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及GPS路跡圖請參閱以下網址:
http://datastorage.myweb.hinet.net/2008-08-29.htm
前言:
「雪山」為全台灣僅次於玉山的第二高峰,海拔為3886公尺。「雪山」名稱是來自於泰雅族人普遍稱呼此山「Sekoan」(雪高翁,為雪山西麓北勢蕃稱呼),意為「岩壁的裂溝」,後簡稱為「雪翁山」或「 雪山」。這是因為泰雅族原住民見到雪山主峰南面的岩壁崩裂嚴重,造成許多縱向裂溝,形成特殊地形。雪山主峰的東北側下方,呈東北方向開口之長橢圓形窪地,日據時代許多地理學者認為應是圈谷( 冰斗)地形證據。但也有學者認為,此窪地開口下方並沒有一般認定冰河地形指標的懸谷及U形谷,認為只是岩壁因風化作用造成岩塊崩落而形成的「崩谷」地形。但最近楊(1999)的研究發現冰河直接證據的擦痕(Striation)和冰坎(Cirque threshold)等地貌,證實雪山圈谷在上個世紀的冰河期確實發生過冰河作用。並鑑定出冰斗與冰斗湖的存在與位置。
雪山山脈由始新世至中新世之板岩及變質砂岩為主之岩系構成,在年代上屬於比較古老的岩層,位於台灣中北部,呈現東北至西南走向,略為偏西。整個山脈長約一百八十公里,寬約28公里,東以蘭陽溪斷層谷與大甲溪上游縱谷(合稱皮亞南構造線)與中央山脈分界,北起三貂嶺,南迄南投濁水溪北岸,由於受到大漢溪,大安溪及大甲溪的侵蝕,整個山脈被分割成北部的阿玉山階段山地、中部的雪山地壘以及南部的埔里陷落區三個地理區。雪山則恰位於雪山地壘的中心點,由此向外呈放射狀延伸,支脈綿亙北台灣。全山是由赤褐色頁岩、砂岩及板岩所構成。雪山地區並有多處的「圈谷」地形,其中最大最完整的是在主峰東北面下方,呈東北向開口的橢圓形大石礫坡,長達一公里,寬也有600公尺,海拔高度約3600公尺左右,雪山並且是是台灣冰河遺跡最多的地方。
雪霸國家公園以雪山為中心,呈放射狀分歧,可概分為六道稜脈,分別為主稜(大雪山稜脈)、南支稜(雪劍稜脈)、北稜(雪霸稜脈)、北東支稜(桃山稜脈)、東南支稜(志佳陽大山稜脈)、及東支稜(雪山東峰稜脈)。其中從雪山到大霸尖山這段十餘公里南北縱向的稜線,是整個雪山地壘中最峻峭的一段稜脈,自1928年日人沼井鐵太郎曾讚歎寫道「這神聖的稜線啊,誰能真正地完成這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戴上勝利的榮冠,述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後,大家就將這段崩崖岩壁遍佈的稜線稱為「聖稜線」。成為登山者與泰雅族原住民朝聖與尊崇的目標。
此次行程規劃為前一天抵達七卡山莊,第一天出發前往三六九山莊,從三六九山莊穿過黑森林和攀上碎石坡往雪北,第一天晚上夜宿雪北山屋。第二天清晨登雪北看日初,然後出發經凱蘭特崑山和北稜角到達雪山主峰,下雪山旁的碎石坡,地二天夜宿翠池山屋。第三天啟程回雪山主峰,下三六九山莊,經七卡山莊回登山口。此行程經過的百岳為
雪山東峰: 台灣百岳排名第73,標高3201公尺。
雪山北峰: 台灣百岳排名第11,標高3703公尺。
雪山北峰南方有雪山、凱蘭特崑山,北邊連接穆特勒布山、品田山、大霸尖山。其特色為位處偏僻,造訪遊客不多,因此保持原來風貌。
雪山: 台灣百岳排名第5,標高3886公尺。
成員: GL, Sam, Steve, Jim, Alex, Kevin, Wayne(記錄:2008-09-05)
行程紀錄:
2008-Aug-28
18:20 泰博(五股)出發,往成功交流道接Sam。
19:00 上五號國道,石碇休息站集合,公糧和公共的裝備分配好後出發。
22:40 進入武陵農場,結果7個人兩台車還被收了1千多元,有點莫名奇妙,想不到台灣現在還可以在馬路上隨便設個點就向路人收錢。不過這麼晚了,不適合爭取公權力,還是給他算了。
