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六龜警備道之南二段-從扇平生態園區連走御油山基點峰與主峰(南鳳山)

活動日期
2024/4/21 - 2024/4/2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3
類型
» »

六龜警備道南二段-2024黃家小隊從扇平生態園區森山連走御油山基點峰與主峰(南鳳山)

 

    先前造訪大原山時,原本思考造訪六龜警備道上的御油山,查詢資料時,獲知扇平生態科學園區今年將於20244月份開園一個月,算是個機緣。

    園區主管並告知自2021年起因疫情關係以及邊坡崩塌,已經封閉近3年。當年三月我們曾從扇平造訪鳴海山,所以也想再度回味扇平生態科學園區。

   2020年我們從鳳崗林道登榆油山,鳳崗苗圃中餐,旁邊即為六龜警備道,這次我們將探訪一座與它名字相近,位置也相差不遠的山頭-「御油山」,二者常被搞混。

    御油山主峰與基點峰,位於榆油山西南側的稜脈上,相距分別為1.9公里與3.4公里,距離近加上名稱也相近,一直讓山友混淆,經常搞不清楚誰是誰?當我們實地走過,方能印象深刻,走到累到就會牢記在心了。

    六龜警備道以藤枝為中間點,藤枝往北,如府中分遣所與興津分遣所等我們曾訪過一段;南段保留較完整,若以中央山脈的區分方式,往南先到見付山再到榆油山可稱為南三段;鳳岡苗圃經御油山到森山屬於南二段;森山南行到鳴海山、真我山出多納,即為南一段。我們以分段逐取方式,目前獨缺南二段,這一趟恰能補足。

【日期】2024/04/21

【人員】黃家小隊(老爸小黃、媽媽、阿寶[研一]、大姑丈夫妻、小姑姑、德仁阿伯夫妻、安伯、章伯、莊伯、程文叔叔夫妻、魏老師夫妻、登科叔叔夫妻、章老師夫妻、海伯夫妻以及美靈、Monica、鏵萲與淑玲等阿姨、沛蒹姐)等26員。

完整圖文可參閱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info&review_id=31918

2024.4.21(週日,天氣晴)

0640歸仁出發

0805六龜分局森山派出所,繳驗名冊與核對證件,並登記車號才放行。

0820停車場,遇到也是來自台南的大隊人馬準備出發,附近有大型廁所可使用。

0840整裝好起登,順著右側步道,直上藤川園區。一開始是柏油路面,後面有些連鎖磚步道。

0903土地公廟,旁邊有木椅,前面為叉路,右側的大涼亭已經拉上警示帶封閉。我們小休息約7分鐘。

0910往左側山徑出發,隊伍人數26人,所以前後距離拉得較遠些。

0915長鬍子的榕樹,幾年不見,鬍子更茂密了!

0920地面上有許多殼斗科的石櫟種子。不久,前鋒部隊已經追上台南的大隊伍,他們說有60幾人準備前往鳴海山,一路之字形陡上,沒有歇腳休息處,幾位前鋒夥伴越過友隊,部分尾隨或間插入其中。

09455位夥伴已經抵達森山氣象站,附近有鋤過草,還算清爽,對面遙遠的巨大山頭就是御油山主峰。

隊友陸續來到,山下爆熱,這裡海拔近1200公尺,雖然不熱,但因剛陡上500公尺,大家不約而同拿出水果與冷飲降火,水果以鳳林冰最暢銷,冷飲則各有千秋,有青草茶、苦茶、仙草茶、冬瓜茶與烏梅汁等多種口味,最後乾脆加上冰塊混在一起。

1027出發,從氣象站左側繞過,下切至南鳳林道,接到林道後取左往御油山登山口,有木製指示牌,南鳳林道上長滿了蕨類,感覺還有整理過。走了約300公尺,左側有一6.5K指示牌,再往前走約20公尺就是御油山登山口。

入口處有4根高矮不一的木柱,兩個木製小平台,加上一片斑駁不清「隘勇線」解說牌,敘述著日本據台時期,對長居深山的原住民,進行”理蕃”政策,所採取的一些隔離措施。注意布條,從右側進入,這裡到基點峰約有3公里。

