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大內高手 - 南馬古道記

活動日期
2006/12/1 - 2006/12/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jjlu(阿竹)

2006/12/2


大內鄉這個鄉名,讓人忍不住想用這樣的標題。

南馬古道,位於台南縣大內鄉北境,
是以前「南管田」與大內鄉最北邊的聚落「馬斗欄」間的聯絡道,
在百年前更有不少高來高去的好手隱蔽其間,
歷經多年才被當局所剿滅,算是帶有些傳奇色彩的地方。

會注意到這條古道,還是在為了找烏山頭水庫周邊的橫貫山徑時所發現的。
只是在網路上找到的資訊大多語焉不詳,
雖然去過的人好像不少,但能留下可用記錄的卻幾乎沒有......
這天便利用一個下午時間實際親走一趟。

從停車的南灣田鞍部岔路口起,到接上馬斗欄道路處,長約 4.9K,單程步行約需 80min ,
除了在越嶺處附近有長約三百米的部份外, 幾乎已全面產道化,
但仍可看出產道的選線相當「經濟」,應該就是取所謂南馬古道的路線就地闢建。

雨季的南馬古道路況泥濘且草木深長,又要過溪多次,還是選擇在乾季拜訪為宜。
這次可能是因為正值旱季與柳橙的採收期,
一路乾爽舒暢,但又不失蔭涼與綠意(也沒曬到什麼太陽),是趟愉快的山中散步。

〈瑣記〉

14:35 從停車的南灣田小鞍岔口出發 (約 105M)

 跟著「南灣田農場」的標示,從南往北沿溪溝上到這個小鞍,
 車道從此分為兩條分別下往北側的溪谷,左下是直接下到溪底的農場(不取),
 右岔的產道則是水平緩緩切往溪谷的上游,與古道常有的選線方式符合。
 
 岔路口旁有塊空地可停車,
 雖說把轎車當戰車開的話也能衝到產道末(後見之明),
 但在某些較崎嶇的路段仍有車子顧路之虞,因此保守一點從這邊就開始散步也不錯。

14:50 鬼頭山下第一次過溪 (約 90M)。之後便常可看到水潭,溪景算是小巧可愛。
14:55-15:20 從岔口往返左上岔路, 岔口高約 100M , 在高約 200M 處折返

 在來到岔路口時,因為左上的路況較好,就很「直覺」地往左上而行(應取右下),
 在 241M 峰附近遇到一輛載滿柳橙的貨車正要下山,
 經司機告知南馬古道不在這邊,並被載回岔路口。下車後取正途續行。

15:26 第二次過溪 (約 115M)。
15:29 第三次過溪 (約 120M),之後古道便離開溪谷,一路往北沿稜線西側而上。
15:55 產道末 (約 230M)。

 產道末是柳丁園,這一帶同時是南馬古道的越嶺點,
 像這樣子的一片平坦,也許有與當年「滴水營」或「添壽營」等同級的遺址在附近。

 這時並沒有真的走到產道底,而是提早離開產道穿過果園往東方的缺口而去,
 等到地勢忽然掉落,有條小徑陡下(有架繩),並進入樹林。

15:59 峭壁下 (約 210M)。

 沒多久便出樹林,前方又是另一片柳丁園,
 這時的右後方就是所謂的「馬斗欄大峭壁」。

 轉過身往南同時面對峭壁與剛剛的山徑,
 在峭壁下是條陡上的山溝,山徑則開在山溝右上方(西方)的林子裡;
 回頭再續往北行,沿右邊山壁下的廢產道穿過柳丁園會比較好走。
 
 其實在今年夏天就曾從北邊開著車來這附近探看,
 那時也有走到峭壁的下方,但盛夏的雨後草木濕重,沒發現往上的山徑。

16:02-16:04 接水泥路 (約 200M),往北約三十多米接另條較大的產道,取左下下山。
16:16 接馬斗欄道路 (約 120M)。然後原路折返。

 依今夏所記錄到的里程,
 從接到馬斗欄道路的路口往東約 2.5K 可到 174 縣道,再 6K 可到楠西的市街區。

16:42 回到越嶺點南側的產道 (約 230M)。
17:22 回到鬼頭山下方的過溪處 (約 90M)。
17:36 回到停車處 (約 105M)。

〈里程摘要〉

頭社交流道 =(3.7K)=> 風窗 =(3.7K)=> 南灣田岔路口停車
-(1.2K)->鬼頭山下過溪-(0.4K)->岔口取右-(2.3K)->產道末
-(0.3K)->另端車道-(0.7K)->馬斗欄道路 (距 174 縣道 2.5K, 再 6K 到楠西市區)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再補上回程時兩張圖。
  • 阿竹兄您好: 我看沒什麼人會回您的,本人有由馬斗欄到產道末東側山頭上,南邊也有到198山頭及241山頭南側產道,但都找不到基石。
  • 我也回應吧!我對基點沒興趣,對美景很嚮往: 馬斗欄道路(西行)終點前叉路有一條北行的泥土產道,順此產道北行可找叉路拜訪"土梅坑攔沙壩"及"大流坑攔沙壩",那是我深藏內心理1/4世紀的秘境,若繼續北行(勉強可行摩托車)可到南勢坑, 匏仔寮橋. 以前我是搭船到匏仔寮,走吊橋,再步行爬山到那秘境,現在竟然摩托車可通行.
  • ==> 在 7777(roc) 的文中提到: > 我看沒什麼人會回您的,本人有由馬斗欄到產道末東側山頭上, > 南邊也有到198山頭及241山頭南側產道,但都找不到基石。 張兄您好, 有看過您在這一帶關於三林山與番仔厝山的記述, 與北部相較, 南台灣的郊山真是泠清很多, 若不是因為還有這麼多基石, 以及熱心基石的你們, 南台灣的郊山只怕是會更寂寞了. 文章有人回應當然是很愉快. :D 但若那天有誰對南馬古道或是附近山區有興趣, 而能在此篇找到還值得參考的地方, 也算是有點小小的貢獻. ==> 在 Sequoia(OM) 的文中提到: > 我也回應吧!我對基點沒興趣,對美景很嚮往: > 馬斗欄道路(西行)終點前叉路有一條北行的泥土產道, > 順此產道北行可找叉路拜訪"土梅坑攔沙壩"及"大流坑攔沙壩", > 那是我深藏內心理1/4世紀的秘境, > 若繼續北行(勉強可行摩托車)可到南勢坑, 匏仔寮橋. > 以前我是搭船到匏仔寮,走吊橋,再步行爬山到那秘境,現在竟然摩托車可通行. 哇, 那兩處攔沙壩, 我是從空照圖上看到, 而且也已經肖想很久了. 既然聽說南勢坑到馬斗欄間可行機車 (覺得這邊才有條真正的南馬「古道」), 接下來就是要找時間去走走了. 因為資料取得不易, 敝人目前只能慢慢蠶食烏山頭水庫集水區左岸的穿越方式, 等資訊搜集得差不多, 大概就可以來次「鯨吞」了. ^^ 下面附上土埋坑、大流坑一帶的空照圖 (摘自 http://www.urma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