23:15 抵達登山口,整裝完畢後開始步行前往七卡山莊。
2008-Aug-29
00:40 一路緩上坡,點著頭燈往前走,七卡山莊(Fig. 1)突然出現在眼前(H2508m)。迅速進入,左邊的房間是空的,管理員出來和我們打了聲招呼,大家馬上準備休息。
05:30 可能山莊太舒服了,睡超過起床時間,起床準備早餐,七卡山莊設備齊全,廚房、餐廳、沖水廁所一應俱全。
06:30 大家在山莊門前吃完早餐後,天氣晴朗良好,出發。
07:30 之字型緩坡,持續向前走,這裡應是所謂的苦坡,但沿途可眺望遠方群峰,如南湖大山、中央尖、畢祿山、奇萊山等,每登上一個新的高度,景色都有變異,走起來道一點都不苦。
08:21 走完苦坡,抵達哭波山腳,有個觀景台(Fig. 2),先略作休息。觀景台上可全覽南湖大山、中央尖、甘藷山、無名山、畢祿山、奇萊山等大山。小走了一段就有如此風景,讓大家更嚮往上陵線的感覺。
09:10 走完哭坡。
09:50 經過東峰山腳,大家決定回程在上東峰,從旁邊繞過。開始看到品田山(Fig. 3)的蹤跡,其獨特的山型,提醒了大家自然界的美妙。
10:09 經過上雪山東峰的另一個入口,是直升機停機坪(Fig. 4)。
11:10 抵達369山莊(H3163m)(Fig. 5),吃午餐,七卡山莊遇到的管理員徐先生也在此了,和他小聊了一下,並約定幫他帶垃圾下山。
12:00 出發前往雪山北峰,離開山莊後,指標明確,且會經過水源地,一路上會沿著水管而行。
12:40 開始穿越黑森林,林內道路狀況還好,但倒樹不少,使速度比預期較慢。
13:35 抵達水源地(H3300m)(Fig. 6),在這麼高還拔的地方,竟還有如此充沛的水源,還蠻不可思議的。
14:05 離開水源地後,開始陡坡向上,還起了霧,沒看到指標,但路跡明顯。
15:10 出黑森林,不久即遇到一大片碎石坡(H3520m),陵線就在碎石坡的上方(Fig. 7)。
16:20 攀上碎石坡頂端(H3686),不久抵達陵線(H3700),時程有點delay,面對去雪北山屋七連峰的挑戰,開始全速趕路。從陵線開始,每100m都有一個里程數指標,剛登上碎石坡頂端里程數指標為2.0Km,雪北山屋在4.0Km處。
16:54 經凱蘭特崑山,已起霧,與三角點照相,繼續向前走。
17:15 繼續走連峰,路徑開始變的不明顯,因地形的關係,常會誤以為旁邊有叉路,需仔細辨認,要把握住真正的山道不會太過難走,但有時會隱藏在樹叢中。里程數指標3.0Km處,往雪北的路徑約略在右前方。
18:20 抵達里程數指標3.7Km處,天色已逐漸暗下Sam和Steve還沒見到人影,但Jim似乎有失溫現象並綜合輕微的高山症,最後決定由GL陪Jim先去山屋,其餘等後未到的隊友。
19:40 仍不見Sam和Steve的身影,決定不再等候並準備前往尋找,先伴隨Alex和Kevin到雪北山屋。
19:55 到達雪北山屋(Fig. 8)(H3600m), 找GL一起軽裝往回程走,同時在山屋內遇到東海登山社的隊員,熱心的借我們無線電和熱水瓶。
20:20 在里程數指標3.4Km處,遇上Sam和Steve,他們狀況都正常,只是摸黑找不到路,因此走的比較慢,一起再往回走。
21:00 隊員都抵達雪北山屋。真是漫長的一天。Kevin辛苦煮的火鍋,就只有他和我兩人吃而已,其他人都鑽到睡袋內,與高原反應搏鬥了。
2008-Aug-30
04:30 起床,燒熱水,泡熱可可,熱可可對高山的不適似乎有很好的撫慰效果。
05:00 出發前往雪北看日初,可能昨晚太累了,只有Jim、Alex、Kevin和Wayne四人前往。預計路程40 mins,日初5:37升起,看來要趕快一點了。
05:15 一路陡坡而上,已可看到日初前漂亮的雲彩。
05:40 爬高約100m後,抵達雪北三角點(H3703m),從山頂可眺望聖陵線,感覺大霸尖山就在指呎之間。峰頂有類似西藏習俗的瑪尼堆(Fig. 9),藉此祈求旅途平安,我們也隨俗在上面增加石塊。