這條步道就是六龜警備道,今天行程大抵上就是沿著這條警備道而行。沿途可見日治時代建置這條道路的用心,路上常見駁坎遺址及相關物品,讓人感覺回到百年前的時空中。

1037岡岐分遣所。老爸說明:六龜警備線國家步道是日據時代在南部興建的第一條警備線,修築於1916年,迄今已經一百多年,台灣總督府為了保護六龜、美濃一帶平地人開採樟腦,壓縮原住民生存空間的隘勇線,稱為「隘勇線前進」。後來理蕃政策強徵槍枝,遭遇布農族施武郡蕃強烈抗爭,於是加快興建速度,全線約71公里,北起桃源部落,經藤枝、御油山、鳴海山、真我山至多納,中段穿越藤枝森林遊樂區。

日警為了嚴密控制,每隔一兩公里就設置一個分遣所(如同現今的派出所),部分地區甚至僅隔500公尺,全程高達54座分遣所,加上4個駐在所(如同分局),是台灣所有日據駐在所密度最高的警備道路。當時日本人不知道是因思念故鄉、還是什麼緣故,把江戶到京都的東海道沿途的54個宿場名稱,直接套用在這54個分遣所上。

布農族三傑之一的拉賀阿雷,曾率領家人,由玉穗社越過重重的駐在所監視與通電網,襲擊藤枝附近的興津駐在所員警,為族人進行復仇,得手後翩然遠遁,神出鬼沒般,日警當局卻無可奈何。恐懼之下,增設通電鐵絲網以及分遣所。根據紀載,電網全面通電之日,沿線的日警無不歡呼,慶幸終於暫時可以隔阻剽悍的原民了!

1039一段陡下的步徑,且約有20階的岩板階梯往下,這在日治警備道並不尋常,讓我們思索了一下子。因為,日治警備道通常較為平緩,寬度約2米或24以上,足以讓小型山砲或車輛通行,斜率不超過10%,遇到低窪落差則以浮築橋堆疊,岩片階梯常見於清朝古道呀!猜測這些階梯應是後期才設置的。值得注意的是: 六龜試驗林屬於高雄市茂林區,轄區內有茂林、萬山及多納等原住民部落,族群以排灣及魯凱族為主要,不過當時警備道主要防範的卻是施武郡的布農族人。

1041左側牆面為整齊的駁坎構成。

1046遇到此行最壯觀的雙邊駁坎,這道路昔日應該是小高地,為了開路從中間挖開,以堆石駁坎座護牆,嚴謹的工法,讓這些遺址經歷百年,除了草木雜生其中之外,幾乎完好如初,令人讚嘆!

1102藤川分遣所,規模較小,附近生長金雞納樹 (Cinchona),日本時期因需治療瘧疾的緣故,在這一帶山區栽培許多金雞納樹,用以提煉奎寧。後來需求日減後,這些金雞納樹逐漸荒廢,成為這地區的外來種。石牆正面,留有日治時期的空酒瓶及瓷碗等民生器具,百年前物品還遺留著,當年使用它們的主人不知後來哪裡去了?

今日走來雲淡風輕,當時的氣氛卻是風聲鶴唳;昔日的堅固堡壘,如今皆已被荒煙蔓草埋沒,任其斑駁腐朽。不禁喟嘆:人生一世真是渺小而短暫呀!

1117浮築橋,沿途出現許多座。

1131赤阪分遣所,這裡規模更大,保有3層的駁坎結構,看來非常堅固。保留下來的酒瓶是附近分遣所最多的,有夥伴疑問沿途無水源,難道都是以酒代水嗎?

其實百年前冬季比較寒冷,需要以酒禦寒,加上日人離鄉背井來此山地擔任警察,也多為內地(日本)不得志之人,遇上善打游擊的原住民如魍魎出沒,過得朝不保夕,這些日人警察心中無時不是懷著顫慄與苦悶,酒當然喝得多呀!

1148警備道左側是御油分遣所,地基平坦廣闊,也是3層的駁坎結構,上面放有幾隻酒瓶。前頭隊伍卸下食物與炊煮裝備,以輕裝來回南鳳山(御油山主峰)。看紀錄,健腳來回需時1小時,海拔上升約250公尺,所以大家自行決定是否要去探探。1152出發。

1155警備道右側小坡上是御油山 (h1476 m)基點峰,編號7141號三等三角點基石,基石附近展望不佳。還記得我們上個月走的大原山嗎?它的編號是7142,而鳴海山編號為71397140號則是網子山,可能因蕃情不穩,日本陸地測量部最晚期才進行量測這塊區域。

