 加油牌 H1690,己聽到後面有山友的談話聲
1101 被後面二位山友追上,一問他們比我晚起登二小時,後面還二位,是他
        們太強了還是我太差了?
1110 石塊急陡處 H1765,選錯邊應取左,在此二位女山友也到了
1114 讓路給山友先行
1119 回望來時的稜線 H1792
1127 高點 H1829,只是一個假山頭
1132 第二個假山頭 H1846
1135 復興尖山三等6231號三角點 H1857(1852),山頂視野良好但此時霧芒芒
        什麼也看不到,真的快累斃了,分享山友的登頂酒與零嘴
1147 與山友合影,左邊這位占哥是加里山常客(100座次以上)
1149 左邊這位蒲公英大姊是完登百岳的前輩
1215 今天是小弟完登復興三尖也是第500座次的山(首登第455座)
1216 山友要順登庫魯山先行,本來我計畫也是如此但今天狀況不是很好就此
        打住,既然有緣相逢且相談甚歡,當場承諾下山後去接他們
1230 經過呼吸治療後下山
1331 回到崩壁看著腳上的爛泥,回程己無力閃躲了,低頭看路看的脖子有點
        僵硬,休息
1340 續行
1409 上到庫魯山叉路,再來就是陡下了
1422 下到巨木區,休息
1428 續行
1459 過小鞍上至小山頭
1509 急陡坡 H1313
1531 回至停車處,換裝後致電山友,他們己接近林道了
1542 取車往55K,兩分鐘後山友來電己到登山口,稍後接他們取車
1608 互道珍重再見

 全程8.4公里、落差701公尺,總爬升895公尺、總下降875公尺、費時8小時35分鐘(休息觀景100分鐘)

精彩的照片解說及GARMIN.gdb 檔及EveryTrail  請移駕小弟佈落格

http://blog.xuite.net/yang5757/blog/61015938


蒲公英前輩-2012.06.07熱帶雨林風情畫:【復興尖山→庫魯山→庫魯山南峰】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有關”庫魯山”是否是”萱源山”之討論,請見下篇︰

    庫魯山、光葷山、雪霧鬧山、夫婦山西峰與拉號山東南峰-桃園復興基石巡禮篇14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314B5CF9AEC3A19113F6CAA6F539A66221F0B975EF595FE5

    熱帶雨林風情畫:【復興尖山庫魯山庫魯山南峰】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314B5CF9AEC3A19113F6CAA6F539A662AFFA3E14799F5F47

     

     

  • 有關”庫魯山”是否是”萱源山”之討論,請見下篇︰

    熱帶雨林風情畫:【復興尖山庫魯山庫魯山南峰】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314B5CF9AEC3A19113F6CAA6F539A662AFFA3E14799F5F47

     

     己拜讀,也感慨我們"台灣人"近一甲子在"幹什麼",為何還要引用"日本人"的資料呢,這不是很奇怪嗎。
     愛台灣就自己來命名.....

  • 也感慨我們"台灣人"近一甲子在"幹什麼",為何還要引用"日本人"的資料呢,這不是很奇怪嗎。 愛台灣就自己來命名.....

    清朝時期還沒有建立現代化的圖籍,可引用的不多,日治時期接受西洋化,就開始建立全面的台灣地形圖,諸多山名都是較近平地漢人有"漢名"的,就直接用"漢名"(也等於日文漢字),較深山是原住民領域,沒有"漢名"就用當地原住民稱呼,以日語拼音拼出原住民話的山名,有些山連原住民也沒有稱呼的,盡可能用當地原住民部落名稱來命名,所以除了少數原因如將玉山改名新高山,雪山改名次高山...之外,我們現在引用就是"台灣人"命名的資料(只是記載在"日本人"建立的台灣地形圖上而已),當然"台灣人"近一甲子也有在"幹什麼",也建立全面的台灣經濟建設地形圖,歷經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1985~(第四版)2003,就請盡量使用運用來愛台灣。

    平常心看待,你收集那麼多豐富的三角點基石資料,十足就是"日本人"建立的產物,不是漢人或原住民"台灣人"的原有產物,喜歡就好。

  •   十足就是"日本人"建立的產物,不是漢人或原住民"台灣人"的原有產物,喜歡就好。
    --------------------------------------------------------------------------
    前輩您好:
                小弟自從知道那是"日本人"建立的產物,就很少為了"基石"去爬"鮮有人去"的山,也不再去專程去找"平面"基石。
                小弟個人淺見"1689峰"可算是貨真價實的一座山,主事者該給"它"命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