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補給站
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Keep
on
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首頁
登山
登山行程紀錄
路況回報
藍天圖集
祥馬圖集
流浪山裡的故事
裝備
裝備討論區
失物集散中心
黑市二手裝備
活動
登山補給站活動
登山團體活動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登山安全討論區
新手討論區
徵伴共乘討論區
自助旅行討論區
本站留言版
單車討論區
旅遊
台灣行腳
海外行腳
單車行程紀錄
自然
植物討論區
動物討論區
自然科學討論區
相片牆
精選相片
最新相片
戶外指南
登山安全
登山醫學
裝備報告
自然生態
登山路線
登山技能
登出
台灣登山論壇
首頁
論壇
台灣登山論壇
請問如何有效防止虎頭蜂等類的攻擊??
請問如何有效防止虎頭蜂等類的攻擊??
me09052003(風神阿丁)
2005/10/3
放大
縮小
神桌山區 登山隊遇虎頭蜂群攻擊 1死6傷
神桌山區的確"地窿蜂"真的很多!幾年前阿丁也被攻擊叮了好幾個包包!
腳部比較多處!手掌背面當晚腫的像麵龜!整個手熱呼呼的,因為我沒有去打針!
後來趕快去採,樓上自己種的落地生根葉子包紮!第二天早幸好消腫退紅!"地窿蜂"
它就住在神桌往象山方向路途中的竹林路旁,它的巢穴剛好築在登山步道下的路旁而已!如果登山遭受攻擊時!帶一瓶殺蟲劑!是不是能有效防止呢??或另有其他處裡預防方面知識呢?
風神阿丁敬上
0
0
0
0
P
P
排序
最新到最舊
最舊到最新
所有回覆
我個人喜歡用煙燻法火攻--進入危險地區打火機伺候.
建呈老弟的寶貴經驗是~~~~...... 我的經驗是 秋天是蜜蜂分巢繁殖的季節,其實碰到巡邏蜂就要小心了! 等他咬你第一口 真的就要閃了 (要不然他巡邏幹麻) 碰到虎頭蜂除了死定了以外 (有過敏體質的人 甚至只要一針就死了) 還有些可以做到的 例如登山不要插香水 不要穿鮮麗的衣服(不要把自己當花) 老生常談 最好不要打他 打死了 蜜蜂的味道 就會留在你身上那還是死定了 虎頭蜂大部分再黃昏的時候 都會一支支回家 那時候也是高峰期 我們抓蜜蜂也都是在那時候 就是等她們回家的時候 先觀察她們的洞口 在準備衛生紙或酒精棉 堵住她們 你就可以有蜂蛹大餐可以了 也可以用稻草燒煙灰 也有趨峰的效果 我曾經吃了半巢的蜂蛹 一整晚都睡不著 可知他蛋白質有多高說 如果沒水塘 記得找下風處臥倒 在草叢中 掩蔽住重要器官 不要讓蜜蜂聞到她們同伴在你身上留下來的味道 我之前出過一次勤務 我的當兵的袍澤 被咬了一兩下 就腎衰竭 提前退伍 一般最毒的虎頭蜂是黑腹胡峰 但這次的地胡蜂驚我我上次參閱而且我相信台灣的文獻應該還沒有記載 沒多少人研究 不過從山有口中都知道他可能比黑腹胡蜂還毒 且蜂窩一看就知道是蜂窩 但地胡蜂的很難察覺 就像毒蛇內的鎖鏈蛇一樣很難察覺 碰到的人 就逃之夭夭是正確的 我還記得 蜜蜂飛行的速率 垂直及平行速率不同 所以好像要趕快垂直往下 (往下會丁到屁股) 就可以躲掉了 就麻煩添丁大哥多轉 另外請參考這兩篇 http://www.sim.org.tw/journal/jour11-4/P11_147.PDF http://www.cgmh.com.tw/intr/intr2/c3150/bee.pdf 另外阿妹說的 我知道ㄉ是 被鋒頭刺到後 必須趕快用氨水 沖洗 氨水 就是 當場ㄉ尿液 用尿ㄑ洗傷口 暫時解救方法!