1157往下走,有約一米寬的石板路,類似浮築橋,但這麼窄令人好奇它的用途?此處透光處,可見最遠端的小關山、卑南主峰與卑南南峰等

1201遇到一個用幾塊土石堆疊的基座,上面刻著[三角點福德正神]字樣。旁邊有[六龜野生山茶採收交通動線]標示牌。

1212三叉路口,樹上釘有小鐵牌,往左是[森山捷徑與鳳崗苗圃],往右是[不經森山的1600公尺邀繞鳳崗苗圃]。其實兩者都可以到主峰(南鳳山),我們是左去右回。左上路徑是較陡的山徑,之後一路陡上,人造林中路徑與布條有些雜亂,須留意布條。

1225大板根樹

1229御油山主峰,也稱南鳳山,海拔1722公尺。山頂寬闊平坦,大家小休拍照。附近有高氏球子草,這是此區的代表性植物,也是台灣特有種。原本以為高氏是日本人,沒想到經查閱資料,它是台籍的高木村(1925—2006年)先生,任職44年(1947年-1990年)於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的技正,有「認識臺灣植物最多的人」之稱。分類學者在發表新學名時,感念採集者高木村(之姓氏,拉丁化為"kaoi")的貢獻,便以命名作為紀念(取自維基百科)

1247一些夥伴陸續來到,拍完團拍後,趕緊下山煮中餐了~

1255回到大板根樹

1316三角點福德正神處

1317一米寬石橋

1319御油分遣所,大家分頭烹煮食物,使出看家本領,非常熱鬧。有一隻虎頭蜂來探,後來就走了,目前應該攻擊性不高。不多久,各式食物排滿地布,超過30盤菜餚與水果點心,首次參加的夥伴直呼這是登山辦桌或是buffet!

這隊登山功夫未必厲害,不過吃與煮的功夫鐵定很行!廢話不多說,趕緊大快朵頤。

1411更驚人的不到半小時,居然盤底一空。繼續泡茶與吃點心。夥伴酒足茶飽後,阿伯握著酒瓶一副微醺模樣,復刻當年的日本警察,逗得大家笑哈哈。

1450收拾裝備。叔叔發現有一隻硬蜱,趕緊彈走,先上御油山基點峰拍團照。

1500拍照後出發,看著樹林間已荒蕪的遺址,當年駐守人早已不再,說笑的我們離開後,只剩下駁坎與古道靜靜的守在幽幽山林中

1517赤阪分遣所

1546斜坡二十餘階梯

1550登山口

1555森山測候站。這是原為日治時期的森山分遣所,1926年成立[京都大學台灣演習林](扇平森林生態科學園區前身),爾後山地事務平穩,森山分遣所往下合併至演習林管理處;再到國民政府將演習林改制為[林業試驗所六龜分所]後,終將警務移出到目前園區外林道上距離約5.5公里位置,命名仍維持為[森山派出所],沒想到一個派出所,居然背後有這樣的故事!之後迂迴之字形陡下。

1628藤川園區土地公廟小休,椅子下居然藏著一隻烏龜,經查應該是食蛇龜。

1656五木齋前拍照,此行總計上升與下降量各為1250公尺,若只到基點峰,總落差為970公尺,也不輕鬆耶!。

1705自慶堂前拍照,與3年前可以互相對照一下。

1710停車場,賦歸。

 

結語:

1.  六龜警備道是條結合古道探索與登山健行的優質路線,海拔適中樹蔭多不至於太悶熱,除了生態林相豐富外,亦具有歷史意涵,可見百年台灣山地治理縮影。

2.  御油山位於南段中間地帶,最難到達,除了從藤枝南下縱走外,就是由真我山、鳴海山北上。而扇平生態園區本身也是具有悠久歷史,近年開放次數不多,值得把握機會。

3.  路況:目前扇平林道路況尚可,大致鋪上水泥,左側邊坡多處整治完成,路面偶有小落石。扇平生態園區到森山測候站以及到御油山等路線,大致可見警備道樣貌,安全無虞,目前無大崩塌。

4.  水源:此行沿途無水源,需自行背負。

5.  御油分遣所有硬蜱與虎頭蜂,請留意。

6.     本文為兼顧歷史感與日治時期文獻直接引用,多處以「蕃」稱呼當時原住民,並無歧視意味,敬請諒察。

 

※您喜歡讀行嗎?您想要與同好徜徉山林谿壑嗎?

最近的出團訊息,可參閱黃家小隊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24230944469652/

 

※若您想參考黃家小隊歷年450餘趟的山旅紀錄,因部落格關轉,請至健行筆記查閱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member&act=review&member=93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