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崑崙坳解密-金崙三雄之那保山

活動日期
2017/2/25 - 2017/3/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4
類型
» »

《前言》


崑崙坳古道,清領時期第一條開山撫番道路。2016 年春節走訪白鷺金崙越嶺,除了過峠山之後一段不過百來公尺的平整疊石路,再無古道蹤跡。翻越衣丁山,循金崙溪南岸獵路,過諸野葛,也不見能修築六尺寬官道的地形。這次計畫從台東土坂產業道路進,渡金崙溪,上那保,出近黃,再探崑崙坳之謎。


《行程》


2017-02-25 ~ 2017-03-01

D1 土坂產業道路 - 張仁木山 - 砲台鞍部 - 大里力社 - 砲台鞍部

D2 砲台鞍部 - 1435m 獵寮 - 金崙溪支流 - 崑崙坳越嶺獵路 - 東方不敗營地

D3 東方不敗營地 - 金崙溪 - 那保山 - 那保東稜 1800m

D4 那保東稜 1800m - 托里羅 - 那保那保社 - 都飛魯社 - 近黃溫泉

D5 近黃溫泉 - 金崙溪 - 歷丘


《詳細記錄》


D1 土坂產業道路 - 張仁木山 - 砲台鞍部 - 大里力社 - 砲台鞍部


早起吃完早餐和接駁大哥會合,九點半在土坂產業道路終點(780m)分配「燃料」,和山神打過招呼之後,一行六人便往張仁木出發。張仁木何許人?張仁木不是人!而是一座山,奇怪的名字,我努力想把附近的 キニバリン 社(經建地圖稱之「納涼」,好個超瞎的翻譯,好個讓人心生嚮往的地名)和張仁木連結,實在太過牽強。


登山必備的『燃料』。


張仁木山海拔 860 公尺,雖只是森林點,護石卻十分講究。


中午來到海拔 850m 的砲台鞍部獵人營地,發現未開封的『台灣省』酒瓶。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於 2002 年改組為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推測此酒有 14 年以上歷史。這個酒瓶和山上眾多日治時期的酒瓶一樣,在數十年後將成為登山者玩味、搜藏的目標。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對我來說記憶還很鮮明,忽然發覺,當我們在山上尋找歷史的時候,日常生活身邊的事物,也都是歷史。


十四年以上未開封的台灣省酒瓶,裡面漂浮著『棉絮』,就不開來品嚐了。


卸下重裝之後,大夥踏著輕快的腳步前往大里力社(排灣語 Tjarhidrik,請不要問我怎麼發音),日人譯成 タリリク,中華民國稱之『大谷』。在往大里力社的路上,780m 左右的鞍部,發現超大的大平台。疊石平整,腹地廣大,正面中間有三、四公尺寬的石階,平台上有瓷片、藥罐、牛奶罐。這是日治時期的『gimen』(行政單位),有學校(大里力蕃童教育所,1912 年設立,1946 改制大谷國民學校)、衛生所、駐在所。


Gimen(行政單位)遺跡,規模相當龐大,可以想像二十世紀初期大里力社和大谷社有多熱鬧。


原本計劃在大里力社取水,見山谷頗深而作罷。早早回到了砲台鞍部,營地無水,幸有獵人藏水,萬分感激。夜晚下著小雨,圍著營火絲毫不覺寒冷,吃飽喝足後睡了。


D2 砲台鞍部 - 獵寮 - 金崙溪支流 - 崑崙坳越嶺獵路 - 東方不敗營地


七點用過早餐,和舊傷復發的夥伴道別,登山無法強求,無緣亦是緣分,期待下次同行。餘下五人沿著棱線向大里力山方向出發。在海拔 1250m 的大崩壁上,藍天來得正是時候,金崙三雄之一的大里力山就在眼前,渾圓的山頭漂浮在雲上,雖只有 1929m,完全是一個大山的氣勢。



此行不上大里力山,當然要看個夠。


過完崩壁,杜鵑平台赫然出現在眼前,盤根錯節覆著青苔,柔軟,舒適、奇幻,大夥躺在這裡享受陽光,身處卡通場景一般,暫時忘卻此去窮山惡水。


十點半抵達 1435m 的獵寮,在這裡和大里力山分道揚鑣,往北轉向獵路。在這個區域活動的傳說の獵人,號稱東方不敗,路徑刁鑽,但走來清楚舒適。獵路過了小溪溝後不見踪跡,只得自己開路,跌跌撞撞來到了補沖 39 西方約 700m 處(海拔 1350m)。陡下 50m 後康莊大道赫然出現在眼前,原來過溪溝後的獵路在下一層。輕裝往南探查,有一寬敞舒適的營地,過營地不久接上了小溪溝,竟是十多公尺瀑布(1304m),水量雖小氣勢不凡。


