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Takeaway: 查詢氣象資訊不應只有氣象要素, 仍需更巨觀地找出當天的天氣系統

文章標籤
登山安全 新手

GarmininReach在各方推廣之後逐漸受到重視, 連帶地山友也注意到附帶的氣象預報服務, 以為可以進一步為登山帶來更佳的保障,於是查詢得知原來meteoblue是陸地氣象資訊的來源方, 但是細看氣象預報內容才知還是傳統的溫度,風力風向,降雨機率,天氣狀況,其實與最典型的氣象預報資訊並無差異,若認真來看資訊內容其實是很有限的,也正因此也常為山友抱怨氣象預報不準.

 

天氣預報有三個步驟: 1.掌握當前天氣形勢、2.預報天氣系統的轉變、3.預報相關的氣象要素』,前述氣象預報內容其實就是此語句中的氣象要素, 在預報流程上已經是下游階段, 無法對天氣系統轉變造成的影響做出預備方案,今年三月高山陸續出現雪季山難事件,回溯當時的氣象署預報內容,其實早已經提醒天氣系統上的轉變,可惜無法轉變錯誤的氣象預報刻板習慣.

 

完整的氣象預報資料蒐集有系統性, 而直覺式的片段隨手拾取即可, 7/27()8/24()9/21()的氣象預報一日密集班會手把手帶著您實際操作練習,進而補充完整的氣象基礎常識,詳細課程規劃請見 https://senior.104.com.tw/c/685976c3ceb094defee84e6b  

(也歡迎加入氣象與地圖-野外安全共學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weathermap  這是一個可以好好認真討論氣象等野外議題的地方)




文章附件

  • 三月高山雪季山難事件頻傳, 回顧當時氣象署發出的氣象預報資料可見, 早已經預告未來天氣系統的可能轉變, 可惜山友片段擷取氣象資訊習慣已經養成, 忽略去關注更關鍵性的天氣系統轉變, 只追逐氣象要素的數據變化
  • Garmin 各類裝置搭配的氣象app提供氣象預報內容, 與常見手機氣象預報基本相同, 皆為氣象要素, 對於未來天氣判斷其實功能有限.
  • Garmin裝置為了服務全世界用戶, 只能選用採取meteoblue全球預報模式的做法, 不需要遷就台灣特殊的天氣系統, 以及小區域卻有著崎嶇地形, 這其實是氣象資訊取用上的常見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