hsh5571(mouse)大大: 用火攻似乎能有嚇阻作用!但黑胡蜂是築在地上為巢,在眾多的人走過以後,驚動了它而出來攻擊後面的來人!用火攻還來得及嗎?請您把如何預防教給大家使用!謝謝您..... 阿丁敬上
問一個很蠢的問題.. 我沒被蜂追過.. 想請問快跑跑不贏蜂飛嗎? 看了那麼多前輩的經驗(用搜尋找到很多舊資料),我只想到如果我身上什麼都沒帶,比如三少提到可用樟腦油噴劑等噴灑蜂跟噴自己,藉此迷惑蜂,或有人提到可用衣服、外套,甩一甩後丟出去誘敵,附近又沒草叢、水坑等...我想唯一可以自保的就是快跑吧?? (如果有小背包還可以誘敵,如果是大背包,先丟了再跑先~~)
抱歉囉 我是那個建呈老弟 有打錯一些字 害添丁大哥轉寄真不好意思 以下是修正的文: 我的經驗是 秋天是蜜蜂分封繁殖的季節,票選新女王 當你碰到巡邏蜂 其實就要小心了! 等他咬你第一口 真的就要閃了 (要不然他巡邏幹麻) 碰到虎頭蜂除了死定了以外 (有過敏體質的人甚至只要一針就死了 而且被蜂類盯過的傷口很噁心很難看) 好像黑腹胡蜂一般人被定叮三隻就有生命危險 被叮過絶對沒有免疫力 不要聽別人亂說 他只會增加你體內更複雜"脢"的反應 反而更危險 更容易過敏 以前被叮過再被叮一次 病情情況有可能會更嚴重 不要因此延誤就醫 預防方面的話還有些可以做到的 例如登山不要擦香水 不要穿鮮麗的衣服(不要把自己當花) 老生常談 最好不要打他 打死了 蜜蜂的味道 就會留在你身上 那還是死定了 蜂類飛行的時候會釋放一種費落蒙 所有的蜜蜂會跟著那種費落蒙一起抓狂 虎頭蜂大部分在黃昏的時候 都會一隻隻回家 那時候也是高峰期 我們以前在消防隊抓蜜蜂也都是在那時候 就是等她們回家的時候 先觀察她們的洞口 再準備衛生紙或酒精棉(酒精會提高巢內的溫度 聽說蜜蜂會因此昏迷) 等她們全部回家 再堵住洞口 你就可以有蜂蛹大餐可以吃了 我曾經吃了半巢的蜂蛹(蜂蛹麻油炒蛋) 一整晚都睡不著 順帶一提 (蜂毒注入高梁酒裡面在台灣的民俗療法是一等一的補品) 可知他蛋白質有多高說(高蛋白補品) 茅草燒煙灰 有趨蜂的效果 而且非常顯著 但一定會來不及 最好的方法就是跳水塘 通常蜜蜂嗡一嗡就走了 如果沒水塘 記得找下風處臥倒 在草叢中 掩蔽住臉部重要器官 就是讓虎頭蜂不要太好飛 不要讓蜜蜂聞到她們同伴在你身上留下來的味道 我之前出過一次勤務 我的當兵的袍澤 被咬了一兩下 就腎衰竭 提前退伍 至於打一一九求救的那個人 活活被叮死 其實他是要跳厓自殺 台灣共分四種胡蜂類吧 都是用外型來區分 什麼黃腹 黑腹一大堆的 我只知道最毒的虎頭蜂是黑腹胡峰 這次的地胡蜂我以前曾經找了一下文獻 我相信台灣的文獻應該還沒有記載(不過台灣全紀錄有拍過) 沒多少人研究 不過從山友口中都知道他可能比黑腹胡蜂還毒 就等待有心人研究 且蜂窩一看就知道是蜂窩 但地胡蜂的家很難察覺 就像毒蛇內的鎖鏈蛇因為稀少 所以很少人研究 血清到現在還沒研究出來(還在臨床試驗)是一樣道理 碰到的人 逃之夭夭絶對是正確的 我還記得 蜜蜂飛行的速率 垂直及平行速率不同 所以要趕快垂直往下 (往上也是可以啦 不過會叮到屁股) 就可以躲掉了 以上文章純乃個人經驗 可能有轉述錯誤 歡迎大家強烈指證 如果大家對胡蜂有興趣的話 歡迎來函討論(