06:10 回程往品田的方向走了一小段,感受一下聖陵線吧。
06:30 回到雪北山屋,大家開始整裝,並把昨天的火鍋克完。
08:00 天氣晴朗良好,啟程往回走,將沿著陵線到雪山主峰。
10:50 經過昨天上來的碎石坡,里程數指標20Km處(H3688m),大家決定在此吃個午餐,順便回味昨天上來的過程。
11:40 沿著陵線再往雪山出發。前面和來的路一樣,又是走連峰,只是似乎每個峰變高又變陡了。
13:30 沿途路跡都還算明顯,一步一腳印跟著前人走,不知不覺到了北稜角(H3880m)(Fig. 10)。沿途景色壯麗,讓人走起來不覺得累。雪主就在眼前了。
13:50 下北稜角,須沿著山壁走約30公尺,在下一陡下坡(Fig. 11),真不知如果下雪或下雨時,要怎麼走。
14:20 大家在雪山腳往翠池的叉路集合,討論是否先輕裝上雪山,明天重裝時就可以直接從此處下圈谷,不必上主峰又繞到另一邊下去了。不過由此直接下圈谷的路,似乎崩的蠻厲害的,最後又鑒於不用重裝上雪山的誘惑,大家還是決定先輕裝上雪山。Alex似乎受不了雪山的個性了,決定一個人先前往翠池睡午覺。
14:40 背了兩天的重裝,卸下後還真的輕身如燕,一下就到山頂了(H3886m)(Fig. 12),在群山的擁抱裡,感覺很好,下看圈谷,看起來有點歐洲風情,拍照留念。雖告示牌表示天氣良好時可收到行動電話基地台的訊號,試了好久,一點訊號都沒有。
14:55 回到雪山腳往翠池的叉路,開始下翠池,又要經過一個碎石坡,更慘的是明天要從這裡在攀上來。
16:02 走完碎石坡,步入較平緩的山道,沿途有許多玉山圓柏外型多變,讓人有在前往度假小屋的感覺。
16:30 抵達翠池(H3535m),小屋前用石板建起的矮牆(Fig. 13),讓人有特別溫馨的感覺。接著往翠池取水,現在應是枯水期(Fig. 14),有點失望,大概是這行程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山屋旁有各工程在蓋環保廁所。
17:00 其他三個山友到臨,原可容納12人的山屋,因在蓋環保廁所,有些工程器械堆在屋內,位子不夠,我去外面搭帳篷,背了兩天的帳棚終於用到了。當晚大家精神都很好,Steve掌廚,大家吃的 津津有味,有牌的廚師果然不一樣,希望他以後多參加我們的活動。
2008-Aug-31
03:30 開始整裝並準備早餐,早餐的麥片綠茶粉加太多了,又重新準備食物,耽誤了些時間,五點才出發。
05:00 整裝出發,就這樣告別翠池山屋,有點不捨。
05:30 抵達登往雪山腳的碎石坡。上坡碎石坡比下坡好走多了,並沒有想像中的難爬。
06:20 登上碎石坡,回到雪山腳往翠池的叉路,稍作休息,順便研究如何從此處下到下方的圈谷。
06:30 開始下圈谷,路跡還算明顯,但碎石鬆軟,蠻不好走的。
07:00 下到圈谷,才發現我們走的路是被欄杆圍住的禁止路線。
07:05 在圈谷小作休息,開始進入黑森林,朝369山莊前進。
07:43 在雪山通往369山莊的林道,叉路都有以欄杆圍住,路況有不錯。到達往水源地或369山莊的叉路,要遵循指標的方向往369山莊走,不小心會走到水源地的叉路。
09:40 回到369山莊,早上沒吃飽,再此先吃個午餐。GL幫管理員徐先生帶了一包垃圾,管理員很客氣只給了GL一小包。
10:00 開始下山了。
10:44 抵達雪山東峰,登頂照個相,從這裡可以一目望盡黑森林到陵線的碎石坡,往雪北和雪山的連峰,不經佩服起過去兩天的自己。
11:33 回到哭坡腳下的觀景台。
13:10 回到七卡山莊。
14:25 回到登山口。
14:40 在武陵農場找不到合適的餐廳,決定殺回宜蘭吃慶功宴。
16:50 在宜蘭市的渡小月餐廳吃慶功宴,海鮮餐廳,東西物超所值,且量夠多,連我們苦行三天的餓鬼,都還吃不完要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