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Takeaway: 長天數氣象預報在於觀察天氣系統,而非機械性查閱每天的溫度降雨風速等氣象數字的變化

文章標籤
登山安全

近日周末若有上山行程,不曉得如何應對在南海持續存在的熱帶低壓呢?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機會分享如何在持續變化又不確定的氣象條件下,如何系統性的掌握長期的天氣變化,依照常人的直覺,正確的做法就是每天勤勞的查詢氣象網頁看看未來的溫度降雨風速等氣象數據,但是南海上的低壓飄移不定,每天看到的預報也不斷更動,讓人摸不著頭緒為何如此高度變動。
氣象預報其實是有邏輯順序的,氣象數字的變化只是流程的最下游,而天氣系統才是上游的工廠,只要天氣系統(南海上的低壓)隨便改變位置與方向,所有的氣象數字必然隨著更動,如果對低壓的特性夠理解,其實就能採取正確的氣象資料取用方式,隨之山岳活動的應變計畫就呼之欲出。7/27(日),8/24(日),9/21(日)的氣象預報一日密集班會帶著你從天氣形勢,天氣系統,氣象要素三階段來掌握長天數氣象預報的變化,詳細課程規劃請見 https://senior.104.com.tw/c/685976c3ceb094defee84e6b
(也歡迎加入氣象與地圖-野外安全共學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weathermap,這是一個可以好好認真討論氣象等野外議題的地方)




文章附件

  • 天氣風險公司FB在2025/07/03清楚說明了可能動態, 但是也誠實地提醒此天氣系統的難以掌握, 需要持續關注與監控, 這就是熱帶低壓的特性
  • 氣象署2025/07/03傍晚公布的未來一周預測天氣圖可以看到預報員統整世界各國模式資料後的研判, 就是從台灣南方走到台灣東方, 再到台灣北方, 是否成真依然要持續關注
  • 本周南海的熱帶低壓走向持續變動, 歐洲與美國模式系集預報也呈現煙火四射, 各國氣象局其實也不斷修正預報, 氣象新聞更不忘掌握機會製造恐嚇標題博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