[email protected]
) 還有各位山友若想研究有關醫療救護的訊息的話 大家可以報名 EMT 1 2 這套課程對各類毒物有詳細的介紹 又國內對毒物有研究的單位 首推 台北榮總及台中榮總 萬芳醫院也有血清(可是上次問好像還少龜殼花的) 有問題可以多問問 行政院委託台北榮總毒藥物諮詢中心的人員(02-28717121) 被胡蜂叮咬 其實 什麼氨水都只是緩解而已 還是趕快就醫最重要 如果能給氧那是最好 趕快透析血液通常都有救(山上打一一二) 還有一點 市售有很多防蜂藥還有噴劑 也可以參考 但本人推薦 OR 有出一款面紗 大家可以買來看看 保護效果蠻強的 想知去哪買也可以來信研究一下 希望不要有這種不幸事件再發生了 may force be with you
哈哈!如果大家像妳這麼聰明又這麼會跑! 我想也不會有人被叮!被叮到死! 最好的實驗就是以後你碰到蜂鍋的時候! 去挑戰看看!看你跑得快!還是它飛的快! 記得把經驗帶回來給大家喔!呵呵!謝謝!
有次在霞山稜線上一隻巡邏蜂過來拿帽子當球拍, 噗一聲掉地上, 為免反擊, ................ 有次在錦屏山瞭望台二隻巡邏蜂過來, 正在吃中餐, 不理牠, 盤旋一下, 走掉了. 如果帶一支羽球拍在身上, 舞出獨孤九劍, 一輪劍花罩住身形, 三尺之內蜂群不得近身...........不知是不是在做白日夢
這是個熱門話題,尤其是每年10月新蜂王產生時,重新洗牌劃定疆界 一番殊死戰是必然的,登山健行在這個時節千萬小心 別誤闖其自然領域 既然LEoN提到年老體衰的我,當然要回應一下 偶是跑不動的啦,偶也從來沒跑過, 有興趣的話請到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網站/留言討論區/蜂蜂不相憐參閱 http://www.mtrescue.org.tw/forum/forum_main_03.php?MainTopicNo=&SubTopicNo=5&SubjectNo=10 感恩咧
為了防止虎頭蜂攻擊,偶會打扮成一隻大蜜蜂,還挺了一個啤酒肚,如此偶相信就可以避開攻擊了吧!可以參考看哦!---------對不起!不要打我!哈哈-----
....
因為我對於之前那篇討論串中您提出的一串問題覺得很有興趣^^" 山難救助協會我有註冊~來去看看!!
黑色或其他顏色的塑膠袋或輕便型雨衣把整個人套住 有效嗎
蜂討厭黑色, 應換成白色. 即使是塑膠袋應也會刺穿, 很久以前看電視沈文程拍去摘虎頭蜂窩, 連橡皮手套都刺穿.
第一個被咬到的人要趕快喊〞有蜜蜂!〝並趕快跑離現場,免得後面的人被叮。上回我在大保克山被土蜂叮到大腿,就立刻抽筋,土蜂甚至追了30~40公尺仍不肯罷休,真恐怖!
我被胡蜂釘到才發現我好像踩到牠們的巢.(芒草) 我想說的是: 有時候根本沒辦法事先預防. 不過我的處理是遠離約十公尺觀望是否有進一步行動, 等蜂群稍散趕緊回去拿東西走人.
