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草刀鏟


一代失敗作品:自製「草刀鏟」---失敗!(一代) 
 

二代草刀鏟:『第二代草刀鏟』 
 

『第二代草刀鏟』 算是第一代的臨時改良品。 
主要是測試淬火之後的硬度會不會像一代那樣脆裂。 
所以刀體並沒有同一代那樣有做過熱處理。 

二代曾有山友索取兩把自行磨削使用。 
後來詢問使用狀況,發覺二代重量太重了,劈、砍比較出力些! 
自己在使用上也發現這些問題,且背負上山也是一種負擔。 
而後就一直思考如何減輕刀體重量又不影響鏟口挖洞強度。 

 
有人詢問怎麼會想製作這把獨一無二的草刀鏟呢? 
上圖就是發想草刀鏟的緣由。 
兩把草刀與鏟子的結合。 
刀體可以左劈、右砍,中間還能挖洞,出門帶一把合體草刀鏟就夠了! 

 
三代為了減輕重量也是想了好久,自己沒有這門的專業,只能土炮了! 
刀身上挖了七個橢圓孔,握柄長度也縮短,其餘沒有做更動。 
從繪圖軟體計算,三代足足少了二代100公克重。 
不要小看這100公克重哦,登山能背得越輕越好。 

土炮=亂畫 
這七個減重孔沒什麼理論,本來要畫很多圓孔,但不好看。 
最後拉成橢圓孔,只要劈砍挖時不要裂開就行。 
這樣沒尺寸的亂畫,雷射切割都能割出來,這也算科技的厲害。 

 
有時不知該怎麼說? 
我只要一支先來試驗挖孔處的強度是否足夠? 
結果幫我製作五支!(錢是小事,萬一失敗就浪費了!雖然不告訴我費用多少!) 

我要厚度5mm來支撐鏟口挖土時的強度,結果幫我銑平成4mm厚度! 

不過這次有『滲碳』熱處理,硬度達55度左右,我想強度跟硬度應該足夠。 

目前刀胚重量500公克。 
再來就是找時間手工磨削最辛苦的鏟口跟刀口,這樣重量就能更輕了! 

 
找鐵工廠借手提砂輪機。 
磨了一個小時才完成單邊的粗胚... 
雙手已經麻到放開砂輪機還在抖動...... 

 
前兩代都半個小時就完成的單邊的粗胚,因為尚未熱處理材質較軟。 
三代滲碳熱處理後硬度達55度,太硬了真的不好磨。 
本來以為兩個小時就能完成,這下慘了! 
若這三代還是失敗的話,四代要先粗磨刀體後再去熱處理, 
不然真的磨到腰酸、背痛、雙手發麻、肌肉酸痛啊! 

 
整整磨了四個小時.........希望不會有四代的念頭! (研磨方式如一代、二代文章說明。)
因為已經熱處理過,磨的時候不能過熱,得慢慢來,材質又硬, 
萬一過熱就會『回火』讓材質變軟,所以無法用力、大力去磨削。 
從粗胚重500公克至磨削完成變300公克重。 
磨掉2/5重量,感覺有點磨太薄了,不知會不會踏上一代的後塵?呵呵!! 
幸好,磨好之後現場大力試砍乾木材,刀身減重孔處沒裂開,讚! 

土炮=成功 

 
由於刀厚變薄(非我所願),總重剩300公克,鏟口挖洞的強度就不足了。 
鏟口插入土後,就不能太用力扳,只得邊插、邊鬆土慢慢來了! 
希望撇條時來得及挖好洞...... 

 
刀柄會被包覆起來,所以先噴漆防鏽! 
不然汗水、雨水滲進去造成鏽蝕無法發現。 

 
為了減輕重量,採用了球拍的握把布。 
為了增加握力及避震,選龍骨握把布。 
並購買握把布專用膠帶,延展性非常好且不殘膠。 
重點是很便宜,符合散甲郎的原則。 

 
纏了兩層握把布,使其有很好的握力跟避震。 
第一層纏繞後用專用膠帶再全部纏繞一次,增加防水效果。 
再纏繞第二層以增加避震厚度。 
兩端再用專用膠帶緊緊纏繞。 

這兩層才增加16公克重。 

 
輕輕一砍、入木3公分,這算很硬的角材了。 
試驗刀柄的握持跟避震, 
用力硬砍時,刀柄的避震效果真好,並沒感覺什麼回饋力道。 
不過若是握把布再纏繞一道的話,應該會有更好的握力。 

 
登山、露營帶這把就夠了! 
可劈、可砍、可切,還可挖......重量又輕! 
而且熱處理過後也比較不會生鏽。 

 
整體草刀鏟總重316公克。 
三代真是又輕、又硬、又堅韌。 
背負著上山再也不是一種負擔。