重回下背包處,時間既晚,只得放棄補沖 39。重裝上肩,向北陡下來到金崙溪支流(海拔 1156m),水淺好過,上攀不久便接上去年白鷺金崙越嶺的道路。沿著東方不敗的獵路向西,不久來到愉快的東方不敗營地(海拔 1328m),兩層樓豪華別墅,有水有火,心滿意足。


D3 東方不敗營地 - 金崙溪 - 那保山 - 那保東稜 1800m


照例五點起床七點出發,沿著獵徑繼續向西,上上下下幾個溪溝,危而不險,幸有獵徑可跟,暢行無阻。去年的石洞深潭,缺水而毫無生氣,祕境不只要地利,也要天時。


「晚水」潭今昔對照。因為有人航點打錯字,從此大家(其實只有我)就稱之為晚水潭。


金崙溪南岸獵徑大崩壁的下切點十分巧妙,若無指引難以發現。


十一點在海拔 1300m 處渡過金崙溪,眾人都無心上溯一公里從西南稜上那保山,更不願翻過那保山的三重峰,決定由此沿著崩壁西側上攀。陡上不過百來公尺,又見無所不在的獵徑,跟著來到崩壁邊緣,在海拔 1800m 橫腰渡過崩壁上緣後,獵徑不再清晰,且獵人不攻山頭,便由那保正南方 400m 處向北陡上。從沒想過優美、夢幻的杜鵑,竟是此行的噩夢。從獵徑終點到那保山頂,不過 150m 落差,我們鑽了一個半小時。爬到手軟,大腿派不上用場也就罷了,還會卡住,真是名副其實的扯後腿。


爬杜鵑爬到不知道在拍什麼。圖文並茂的登山記錄經常低估了難度,困難地形總是沒有照片。


下午三點,從金崙溪開始,經過四個小時的奮鬥,終於抵達海拔 1990m 的那保山。日本三等原點遺失,有一個很隨便的斷頭民國補點,工法草率,恰如民國政府的寫照。山頂飄著霧雨,沒有展望,寒風刺骨,吃完水果匆匆向東下山,距離東方的大崩壁還有大約 600m。天色既晚,天候不佳,眼看今日無法渡過崩壁,便在海拔 1800m 提前紮營,崩壁就在前方不遠處。幸有樹洞水和高科技濾水器,更重要的是還有噴火槍,勉強過了舒適(顫抖)的一晚。


有夠隨便的民國基石。


D4 那保東稜 1800m - 托里羅 - 那保那保社 - 都飛魯社 - 近黃溫泉


一早精神抖擻地向東過崩壁。在衛星圖上綿延一公里的那保山大崩壁,是在 2009 年莫拉克風災之後才出現的,初時只是一個小裂縫,2010 年逐漸擴大,2011 年六月大致已是現在的樣貌。崩壁實際過地形的部分不到兩百公尺,看起來雖壯觀,棱線支離破碎,但走來安全穩固,尚不及金崙溪南岸獵徑來得危險。


崩壁上緣『莫拉克牌』洗衣機洗過的杜鵑稜,走起來遠不如看起來嚇人。


那保東稜路況良好,過了崩壁再無障礙,第四日背包又輕,一路飛快下山。九點太陽探出頭,左邊是方屯,右邊是大里力,背後是那保,金崙三雄大團圓,美不勝收溫馨感人。過了海拔 1275m 的獵人營地,來到 1125m 的山豬池營地,拿出高科技濾水器喝個過癮,士氣 +100,不到中午已經到了海拔 996m 的托里羅。



左擁右抱方屯與大里力。


過托里羅之後稍向右轉,沿著棱線往東,在海拔 880m 下背包,輕裝前往那保那保社,罕見地坐落在斜坡上,土石流嚴重,許多家屋被掩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定居此處?看完那保那保社,回棱線續行不遠,明顯的路徑在海拔 850m 向北下稜,一路上新砍痕非常密集,我們也就跟著走了下去。這條神秘的路徑熟練而巧妙,朝著老五萬上標示的都飛魯社而去,我們有強烈的預感這是一條部落的傳統路。但是到了都飛魯的位置,只見駁坎,不見家屋。路徑在海拔 720m 輕巧地往北過溪溝換稜,若不是有路可跟,絕不會想到如此反直覺的走法。蕃地地形圖在這個區域大走山,包括那保山和整個東稜,都向東偏移了將近一公里,神奇的是,舊路和地形卻正確描繪,包括出那保那保社之後的向北下稜,和過溪換稜,精準更勝四十年後的老五萬地圖!