胡亂查了一些資料, 有不同說法, 暫且不管, 剪貼一下: (一)台灣常見的毒蜂有9 種:蜜蜂(honey bee)、熊蜂(bumble bee)、胡蜂(paper wasp)、姬蜂(ichneumon)、細腰蜂(sphecid wasp)、小繭蜂(braconid)、小蜂(chalcidid)、瘦蜂(ensign wasp)及蟻蜂(velvet ant),(有人將蟻蜂分在螞蟻類中,名為絨毛蟻)。其中最容易螫人的為蜜蜂及胡蜂(又叫黃蜂,大黃蜂或虎頭蜂)。其他毒蜂,勢力不強,較少螫人。 (二)膜翅類是對人類而言最重要的有毒昆蟲, 它們分二大類 1. Vespids: 包括 yellow jacket(黄蜂). hornet(大黄蜂) 和wasp(胡蜂, 虎頭蜂) 2. Apids: 包括 honey bee(蜜蜂), bumble bee(土蜂) 黄蜂造成最多螫咬後的過敏反應, 它們在地面或牆上築巢穴. 預防 〈1〉虎頭蜂的倒刺較短,可以連續攻擊,但因人的拍打,也常會將毒針斷留在人體,露在皮膚外軟頭就是毒囊,還可繼續射出毒液約三分鐘。 〈2〉在攻擊時選擇黑色目標,毛茸茸的目標,活動的目標,光線的刺激等。 〈3〉虎頭蜂不注意白色目標,不攻擊光滑的和平面的物體,例如戴一項淡色的帽子最好是膠盔,毛衣外面加穿一件風衣,裝備上不要露出有反光的器物,吃剩的甜食水果等要收埋起來,女性們不要擦香水等,都有防範之效。 外出旅遊或野外工作的人,要戴帽子、穿鞋子,穿白色黃褐色或淡綠色的長袖上衣和長褲。避免穿著有鮮花圖樣的,小山羊皮的或皮革製的衣服。不要使用美髮劑、香水、化妝品。吃剩的水果、果漿、用過的刮鬍液等都要收或蓋起來。曾經被蜂螫發生過敏的人員人,旅遊時應隨身攜帶腎上腺素抗組織胺混合劑,遇有被蜂螫時,不等症狀出現,立即自己注射。若能準備噴霧驅蟲劑以備不時之需更好。在蜂類容易發怒的時期,遊人應提高警覺。在林間行走,突然有一兩隻蜂在頭上旋轉時,顯示附近有蜂巢,最好繞行避開或者後退,不要揮打牠們,也不要跑。洞口有蜂或沒有人常進入的洞穴,最好不要進入。如果遇到蜂群攻擊,要用衣服或白色布包著頭部或全身,坐著不動,蜂群可能離去。若無白色衣物,可用手肘保護頭部,低下身子,慢慢走開(不要跑)。若有蜂群自後面追來,可用力拉歪小樹或樹枝,再突然放手,以反彈的力量打擊追蜂。手持衣服,在頭上旋轉,而後突然甩向一邊,這時追蜂追向衣服,人可利用機會向反方向躲避。若有紙類也可點火,或噴灑驅蟲劑,阻擋蜂群攻擊。儘量利用自然物,例如滾入草叢,潛入水池,或鑽入矮樹叢內,便可躲避。 虎頭蜂的費洛蒙是隨尾部螫刺排放在空氣中的一種警戒費洛蒙,如在順風情況下可立即招來大批攻擊蜂,一旦人體被螫傷,在傷口部位留下費洛蒙,就等於標定了目標,蜂群會集中攻擊,非常危險。 虎頭蜂不在高山,都是在平地至大約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區,有的築巢在樹枝上,有的築巢在地窟內,小的巢中有數千隻蜂,大的巢中多達兩萬餘隻蜂,每年在四五月間開始產卵,六七月間成蛹,八九月間成蜂,十月以後向外覓食,遇到食物缺乏時,同類中也會發生大欺小強驅弱的現象,冬季遇到寒流過境之後,蜂都不見了。 當我們再野外遇到蜜蜂在你四周圍繞時, 請先停下腳步, 等他徘徊幾週後自然會離去, 如果你有需要繼續向前, 當往前數十公尺時, 如果遇到數隻或是數十隻蜜蜂, 你仍然必須立刻停止, 當他們環繞數圈離去時, 你就不要在靠近了, 就要後退另外找路, 因為他們的蜂巢就在不遠處, 再往前, 就不是這樣客氣了 如果再遇到蜜蜂, 不論是在哪一階段, 一但你打了蜜蜂, 或是已被蜜蜂叮了, 就不要照著那樣的程序, 快速離開至少離開100公尺(一不同蜂巢大小會有差異), 它們就不會再追擊了, 停在那邊等他們離開只會招受更多的蜂叮.
嗯...說實在話的~ 我昨晚下班騎機車回家時 有認真考慮過要實驗.. 我可以自願當"烙跑"的誘餌 但我希望有後援... 比如當我跑不過快要被追上時 有人可以用火攻幫我幹掉蜂群@@" 甚至還想過,要準備很多種道具一一測試.. 目前很多經驗我覺得都是個案經驗吧~ 似乎沒有一份強而有力又樣本數夠的實驗數據來證實目前的處理狀況是對的, 大多時候是口耳相傳,而且是不是目前的處理方式都適用所有蜂類呢? 比如說,這幾天在找資料的同時,發現有文章說遇到蜂類攻擊, 可以跑到草叢或是樹叢,但我認為這有待商榷, 因為慌忙下衝進草叢或是樹叢,我想應該是很危險的, 有可能不小心跌落山谷,或被芒草下不容易發現的陷阱絆倒等等.. 甚至有可能荒不擇徑而迷失路途, 我唯一有經驗被蜂(應該是蜜蜂,因為被叮後並無大礙)叮過的 就是在樹叢中被叮到耳朵.. 更記得有一次上社團課時,社長說他去上外面野外求生什麼課的, 教練是告訴他們遇到蜂不要亂跑,要漫步走開等等(有很多文章也這樣寫) 然後後來換社團指導老師以他親身經驗說, 他卻說要快跑離開,跑慢的就會被叮的很慘, 他們說的我相信都對,但這是針對不同狀況所下的處置方法。 當你被叮了,最好不要呆呆待著,因為已經有費洛蒙記號了,要閃先! 所以我想因地、因時、因蜂制宜是很重要的, 不過就目前看到的文章來說,大部份沒寫的這麼仔細~"~ 話說這麼多,搞不好我實際遇到時,也是慌張的不知所措吧! >"< 希望我沒有機會回來分享經驗,因為我並不想真的遇到被蜂攻擊!^^" 對了,想順便問問諸位前輩,您在最高多少海拔上遇到蜂呢? 有超過2000公尺以上遇到虎頭蜂的嗎? TKS!
我目前想的到的(較高海拔的): 松蘿湖1218m(不會咬人) 待矢負山1354m,有蜜蜂(不會咬人) 我在南插避難小屋那邊也有遇到,1700多公尺了(不會咬人) 在多加神山也同樣是到1700多公尺都還有蜂跟著我飛(會咬人) 在低陸山頂,2160m,也有蜜蜂(不會咬人) 還有人遇到更高海拔的嗎? 會咬人的,當然趕快跑啦,被咬到可以腫起來兩天才消喔
我想LEoN的因地置宜與不慌亂的作法很重要, 這次的死亡事件並非被蜂叮到死, 以前國中必看的一部老師情電影, 畫面是老師脫光上衣給蜂叮以拯救小朋友, 這種誘餌法在我小小年紀時就覺得很不合常理, 應該是戲劇效果.(幫忙疏導小朋友應該是重點) 還有hunter說的帽子長袖或者有人提到用雨布雨衣等遮掩, 大概是第一時間的重要處理方式, 被叮到就跟毒蛇咬傷的處理方式類似...下山就醫OBS吧! 小時候常被蜜蜂螫, 通常是吃剩的西瓜引來一堆小蜜蜂, 不會主動叮人, 都是手賤的實驗精神. 至於築土洞的狗屎蜂也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但是山上的蜂就不一定了, 能閃則閃, 另外有一種牛虻很像蜜蜂又像蒼蠅叮人很痛.
原來多加神咬我的是牛虻阿 然怪覺的顏色怪怪的 不太像蜜蜂 我還有個疑問,是顏色吸引來蜜蜂還是汗水阿? 跟據我在山上的觀查,不管是啥麼顏色的,只要是我帶上去的 蜜蜂總是很有興趣一直在上面走來走去的 在松蘿湖見到最誇張的是,連蝴蝶也來了..伸出她的吸管..和蜜蜂一起..吸了我衣服的汗,吸很久..(見圖) 所以又開始懷疑是汗? 或是人類身上的氣味? 或者真的只是顏色? 我不知道
點我看更多
如需回覆文章,請先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