1916 年蕃地地形圖令人讚歎的精準(紅線為 2017 年航跡,半透明套疊等高線為台灣登山地圖 Taiwan TOPO)。1956 的地圖(俗稱老五萬)則非常概略,也沒有呈現雙股稜,甚至連托里羅都沒畫。


沿著明顯路徑一路向下來到海拔 470m,這裡距離溪床落差還有一百多公尺,但已經可以看到寬達一兩百公尺的金崙溪上游。和那保崩壁一樣,這也是 2009 莫拉克風災的痕跡。金崙溪南岸、那保、方屯... 一路看到的、走過的崩壁,全都滾滾而下,把溪床墊高了數十公尺。雖不見都飛魯社,但是在路徑上海拔 365m 處(22.5227778,120.8466667),竟發現巨大的豪華石板屋。此一斜頂石板屋的規模非常大,有門牌,有前庭,但就只有這麼一間,位置、數量、腹地都不像是舊社。屋內拾獲寫著『JAPAN BREWERY』字樣的酒瓶。Japan Brewery Company(ジャパン・ブルワリー・カンパニー)是麒麟前身,1907 年麒麟麦酒株式会社創立並買下 Japan Brewery Company。這石板屋住的究竟是什麼人,是排灣族或是日本人?什麼身份?在這裡做什麼?實在啟人疑竇。



出海口一般開闊的金崙溪上游,2009 年莫拉克風災以前並不是這個樣子。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微不足道,不要妄想保護地球,只要保護自己就好了。



豪華石板屋,穿洞的巨大石板應不是健身器材?


向南過小溪溝換回都飛魯社所在的棱線,不到三點半已經抵達溪底。踢一公里多的溪床來到近黃溫泉,四天以來的疲勞都隨著金崙溪的溪水流向大海,但此時驚駭地發現『燃料』竟然只剩兩罐...


若少了這近黃溫泉,金崙溪還會有這許多部落嗎?


D5 近黃溫泉 - 金崙溪 - 歷丘


早上兩個精力旺盛的夥伴去探舊賓茂(肚古梧社),有獵人的踪跡,不見部落。最後數公里的炙熱溪床就不值一提了。崑崙坳古道依然是謎,方屯山和大里力山也還沒上去,再會,金崙溪!


《參考資料》


蚯蚓大隊(2016)白鷺-崑崙坳越嶺紀錄 http://www.keepon.com.tw/thread-5a0f53ee-cad9-e511-80c1-901b0e54a4e6.html

台大登山社(2014)那保大里力 http://www.mountain.org.tw/WebBBS/Record/RecordOne.aspx?RecordID=341&MessageID=22751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06)土坂村的歷史 http://www.dmtip.gov.tw/event/Maljeveq/menu-2-4.html

張金生(2007)達仁鄉傳統領域踏查史錄

蕃務本署(1916)蕃地地形圖

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處(1956)台灣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珍貴的紀錄🐂

    套上剛上網2016中央大学衛星,可否請版大指引崩踏地位置以補上OSM/

  • 感謝紀錄~~ 我不知道部落跟溫泉的關係,但若少了溫泉,來訪的人就更少嚕~

    @50gray:  OSM 已有,且 moi_osm 已可顯示。2016 中央大學的衛星圖很模糊,不及 NLSC 衛星圖,所以不打算加上。


  • 剛查NLSC免費公眾板還是2013的航照,SPOT也只提供2015年版,因2015蘇得勒颱風過後台灣山區地貌變化大,2016不少颱風與地震,才會提出以2016的NCU SPOT公眾版的航照對照標示。

    當然,蚯蚓大有邊有蘇得勒颱風過後的大尺度航照對照再繪製最新崩踏地道OSM上標示,對山友路線判斷幫助大。




  • 哈哈,我也不知道溫泉和部落有什麼關係,只是想像以前的人也在這裡泡湯、烤火,還蠻有趣的。差不多也剛好是數個部落的中心點,會不會是個聯誼、喬事情的好地方呢?


    那保的大崩壁,回來之後有對照我們行走崩壁上緣的範圍,OSM 目前的描繪大致正確,從(22.51531, 120.79205)到(22.51583, 120.79431)這段比較會受到影響,其他路段都還算穩定。另外就是(22.51298, 120.78599)從崩壁橫渡過去,但是有長草。


    反而是金崙溪南岸的崩壁(22.5038889, 120.8033333)比較危險。剛才已經修改 OSM 這裡的崩壁範圍,以確實反映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